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农村研究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境及对策思考(2)

时间: 朱文涛,洪东梅1 分享

  二、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思考
  (一)多途径、多形式的加强农村人力资本投资
  针对目前农业剩余人口就业难问题,应该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在继续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多途径、多形式的差异化的培训力度,按照市场配置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农业剩余人口的职业技能教育。
  1、大力发展适应于企业要求的技能培训。培育适应于企业要求的技术工人是目前发展职业技能培训的重点,只有提高农民工技能水平才能更为有效地帮助农民工更好地适应企业要求,同时这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应该坚持市场配置与政府扶持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政府应该为培训机构的发展提供一个比较良好的发展环境,保证其能够自由的参与竞争;另一方面,政府应该制定和完善农民工培训行业的法律法规,保护农民工给的切身利益,在税收贷款政策,给予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较大支持,而在培训费用方面,坚持政府与个人分摊形式,即政府为参与培训的农民工支付一定的费用与农民工自费培训相结合。
  2、大力加强农民工创业培训。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家乡创业是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另一条可选路径。但是,由于缺乏创业的相关知识,使得农民工在创业时面临较多问题,因此加强针对农民工的创业培训显得十分必要。而把创业培训推向市场显然不符合当前的实际,因此政府必须在创业培训方面扮演重要角色。首先,政府应该对有意愿创业的农民工,进行免费培训或提供免费咨询和信息服务。其次,建立农民工创业档案,对其创业过程和情况进行登记和跟踪,以便于了解其创业中遇到的困难进而对其提供咨询帮助。
  (二)深化经济社会制度改革
  1、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民工由于身份问题而面临就业的不公平待遇,农业剩余劳动人口进入城市就业干的大多是脏、累、重活,为城市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由于户籍问题使得其不仅面临不公平待遇,而且权益经常受到侵犯,比如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长期以来都得不到较好解决。
  2、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行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差别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在城乡户籍管理制度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在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同时也应该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制制度。保障进成农民工也能平等享受到与城市市民一样的劳动就业、子女就学、社会福利、医疗等方面的权利,切实减轻农民工城市生存成本,保障农民工就业权益。
  (三)加快城镇化发展进程,扩宽农民工就业渠道
  1、城镇化发展对于解决就业问题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城镇化发展水平较低,抑制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因此必须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首先,应该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中西部地区存在着大量剩余劳动力,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将有助于中西部剩余劳动力顺利实现就地转移。其次,东部发达地区应该加强大城市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加强沿海城市群建设,提高大城市的辐射能力,进而带动内陆城市化发展,同时应该进一步加强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步伐,合理优化第三产业内部结构,提升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吸纳能力。
  2、拓宽就业渠道,实现多形式就业。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基数太大,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决定了在加快城市化发展进程,进一步提升城市就业吸纳能力的同时,应该考虑把城市化和农村的现代化结合起来,既实现农村劳动力的对外转移,也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地转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农村剩余人口就业问题。因此我们必须根据各地农村实际,鼓励农村剩余劳动力发展多种经营,通过发展特色农业、特色乡村旅游业、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劳动力的就地转移。
  参考文献:
  1、刁学峰.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障碍及解决对策选择[J].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3).
  2、曾梅芳.二元结构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探析[J].广西广播大学学报,2007(3).
  3、任钢.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思考[J].河北农业科学,2009(3).
  4、杨国勇.城乡二元格局下的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7(1).
  5、王文丽,王金营等.论农村劳动力转移中的人力资本投资[J].河北学刊,2008(5).
  6、贾宪威,楚晓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农村经济,2010(6).
35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