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 >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要不断提高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要建立相对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加大社会协同力度;不断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运行机制和科学管理体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范文一: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下社会实践研究

  社会责任感从心理学角度分析是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志等多种心理成分构成的一个多层次、多维度的责任系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则是大学生对自己在承担社会发展责任中的情况是否符合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而这种情绪体验关乎到大学生这一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的中坚力量能否肩负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而艰巨的历史使命。当前,绝大部分大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拥有高尚的爱国情怀,较强的集体主义意识,能胸怀祖国,关注社会热点和民生问题,富有正义感和主人翁意识,展现出当代大学生健康和积极向上的风采。但是,也不可否认,部分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只关心自己的命运和感受,注重自身的发展机会和切身利益,甚至牺牲公众的利益来满足自己的欲望,思想上不了解什么是社会责任,抱着无所谓的心态看待社会责任问题,理想信念模糊,生活视野狭隘;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优越生活,形成了只会索取不懂得回报的习惯,对家庭和父母的感恩意识薄弱,过多的考虑别人要为我服务,而较少主观考虑自身能为家庭、父母、社会贡献什么,缺乏担当的信心和勇气,社会责任感淡化。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已经成为当前人才培养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程。《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是高等院校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一种不可或缺的途径。目前各高等院校也积极按照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一系列社会实践活动来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而如何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从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行动、责任意志等角度积极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是当今各高等院校及社会需要深入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发挥社会实践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作用

  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是指大学生能对自身的社会责任有清楚的认知和理解,即大学生应明确自身所肩负的社会责任,明确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以及应该如何担当责任及其后果和影响,这是社会责任感形成的首要条件。由于大学生从小以来接受认知教育的来源主要是学校,很少接触社会,甚至脱离社会,生活圈子单一、狭小,对社会现象所持有的看法常常只看到现象的表面,往往是一种比较肤浅的认知,无法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更无法深入剖析和分析社会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比如对于当前食品安全、环保污染、房价飙升、腐败蔓延等典型社会问题,除了只会一味的埋怨、不满、批判之外,却没有意识到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还有其改造社会主义不容辞的责任。如何改变当前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的状况?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要求“开展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活动”,为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方向指南。具体来说,就是寻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相应社会实践的契合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融入到社会实践过程中,引导大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进基层,走进社区,树立起主人翁意识,充分利用亲近自然、深入社会的良好机会,认识国情,体察民情,拓宽视野,设身处地的感受和体验,以此来重新修正自己的片面思想,领悟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并在实践中强化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社会责任认知。

  二、发挥社会实践丰富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作用

  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来源于大学生的良心,来源于对利益的需求,是大学生评价自身所履行的责任状况时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这是大学生担当社会责任的动力场。因而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能仅仅停留在责任认知这一初级层面上,而应该将社会责任认知真正转化为一种社会责任情感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生心中形成一种对负责任的社会现象产生欣赏敬佩之情,对不负责任的社会现象产生厌恶痛恨之感的情绪体验。具体来说,就是在组织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中,注重让大学生进入企业、田间顶岗实习和劳动,让学生和下岗失业人员面对面接触,让大学生陪同孤寡老人同吃、同住生活一段时间,让大学生和贫困山区农民、失学儿童互换角色进行亲身体验,放低身段,急社会之所急,想社会之所想。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来丰富大学生自身社会责任情感,让大学生真实感受各种类型人群的生活艰辛和苦恼,并利用这一真实的情境体验来刺激大学生内心潜在的爱心、同情心和责任心的爆发,从而形成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激发大学生积极承担历史所赋予的社会责任。

