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有关女性消费市场论文

有关女性消费市场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有关女性消费市场论文

  女性消费已成为21世纪的主力军,女性消费市场必将对中原城市群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女性消费市场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女性消费市场论文范文一:浅谈中青年女性基于审美需要的餐饮消费心理分析

  摘 要:通过对哈尔滨市200名中青年女性的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中青年女性的基于审美的餐饮消费心理,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引导女性消费市场健康发展、迎合女性心理需求的菜品和餐厅的设计。这对于餐饮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青年女性;菜品审美;消费心理

  0 引言

  根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点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出我国约有6.5亿女性,有3.7亿个家庭,其中在消费活动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是中青年,即20~50岁年龄段的女性,约占人日总数的23%以上。在大中城市,女性是家庭消费的主力军,也是社会消费的重要一环。

  现代中青年女性作为家庭消费行为的主要实施者和家庭消费结构、消费方式的主要影响者,其个体的消费心理、消费方式对家庭乃至对社会都会产生重大影响,对整个餐饮市场的消费趋势和消费流行也有较大的影响,深入研究和探讨女性对于菜品审美和消费环境的心理需求,对于提出菜品和餐厅设计的方案有着重要的意义。

  1 问卷设计与调查

  通过对哈尔滨市两百名中青年女性进行题为"我的餐厅,你做主"的问卷调查深入研究女性的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

  1.1 问卷调查的设计

  调查问卷关注以下内容:中青年女性喜欢的单一菜品的颜色;中青年女性喜欢的菜品颜色搭配;中青年女性喜欢的单一味道;中青年女性喜欢的菜品的复合味;中青年女性喜欢的菜品造型;中青年女性喜欢的菜名风格;中青年女性喜欢的餐具类型;中青年女性喜欢的餐厅播放音乐的类型;中青年女性喜欢的餐厅装饰风格。

  问卷发放的对象为20~50岁具有消费能力的中青年女性。共发放问卷200份,收回187份,回收率为93.5%。统计分析时将中青年女性分为3个年龄段:20~30、30~40、40~50分别计数,算出每个年龄段所选内容占同类总调查内容的百分比和全部中青年女性所选内容占同类总调查内容的百分比。

  2 女性消费者的餐饮消费倾向

  2.1 中青年女性对于菜品颜色和搭配的消费倾向

  (1)中青年女性中75.56%的人偏爱绿色的菜品,喜好程度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

  (2)20~30年龄段的女性对于红色菜品、橙色菜品、白色菜品的喜爱多余其他年龄段的女性。

  (3)对于黑色菜品、紫色菜品、蓝色菜品的喜爱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4)中青年女性对于菜品的颜色搭配类型更倾向于对比色彩和统调色彩。中青年女性对菜品的对比色彩喜欢程度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弱,统调色彩则相反,喜欢程度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增强。

  (5)中青年女性选择菜品的单一色彩搭配的可能性大大小于选择亲近色彩搭配类型的可能性。

  2.2 中青年女性对于菜品味道的消费倾向

  (1)中青年女性对于酸这一基本味喜欢程度较大,而随着年龄的增大程度加深。

  (2)中青年女性对于甜味的菜品普遍接受程度较低,而40~50年龄段的女性对于甜味菜品接受程度稍高。

  (3)对于苦味的菜品绝大多数中青年女性不能接受。

  (4)对于辣味的菜品大多数中青年女性普遍接受,且20~30年龄段的女性表示出强烈的兴趣。

  (5)对于咸味的菜品,中青年女性虽不是特别喜爱,但也是不可或缺的。

  (6)对于鲜味的菜品,中青年女性都较为喜爱。

  (7)对于麻味的菜品,中青年女性基本不能接受,除了个别地区。

  (8)中青年女性对于酸甜味、酸辣味和麻辣味最为喜爱,且对于酸辣味和麻辣味的喜爱随年龄的增大而减少。

  (9)中青年女性对于红烧味、家常味、孜然味、香辣味、烧烤味和咸鲜味的较为喜欢,且喜爱程度依次降低。其中对于香辣味、烧烤味和孜然味的喜爱程度随年龄的增大而降低,但家常味反之。

