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理学论文 > 数学 >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论文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论文

  小组合作学习意在通过小组合作探讨,相互启发,实现优势互补,发挥群体优势,解决个体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论文篇1

  浅析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

  一、目前在合作学习中出现的几个误区

  (一)滥用合作学习

  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时,把它仅仅作为教学中的一个必要程序,不顾问题是否具有探究性,把所有的问题都拿来小组合作,常常出现教室里表面很热闹,其实学生基本上停留在独立学习的层面上,没有真正的讨论和合作,没有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其学习结果不能完全代表本小组水平。有些同学在表达完自己的意见就算完事,对小组中其他成员的意见常常不置可否,因而讨论无法深化。以上现象它只注重合作学习的形式而不重视合作学习的实效,使合作学习形式化,浮于表面。

  (二)时间太短

  有些课看似很热闹,实如一盘散沙。当学生才讨论了30秒、1分钟,教师就一拍手:“好”!“停”!学生其实根本就来不及思考,对问题的理解还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有的正当学生积极性正浓、劲头正足的时候,教师中断了学生的合作讨论。这样的合作不但不能形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相反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人云亦云”,学生就会逐步形成从众心理。

  (三)教师指导不够

  在现行的合作教学,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却常常游离于学生之外。有些教师上课伊始便布置合作学习任务。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有的教师则退至教室的一侧耐心等待,有的教师如蜻蜓点水般在各学习小组间游走。班级教学中学生都面向讲台,教师很容易发现学生是不是在认真听课;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围桌而坐,使得教师不容易发现学生是否开小差。有的教师在进行任务分工时不明确,导致各小组成员不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小组长没有管理好小组活动,导致有的小组成员开小差。

  二、采取的相应对策

  (一)正确认识合作学习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不仅仅是教学的需要,知识学习的需要,还是素质 教育的需要,今后工作的需要。所以,课堂教学中,老师要积极地采用合作学习的形式,不断完善合作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合作,爱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

  另外教师也应该给学生更多的选择,不要落入没有实施“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没有使用“ 现代教育技术”就不是好课的新套套。

  (二)明确合作学习的目标

  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师生共同设计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产生内动力,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目标方向有理有序地进展,提高同伴间合作效率。不同的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和合作时机,如当学习活动中产生不同意见时、研究结果多样时、独立思考困难时、解决策略不同时、需要分工操作时等等,这些都是合作学习的好时机。具体做到:

  1、每个学生都要有独立思考时间。小组合作学习是教学方式的中心环节,要让学生有组内,组际、展开热烈有序讨论的时间与机会,让每个学生有发表意见、表达自己思维活动的机会。  2、让组长学会接纳他人。例:如何在小组内分工,如何处理小组讨论,当别人发言时如何倾听,如何补充意见等。

  3、调整小组空间结构。我们要注意定期调整小组的座位,及时更换各成员的角色,这样做可以增强学生的适宜能力,提供共同学习的机会,进行角色转换,避免以自我为中心,整合不同观点等。

  (三)进行合理的分组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时,分组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合作学习提倡合作,鼓励竞争。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将同桌的2位同学或前后4位同学组成学习小组,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往往不能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实践证明,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所谓组内异质、组间同质,也就是说学习小组是有性别、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个性、家庭背景搭配等等各不相同的同学组成,在组建合作小组时,要保证一个小组内的学生各具特色,取长补短,利于分工协作。人数一般不超过6人,以四人为宜,全班若干学习小组之间要有可比性。

  2、学优学困生高低搭配。为了发挥学优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可以按学生能力的高低搭配分组,这样,学困生可以在学优生的指导下进行探索,得到表现的机会,享受到成功的乐趣;而学优生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知识得到巩固,能力得到加强,这种分组方式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分别提供自我表现和自我 发展的机会。

  总之,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学生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有效的合作学习,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教师在新的课程环境下,必须重新审视合作学习的价值,积极营造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环境,呼唤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时刻把握以学生发展为本这根主线,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焕发出生命活力。

  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方面的论文篇2

  浅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摘要:新课改倡导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合作学习已成为广大教师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进行了探讨,并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期望得到同仁的指正。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有效途径;注意问题;方法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一种组织形式,即把全班学生按每个学生的实际水平,由学生自由组合或由教师安排组织成若干小组,共同研究和探讨教师设计的问题或是学生自己遇到的问题,教师根据反馈的信息及时点拨或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的对话、交流、倾听、讨论、体验、分享、评价、激励等合作互动过程,实现学习知识、 发展能力的目的,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有力地挑战了传统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学生的交往与审美能力,这也是学生在综合性学习中非常需要的一种学习方式。

