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思修论文 > 诚信与道德的探讨论文(2)

诚信与道德的探讨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诚信与道德的探讨论文

  诚信与道德的探讨论文篇二

  《职业诚信道德与思想政治教育》

  摘 要:国内有关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普遍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对大学生群体思想的影响,由此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以及由学生党员为主导的教育模式等等,研究成果甚为丰富。但是,这些国内“诚信道德”教育研究成果忽略了“职业性“诚信道德的对象研究。因为,“诚信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具体体现在各种职场领域,“职业性”很强。

  关键词:诚信道德;职业教育;职场领域

  由于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作用,“利”左右着人的价值观念及其思维。在此情境下,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诚信道德状况在一定社会职业领域,其职业道德艳遇挑战,以致职业道德社会失衡,传统优良诚信职业道德也凸显会嬗变、转型甚至遗弃。这就所谓的职业道德“道德沙尘暴”席卷社会,同样也席卷了我们的校园。那么,诚信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在职业领域,与职业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社会有着“职业示范”作用。

  一、当前国内大学生应注重职业诚信道德培养

  国内有关大学生“诚信道德”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普遍注重经济社会环境的变迁对大学生群体思想的影响,由此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以及由学生党员为主导的教育模式等等,研究成果甚为丰富。但是,这些国内“诚信道德”教育研究成果忽略了“职业性”诚信道德的对象研究。因为,“诚信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具体体现在各种职业领域,“职业性”很强。在当代改革开放环境下,由于人们的社会生活复杂性,思维观念,生活习惯的急剧突变,严重影响了在校的当代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态建构。今天,人们在向往传统优良的诚信道德精神的同时,呼吁转型和构建新型“职业诚信道德”核心价值体系。如果,一个民族在各行业的价值诉求及其评判,缺少核心价值导向,那么,这个民族失去灵魂、缺少精髓,就像幽灵一样,不知何处是正确的前进方向。一个民族的核心价值主要是靠校园的教育主体按照人、社会的发展规律以及统治阶级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职业性”政治观念、思想素质、道德规范,以及心理健康疏导等教育,使其内化内在的意识和动机,进而将学生的行为和动机外化为良好的行为和习惯,以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最终化育社会,推动社会和谐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二、国外道德观对我们的启示

  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和经济效益越来越明显,在国外一些国家专门建立了“社会道德委员会”机构,实行专人专做道德教育的有关工作。日本、美国、新加坡等国政府,拨出相当数量的专款,资助道德教育的调查和研究工作。德国的学校要求培养学生“具有必要的思想品质和行为标准,使他们具有为发展社会生活、发展科学技术的献身精神”。日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表现出高度的政治性和组织化,这与韩国、德国十分相似。同时,【英国】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和道德人”,日本的“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等等思想,体现出如何要求诚信道德和人的利益价值观相结合的关系。还有,西方发达国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突出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注重建立个人诚信档案,注重内容丰富多样及其实用性、时代性,注重方法的科学化、艺术化,注重社会实践.

  当今世界,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扩大和深化。而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在经济、文化的过度与转型之际,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人生目的、发生了急剧变化,往往造成人际关系不和谐现象?譹?訛。许多国家为了使国民适应现代社会尤其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都非常重视诚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国家从本国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国情出发,采取了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呈现出丰富多采的面貌。对当代高职院学生诚信的人格道德核心价值体系的培育和构建,是我们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探究的重要课题和主要责任。这,主要是教育育人,同时,校园思想政治教育还要加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强化教育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驾马车”组合机制。诚信具有教育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而且具有约束功能、规范功能和调节功能。就个人而言,诚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业而言,诚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信是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就国家而言,诚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诚信是金,安身立命之本。重视道德,讲究诚信,往往可以在经济上得到丰厚的收益。

