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思修论文>

驾驶员职业道德的相关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但凡车祸,或多或少都是因为驾驶员的违规操作,比如超载,比如超速等因素引起的。可见,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驾驶员职业道德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驾驶员职业道德的相关论文篇一

  《驾驶员职业道德与行车安全》

  摘要:基于对现阶段道路行车状况的忧虑,结合自己30多年来从事驾驶职业的经验总结,本人从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维护车辆技术状况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剖析,并通过例证充分阐述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与行车安全之间的关系。以有效改善当前的道路行车安全状况,从而实现交通和谐、畅通。

  关键词:职业道德;行车安全

  中图分类号:U47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6)02-180-001

  本人从1985年从事汽车驾驶工作以来,累计安全行车100多万公里无事故。在部队期间先后三次受到嘉奖,一次被北京市石景山区评为“遵章守纪,安全节约”标兵。回到地方后由于安全行车,服务优良,厉行节约,被太仓市评为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十佳新人新事当选人物、并多次被太仓市人社局考核为优秀。结合自己30多年来从事驾驶职业的经验总结,本人从驾驶员的职业道德、心理素质、车辆维护三个方面来推进。

  1.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安全行车的保证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是做人的基础,是人们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准则,是维系社会正常运转的纽带。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进步的人生观,才会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才会在职业活动中自觉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形成良好的职业品质。

  据2014年江苏省交通事故死亡原因分布显示,违章占道行驶(3%)、酒后驾驶(2%)、驾车打手机(2%)、抢道行驶(19%)、违法上道路行驶(2%)、违反交通信号(3%)、违章超载(2%)、逆行(2%)、无证驾驶(5%)、超速行驶(7%)、违法变更车道超车(2%)、影响安全行车行为的(39%)、未按规定让行(12%)。由此可见,当违章成了惯性,交通规则就成了一纸空文,汽车社会也就缺失了文明和谐的道德约束。

  另外,文明驾驶、礼让三先也是驾驶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作为一名驾驶员,为确保行车安全,仅仅自己做到遵章守法还是不够的。因为驾驶员队伍是一个群体,存在素质的差异性是必然的。记得我在一次出车任务中,我严格按照交通规则以正常的速度直行主车道(道路为双向双车道),在经过一个车站时,一辆公交车在没有任何信号示意的情况下,突然从我车右侧的慢车道起步欲驶向主车道,而此时又有一辆出租车从我车的左侧后超车,这是根本无处躲避的,眼看事故就要发生,假若当时我为一己之私不作礼让,那辆出租车因无法躲避必然会与对面来车发生正面碰撞(也可能同时侧撞我车)酿成事故。适时减速礼让既保护了他人和自身的生命安全,也确保了自己的出车任务顺利完成,有百利而无一害。通过这次行车经历,我深切领悟到文明驾驶的重要性,礼让行车可以有效规避他人违章行为所带来的危害和行车风险,是实行安全行车的重要途径之一,是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质的具体表现,也是安全行车的有力保证。

  2.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安全行车的重要因素

  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以及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从驾驶员的心理状况方面讲,主要有过分紧张、处置失误;漫不经心、注意力不集中;过分自信、判断错误;心情激动、情绪偏激等。

  据统计分析,如果驾驶员在行车中有厌恶、愤怒、恐惧或者悲哀等不良心理时,会引起感知能力降低,对道路信息量收集减少,反应迟钝,驾驶精力不集中,操作失误增多,对行车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同样,过度兴奋、高傲、逞强好胜等心理,也会出现超速行驶,强行超车,争道抢行等违章行为。实践证明,凡能做到安全行车的驾驶员,其心理活动一定是积极的;而凡是违章肇事的驾驶员,其心理活动必然就是消极的。例如有一名年轻驾驶员常喜好在行车中恶作剧取乐,周围人的劝告始终听不进去,认为不会影响行车安全。有一天他故意用车轮溅水弄脏行人衣服。结果被路人拦住受到责问,搞得垂头丧气,情绪低落,在后续的行车途中还时不时地回忆刚才的场景。突然在中途遇到前车制动,由于他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导致的反应迟钝,使得他操作迟缓,发生追尾。因此驾驶员的心理活动必然影响着行车安全。只有始终保持积极的心理状态,才会有利于行车安全。

  驾驶员职业道德的特殊性要求驾驶员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心态,才能适应复杂多变的交通环境。驾驶员平时应注意个人修养,加强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善待他人,以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心理状态,以有利于安全行车的心态去驾驶车辆。经验证明,驾驶员在满意、愉快、高兴、欢喜等心情时,反应的灵敏度比较高,行车精力集中,动作迅速、及时、到位,对安全行车十分有利。

