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社会学论文>伦理道德>

社会政策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关于社会政策的研究,不能局限于对某一具体领域的社会政策的内容、技术和决策研究,而是应当对社会政策的基础研究给以充分关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会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社会政策论文范文一: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摘要:

  社会医疗保险已经成为我国医疗服务中重要的一部分,随着我国对社会医疗保险体系的不断推进与完善,我国的医疗服务也深受其影响。本文主要通过评价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效果,研究我国应如何更好地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关键词: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医疗服务

  我国的医疗服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居民提供基本的医疗保障;二是有效平衡医疗保险基金的收支,增加医疗和保险基金的使用效率;三是强化医疗服务管理。完善社会医疗保险政策,是为了更好地进行医疗服务,从而有效地提升我国的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一、我国现阶段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分析

  1、社会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标准不统一

  虽然我国正处在逐步完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阶段,各地也纷纷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基于地区之间的差异性从而导致了每个地区的社会医疗保险的筹资标准及待遇不统一,致使城市务工人员或者城郊结合的居民出现重复参保或有选择地参保等现象出现。目前,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待遇的距离正在逐渐缩小,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筹资远远低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使得许多外来务工人员纷纷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这对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稳定运行是非常不利的。

  2、门诊费用增长过快

  有数据表明,2000年县级医院门诊费用相对于1990年增长了6.81%,2005年增长至10.43%,到了2010年县级医院门诊费用则上涨到15.03%,且2011年国务院的一项调查显示,城市居民医保门诊报销费用不足1/3。由此可见,我国门诊费用增长过快,但居民医疗保险却不能得到合理的报销。虽然我国社会医疗保险中有关于报销大病费用的相关政策,但关于门诊的医疗保障服务还是不够完善。3、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收支运行不平衡随着社会老龄化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县级以上医院住院治疗费用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这都是造成我国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收支运行不平衡的重要原因。我国对社会医疗保险政策不断进行改革与推进,使得医疗保险的补偿水平逐年提高,极大地降低了居民医疗负担的风险。在社会医疗保险保障制度不断提高、医疗费用却逐渐上涨的情况下,社会医疗保险统筹资金的平衡运行也因此埋下极大的隐患。

  二、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效果

  1、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1)研究门诊统筹制度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方法。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影响效果,本次研究选用了“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与“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进行对比。参加两组医疗模式的实验者年龄均在32—49岁,文化背景、月收入均无显著差异。其中参加“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实验者在身体健康方面与“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实验者存在高于1%的差异;在生活习惯方面“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实验者与“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实验者存在高于1%的差异。研究实验进行两周,两周后对比两组医疗模式的门诊就诊率、住院率、自我医疗率与未就诊率。

  (2)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门诊+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门诊就诊率下降了16.13%,自我医疗率增加了13.11%“;个人账户+住院补偿”医疗模式的门诊就诊率增长了12.19%。

  (3)关于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影响的讨论。从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得出,门诊统筹制度明显降低了居民的门诊就诊率,家庭人均收入升高,其门诊就诊率也会得到相应的升高。自我健康评价差的居民,其门诊就诊率就越高。患有慢性疾病实验者的门诊就诊率低于没有患病的实验者的门诊就诊率。门诊统筹制度实施两周之后,自我医疗率明显上升,并随着家庭收入额增加而降低。由此可以得出结论:门诊统筹制度有效地提高了社区门诊医院的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了慢性疾病患者去医院的就诊率;有效降低了居民的自我治疗率,增加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门诊统筹制度的制定有效降低了居民的疾病负担,实现了让每位居民都享受到了最基本的医疗服务。

  2、大病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1)研究大病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方法。随机选取某市城镇医疗保险数据库2009—2012年10%的样本进行研究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就诊日期、疾病诊断、住院总费用、统筹支付、大病医保支付、自费支付。因大病医保从2011年实施了自费补充医疗保险,大病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得到提高,故而将2009—2010年前的调查样本作为一组,2011年—2012年的调查样本作为一组。

  (2)门诊统筹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结果。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病医疗保险政策实施后,患者个人自费支付的费用下降了19.83%,个人支付费用在住院总费用的占比下降了2.82%,灾难性医疗支付费用降低了41.23%。

  (3)关于大病医保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讨论。从研究结果可以分析得出,大病医保政策明显地降低了患者住院的自费支付,其主要原因是:大病医保中增加自费补充医疗保险,从而使得大病补充报销可以高达50%,降低了患者的自费费用,实现了患者“看得起病”的目标。但随着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大病医保又降低了患者自费支付,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疗行为的监管,尽量避免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大病医保政策实施后,退休人员的自费费用与灾难性医疗支付的比例增加了,离退休人员自费费用与灾难性医疗支付比例也有明显上升。其主要原因是因为大病医保自费补充的政策会引导退休人员或离退休人员进行一些不必要的医疗服务,导致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世界银行发展部门专家AdamWagstaff曾研究我国西部新农合医疗实施的效果,发现“按服务付费”与“大病统筹”等制度有助于增长主张患者过度治疗的现象发生。因为大病医保政策中的多种支付方式,促使一些医疗机构加强自身的管理机制,以提高大病医保资金的使用效率。在大病医保资金有限的情况下,不少医院不得不改进自身的医疗技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从而降低整体的住院费用。大病医保政策不仅保证了医疗质量、促进了医院的自我发展,也有效地提升了大病医保资金的使用率。