  总之,西方及中国传统诚信道德人格价值评判标准,可为我们拿来借鉴、圆融和整合与我们市场经济环境相适应的大学生校园诚信道德核心价值体系的重构与建设。这也可弥补我国诚信道德当今校园文化功能的不足,同时避免传统诚信道德的失范及其边缘化。在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加以提升培育大学生诚信道德素质,以致学生将来踏入社会化,并且化育其中,引领社会高尚风范,共享社会人文关怀,沐浴和谐社会春风。

  三、职业性践行诚信道德

  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导向及其要求,遵循人和社会发展规律,以职业诚信道德建设为基础,促进当代高职院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更好地推动现代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使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根据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诚信现状的发展与体现,通过对市场经济环境下诚信道德体系探究和对当代高职院大学生思想、行为及其动机进行“内化”和“外化”进行诚信道德体系的探究相结合,力求对当代大学生诚信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学校、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力量整合。同时,探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驾马车教育组合机制。最终营造以大学生诚信为本的和谐的人文精神氛围,以使人人共享人文关怀。并以此为基础,使学生将来加入社会,从而更好地将诚信道德化育社会,使其引领社会诚信体系导向建设。总之,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诚信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育高素质的新生力量。采取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职业诚信教育,进行中西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在思想、行为、及其动机方面进行全方位、多领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教方案,主要包括政治素质、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心理健康咨询等进行教育或疏导。使当代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存在人际交往中的职业诚信道德缺失或失范问题,加以教育、疏导、主导,规范教育客体“内化”思想意识、“外化”行为和动机。使教育客体接受教育主体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符合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的目的性需要。“我们说:在我们看来,超人类的道德是没有的,那是一种欺骗。道德是服从于无产阶级斗争利益服务的。”?

  最终,使教育客体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最终营造职场领域“诚信为本”的大学生人格道德体系,就要使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将来在各种职场领域中养成合理的价值诉求、价值评判、价值导向,合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符合人的社会发展要求。

  四、对职业道德教育应做到生活化、通俗化、网络化

  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老师不妨从以下途径给予引导:

  1.说服教育法

  师生平等交流,教育主体把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结合起来。同时作为教育客体的学生可以自主学习与自我构建,对“理”进行认知和践行,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和外化。

  2.实践参与法

  开辟第二课堂,实训活动、比如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社会调查、志愿者活动等,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体验的相结合,做到使学生在参与中体验,自我教育,知行转化。

  3.自我教育法或日常养成法

  使学生在自我意识支配下,把自我作为教育对象,即“他教”转化为“自教”,从而养成日常自我教育行为。

  4.社会舆论引导法

  通过正确的社会舆论引导学生对诚信进行知行转化。

  5.心理咨询法

  运用心理学,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咨询工作。

  6.隐形教育法

  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互补,由单一向多样、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化。

  7.激励教育法

  使用各种激励机制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动机,提升诚信素质。

  8.网络信息交流法

  通过开辟QQ群、博客、播客、BBS等新型载体,作为课外的网络的诚信教育平台。

  9.个人信用档案法

  建立个人信用行为的载体机制,对失信者做到有效的惩罚,有效地改善社会信用状况。

  我们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体会和实践行动。我们不但注重“天生(nature)”本性,更注重“后天培养(nurture)”,相信“人类可行能力的可改善性的坚定信心”?即,我们把教育对象的“内化”与“外化”的统一性与后天养成的重要性相结合。同时,注重教育对象的教育人本化和教育社会化的统一性,注重教育对象的“他教”与“自教”的统一性。最终,诚信职业道德教育,既要做到通俗化、生活化,又要做到网络化,在生活中、在习惯中、在职场中养成。

  引文注释

  【1】罗国杰.伦理学[M].人民出版社,1989(第一版):5.

  【2】教育部思政社科司.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M].人民出版社,1999(7)第一版:473.

  【3】阿玛蒂亚.森.于真等译.以自由看待发展[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293.

  (作者单位:湖南郴州职业技术学院)

诚信与道德的探讨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生有关诚信道德的论文2000字

2.诚信道德的相关思修论文

3.大学生有关诚信道德的论文

4.有关社会诚信的论文

5.关于社会诚信的论文

6.浅谈诚信教育的相关论文

2383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