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 > 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论文范文(2)

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论文范文(2)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论文范文

  农村公共卫生状况论文范文篇2

  浅析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供给问题

  摘要:要解决三农问题首要的就是要解决和农民健康息息相关的公共卫生问题,这就需要完善现有的供给制度。文章对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供给中现存的突出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制度设计。

  关键词:农村 公共卫生 问题与对策

  1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供给历程及现存问题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供给体系的构建始于20世纪50年代。50年代初,新中国刚刚建立,农村公共卫生的恶劣状况使各级政府非常重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首先在县、区设置医疗卫生机构,并通过培训农村赤脚医生参与疾病防治,向农民宣传卫生常识,改变不良卫生习惯。50年代中期,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础上建立了农业社保健站。农村卫生机构在短时间内得以迅速建立和发展,形成了公社卫生院和大队卫生室。到了70年代中期,公共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基本上建立起了能够覆盖城乡的县、乡、村三级卫生预防保健网络。这个时期,我国农村的公共卫生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被世界银行誉为成功的卫生革命。

  80年代以来,我国在农村实施经济改革,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村的经济发展了,公共卫生服务范围也扩大了,在改革之前建立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基础上,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据统计,80%以上的农业县达到或基本达到了2009年初级卫生保健规划目标;全国已连续多年实现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90%的目标。

  在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环境下,这种体制开始暴露出其不适应的一面,种种问题开始凸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农村公共卫生投入不足,供需结构不合理。

  1.1.1 从城乡比较来说,政府对农村的公共卫生投入严重不足。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革,政府对农村的公共卫生投入越来越少。据统计,目前占中国总人口15%的城市人口享用着2/3的卫生保健服务,而约占85%的农村人口却只能享用不到1/3的医疗保障服务。

  1.1.2 从投入费用的利用情况来看,政府投入的卫生费用大部分用于能够显示领导政绩以及能够争取上级财政补助的项目,诸如建楼、增加病床数、增加人员、购买先进医疗器械等,对于农民真正需求的预防保健和传染病防治上的投入却少之又少,有的农村地区甚至就没有向这些项目上投入,从而造成了供需的不平衡。

  1.2 农村公共卫生内容多,落实的少。

  如上所述,在我国,农村公共卫生既包括疾病监控、健康教育等纯公共卫生产品,又包括计划免疫、妇幼保健等准公共卫生产品。但据我的亲身经历以及有关调查的资料显示,大部分农村地区公共卫生开展的项目基本上只有计划免疫,其它诸如传染病的防治、农村健康教育和农村公共卫生环境的改善等基本上没有开展。

  1.3 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名存实亡。

  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是我国卫生体系的特点和优势,在第一次农村卫生革命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然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三级预防保健网赖以存在的集体经济基础打破了,再加上市场因素的介入,使这一模式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县级卫生机构在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中的龙头作用减弱,一些县级医疗机构视乡镇卫生院为竞争对手,减少对乡镇卫生院的技术指导;乡镇卫生机构目前普遍存在缺少财政支持、缺乏业务管理能力和非专业人员安排过多等弊病,而且一部分乡镇卫生院开始向医院模式转化,并采取了承包、租赁等企业改革的经营模式,基本医疗服务开始追求市场效益,几乎变成了单纯提供医疗服务的竞争型机构,基本放弃对村卫生室的管理职能以及对农民的预防保健功能,没有起到应有的枢纽作用;村卫生室由于缺少集体经济支持和村委会的放任不管,基本处于自流状态,大部分农村地区已经不存在村卫生室,而是由私人诊所取而代之。

  2 解决农村公共卫生供给问题的制度设计

  2.1 建立农村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制度,保证农村卫生投入、实现供需结构平衡。

  农村公共卫生产品的性质是公共物品,因此,搞好农村公共卫生产品的供给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责任。各级政府应该设置农村公共卫生产品供给专项资金制度,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投入。具体来说,中央政府设置用于农村纯公共卫生物品的专项资金,资金由中央预算部门拨给地方政府相关部门,资金数额的计算依据于地方的申报材料、中央派出人员对地方实际情况的调研材料以及专业人士的分析测算。同时,中央要通过相关措施保证专项资金专款专用。地方政府要设置用于准公共卫生物品的专项资金和中央的配套资金制度。

  除此之外,还要完善农民需求表达机制。加强农村民主建设,建立、完善村民委员会和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政府供给政策公示制度,定期进行农民满意度问卷调查,根据农民的回馈信息调整供给政策,使农民真正加入决策过程中,消除供需不平衡现象。

  2.2 健全监督制度,确保出台的农村卫生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

  要使政府确定的农村公共卫生供给项目以及出台的卫生政策落到实处,就必须健全监督制度,有监督才有约束。在我国,除了要加强财政监督和审计监督等正式监督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民众监督。

  加强民众监督首先要让民众知道自己有监督的权力,鼓励他们充分使用手中的权力保卫自己的利益;其次要让民众了解监督什么、如何监督、应该由那些机关收受举报的违规事件等。这就要发挥大众传媒的作用,通过电视、广播专题解说及报纸等媒体让民众了解通过何种渠道如何行使手中的监督权力;同时,政府工作要公开,实行阳光行政,让民众对监督内容有知情权。

  2.3 建立适应市场化的预防保健网络制度,加强一体化管理。

  以建立“县镇两级、镇村一体、防治结合”的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为目标,进一步健全卫生服务网络,大力推进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向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转型,努力增强镇村两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方面的能力。坚持政府主导,以县为单位制订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和农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设置规划,保证每个行政村都有一所社区卫生服务站,满足农民的健康服务需求。

  参考文献

  [1] 孙月.对强化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思考[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7(5)

猜你喜欢:

3240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