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社会学论文 > 人口问题 > 建设和谐社会研究论文

建设和谐社会研究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建设和谐社会研究论文

  建设和谐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学校培养创新人才和体现其办学价值取向的需要,在和谐校园建设中,以“以人为本”为核心,以各级党组织为关键,狠抓工作重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设和谐社会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建设和谐社会研究论文范文一:论建设和谐社会必须以人为本

  摘 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并要求我党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党的十七大在党章中又增写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作这样的修改,既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的要求和指导原则,又阐明了现阶段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着力点。从而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有步骤地持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1 坚持以人为本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的制度安排能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各阶层对社会管理和生活现状感到满意,从而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显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1)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宗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见物不见人”或者“重物轻人”都是不对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使最广大人民群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和受惠者。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高度重视和自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稳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也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各种经济利益矛盾更加突出。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社会稳定,妥善解决改革中因利益调整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从尊重、爱护、理解和关心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才能摸清人民内部矛盾的症结,准确找出化解矛盾的办法。

  (3)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人民群众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激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以人为本,让各阶层人们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就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为构建和谐社会找到最广泛的力量支持,形成全国各民族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的局面。?

  2 坚持以人为本应当把握的几个问题

  以人为本的实质是“以人民群众为本”。坚持以人为本,要求我们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坚持人民群众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我们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出发点、落脚点,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求我们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最厂-大人民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1)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摆脱并超越了只片面追求经济增长的局限,突出了人自身发展的地位,凸现了各方面协调发展的特征。“发展要依靠人,发展是为了人”,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只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过渡消耗自然资源的粗放式向依靠知识、技能和创造的集约式的根本转变,才能推进人与自然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包括人的需要、人的素质和人的能力在内的各种关系和存亡方式的全面发展,注重宏观调控和统筹兼顾,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城乡、区域和各阶层之间关系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2)贯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努力形成谁勤于学习,勇于投身时代创业的伟大实践,谁就能获得发挥聪明才智的机遇,就能成为对国家、对人民、对民族有用之才的社会氛围,创造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把促进人才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于好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进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于人民。要摒弃重物质资源、轻人力资源,重物质产品、轻人才培养使用的观念。要进一步推进科教兴国战略,,通过发展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从传统人向现代人的转变,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将人口大国逐步转化为人才强国。

  (3)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必然是法治社会。我们要坚持依法治国,牢牢树立依法执政的观念。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依法惩处各种违法犯罪行为,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本建设。从一定意义上说,依法治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刚性手段,而以德治国是维护社会秩序的柔性手段,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维护社会的和谐。

  (4)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维护社会安定团结。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全局性重大问题。因此,我们要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要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要高度重视和维护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坚决纠正各种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同时要注意研究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类型、基本特征、形成机理和发展趋势,尤其要研究探索各类群体性事件的形成规律和化解的方法。

  (5)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它一切工作的生命。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对于建设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坚持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妥善运用说服教育、分类指导、典型示范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做到既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又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实践中真正起到凝聚人心、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稳定社会的作用,从而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和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建设和谐社会研究论文范文二:和谐社会与和谐大学建设

  摘 要: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大学建设,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协调性、持续性、多样性。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崇尚学术理念、服务社会理念、持续发展理念、面向世界理念、引领社会理念。坚持人的协调发展,提升全面发展的ik-/X能力,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创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关键词:和谐大学;以人为本;协调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所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我们要从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正确把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统一,切实提高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目前,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我国人均 GDP已经超过1000美元,属于下中等收入国家。从国际上看,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的阶段,可能成为一个快速增长期,也可能成为一个经济社会矛盾多发的徘徊期。这一特殊时期的新趋势、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能源紧缺压力加大,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制约日益突出。我国国土辽阔,矿产资源丰富,但人口众多,除煤炭外,主要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基本上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石油为世界人均水平的8%,铝为10%,铜为26%,铁为45%。因此,我国必须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2)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不断提高并日趋多样化,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人们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3)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不平衡。20世纪80年代的城乡收入差距是1.8∶1,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是2.5:1,2003年是3.2∶1。我国10%的收入最高者与10%的收入最低者的差距是19倍,俄罗斯是15倍,印度是7倍。我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国际警戒线。地区差距也在明显加大,西部地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到东部的40%。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排在世界100位之后,尤其是还有近2600万农村贫困人口,2200多万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城镇贫困人口。高校贫困生相对增加,现在普通高校有1400万在校生,按照20%统计,就有280万人是贫困大学生。我国要实现现代化,还需要长期的艰苦奋斗。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和谐大学建设,内涵十分丰富,需要用辩证的、历史的、实践的观点全面把握和深入研究。概括讲,和谐大学有以下特点:(1)更加注重教育的人文性。树立教育的生命性、未来性、社会性价值,坚持人性化架构、人文化建设、人格化塑造,培养人格健全、具有文化素养的生命个体。(2)更加注重教育的协调性。强调教育主体的积极性,加强教育要素的内在联系和有效整合,实现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3)更加注重教育的持续性。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和社会承受力。(4)更加注重教育的多样性。强调教育体制多样化,教育类型多样化,办学模式多样化,投资主体多样化,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在和谐大学这个办学目标下,使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地调动,一切力量充分地凝聚,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进发,一切创造知识的源泉充分涌流。