  三、发挥社会实践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行动作用

  大学生社会责任行动是指大学生在面对应该担当社会责任的社会情景中所做出的负责任的具体行动。这种社会责任行动是大学生对其社会责任的自觉践行、自觉担当。因而要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就应该大力引导大学生从事更多、更有意义的社会责任行动,以此来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和丰富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具体来说,一是要积极开展社会责任教育主题实践活动,如“青春助力中国梦”、“爱心支教”、“无偿献血”、“环保卫士”、“关爱农民工子女”、“安全宣讲进社区”等活动,凝练社会责任主题实践活动的亮点和特色,将责任教育融入到社会实践当中,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觉践行社会责任行动。二是要大力弘扬雷锋精神,充分挖掘志愿服务中的典型案例和典型人物,比如在“汶川地震”抗震救灾中,活跃着一群充满激情、心系灾民、敢于吃苦、乐于奉献的大学生志愿者;面对落水儿童,现场结成人链智慧施救的长江大学15名学生;不幸遇难的“支教玫瑰”大学生赵小亭。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等途径来积极宣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典型,充分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以此来充实大学生自我责任教育的效果,并通过发挥学生骨干在社会实践中的榜样力量,积极宣传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责任认同、自觉履行社会责任行动的骨干力量,引领大学生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责任行动。

  四、发挥社会实践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志作用

  大学生社会责任意志是指大学生个体从思想到实际实现的心理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责任行为。而社会责任感的形成需要建立在社会责任认知、责任情感,履行责任行为的共同作用之下,同时还需要责任意志的积极参与,才能在面对分歧与矛盾时以坚强的意志来克服各种困难。具体来说,一是要在社会实践中营造良好的责任文化氛围和风气,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社会责任,充分发挥责任文化氛围和风气的潜移默化作用,帮助大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进一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志。现实生活中,当大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时,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有的时候甚至需要面对来自于各方面异样的眼光,如何突破困难重围,不但需要有扎实的理论素养,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意志来战胜挫折,超越自我,履行责任行为,才能避免出现类似老人摔倒时众人观望,无人搀扶的社会冷漠现象。二是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通过创新各种大学生社会实践方式来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运用道德的力量来进行大学生社会公德、个人品德教育,深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坚定大学生的责任信念,从而抵制各种不利于履行责任的心理问题和思想观念的产生。总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四大构成要素即责任认知、责任情感、责任行为、责任意志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并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过程中融为一体。而社会实践作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不可或缺的途径,在强化大学生社会责任认知、丰富大学生社会责任情感、引领大学生社会责任行动、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意志四方面具有不可复制、无法替代的重大作用。因此,各高等院校应该积极以社会实践为主体,寻求利用社会资源的切入点,不断创新社会实践项目,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营造一个良好的实践氛围,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在培养社会责任感战略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范文二:大学生制度化社会实践论文

  1.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的困境

  在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日益受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各个高校的重视,学术界也给与了非常大的关注,大学生社会实践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更加规范和深入。当前,各个高校都普遍开展了社会实践活动,而且都在不断探索各个高校自身的特色活动,但社会实践在全面性、稳定性、深刻性上还需要持续加强,尤其在制度规范上需要不断完善。

  1.1操作制度意识薄弱

  尽管教育部和团中央对高校的学生社会实践进行了制度上的要求和宏观的指导,各个高校也普遍开展起了稳定的社会实践活动,但是各个高校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然缺乏统一性与整体性。相对具有明晰制度规范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新生的军训、学生的见习、毕业实习和暑期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近年来,新生的军训随着学生体质影响,逐步放宽了训练要求,压缩了训练时间,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走过场的现象。学生的毕业实习也由于毕业前夕忙于找工作大打折扣,只有医学和师范类专业仍在苦苦支撑。由团委牵头负责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当前全国范围内最活跃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有组织、有宣传、有评比,得到了各个高校的重视和推介,是各个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和代表。但是这类实践活动,主要由学生干部和有特长的优秀学生组成,学生的覆盖面有限,而且随着每年团省委活动主题的变化,其服务内容和地域也会发生变化,形成活动的不稳定性。总的来说,这些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规范,但是这些活动在组织操作的过程中,强调的是任务的完成和分界,缺乏制度上的设计和规范。尤其当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受到冲击时,就不能强有力的开展,容易被形式化。因此,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操作层面上缺乏制度化的意识。

