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毕业论文>工学论文>水利工程>

关于水利方面的论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水利方面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水利方面的论文篇1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探讨

  摘 要:论述了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

  关键词:工程水利;资源水利;转变

  由工程水利转向资源水利是演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水资源及水环境的开发利用已日益社会化,城乡间、部门间、地区间相互冲突的竞争性和利用日益加剧,传统计划经济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及其以工程措施为主导的水利战略的局限性已日益显露。

  实施资源水利是各级水利部门转变职能的需要,在传统工程水利的内涵里,水的问题只是技术可行性和投资可行性(效益和费用)的问题,并且随着工程技术能力的提高,国家的投入问题更是成为解决水问题的关键。而政企不分体制所形成的自己评价工程并由自己负责建设的利益驱动机制,更加剧了各级水利部门“重工程建设,轻资源管理”的倾向,争取国家投资,加快水工程建设成为各级水利部门的主要目标,忽略了面向社会履行资源管理职能。

  水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没有水就没有人类社会。当人类进入20世纪以来,工程水利的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口的急剧增长,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高速发展等因素对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和压力:一是生产、生活用水量急剧增加,人们对水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城市集中供水量骤增,迅速超过地域供水能力的限度,城市缺水严重;三是生活废水、工业污水迅速增长,特别是城市附近水域污染严重,使能够有效利用的水资源量在不断减少,生态环境也进一步遭到恶化。但是每一区域水资源总量是有限的,水资源短缺问题愈来愈突出。在这种情况下,光靠修建水利工程已经不能解决问题,修好的水库可能无水来;打了井、开了渠,有可能提引不到水。这时,人们开始转向水资源,开始重视和研究水资源问题;认识到必须从资源的开发、调配等方面来满足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对水资源的需求,所以,资源水利逐渐产生和发展起来。资源水利将逐渐取代工程水利,并逐渐在水利事业中占据主导地位,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

  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不是说不再加强水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教育了,将不再需要大规模兴修水利工程,将不再需要注重水利工程的管理,而只去抓水资源,事实不是这样的。水旱灾害将始终存在。人们要控制水就要开发水利,就需要通过水利工程这一手段来实现水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自建国以来,我国工程水利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是,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高速发展,我国各项水利工程除害兴利的能力还不强,标准也不高,水利工程建设还必须继续加大投入,快速发展。因此,怎样利用科学技术的新成果,不断改善、提高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和管理水平,是我们始终要走的路。

  1 工程水利与资源水利的特点

  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工程水利阶段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水资源的量与质能充分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供给大于需求量很多,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二是人们要除水害就要兴建水利,只要修建水利工程,即可达到目的。三是水利科研、教育和政府行政管理;都完全是为如何修好工程、管好工程而服务的。而资源水利阶段的特点也很明显:一是水资源供不应求,不能无限制取用,要有计划的合理使用;二是必须站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高度来研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项工作,确保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三是政府部门、水利科研与教育单位,不仅要重视水利工程的兴修与管理,更要加强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发展,并将资源水利与工程水利紧密结合起来,使水利事业的发展科学持久。

  2 当前的水利工作要注意以下四点

  (1)水利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2)解决我们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要注意综合治理、统一管理,实现水利的可持续发展。

  (3)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六个方面,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

  (4)水利一定要认真研究经济问题,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水利工作思路的这种战略性调整,形象直观的提法,就是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理论科学的提法,就是实现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21世纪,科学治理我国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坏境恶化三大水资源问题,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水利建设的历史性任务。资源水利的理论内涵就是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当前要特别重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约、保护问题。要重点抓好七个工作领域:防洪、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水土整治、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城市化进程、跨流域调水。

  所以,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实现由工程水利到资源水利的转变,是一个生产力发展的过程,是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结果,是水利事业由一个阶段发展到一个更高、更全面的阶段。因此,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1]冯尚友.水资源持续利用与管理导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任树梅,杨培岭.水资源保护[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3.

  [3]阮本清,沈大军.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水价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关于水利方面的论文篇2

  浅谈河北水利的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1963年特大洪水后,在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下,在国家投资的大力支持下,海河流域6大水系进行了大规模治理,海河北系按1939年、南系按1963年、滦河按1962年型洪水进行了初步治理,建成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等大型水库18座,石河、八一等中型水库39座,峡沟等小型水库1011座,总库容113.9亿立方米。

