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工学论文 > 水利工程 > 环境工程论文关于水土污染

环境工程论文关于水土污染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环境工程论文关于水土污染

  水污染是由有害化学物质造成水的使用价值降低或丧失,污染环境的水。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环境工程论文关于水土污染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工程论文关于水土污染篇1

  矿山水土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研究进展

  摘要:指出了矿山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经逐渐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对矿山水土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研究现状、迁移转化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重金属污染;迁移转化;矿山

  1引言

  随着工业化的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对各类矿产资源的需求量迅猛增加。然而,这些矿产资源的开采、选冶必然对周围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矿山开采所引起的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因此对矿山开采造成的生态污染进行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重点论述矿山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方面的研究。

  2矿山水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研究

  矿业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尾矿及冶炼废渣暴露于空气中,使其中的硫化物矿物风化并形成了酸性矿山废水(AMD),水体具有较低的pH值和高含量的可溶性Fe、Mn、SO2-4等,以及重金属元素(Pb、Zn、Cd、Cu等)。矿山废水通过地表径流或渗漏到地下水中,导致整个矿区甚至大区域的水体污染,并影响到整个生态系统。AMD对地表水的影响范围非常大,据Johnson等(2005),在地球上约19300km的河流以及约7200hm2的湖库严重遭受了矿山废水的影响。

  在国外,西班牙 Urumea 河受到Pb、Zn矿开采的影响严重,河流沉积物中Pb、Zn、Cd含量分别为125~1150mg/kg、125~2500mg/kg、2.5~24mg/kg (Sanchez et al,1998)。此外,西班牙西南部Ria of Huelva河口地区硫化物黄铁矿带周围由于矿产开发分布着大量的尾矿渣和废石,地表水流长期将尾矿渣和废石风化产生的重金属和硫酸盐输入该矿带周围的Tinto河和Odiel河,致使这两条河的水体及沉积物受到Cu、Zn、Mn、Cd等的严重污染。根据Sainz 等的研究,每天排入河口的Pb和Cd平均通量分别为82kg和43kg。英国Wheal Jane锡矿的铅锌对下游水环境的影响以及Coquimbo铜矿区Zn的扩散。美国Cleveland选矿场废水排放致使其附近的Altos河下游河水中具有极高的重金属含量。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河流上游神冈矿山的开采,致使下游严重的Cd污染,当地居民长期食用被镉污染的食物和水源,进而患上了“骨痛病”。

  在国内,德兴铜矿的酸性矿山废水使其下游的乐安江沉积物受到Cu、Pb、Zn等重金属的严重污染。黔西北土法炼锌区的500多座“马槽炉”每年排入妈姑河的废水含Pb约2.23 t,含Cd约61kg,尤其是天桥铅锌选矿厂大量尾矿的注入对河流造成严重污染。致使后河悬浮物中Pb、Zn、Cd和Cu含量达到35657.37、33240.28、69.79和1106.68mg/kg,沉积物中Pb、Zn、Cd和Cu最高含量分别为13631.9、27313、49.2和433.071mg/kg。辽宁金矿开发导致卧龙泉河受到矿山来源Cd,Pb,Zn等的污染。广东大宝山大型硫化物多金属矿山的开采导致横石河流域Pb、Zn、Cd、Cu等的严重污染及上坝村居民疾病的频发。湖北大冶铜绿山铜矿尾矿废水造成大冶湖水中Cu的含量是国家标准的2倍,显著高于大冶湖其它部分水域的Cu含量,同时还造成湖水不同程度的Co、Ni、Zn、Mo等污染。

  2.1矿山土壤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研究

  矿业活动中产生的废石、尾矿及冶炼废渣(含Cu、Pb、Zn、Cd等)经风化、淋滤以及风力传输使有害元素迁移至土壤中,不仅造成土壤质量下降,而且污染农作物,进而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类健康。铅锌矿区土壤中常积累重金属Pb、Zn、Cd、Cu等,它们在土壤中的含量常超过了限定值的几十到几百倍。在西班牙Urumea河谷的Pb-Zn矿区周围,土壤中Pb含量为26~1120mg/kg,Zn为105~1390mg/kg。攀枝花矿山基地矿业活动产生的富含Cu等多种重金属元素的废石和尾矿等的堆放使当地土壤受到污染。杨元根等研究黔西北土法炼锌区周围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表明,土壤中Pb、Zn、Cd含量分别为37.24~30100mg/kg、162.23~31625mg/kg、0.5~113mg/kg,大大超过了当地的土壤背景值。