  3、总额预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的影响

  (1)研究总额预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方法。分析某市住院总人次前80%的医疗结构,用不同的方式对患者的次均住院总费用、次均自费支付进行结算,随后比较自费支付费用比例的变化。

  (2)总额支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影响的研究结果。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的结算方法下,次均住院费用与使用医保支付费用增加明显,但总额费用控制效果比较好的普遍是三级医院。针对一些特殊疾病,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的结算方式下的次均住院总费用和使用医保支付费用的情况有所下降,但结果并不明显,二级医院的次均医保费用支付明显是高于三级医院的。从整体上看,使用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结算办法的患者住院自费支付比例下降了2.6%,三级医院自费支付比例下降了2.4%。

  (3)关于总额支付制下的结算办法对医疗服务影响的讨论。精细化总额控制(即住院总额与次均住院总费用)、增幅管理结算办法有助于医疗结构提高对医疗费用的使用效率,减少患者住院的时间。通过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结算办法可以看出,二级医疗机构的次均医保支付费用明显高于三级医疗机构,二级医疗机构的挂床现象也明显高于三级医疗机构。主要原因为一些二级医疗结构的医疗水平明显提高后,导致了一些不必要住院的现象存在。对此有关部门要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尤其是对二级医疗机构。推行对特殊病种实行精细化总额控制、增幅管理的结算办法,提高对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随着我国医保制度的不断改革完善,相关部门应该探索出符合住院服务的支付方法,优化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提升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三、关于社会医疗保险政策的建议

  1、推进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我国当前并没有统一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从而造成我国城乡医疗体系不完善。无论是医疗资金的统筹管理还是医疗保险的待遇及相关管理制度,都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从而导致重复参保或有选择性参保的现象出现。要按照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新要求,统筹推进城乡一体化医疗保障制度,强化顶层设计,制定出统一的医疗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医疗保障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实现基本制度、管理体制、政策标准、支付结算、信息系统、经办服务的有机统一,建立起符合实际、统筹城乡、惠民高效、公平可及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最大程度惠及参保居民。

  2、推进门诊统筹制度的广泛实施门诊部门作为我国社区医疗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若没有进行合理的利用就会造成我国医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当门诊服务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居民就会更多的选择住院来治疗,从而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患者过度治疗的现象发生,间接加重了我国看病难的情况,也增加了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风险。医保部门应重视门诊统筹制度,完善并推行门诊统筹制度的广泛实施,提升门诊对小病的治疗率,优化我国医疗体系,提升门诊医疗医院的使用率。

  四、结论

  结合我国居民当前看病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善,才能逐步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在完善社会医疗保险的同时,国家也要重视对医疗机构的监管工作,增加卫生部门与监管部门的协作,降低医疗道德事故的发生,有效地提升我国医疗资源的使用率,如此才能实现社会医疗制度最初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看病难的情况。

  参考文献

  [1]许海茹:社会医疗保险政策对医疗服务影响的效果评价[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5,5(7).

  [2]潘杰、雷晓燕、刘国恩:医疗保险促进健康吗?──基于中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3,4(12).

  [3]毛阿燕:近二十年我国社会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对患者的实际影响:患者就诊实际报销比例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12,10(24).

  [4]汤金洲、侯晓丽: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价值工程,2012,27(7).

  [5]申曙光、魏珍:论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的制衡与监管[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4,4(19).

  社会政策论文范文二:社会网络分析与公共管理政策

  前言

  传统的公共管理政策理论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相应的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为缓解当前公共管理危机,要求政府机构应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来不断完善公共管理政策内容,且以新型理论范式来应对传统理论实践中的问题,提升整体公共管理水平。以下就是对社会网络分析与公共管理政策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前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并带动政府机构不断完善自身公共管理手段。

  一、公共管理和政策网络概述

  基于网络视角的角度来看,公共管理概念界定的过程中融入了英美多元主义思想,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德国协商主义思路,继而由原有的议题网络形式转变为政策系统。此外,就当前的现状来看,公共管理和政策网络即为律师、专家学者等社会人员就公共事务治理的互动集合,在互动的过程中社会人员可充分运用网络平台等领域来达成信息共享及资源交换的目标,最终由此实现对公共政务问题的有效处理。另外,公共管理与政策网络的实施亦强调了对权力关系的依赖性。例如,美国政府在公共事务处理过程中即通过网络协会的设定达成了对公共管理和政策网络的深入研究。

