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市场营销论文>

探讨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探讨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论文篇二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与存在的问题》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迅速,但实践教学环节还比较薄弱。在分析了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内涵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必要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实践教学特点的认识,阐述了目前我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高职教育 市场营销专业 实践教学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的营销能力实现了跨越性的进步。目前,我国企业正处在一个最急需营销而又最缺乏营销的时代,从市场需求和发展前景来看,营销人才需求数量继续呈较快增长趋势、发展潜力巨大。

  一、高职教育实践教学的内涵

  发布于1999年6月13日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必要的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其根本任务是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那么如何培养出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呢?答案是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的定义可以从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来界定。狭义的实践教学是指具体的一次实践活动,该活动是围绕某个专题并借助一定的手段组织实施的。广义的实践教学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以培养学生的岗位综合能力和职业道德为目标的一切的实践活动,具体的实践教学形式主要有:参观、调查、练习、实验、实训、生产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多种教学形式。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必要性

  企业招聘市场营销人员时大多要求“具有相关从业经验者”。因此,学生要想一毕业就能够很好的就业,就必须在学校有相关的从业经验,而想在学校就能拥有相关的从业经验必须依靠实践教学。

  (一)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素质、知识、能力结构的要求

  作为营销人员其素质结构主要包括政治思想素质、人文素质、法律素质、专业基础素质、专业素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知识结构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知识、专业核心知识、专业拓展知识等;技能结构包括专业基本技能、专业实务技能、专业核心技能、专业拓展技能等。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素质和知识培养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形成相应的技能,以适应对营销人才技能的需要。

  (二)借鉴国内外关于职业教育的先进做法

  在国内,已经有一些高职院校办得较成功,在专业技能教学方面有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好的做法,在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国外,像德、日、美等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方面,已探索出一些成功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吸取众家之所长,用来构建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不失为一种节省时间和精力的好方法。

  (三)营销人才质量要求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外资进入政策的逐步宽松,使得国外品牌不仅能在中国更方便地销售,而且会给相当一部分本土企业带来相当大的压力。这就需要企业在制定营销战略时,更多考虑的是精确的数据、科学的方法,而不仅是凭感觉。而在这方面,我国营销人的专业水准、做市场的能力和营销观念等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人才需求结构变化使营销类人才变得更加抢手,因此营销人才的短缺也是一种质量上的短缺。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

  (一)实践教学的特点

  1、教学目标的明确性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中的能力教学,其教学目标明确。实践教学的教学目标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总体目标,培养学生具有职业素质和职业岗位综合能力,以适应岗位需求,具体到营销专业,教学总体目标更加明确。二是阶段目标,一般可分为基础课学习阶段、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习阶段。不同的教学阶段对应着不同的教学阶段目标,但不管是哪个阶段都要求实践教学具有明确的教学目标,作为实践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2、教学内容的动态性

  实践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技术、能力联系紧密,随着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践教学的内容也在不断地更新、调整,实践教学内容是随着生产技术的革新而在不断动态变化着的。以市场营销学中的专业课《推销技巧与实务》为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心态的变化,作为销售人员的销售技巧也要不断的变化。因此,在讲授的过程中内容也在随之变化。

  3、教学方法的灵活性

  传统教学课堂中采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授法”已不再符合职业教育中实践教学的要求,实践教学过程注重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的动手操作以及团队合作工作的开展。目前,市场营销学的教学过中最常见的实践教学方法有项目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任务引领学习法、竞赛学习法等。

  4、师资团队的“双师型”

  双师型教师是实践教学得以实施的保障条件之一。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教师不仅具有教学技能还要有相应的职业技能,即为“双师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市场营销专业的教师既要了解所教科目内容,并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理论教学,又要具有该科目的职业技能――实践能力,即能给予学生现场学习的指导。但考虑到一个人的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可能做不到在理论和实践教学两方面都有所造诣。因此,我们提倡建设“双师型”教师团队,要求在某专业教学小组中,既有理论知识讲解,又有实践指导。

  5、实训基地的开放性

  实训基地教学环境的仿真性、教学设备的真实性、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实训基地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职业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对学生的开放。由于实训时间比例加大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实践教学要求实训基地能够延长开放时间,让学生根据自身需求进入实训基地操作,完成教学任务,掌握相关技能。二是企业对学校的开放。由于职业院校自身条件的限制,它不可能建立大型的、完善的实训基地,为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学校必须依托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使实践教学能够在企业得以顺利开展。

  (二)存在的问题

  从各高职院校的实施情况看,尽管许多学校的市场营销专业根据高职的人才培养方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一些调整,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但仍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1、对市场营销学的学科特点认识不全面

  市场营销就是商品或服务从生产者手中移交到消费者手中的一种过程,是企业或其他组织以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进行的一系列营销活动,市场营销学是系统地研究市场营销活动规律性的一门科学。美国著名市场营销学家菲力浦・科特勒指出:“市场营销学是一门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现代管理理论之上的应用科学。”它是在为企业解决具体困难的过程中产生、发展、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的,因此该学科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又具有一定的实践性。

  2、对实践教学环节认识不足

  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倾向严重,营销学专业教育被定位为学历教育,教学观念仍以传统的学科本位为主,对学生培养方针的定位并不准确。教学方法上仍主要是空泛的理论加上有限案例。对学生培养定位的不准确,使得学生学习的方式和目的也仅仅是死记硬背考试拿学分,这样培养出的学生绝非企业急需的能解决现实问题的实用型、复合型人才。

  3、营销实习环节薄弱

  营销实习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进行企业经营诊断、完成市场专项调查、进行市场研究与分析、进行企业营销策划等工作。但目前部分院校的实习过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很难建立起固定的实习模式,导致管理混乱,实习效果不佳。

  4、师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仍然按照一般普通高校的人事管理制度,将教师分为理论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将从事实践教学的教师当做教辅人员对待,致使这部分老师在职称评定方面条件比理论教师苛刻,待遇也较低,很少获得正常的培训、学习、进修的机会。此外,实践教学教师队伍中缺乏兼职教师。大多高职院校很少从企业中聘请现职技术人员来学校授课。因此,不利于实践教学的开展。

  5、缺乏经费支持,实习基地建设力度不够

  由于市场营销专业的实践性,大多数市场营销的教学计划中都增加了市场调查、营销实习等实践环节,但实际执行中往往经费投入不足而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管理层对学生毕业实习的重视程度和管理不够,同时也欠缺对实习基地建设的关注。无论是校内实训基地还是校外实习基地,其建设是需要经费支持和保障的。但不少高校在这方面的投入还是有所欠缺的。参考文献:

  [1]王贺.谈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全真”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8(02).

  [2]徐俊昌,陈守则.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问题及对策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13(12).

  [3]俞林.高职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探析[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探讨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论文相关文章:

1.市场营销专业建设探讨论文

2.试论市场营销专业的建设论文

3.市场营销专业建设初探论文

4.关于市场营销专业论文

2724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