  李小虎对甘肃白银市周围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研究,表明Cd、Cu、Pb、Zn是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以东大沟区域土壤污染最为严重。整个区域土壤Cd超标严重,最高含量达99.13mg/kg,是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三级)的99倍。李晓燕研究云南某铜矿周围土壤的重金属积累表明,Cu、Cd、Pb、Zn等含量绝大部分已超过对照背景值,重金属累积已较为普遍。冯玮隽研究了汉源唐家铅锌矿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结果表明,Pb、Zn、Cd污染严重,分别是我国土壤背景值的9.24、11.19和88.17倍。姬艳芳等研究了凤凰铅锌矿区耕层土壤中Pb、Cd等重金属的污染状况。结果表明,该地区的土壤受到多种重金属不同程度的污染,Pb、Cd均值分别达到875mg/kg、10.70mg/kg。

  2.2矿山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转化

  重金属在水环境中的迁移过程包括溶解态和悬浮态重金属在水流中的扩散迁移过程;沉积态重金属随底泥的推移过程;溶解态重金属吸附于悬浮物和沉积物向固相迁移过程;悬浮态重金属的絮凝、沉淀过程和沉积态重金属的再悬浮过程;生物摄取、富集、甲基化过程;水体重金属通过水面向空气中迁移的气态迁移过程。几乎包括了水体中所有的物理、化学及生物过程。

  河流水体流动过程在地表重金属迁移和重新分配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重金属既能以溶解态,又能以(悬浮)颗粒态迁移扩散。受矿山影响的河流中重金属除以溶解态迁移外,重金属还以颗粒物表面吸附作用或矿物颗粒同沉淀作用为重要迁移机制。重金属进入自然水体后,它们与水体沉积物发生复杂的物理及化学界面作用,因而重金属元素在自然水体中的迁移、转化主要受重金属与沉积物相互作用能力的控制。研究表明,在水体中重金属不易溶解,绝大部分重金属迅速从水相转入固相,即迅速结合到悬浮物或沉积物中。

  结合到悬浮物中的重金属在水流搬运过程中,当其负荷量超过搬运能力时,最终进入沉积物中。但重金属不是一成不变地固定在沉积物中,当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如pH值、氧化还原电位和有机配体存在,引起其迁移性和生物可利用性的改变或重新返回水体中。如在酸性条件下,Zn主要以Zn2+形式进行迁移,在碱性时,则以氢氧化物形式存在,随碱性增加,最终发生沉淀作用。吴攀等对黔西北土法炼锌区河流重金属污染的研究表明,Zn、Pb、Cu、Cd沿河的分布、迁移、释放或积累是污染源、河流水环境条件、悬浮物(泥沙)运动共同作用的结果。河流水环境条件抑制了沉积物中硫化物的氧化,对水体重金属自净有一定的作用。Al等对富含硫化物尾矿中的碳酸盐矿物-水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表明,吸附、表面络合和同沉淀作用是水体溶解态金属浓度的控制因素。因此,河流重金属的搬运迁移以悬浮质或泥沙推移等机械搬运为主。沉积物是重金属迁移的重要载体,是潜在的重金属二次污染源。

  此外,重金属迁移还受一系列复杂的沉淀-溶解作用、吸附-解吸作用、同沉淀作用与离子交换等地球化学作用的控制。Blowes等认为次生铜蓝的形成可能是Cu2+交换了硫化物中之Fe2+或Zn2+所致。Karthikeyan等研究表明,Cu与富Fe、Al氢氧化物的同沉积及吸附作用对其迁移具有重大意义。Sidle等研究美国新墨西哥州中部废弃Pb-Zn废渣池中重金属的迁移归宿时发现,重金属的迁移性相对顺序为Cd>Zn>Cu>Pb。Cd和Zn相对Cu和Pb有更高的迁移性。已有研究表明,铅锌矿在氧化过程中,镉通常以硫酸盐形式进入水体,并以3种不同方式迁移或转化,即离子或配合物形式、悬浮物(包括胶体)和水体中沉积物对镉等重金属的吸附。Schemel等发现,富Fe、Al胶体的吸附作用对Pb、Zn和Cu的迁移很重要,Zn的溶解态和胶体态的分异取决于溶液的pH值和胶体含量。一般pH值和胶体含量的增加是导致更多Zn被吸附的两个主要因素。