  根据和谐大学的特点,高校应努力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地。

  1.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高校党委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履行五项职责。(1)把好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统筹人才培养、知识创新、社会服务三大任务。(2)抓好大事,集中精力抓好学生培养教育、教育教学改革、学校管理等关系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工作。(3)用好干部,着力构建“赛马场上选骏马”的干部选拔评价机制。(4)带好队伍,坚持严格管理,从严要求,切实加强高校党政管理队伍、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和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5)加强党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树立现代大学理念。大学理念是对大学的本质、功能、发展规律的哲学思考和理性认识,由此形成的对大学具有全局性影响的观念体系。现代大学理念包括:

  (1)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努力实现教育的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的和谐统一。善于将教育的社会要求转变为个体的自我要求,因为任何教育只有成为自我要求时才能真正达到教育的效果。一切教育必须以人为本,这是现代教育的基本价值。人的发展是最根本的。现代教育逻辑支点的核心是不断提升人自身建设水准。以人为本是现代教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就是最广泛调动人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人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人为本是对人性的唤醒和尊重。真正的教育应当是以人为本的教育,让人能体验美好,体验崇高,体验成功,体验快乐,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鲜明的价值判断、丰富的思想体系。

  (2)崇尚学术的理念。坚持求真务实,严谨创新,学术自由,追求卓越。大学追求的目标是学术。现代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场所,学术方向与时俱进,学术人才有大师名师,学术成果有重大影响,学术平台有交叉融合。学术需要积淀,学者需要执着。注重原始创新能力,提升知识产权存量。营造学术自由的宽松环境,自主创新,自行选择学科发展方向,自由确定科研项目。崇尚学术与学术进步,需要整合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未来、科学与人文、理论与经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努力实现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和谐统一。

  (3)服务社会的理念。21世纪的大学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源。坚持高校为社会、经济、文化服务,不仅要在文化传播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而且要在经济建设主战场上有重要地位和影响。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当深入研究美国“硅谷现象”和英国“剑桥奇迹”。现代大学应成为国家发展的思想库、科技发展的发动机、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努力实现大学的崇高使命与学术研究的和谐统一。

  (4)持续发展的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要发展,既要重视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在学校发展格局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标志性地位,又要重视发展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做强“三块品牌”;“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资源配置和资源利用的协调,学校导向政策的协调,学校与社会公共关系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强调教育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实施科学决策,减少和规避风险,加强成本核算和效益理念,提高投入产出比,努力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和高校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统一。

  (5)面向世界的理念。坚持高校对外开放,勇敢走向国际教育舞台,大胆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借鉴国际教育成功经验,加强全方位、高层次国际教育合作。加大合作力度,丰富合作内涵,拓宽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方式,努力实现教育的国际性与民族性、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和谐统一。

  (6)引领社会的理念。坚持着眼未来,引领社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建立“前瞻性大学”的新理念。古希腊大学是哲学思维的场所;中世纪大学是传播人文知识和道德真理的圣殿;20世纪,大学才走出“象牙塔”,成为推动工业化进程的一支重要力量。大学的本质是趋向未来的,大学的功能在:于生气勃勃创造未来。和谐校园不仅要走出还要超越“象牙塔”,创造新思想、新知识、新文化,引领社会前进,努力实现服务社会与引领社会的和谐统一。

  3.坚持人的协调发展的原则。人的协调发展,是指人在发展过程中与所处环境、条件的互动与和谐。人的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面发展是协调发展的基础,协调发展,则是全面发展的保证。人的协调发展,主要包括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人自身发展的协调。所谓人与社会的协调,就是要探索学生的主体性与社会化结合发展的协调状态,既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竞争性,克服依赖性;又要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性、合作性,克服自由化。