  (10)部分中青年女性对于泡椒味、五香味和蒜香味表示喜爱。其中中青年女性随着年龄增大,对于五香味的喜爱程度加深,而泡椒味反之。

  (11)中青年女性对于药理味和怪味接受程度极低,只有少数青年女性表示喜爱。

  2.3 中青年女性对于菜品造型的消费倾向

  (1)中青年女性对于菜品花卉器物类的造型最为喜爱,风光造型类菜品次之。

  (2)动物造型类菜品和其他造型类的菜品受喜爱程度较低。

  (3)随着年龄的增加对花卉器物类菜品的喜爱程度也随之增加,动物造型反之。

  2.4 中青年女性对于菜名的消费倾向

  (1)中青年女性对于寓意美好、传统菜名、诗情画意和新意有趣这四类菜名风格总体上表现出相近的喜好程度。

  (2)20~30的女性更偏向于寓意美好的菜名。

  (3)30~50的女性更偏向于传统菜名。

  2.5 中青年女性对于餐具类型的消费倾向

  (1)中青年女性中近八成人对于瓷类餐具表示偏爱。

  (2)玻璃、水晶、竹木和陶制类餐具也较为喜欢,且程度依次降低。

  (3)只有少数青年女性喜欢在就餐时使用可食用餐具。

  (4)中青年女性对于塑料、铁质、铜质和纸质类的餐具不太喜爱。

  2.6 中青年女性对于餐厅播放音乐类型的消费倾向

  (1)中青年女性中有近八成的人喜欢就餐时听到轻松愉悦的轻音乐。

  (2)经典音乐和流行音乐也比较受欢迎。

  (3)古典音乐也有一部分人喜欢。

  (4)中青年女性在就餐时对金属、舞曲和摇滚类音乐不太能接受。

  2.7 中青年女性对于餐厅装饰风格的消费倾向

  (1)中青年女性普遍喜欢的餐厅装饰风格为现代、欧式和地中海,其比例依次降低。

  (2)青年女性对于现代的装饰风格的喜爱多于中年女性。

  (3)对于自然的装饰风格,中青年女性的喜爱程度随年龄的增大而增加。

  (4)对于地中海的装饰风格,年龄相对较小的女性表现出更多的喜爱。对于其喜爱程度,随年龄增大而减少。

  (5)也有部分中青年女性喜欢中式、田园和自然的装饰风格,其比例也依次降低。

  3 结论

  中青年女性基于审美需要的餐饮消费心理总的来说在菜品上更倾向于颜色亮丽、对比鲜明的色彩;菜品口味上更倾向于酸、辣、鲜,酸甜、酸辣、麻辣;菜品造型上更倾向于花卉器物类型;菜品名称上更倾向于寓意美好和传统类菜名;餐厅播放音乐类型上更倾向于轻音乐;餐厅的装饰风格更倾向于现代风格。这些对于餐厅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从以上结论中可以看出青年女性青春、热情、活泼、纯洁、追求新意、富有个性和追赶时尚潮流的性格特点和对事物有美好的想象,天真、简单、烂漫的心理特征。中年女性具有怀旧、沉稳、大方、从容的性格特点和对保健养生重视程度愈来愈高的生理需求。

  有关女性消费市场论文范文二:浅谈女性补偿性消费行为心理探析

  论文关键词: 女性 补偿性消费行为

  论文摘 要: 对于女性消费者而言,补偿性消费行为时而发生,分析女性补偿性消费行为之心理为企业在环境不断变化,新产品、新通路不断繁殖的今天制定营销战略和策略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补偿理论概述

  阿德勒对补偿是这样定义的:补偿(compensation)指个人所追求的目标、理想受到挫折,或由于本身的某种缺陷而不能达到既定目标时,改变活动方向,以其他可能成功的活动来代替,从而弥补或减轻心理上的不适感,这就称为补偿。阿德勒认为,许多在身体上有残疾的人,常采用这种方式来弥补与正常人的差距。阿德勒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希望加以改进的。——没有人能够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这种自卑感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在阿德勒看来,一个人不管处在多么有利、多么优势的情况下,他总会渴求更完美、更理想的状态。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使自卑感成为人类心理上的一种普遍的负荷。然而,自卑感并不是心理上的变态现象,它是人类不断增进自己的内驱力。