  通常低pH值条件下金属多呈游离态形式,因此,pH值的降低会导致Cd、Cu、Zn等从Fe、Al胶体中解吸出来。栾兆坤研究发现,在酸性矿山水和天然水混合过程中,酸性矿水中的Fe3+或Al3+水解沉淀而导致污染水体中含有大量的富Fe、Al胶体颗粒,这些胶体颗粒对水中溶解态重金属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进而控制了酸性矿山水污染河流中重金属的浓度、形态特征及迁移转化。

  3结语

  矿山水土环境中重金属污染的研究是环境科学发展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意义重大,有待研究的问题还很多,需要环境学、地学、生态学等不同学科的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合作,以利推进我国矿山水土中重金属污染研究和环境科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亚平,鲍征宇,王苏明.矿山固体废物的环境效应研究进展及大冶铜绿山尾矿的环境效应[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1998,17(2):97~101.

  [2] 左振鲁.安徽省铜陵地区金属矿山的环境地球化学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01.

  [3] 叶霖,潘自平,李朝阳,等.镉的地球化学研究现状及展望[J].岩石矿物学杂志,2005,24(4):339~348.

  [4] 刘文新,栾兆坤,汤鸿宵.乐安江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生态学报,1999,19(2):206~211.

  [5] 何孟常,王子健,汤鸿霄.乐安江沉积物重金属污染及生态风险性评价[J].环境科学,1999,20(1):7~10.

  [6] 吴攀,刘丛强,张国平,等.碳酸盐岩矿区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J].农村生态环境,2004,20(3):28~31.

  [7] 吴攀,刘丛强,张国平,等.黔西北炼锌地区河流重金属污染特征[J].农业环境保护,2002,21(5):443~446.

  [8] 吴攀,刘丛强,杨元根,等.矿山环境中(重)金属的释放迁移地球化学及其环境效应[J].矿物学报,2001,21(2):213~218.

  [9] 孙丽娜,孙铁珩,金成洙.卧龙泉河流域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地球化学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4,11(3):191~195.

  [10] 孙丽娜.碧流河上游金矿开发环境地球化学及其生态影响[D].沈阳:东北大学,2002.

  [11] Alpers,C N and Blowes D.Environmental geochemistry of sulfide oxidation[J].ACS Symposium,1994(550).

  [12] Blowes D W,Jambor J L.The Pore-water geochemistry and the mineralogy of the vadose zone sulfide tailings,Waite Amule,Quebe[J].Canada.Appl.Geochem,1990(5):327~346.

  [13] Blowes D W,Reardon E J,Jambor J L et al.The formation and potential importance of cemented layers in inactive sulfide mine tailings[J].Geochim.Cosmochim.Acta,1991(55):965~978.

  环境工程论文关于水土污染篇2

  浅析水土保持监测

  摘要:水土保持监测为水土流失治理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基础数据,是水土保持事业的根本性工作。本文对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概念、监测基本方法等进行了系统论述,针对水土保持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水土保持监测类型监测方法中国

  水土保持监测是我国水土保持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性工作。2011年 3月1日施行的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明确要求加强水土保持监测工作,发挥它在政府决策、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公众服务中的作用。目前,我国水土保持监测队伍不断壮大,监测技术不断提高,监测成果不断积累,有力地支持了国家和地方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但是由于理论基础的局限和部分技术原因,这一年轻的领域的继续发展还面临许多问题。

  一、水土保持监测概述

  1、水土保持监测概念

  根据对于信息采集与处理的深度,水土保持监测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水土保持监测是对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信息进行全面的采集和处理过程,包括信息采集、信息传输、信息存储、信息处理、信息服务及其相关的应用系统,也包括这些信息采集一传输一处理一分发等的站网和计算机网络系统。这种理解经常是基于网络环境的,包括监测网络和信息传输网络。根据这种理解,监测和评价其实是一体化的。而狭义的水土保持监测,仅仅指水土保持信息采集。这种监测经常是就某个监测点而言的,只是强调用科学合理、可操作的方法收集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信息。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与水土保持试验观测基本相同。