  关键词:河北,水利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水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水利工程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水利事业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省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奋斗,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大力搞水利工程建设,从山区到平原,修建了大量水利工程,筑坝建库、挖河修堤、排水治碱、打井浇地、建站发电、水土保持、人饮安全、节水灌溉等等,这些工程设施发挥了防洪、排涝、治碱灌溉、发电、城镇及工业供水等综合效益,为促进全省社会和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增产丰收做出了巨大贡献,促进了我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防洪减灾工程体系日益完善,减少了我省的经济损失和保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按照“上蓄、中疏、下排,适当地滞”和“分区防守、分流入海”的防洪工程体系总体构想,动员全省力量,修水库、筑堤防修建滞洪区。1963年特大洪水后,在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下,在国家投资的大力支持下,海河流域6大水系进行了大规模治理,海河北系按1939年、南系按1963年、滦河按1962年型洪水进行了初步治理,建成岗南、黄壁庄、王快、西大洋等大型水库18座,石河、八一等中型水库39座,峡沟等小型水库1011座,总库容113.9 亿立方米;开挖疏浚骨干行洪河道33条、长3000多公里,修筑堤防2万多公里,其中,主要堤防5400多公里,建成枣林庄、献县等大中型闸涵230座;有宁晋泊、大陆泽、白洋淀等重点蓄滞洪区13处,分洪滞洪能力120多亿立方米。60年来,全省已拦蓄超过下游安全标准的滞灾洪水200余次,累计减少淹地1.1亿多亩次,减少粮食损失130多亿公斤,减少经济损失1300多亿元,防洪工程效益是投资的13倍。

  2.科学发展水能资源,促进水电快速发展。水利发电是最大的绿色能源,水电“永不衰竭”的清洁能源是绿色经济血液,也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2.1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二是“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2006年10月,我省16个县列入全国“十一五”46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计划。截止2008年底,全省已建成水电站24处,装机容量2.54万千瓦,累计完成投资2.286亿元。

  “十一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区域的用电、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服务“三农”、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2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建设

  2003年水利部在5个省、自治区的26各县、市开展了小水电代燃料试点,2006年又在21个省、自治县、自治区、直辖市的81个县、市开展了扩大试点建设。

  截至2009年7月,全省4个小水电代燃料扩大试点项目覆盖的村庄,可保护退耕还林0.42万亩,保护森林植被2.8万亩,减少水土流失0.8万亩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烟尘等有毒有害气体排放量289.7万公斤。农村电网合格率和可靠率得到大幅度提升,农村家用电器普及率普遍提高,有力改善了民生,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

  3.开发灌溉工程体系,发展农田灌溉

  干旱缺水是我省农业的一个重要威胁。根据水资源缺乏、干旱严重等情况,在国家投资推动下,我省大力兴建灌溉工程,发展农田灌溉,增强抗旱能力。。到目前,全省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160处,灌区总长4万多公里,有各类渠系建筑物15万多座,有效灌溉面积1249万亩;现有配套机井95万多眼,有效灌溉面积5635万亩,使全省水浇地面积由1950年的1154万亩发展到6800多万亩,比建国初期增长近5倍。其中,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800多万亩。为我省实现粮食自给(1982年)有余和农副产品大量外销做出了巨大贡献。

  4.建立健全供水、饮水工程体系,确保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水

  建国以来,省委、省政府省人大十分关心缺水区人民的饮水问题,一直把解决饮水困难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发展经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大事,着力研究解决。建国60年来,全省省级以上财政共计安排饮水共建设资金36.15亿元,累计解决了2513万人饮水问题,

  目前解决供水饮水安全问题有许多有利条件:一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和重视饮水安全工作二是国家已确定了饮水安全工作的总体目标,各级财政每年安排大量资金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建设。。从国家的经济实力和解决饮水安全问题需要的投资看,各级财政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实行饮水工程是可行的。三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基本上能够负担饮水工程的正常运行费用。四是以往饮水工程项目的实施,为今后进一步解决饮水安全问题积累了一定的工程建设和运行管理经验,适宜技术、材料、设备已基本具备。

  5.加大水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构建人水和谐大格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水污染和地下水超采问题日益突出,河北下决心逐步关停自备井,到2008年已关停城市自备井1998眼;下决心治理平原河道污染问题,对主要河道入河排污口管理纳入省委、省政府“双三十”考核目标体系,未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对城市饮用水源地逐步实施水源地上游面源污染防治,建立了水源地水质监测制度,保证了城市供水安全。在水能开发利用方面,农村水电闯出了一条从单纯为偏远山区供水照明和农副产品加工供电到小水电代燃料惠民富民、改善生态的新路子。

  6.水利发展的几点启示

  (1)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职工头脑,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切建设的基础。今后我们坚持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对干部职工的理论教育和培训,把思想进一步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到水利建设的实际行动上来。

  (2)必须坚持在改革创新中推进水利发展。实践证明,水利制度创新、水利技术创新,必将提升水利整体功能,拓展水利服务领域。水利发展面临的新课题,必须依靠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来解决。

  (3)必须依法治水。目前,水利工程从审批到建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水事矛盾依法调处,水行政部门依法行政,由此改变不了水利工作随意性、盲目性。水利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涉及国家利益、地区利益和个人利益,科学配置水资源,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利益需求,要求我们不断健全水法规体系,坚持从严执法,做到依法行政,依法治水。。

  总之,水利跟人类的生活密不可分,水利是国民经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是社会发展的基本条件。盛世治水,人水和谐。60年的水利发展,实现了从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重大转变,实现了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转变,洪涝干旱得到控制。水利工程在防洪、灌溉供水、发电、水保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社会发展、民族富强、人民幸福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83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