  所谓人与自然的协调,就是要强化学生统筹发展的意识,提升对自然的责任,反对物质享乐主义,引导学生探索与自然协调发展。所谓人自身发展的协调,就是生理与心理、物质与精神、知识与能力、素质与职业的协调发展。坚持人的协调发展,需要培养学生的以下意识:一是民本意识。重视培养“亲民、爱民、为民”思想,努力为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二是民主法制意识。培养民主决策、民主监督、民主管理和依法办事、遵守法律的观念和素质。三是公平正义意识。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观念,公道正直地为人处事,维护社会公义。四是生态责任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伦理观念,关心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生态后果,形成正确的生态责任感和义务感。五是诚信友爱意识。养成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与人融洽相处的良好品德。

  4.提升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我们的教育不仅要给学生第一次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要给学生一种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后一种功能在当今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创造性人才需要具有全面的认识能力。包括:感性的认识能力,善于观察事物,通过试验研究问题;悟性的认识能力,直觉思维,从现象中提炼条理化认识;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掌握人类已有的理论知识;具体的理性思维能力,抽象上升到具体,善于分析具体问题。只有提升上述全面发展的认识能力,才能给学生奠定终身教育、自我发展的牢固基础。

  5.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的文化中,“和”是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和”就是和顺、和美、平和、和谐。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团结和谐。弘扬团结合作优秀传统文化应是构建和谐大学的重要内容。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包括五个方面:(1)注重整体精神,强调为社会、为民族、为国家的爱国主义思想;(2)推崇仁爱原则,倡导厚德载物和人际和谐; (3)重视人生价值,强调个人在社会中的义务;(4)追求精神境界,向往理想人格;(5)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主体的能动作用。集中到和谐大学建设,就是要弘扬团结合作的优秀传统文化。团结合作是一种美德,它体现互尊、互爱、互助、互谅的精神;团结合作是一种胸怀,它表明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谦和、善待他人的情操和气度;团结合作是一种方法,它要求友好共事,平等相处。

  6.要培养青年学生的合作意识。当代社会,竞争与合作共生共存,学会竞争,必须学会合作,合作能力就是竞争能力。学会合作是做人做事的基础,必须教育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学会沟通。沟通协调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准则,也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未来社会与人相处的能力会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超过工作本身。要教给他们沟通和协调的方法和技巧,其中诚信、尊重、宽容、微笑、热忱、赞美是最重要的。

  7.要加强教师创新团队建设。高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努力探索新的人才组织模式,大力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在学科交叉、技术集成、知识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个人作用越来越小,成就事业的关键在于群体的合力。目前,高校的学科建设和重大项目攻关,技术转移过程的系统集成和技术整合,都需要加强团队精神和集体合作。基本原则是,“项目带动,优势组合,规范权益,共同发展。”高校要在组织上、管理上创新,打破影响创新团队形成和发展的制度壁垒,充分发挥多学科优势,以创新平台为载体,以拔尖人才为核心,组织跨学科的教学和研究中心,构建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的创新团队。

  8.要加强干部队伍团结。团结就是要有凝聚力,要有亲和力。善于团结,善于合作,是干部的基本功,是最主要的成功之道。团结的前提是形成共识,共识的前提是沟通,沟通的前提是以诚相待,换位思考。加强团结,要靠民主集中制。重大问题,必须发扬民主,集体决策。

  9.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高校稳定,是创建和谐大学的内在要求和重要保证。没有高校稳定,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要正确处理好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在改革发展中促进稳定,在稳定中推动改革发展。在充分肯定高校稳定工作成绩的同时,要清醒看到高校稳定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从国际上看,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不会改变;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给国家安全、经济安全和信息安全带来了压力和风险;世界范围内非传统安全威胁明显上升,恐怖主义活跃,对国内渗透破坏越来越严重,诱发暴力恐怖活动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从国内看,我国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社会思想意识空前活跃,各种思想观念相互交织,各种文化相互激荡,各种思潮不断涌现,各种矛盾错综复杂。从高校情况看,虽然大局稳定,但是潜伏着一些不安定因素,各种安全隐患仍然不少。我们要全面认识维护高校和谐稳定面临的形势,继续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建设,坚持在源头治理上下功夫,在完善长效机制上下功夫,在基层基础建设上下功夫,着力提高化解矛盾的能力,提高控制局势的能力,提高领导驾驭稳定工作的能力,努力创造更加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建设和谐社会研究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构建和谐社会论文

2.有关构建和谐社会的论文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4.有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论文

5.创建和谐社会论文

6.和谐社会的论文

7.关于和谐社会论文

1465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