  3.保持车辆的良好技术状况是安全行车的前提条件

  保证车辆技术状况的完好,除公安与交通部门实施对机动车的检验和提高保修质量外,机动车驾驶员必须贯彻各项车辆检查制度。主要工作是:第一,对自己所驾驶的车辆必须做到勤检查、勤维护、发现故障及时修复;第二,认真切实地做好三检工作,即出车前、行驶中、收车后的检查,发现异常或者故障应及时修复,不开“带病”车。特别是汽车的制动性能、转向操纵性能、轮胎和电气设备的安全稳定性等直接影响着行车安全。例如2013年夏天,有一辆桑塔纳轿车从昆山上高速去南京,在行驶到常州境内时突然前轮爆胎,导致车辆方向失控撞向护栏并腾空翻出路基,造成二死一伤和车辆报废的恶性交通事故。后经调查分析,该车的前轮胎本已磨损得没了胎纹,且局部已有帘线层外露。驾驶员想再跑一趟长途后换胎,没想到却发生了惨剧,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因此,驾驶员除了要有良好的驾驶技能、心理素质和职业道德外,还应做好车辆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尽量通过亲自动手实践,进一步熟悉车辆的使用性能,了解常见故障的现象和成因,从而增强察觉、判断、分析、维护车辆技术性能的能力,以保持车辆良好的技术状况,促进安全行车。

  综上所述,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质影响着公共道路交通安全。当前为改善我们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我们应该首先重视驾驶员队伍的建设,着力提高驾驶员的法治观念与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技术素质,促进行车安全,有效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状况,让人和车走得更安全,让我们的汽车社会更文明、更和谐!

  驾驶员职业道德的相关论文篇二

  《浅论机动车驾驶员的职业道德自觉》

  摘要:机动车驾驶员的职业特性主要有流动性、自主性、个体性、危险性,当前我国机动车驾驶员整体的职业道德自觉还存在一些问题,培养驾驶员职业道德自觉,严守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实现文明安全驾驶,则是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底线。

  关键词:机动车驾驶员职业道德;安全驾驶

  职业道德,是社会对从事某种职业人员所要求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与职业素养的总和。它既是社会对某种职业活动的道德规范要求,又是某种职业人员对社会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它的外在形式,往往表现为某种法规、制度、公约、守则等等外部制约,其本质,却是建立在职业道德自觉基础上的行为操守。职业道德,没有外部制约不行,没有职业道德自觉更不行。本文主要从机动车驾驶员的职业特点,探讨职业道德自觉问题。

  一、职业特性决定了驾驶员需要更多的职业道德自觉

  机动车驾驶员的职业特性主要有四个:

  1.流动性。机动车作为一种运输工具,职业场所的流动性是它的本质特征。而工作的流动性,往往意味着外部约束环境的多变。在交通管理严格的地方恪守交通规则,在交通管理有疏漏地方就不遵守交通规则,是缺少职业道德自觉的重要表现。

  2.自主性。平时对车辆的保养和维护,驾驶过程中对交通法规的遵守,车辆使用中对油耗物耗的控制等等,都具有很强的自主性。这就需要驾驶员具有更强的职业道德自觉。

  3.个体性。即使是专业运输企业,驾驶员所开的车辆也未必相同;而且各人所开线路、驾驶时间、承担任务也不可能相同,因而需要更多的职业道德自觉。

  4.危险性。驾驶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事关社会及他人生命财产的安全。对社会上许多职业的从业者来说,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主要关系到社会文明和和谐。而对机动车驾驶员来说,他们的职业操守则直接关系到社会及他人生命财产的安全,因此更需要职业道德自觉。

  二、驾驶员缺少职业道德自觉的主要表现

  据公安部资料,截至2011年底,我国社会的汽车保有量已经达到1.06亿辆,驾驶入23562.34万人,10年间分别增长了17倍和13倍。但触目惊心的是,我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也位居世界第一。导致此种状况的出现,除有我国汽车保有量、驾驶入增速过快的原因外,最大的原因是驾驶人缺少职业道德自觉。其主要表现是:

  1.缺少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法制意识。将学习交通规章作为考取驾驶执照的“敲门砖”,拿到驾驶照之后,就视交通法规为制约自由开车的“紧箍咒”。在路上看到警车和警官,就老老实实、规规矩矩;看不到警车警官,就会出现任意变道、加塞,随意超速、停车,人行横道不减速、占用非机动车道或应急车道等等违规行为。