  二、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分析

  (一)政治参与和公共政策

  在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社会网络在平衡相互依存关系的基础上在政治参与和公共政策中更为注重探讨主体间的行为管理。例如,艾柯达和里奇在科学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即将网络对政治参与的影响化为自身研究重点,并以方差分析测量的形式掌控到网络层侧结构间的差异性,最终通过对研究数据的整合深层次分析出中层管理者、CEO等政治参与者在公共政务活动参与过程中存在的差异性,继而以此来带动参与者在政治事务处理过程中可不断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与交流,形成有效的信息传递。此外,塞格尔在对公共管理研究中的社会网络进行研究的过程中以决策模型构建形式预测政治参与网络类型,最终表明社会网络分析的重点为政策问题。

  (二)信息传播

  公共政策危机存在着不可预测的特点,因而基于此,在社会网络分析中国外学者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强调了将自然灾害、突发事件预警等纳入到研究领域中,继而由此来深化科学研究层次。例如,哈里斯在2006年的社会网络分析研究中即将公共卫生威胁化为研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并基于应急规划系统构建的形式丰富了研究过程,同时带动个人与机构合作解决公共管理事务的过程中着重考虑威胁因素的影响,且通过信息传播的形式全面掌控到公共事务处理现状,继而达成高效率事务处理状态。此外,2009年卡普卡在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将EMAC作为自身主要研究对象,且通过对网络分析软件的应用得出了“危机响应组织的关键能力即为合作协调能力”的结果。另外,在社会网络分析中信息资源的流动性亦是研究重点,因而在此基础上2007年侯赛恩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利用社会网络分析功能获取到相应的通信数据,且以传播机制构建的形式来应对公共事务危机多变且复杂的问题,达到最佳的科学研究状态。

  (三)公共服务提供

  政府的主要职能即为提供公共服务。因而基于公共管理领域社会网络分析行为的展开要求科学研究人员在实践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应注重探索公共服务高效性提升的对策,且充分发挥网络分析功能重点研究公共服务网络层次。例如,2011年国外学者斯泰恩在实践研究活动开展过程中即以Mkindo领域水资源治理问题的研究形式为公共服务项目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参考条件。同时,学者迪泰恩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对70个组织的问卷调查形式掌控到第一手研究资料,且通过对资料的整合总结出Mkindo领域水资源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由此引导政府机构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以制度安排的形式不断缓解水资源治理问题,为居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用水环境。

  三、网络分析对我国公共管理政策的启示

  (一)基于政策制定的角度

  网络分析对我国公共管理政策制定的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随着经济社会多元化特征的不断凸显,传统政策在实施的过程中逐渐凸显出自我化的特征,即过分追逐个体利益而忽视了公众权益。因而在此基础上,网络分析形式的实现推动政府机构在政策完善过程中以利益诉求机制构建的形式鼓励公众主动参与到政策完善中,并通过利益诉求整合结果的分析达到最佳的政策实施状态;第二,网络分析对公共管理政策制定所带来的启示亦体现在带动了网络主体互动形式的增强,即为公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网络互动环境,继而由此来便于政策的实施,且形成稳定的社会发展状态。

  (二)基于和谐社会建设角度

  基于网络分析的基础上得知传统的社会建设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公共管理部门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充分运用网络分析手段构建多元社会治理观念,且通过新媒体宣传平台对多元治理模式的重要性展开宣传行为,以此来加快多元社会治理模式建设步伐,同时为和谐社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此外,在和谐社会构建的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逐渐涌现出来,继而由此转变了政府定位,并带动公民积极参与到和谐社会建设活动中,同时承担起相应的职责,达到多元社会治理目标。另外,基于社会网络分析的带动下,我国政府机构逐步完善了社会公共责任机制,且以多方参与的形式倡导合理解决公共危机问题,继而为公民提供良好的服务环节。

  (三)网络分析对公共管理的影响

  社会网络分析创新了社会治理路径,且带动公共管理部门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突破密闭环境的限制,将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成果融入到社会管理环境中,最终由此来应对传统管理模式下凸显出的问题。此外,由于社会网络分析结果是基于复杂网络持续互动所获取,因而基于此,要求公共管理部门在公共事务危机处理过程中应不断提高自身治理能力,并基于网络分析的基础上,以网络演化动态的关注形式来强化政策实施成效,同时达成社会转型目的。

  结论

  综上可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公共事务危机处理问题逐渐凸显出来,因而在此基础上为了给予公众良好的公共服务,要求当代政府机构在开展实践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将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成果应用于其中,并基于网络分析的推动下不断完善自身公共责任机制,最终由此达到最佳的公共事务处理状态,且就此鼓励公众自主参与到复杂网络互动中,为政治事务的处理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


社会政策论文相关文章

1.公共政策论文

2.会展政策与法规的论文

3.关于社会保障论文

4.关于社会发展论文毕业论文

5.建设和谐社会为财政政策的目标论文

6.形式与政策收获论文2篇

940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