  1.2微观制度内涵缺失

  制度化是制度体系的完善,既有宏观指导层次的,也有微观操作层面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宏观指导的制度已经明确和清晰,并从国家教育层面达成了共识。但在各个高校具体组织的过程中,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体系还没有得到完善和建立,微观制度在内涵层次上还存在缺失。“开展社会实践从准备、实施到巩固消化活动成果都应形成一套规范化程序。”具体来说,微观制度就是具体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开展的要求和条件。当前高校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组织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种是组队实践。这类团队由于有学校的重点支持,有带队教师的具体指导,有较为充足的经费保障,因此很受学生欢迎。但是实践团队往往由学生干部、党员和有特长的学生组成,所以普通同学参与这类团队的机会较少,受教育面狭窄。二是学生个体返乡实践。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普遍缺乏对个体有效的分类指导和激励机制,学生参与性普遍不高,具体措施也流于形式,社会实践活动作为教育载体对广大普通学生的教育功能体现不明显。从目前这两种组织模式来说,都难以满足全员实践育人的要求。如何确保教育行政部门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要求,确保每个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成长,各个高校还缺乏具体的规范与措施。由于缺乏专门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法规,尤其是缺乏专门的考核评价制度,这样就使有些高校可能为了节约成本而在社会实践工作上“短斤少两”,也使得各高校在社会实践实际操作过中程自由度过大。因此,如何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上下功夫,仍然是当前社会实践的难题。

  1.3制度保障设施缺位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要注重学生和指导教师积极性的调动,使参与者的创造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动力都存在不足,一是相当部分学生并不愿意参与社会实践,二是相当一部分老师并不愿意指导社会实践,因此社会实践很难在高校全员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要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保障设施还存在系列的问题。一是经费保障不足。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其经费的使用大幅度增加。社会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学生和指导老师,衣食住行都可能涉及到经费的产生。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各个高校的投入,明确规定加大实践育人经费的比重,但各个高校对于增加比重的多少还缺乏足够的论证,社会实践规模的扩大还缺乏大量的资金。二是学生激励保障不够。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这种作用是潜在的、长期的,并不能及时迅速的反映出来。究竟参加了社会实践与没有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区别有多大,难以有效的判断。尽管近年来学生素质拓展明确了社会实践活动的地位,但是这些既缺乏社会用人机构的认同,也缺乏必要的管理,尤其是在社会实践的证明上趋于简单。因此,社会实践得到了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同,但是还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于参加社会实践的要求不强,甚至排斥,难以使所有的学生普遍投入到社会实践中。三是教师的后勤保障不到位。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社会实践教学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提出了要求,更需要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除了知识技能的指导外,教师在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都要能有效的引导学生。有效的指导社会实践与“放羊”式的社会实践,教师的工作投入量有显著的区别。对于精心指导社会实践的老师来说,压力增大了,但是其工作量却并没有有效的考核方式。尤其在现实生活中,一旦学生出现任何安全问题,家长、学校和社会就可能直接对实践活动成果一票否决,这使指导教师的教学活动具有高风险,直接影响了优秀师资的进入。

  2.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的超越

  “思想政治理论课与实践课的教学内容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和相互促进,才能增强这些课的说服力、吸引力、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实现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就必须要从全方位着手努力。

  2.1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识规范建设

  促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规范化,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制度化,就要高度认识社会实践在大学生人才培养中的地位,高度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识规范建设。这种意识规范建设就是要从课程设计的高度把大学生社会实践当做一种常规的教育活动,强调社会实践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普遍性、稳定性和深刻性。各个高校从校领导到普通老师要统一认识,把实践育人内化成一种品质,从制度的层面认识和理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价值。社会实践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是两个课堂(学校与社会)、两类教员(教师与社会工作者)、两种教材(书本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其组织比一般的课堂教学更加复杂和困难,而且具有更多的不确定因素。社会实践也是一个开放的教育过程,具有突出的灵活性。因此,不管是领导还是老师,既不能在教育过程中避重就轻,逃避社会实践的开展;也不能把社会实践活动看做一个随意的过程,采取“放牛”的方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而应该从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课程内容、基地建设、实施体系、科学研究等方面去规范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认识,切实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