  2 补偿性消费相关概念

  2.1 强制性消费

  强制性消费(compulsive consumption)是指反复的,而且经常是过度购物行为,作为压力、焦虑、沮丧或无聊的解毒剂。在某些情况下这样的消费者与吸毒者没有什么两样,他们对消费行为无乎没什么控制能力,并且在消费完后,个人会体验到强烈的遗憾或负罪感。它是一个“非正常”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是一种极端形式的补偿性消费的病态形式(Woodruffe,1997)。O’Guinn和Faber提到的这一现象的其他方面也支持了这一假设。比如他们强对于很对人而言,强制性购买与消费者对情感和他人帮助的的需求紧密相关。

  2.2 上瘾性消费

  Elliott(1994)将上瘾性消费行为(addictive consumption)与强制性消费行为区别开来,他认为这种行为应该被称之为嗜好,因为它是一种正常行为想一种病态行为的延伸,而不仅仅是一种由于某种不情愿的压力而违背本人意愿去做某事的强制性行为。上瘾性消费行为是采用各种各样的补偿性行为来弥补感知到的不足或情感需求的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应付焦虑状态和压力以及自尊和自我的缺乏,它是正常消费行为的“非正常”延伸(Elliott,1994),是补偿性消费的一种“非正常”表现形式(Woodruffe,1997),这中论调更加证实了补偿性消费是一种“正常”的,普遍的消费行为。

  3 女性补偿性消费行为心理

  女性作为人类社会的半数,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从来都是不容忽视的。女性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可以说,认识女性,确定女性的地位,维护女性的权益和尊严,给女性的生存发展一个无限广阔的自由空间,这不仅仅是对女性的认识问题,更是对整个人类的认识问题。马克思曾经高度评价过女性的历史作用,认为“没有女性的酵素,就不可能有伟大的社会变革,社会的进步可以用女性的社会地位来精确地衡量。”1992年,里约热内卢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和联合国1995年《世界女性报告》也分别指出:“女性参与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一”,“女性的贡献以及女性的权利已成为社会和经济改革的中心”。历史经验证明,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对推动社会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女性社会地位一直是西方女权主义者所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在当今的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已得到极大的提高,但远未达到她们想要的水平。

  Adam Galinsky和Derek Rucker在其论文《Desire to Acquire:Powerlessness and Compensatory Consumption》中提出并验证了如下假设:

  (1)人们想要极力避免缺乏权力。(2)地位是权力的来源之一。(3)消费者可以藉由拥有地位,来补偿缺乏权力的无力感。

  Adam Galinsky和Derek Rucker的研究显示,对现状感到无力的消费者,倾向花更多钱买相同功能或被广告暗示与社会地位有连接的商品。在当今的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已得到极大的提高,但远未达到她们想要的水平。社会一方面女性要继续传统的角色,照顾好家庭和小孩,成为贤妻良母;另一方面希望她们同男人一样干事业。因此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极其不平等的,必然存在心理不平衡,需要通过某种方式来弥补(江贵松,陈文容,2004)。在购物的过程,能体会到如上帝般的感觉,受到贵宾样的待遇。如走进商场时受到营业员的热情的招呼、问候,这些都是女性消费者在家里和单位里很难体会的。特别是如果营业员是男性的时候,能充分让女性体会到与男性平等或超过男性的感觉(Woodruffe,1997)。刘仪伟主持的电视节目《天天饮食》之所以能成为女性喜爱的节目,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从中能够学到很多烹饪技巧,但更大一部分原因来自男性下厨弥补了女性再社会地位上企图超越男性得补偿性心理动机。《我的野蛮女友》能红遍大江南北,也归功于其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女性要求在社会地位超过了男性的要求,弥补了其失衡的状态。所以购物能充分补偿女性在社地位的不平等(Woodruffe,1997)。

  参考文献

  [1]?Gronmo,S.,Compensatory Consumer Behavio Elements of a critical sociology of consumption,P.(ed).The Sociology of Consumption,Solum ForNorway:Humanitites Press,New York,1988.

有关女性消费市场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化妆品市场营销论文

2.有关化妆品市场营销论文

3.关于女性教育效益的分析论文

4.论中国式市场营销关系的论文

5.目标市场营销相关论文

6.关于大学生手机市场的论文

7.女性创业故事论文材料

1438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