  2.缺少尊重礼让,维护道路畅通的公德意识。缺少道德涵养,车不让人,即使斑马线也按着喇叭往前闯;车不让车,哪怕引起道路大塞档也在所不惜;车不让管,对交警和交通标志牌视若无睹。特别是一些自以为财大气粗的驾驶人,藐视交警执法,有的甚至对执勤、执法交警口出狂言,大打出手。

  3.缺少严于律己、勇于承担的自律意识。在清醒状态,还能做到严守规章。一旦到了酒桌上,就禁不住被人劝酒,导致酒驾、醉驾。一旦出现事故,害怕承担法律责任而肇事逃逸,少数人甚至伪造、破坏事故现场,假装救护,将伤者抛弃到无人之处,导致事件性质出现质的变化。

  三、培养职业道德自觉的主要途径

  1.注重学习传统文化,从中汲取优秀道德营养。职业道德自觉,是社会自觉的有机组成部分。早在5000年前,我国人文先祖轩辕黄帝就提出了“修德立义”,“一道修德,惟仁是行”,以仁义道德教化天下,将中华民族带进了文明的国度。2500年前,儒家倡导的“尊道而贵德”的理念,则将中国变成举世闻名的礼仪之邦。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曾经提出“要恢复中华民族的地位,就要把固有的旧道德先恢复起来”,并将“礼义廉耻”和“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作为国民道德修养的规范。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学习、汲取中华民族优秀道德文化的精华,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职业道德自觉。

  2.注重学习法律法规,极大地提高遵纪守法意识。交通法律法规,是汲取了许多血的代价,甚至是用无数生命和财产换来的。学法守法,是对社会的负责,对生命的尊重,更是对自己和家人承担应尽的责任和义务。遵纪守法,是考验自动车驾驶员这一社会群体职业道德自觉的最重要标尺。因为,车辆在道路上行驶,需要全体驾驶人都严格遵章守法,出现一个违规违法,都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而且,如果极少数违规违法行为得不到(实际上也很难得到)及时惩处,就会严重伤害其他人严格遵纪守法的职业道德自觉。

  3.注重学习职业道德规范,培养爱岗敬业的精神。驾驶员岗位虽然具有一定特殊性,却不能享有特权。只有让驾驶员充分认识到本职岗位的性质、责任、使命和应当具有的职业道德规范,才能做到敬岗爱业,做到对自己负责、对单位负责、对社会负责。驾驶员所在单位,应注意组织驾驶员的学习,注意培养驾驶员吃苦耐劳、严于律己的精神,无论在何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有强烈的职业道德自觉。

  4.注重学习驾驶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

  在工作中,有些违章违规行为是驾驶技术不熟练,没有养成良好驾驶习惯造成的。因此,学习、提高驾驶技术也是形成良好职业道德自觉的重要方面。自动车驾驶过程中,驾驶员必须依照路况和行车条件随时随地进行正确的操作。要保证行车安全,必须学会熟练地把握道路交通流量,把握道路上车辆与行人动向,把握超前采取正确的技术措施等等。一个驾驶员具备了熟练的驾驶技术,对各种复杂情况都能做出准确判断和正确应对措施,就具备了确立职业道德自觉的技术基础。

  职业道德自觉看似无形,却体现在驾驶员有形的驾驶行为之上。遵纪守法,是一个人应具备的社会公德的底线。严守交通法规和规章制度,实现文明安全驾驶,则是驾驶员职业道德的底线。正是这一点,体现着驾驶员的职业道德自觉。

驾驶员职业道德的相关论文

但凡车祸,或多或少都是因为驾驶员的违规操作,比如超载,比如超速等因素引起的。可见,驾驶员的职业道德与交通事故的发生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驾驶员职业道德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驾驶员职业道德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家庭伦理道德的相关论文
    家庭伦理道德的相关论文

    现代家庭道德教育的缺失值得我们重视与深思,面对着传统家庭教育中德育为先,我们是否也该审视一下现代家庭道德教育。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

  • 家庭道德的相关论文
    家庭道德的相关论文

    我国的家庭道德建设,是从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出发,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但目前我国在家庭道德建设方面存在着夫妻关系的不平等、老年

  •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的相关论文
    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的相关论文

    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是我国的优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

  • 计算机职业道德论文参考
    计算机职业道德论文参考

    职业道德不仅是从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标准和要求,而且是本行业对社会所承担的道德责任和义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职

223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