  2.2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活动平台制度建设

  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就要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平台建设,以平台带动和规范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平台建设要重视学生理论团体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学生理论社团是搭建在学生之间的一个交流平台,通过组织或参加社团活动,可以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素养、文明行为的养成。同时学生理论社团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中介,通过他们“引导同学们关注社会,走出校园,通过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农村支教、理论宣讲等活动,使自己真正成为先进思想的传播者,在更高层面上激发了他们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的主动性,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理论团体要加强制度建设,规范组织建设,在完善的组织机构基础上,要注意强化学生理论团体的指导教师和成员管理。学生理论团体的指导教师,要以经验丰富、组织能力强的中青年老师为主导,年轻老师为辅,专业上突出指导老师之间相互补充。学生理论团体的学生,要实现不同专业的覆盖,高年级与低年级互补,确保学生在思考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思维的多样化,增强学生理论团体运行的稳定性。社会实践基地是学生活动开展的承载体。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就要加强实践基地的规范建设。实践基地的规范建设包括基地的管理制度、基地的运行制度和基地的奖励制度。在条件成熟的基础上,学校应该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类的电子实验室,为学校大规模的实践活动提供场所。电子实验室以视频、图片和简洁的文字作为载体,以故事化的手段展现出深刻的思想内容,从而震撼和引导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2.3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筹资制度建设

  建立多元的资金筹资体系,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有序、规范开展的重要保障。确保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要从制度上规范资金体系,形成四位一体的资金保障体系。一是确保学校经费足额投入。要按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要求落实生均15-20元的经费标准。要继续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学生社会实践的专项经费,以上经费要根据学校经费增长逐年增加。教学部门要按比例,安排适当的社会实践经费。二是形成个人经费投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为了规范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的管理,要让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适当的承担部分资金。三是争取社会支持。社会实践是锻炼学生的过程,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接触和融入社会,争取社会的支持。争取到赞助、与商家角力,成了他们给自己上的第一堂社会实践课。四是争取实践单位的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要逐步实现产学研的对接,甚至与大学生创业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得到实践单位的认同,并形成一定的经济效益,促进社会实践活动的良性发展。在充足的社会实践经费基础上,为学生购置适当的意外保险,解除指导教师的后顾之忧。

  2.4完备大学生社会实践执行制度体系

  要形成高质量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就要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形成完备的执行制度体系。一是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程序制度。从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申报、立项、开展活动到成果的总结,要在程序予以规范。二是形成大学生社会实践行为细则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深入社会、社区,一定程度代表着的是学校的形象。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表现,往往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因此,社会实践活动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细则规范,从而提高整个学生团队的素养。三是形成学生社会实践监察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环境相对来说比校园要更加复杂,因此安全因素是学校和老师考虑的重点因素。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对老师提出监察的规范制度,从而最大限度的保障学生的安全。

  2.5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考核制度体系

  为保证学生社会实践的效果,各个高校应制订完善的考核、表彰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考核制度体系,加强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管理。一是强化学生实践成绩的考核。各个高校要把社会实践当做大学生培养的重要内容,在培养计划中予以明确。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形式,各个高校要严格考核。对于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既要给学分,又要与评优评先联系起来;对于社会实践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提前给予学分,而且在表彰宣传的基础上,直接与奖学金、入党等活动联系起来;社会实践表现不佳的,必须实行重修;对于弄虚作假取得社会实践成绩的,要进行处罚。二是强化社会实践的过程考核。在社会实践的过程考核上,既要明确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又要严格规范学生每天的总结和心得体会。三是强化社会实践过程中教师的评估。对于指导社会实践的教师,各个高校既要将指导教师的表现与人事制度联系起来,又要与教师的工资、奖金、津贴等相联系,充分考核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大学生社会实践论文报告相关文章:

1.暑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报告三千字

2.大学社会实践报告范文6篇

3.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范文6篇

4.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1500字范文

5.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2016

6.党课社会实践报告范文3篇

1074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