  2、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与任务

  水土保持监测的目的在于:根据国家、地方的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生态、经济发展状况,定期调查、测量和记录水土流失及其治理的现状及间题,研究其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国家、地方(省、市、县、乡、村)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制定政策、规划,编制优化农林牧产业结构的计划,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和人类生产、生活现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基本资料。为实现这一目标,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任务:1)是定期监测全国和地方水土流失面积、程度一、强度,土地利用状况,植被状况,土地生产力状况和群众经济状况,并适时提供有关数据、图件。2)定期监测全国和地方水土流失治理状况,如水土流失治理面积、河流含沙量、各类水土保持工程、植被覆盖率、优化农林牧(副)业产业结构和土地利用结构、土地生产力的提高,农民经济状况的改善等,并与水土流失监测结果和前次水土保持监测结果对比,向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定期提供决策依据。3)根据需要和条件,定期提供全国和地方重点水土流失区或水土流失治理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的监测数据和图件等。4)定量化分析多种因素与水土流失的关系,建立各地区不同水土保持措施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模型,预测、预报水土流失及人为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并为有关重点地区或流域综合治理做优化规划分析,为水土保持和区域发展服务。

  二、水土保持监测方法

  1、自动化地面观测

  目前我国水土保持监测机构拥有100 多个地面观测、实验站和超过 6000 名技术人员,但地面监测点的密度相对于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37%的中国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目前我们的地面监测设施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另外,对开发建设项目进行全面、及时的跟踪监测还比较困难。扩大地面监测点的覆盖面,增加监测频次和监测内容是我们的长期目标。因此,发展自动化的地面观测手段将是我们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基础。当前地面观测的效率瓶颈包括取样、分析、数字化观测结果生成和地表量测等环节。这些环节涉及的径流、泥沙、土壤取样技术,泥沙样品分析技术,滑坡和泥石流监测技术,目前开发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的跟踪测量等技术的自动化程度都有所提高,但大多存在经济性和可靠性不高的问题。这些技术也是监测部门普遍关心的领域,自动化地面观测相关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提高监测效率和数据精度,还需要考虑在人工成本日益上升的背景下提高监测经济性的设计。自动化地面观测技术中比较薄弱的领域包括风蚀监测、沟道侵蚀监测等。取样、样地和小区布设的设计等问题也是在提高自动化程度中需要改进的。

  2、预警预报性监测

  预警预报性监测是依托已有监测成果,运用数学方法或建立模型,对未来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进行的预警、预判或预测预报,可分为预警性监测和预报性监测。预警性监测一般是通过影响因子观测,分析事物发生发展规律,对未来发生某事件或现象的可能性进行预判,并给予警示,如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等。预报性监测则是运用数学模型,对未来发展趋势或状况,进行预测预报。观测、数学分析、模型运用是本类型常用的方法与手段。建立适用范围明确、边界条件清晰、拟合精度高的预测预报模型是基础,其中基于长时间序列资料建立的经验性模型可通过序列延长,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报,如坡面侵蚀经验模型; 而具有理论基础的物理成因模型,可通过规律揭示,预测预报未来状况,如水文分布式物理模型。预警预报性监测离不开实时观测,但通过模型运用,可较大程度地简化监测行为,实现提前预知。

  3、调查技术

  询问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等和地面观测一样,也属于常规监测方法。但相对地面监测和遥感监测技术而言,水土保持监测的调查技术还不够成熟。尤其询问调查、典型调查和地面观测技术差异很大,所使用的技术需要考虑较多的社会经济和人文因素,调查技术对调查成果可能产生很大影响,从而影响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评价,但目前相关研究却甚少。著名国际水土保持技术合作组织―世界水土保持方法和技术纵揽设计了一系列水土保持技术调查表(QT),以标准化的方式提供了评价世界各地水土保持技术的依据,值得我国水土保持监测中的典型调查参考。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差异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设计标准化的调查技术还需要充分考虑水土流失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区域差异。

  结语:

  水土保持监测是水土保持与国家生态环境安全的信息收集中心及传感器,加强水土保持监测本身相关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水土保持学科的发展及水土保持事业的发展。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水土保持监测研究范围较广,内容丰富,以上几个方面只是初浅的论述,旨在抛砖引玉,我们有必要对其进行更加深人的讨论,集思广益,以便更好地推进水土保持监测研究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咏梅,杨勤科,王略. 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述评[J]. 水土保持研究,2008,05:221-225.

  [2]陈本兵,穆兴民. 我国水土保持监测与发展研究的思考[J]. 水土保持通报,2009,02:83-85+89.

  [3]陈世梅. 关于水土保持监测基本方法的思考[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07:86-87.

  [4]李中魁. 关于中国水土保持监测的基本思路[A].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P.R.China)、美利坚合众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中美水土保持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 P.R.China)、美利坚合众国农业部(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2003:4.

  [5]赵辉. 试论我国水土保持监测的类型与方法[J].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01:46-50.

2838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