  《新课标》强调“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作为合作学习的主体——小组合作探究,它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数学教学中已逐渐被广泛运用。很多学校也正在尝试新的教学方式,但现在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大多是形式大于实效,课堂气氛表面上沸沸扬扬,但这些小组活动并没有进入实质性地对问题、实验的进行探究,而是形式上的简单应答,活动的效益很低,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也只是流于形式,失去了真正的意义,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合作的能力都没有得到真正的提高。鉴于此,教师应着力寻求一种有效的小组合作探究策略及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措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氛围。以下是结合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对小组合作学习所作的初步探讨,并初步研究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和数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现状

  1.合作学习与小组讨论

  小组讨论,学生没有独立学习的时间,在讨论中花的时间较多,收效却甚微,整堂课貌似热热闹闹,实如一盘散沙。比如:学习七年级平行线的画法时,综合平行线的画法很多,就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本小组的同学讨论平行线画法的各种方案。预想的情境本来是:

  师:在小学的时候,同学们已经学过一种平行线的画法。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探索更多的平行线的画法。请同学们翻开课本136页,“做一做”,这个活动要求分小组。自己先按照要求用三角尺或手上可用的学习用具画一画,画完以后在小组里交流,小组长记录下组员的画法, 总结你们小组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画法,并介绍其中一种你们认为较好的画法。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点评:组织开展有意义的数学活动,要求明确具体,先独立思考,再动手操作,最后交流合作。

  师:下面请各小组派代表汇报交流的成果:一共有多少种画法?

  生1:我们小组有6种。我只用一把直尺,直接利用直尺的两条边就可以画出平行线了。

  师:很好!

  生2:我们小组有5种。我用两个三角板画出平行线。

  师:能上来给大家画画看吗?

  生2:能。(学生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我把第一个三角板直角放在右边,固定它,把另一个三角板的直角边跟第一个三角板的一条边重合,构成一个直角,然后沿着第二个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把第二个三角板往上移一点,再画一条直线,这样就画出两条平行线了。

  师:这是利用平移三角板的方法作平行线。非常好。

  点评:让学生充分表达思维和方法的多样性,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

  师:还有吗?(无声)好,我们现在再一起来感受一下平移三角尺的画法(教师带领学生一起画)。这种方法比较灵活,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去画平行线。通过移动三角尺,我们可以在已知直线上方不同距离的地方画平行线,还可以在已知直线的下方画平行线。当然,在画的时候,我们要保持这个三角尺固定,使以这个三角尺为边的这些角相等,就保证了这些直线平行。

  ……

  而真实的课堂实践中并没有这样的效果,学生们组成小组在一起,真正在讨论问题的没有几组,大多数学生坐在一起,觉得更热闹,更有利于讲话聊天。一节课下来,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没学到什么知识,就是开心地消耗了一节课的时间。

  2.学生间没有真正合作

  在课堂上,我们常会发现,总是那么几位学生与教师配合,其余学生充当看客。比如:八年级12.2.2 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内容主要是找已知点(x,y)关于x轴或(y轴)对称的点,刚开始时,多数学生不会运用此小节的知识点,对教师给出的练习更是一头雾水。

  例如:讲到这一练习题:已知四边形ABCD的顶点坐标分别为A(1,1),B(5,1),C(5,4),D (2,4),分别写出四边形ABCD关于x轴、y轴对称的四边形A1B1C1D1和A2B2C2D2的顶点坐标。

  首先,让学生思考两分钟,然后要求他们说出四边形A1B1C1D1和A2B2C2D2的顶点坐标的时候,就仅有几名学习比较优秀的同学在回答着,其他学生要不然就是坐着,准备听教师怎么讲,然后把答案写上;有的也坐着,看似在听讲其实脑袋里什么也没听到;有的拿着笔在纸上胡乱画着;有的就是闲着……笔者只好完整地再给学生分析一遍,做这种题的方法,就是用我们刚刚讲述的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并将此题答案板书在黑板上,重复强调这题的方法,直到学生理解。

  究其原因,并非是他们不想说,而是我们的一些学生在心理上存在着某种顾忌,他们不愿与人合作,更不会与人合作,在学习中体验不到帮助别人的快乐和被别人帮助的感激。

  3.教师的角色

  教学中,教师不仅是导师,还是一个协作者。合作学习不仅是生生之间的合作,也体现为师生之间的合作。然而在具体教学中,我们常会看到在学生讨论问题时,教师往往只是在学生中走走。集体反馈时,教师往往只求问题的答案,不求解决问题的过程;只满足于预定问题的解决,不鼓励新问题的提出;只夸奖小组的代言人,忽略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

  1.小组合作学习前期准备

  (1)教师首先是一个合作者。面对新课程,每一个数学教师,除了具备一定的教学、 教育经验外,对教材的处理、分析和理解应该是全新的。面对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我们教师之间首先应是一个协作者,教师应该真正地坐下来研究和设计教学方案。其次是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另外,教师还应多方收集信息,利用 网络做到资源共享。 (2)让学生明白合作是一种责任。合作学习讲究集体中的所有成员对教师负责,对小组负责,对自己负责。小组中的所有成员应为完成某项学习任务而献计献策,共同活动,这就大大增强了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全体学生都能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通过合作,不仅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学会数学技能,增强思维,更重要的是学生能学会合作、学会交往。

  (3) 科学合理的合作分工。小组内成员的搭配应该做到科学、合理。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性别、智力、性格的差别进行分组。为此,笔者对小组成员有以下两种搭配:

  ①均衡搭配。笔者认为对于七年级到九年级的学生来说,就是优差生搭配,这样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每个小组的学习水平相对平衡,教师容易把握,在各个小组中,学习能力强的优等生得到充分的 发展,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他促进,可以将它们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增强了他们互帮互助的精神,改变了学生自私自利的风气,增强了小组的团队合作能力。

  ②分层搭配。笔者认为这种分配方式比较适合九年级的学生,将班级成员按水平进行分层,数学水平较好的学生一组,较弱的学生一组。这样对于学习优秀生来说能够通过互相的学习、交流和比较,促使他们向更高水平提高;而对于后进生来说,在小组内不再是被帮助者,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能很好地保证他们对于基础课程的掌握。

  2.小组合作学习的注意点

  (1)注重合作学习的价值性。合作学习必须追求其 教育价值,合作学习的问题必须具有开放性。

  (2)制定目标任务的明确性。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有一个明确的合作目标给学生,并安排学生完成一定量的合作任务。

  (3)问题的设置应生活化、有开放性、可合作性。为了使合作学习得以有效地开展,在设置问题时应注重问题的开放性和生活化,使学生乐于合作、便于合作。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指导

  《数学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部分阐述数学教学活动时指出:教师应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确立了“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的地位和作用,成为教师指导课堂教学的重要思想。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要当作一种学习方式,一种学习技能,还要把它纳入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来训练养成。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教就会,具有长期性,需要教师有耐心与恒心,同时还具有渐进性,特别是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更需要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指导、培养、训练。那么,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怎样对学生进行有效地指导呢?

  1.对不清楚任务及操作程序的小组进行指导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虽然合作前教师已经明确指出了合作的任务及操作程序,但在具体实施时可能有的小组仍然不够清楚,在操作程序上也会有些偏差,落实到个体上也可能不明确。这时,教师就要及时发现并提供必要的指导与帮助,以保障各小组的合作学习都能正常进行。

  2.对合作交流中偏离主题或遇到困难的小组进行引导与帮助

  由于小组合作学习是在非常开放、宽松的氛围下展开的,小组成员的思维都非常活跃,难免有的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或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争执不休。此时,教师就要介入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研讨。有时遇到复杂的问题可能一时谁都没有想法,谁都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表现出暂时的沉默。此时,教师有必要介入进行恰到好处的点拨。这里需要注意,教师的“点拨”绝不能“越俎代庖”,不能代替学生做他们自己能做的事。要适可而止,还是要把更多的空间留给学生自己。

  3.对已经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表扬与点拨

  由于个别小组合作学习进行得较顺利,所以首先完成任务。此时,教师绝不能对他们不闻不问。如果对他们置之不理,一方面会导致学生探究活动表层化,不求甚解;另一方面,在丧失组间竞争意识的同时会给合作学习的秩序产生影响。因为已经完成任务、无所事事的学生难免会产生影响其他组的行为。所以,教师应对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进行检查。如果他们的想法是正确的,可以及时表扬,并引导他们整理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准备在全班交流。也可以提出深一层的探究要求,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

  4.对小组成员落实自身职责情况进行监督

  小组合作学习的显著特点就是成员都有共同任务下的各自的职责。如果哪个成员没有肩负起自己的责任或完成得不好,都要影响小组整体的合作绩效。所以,作为合作学习组织者的教师一定要督促小组成员各尽其职。比如:监督“小组长”是不是起到组织管理的责任;看“记录员”记录的是不是详实、是不是抓住了重点;掌握“声音管理员”有没有很好地控制本组研讨的声音……

  5.对组内活动不协调的小组进行调控

  由于学生个体的已有基础、性格、情感、表达等因素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所以在小组活动时难免有些不协调现象。此时,如果教师能及时介入并根据具体情况,协调组内成员的关系,就可以保障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如果某个小组经常出现不和谐现象,就要考虑调换小组成员。

  可见,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但这种引导一定要适时、适度,引在迷茫困惑之时,导在百思不解之处。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教师有效的学习和不断的指导来加强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从而加强合作交流的有效性。在长期的熏陶下,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

猜你喜欢:

3402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