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毕业论文 > 工学论文 > 水利工程 >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 秋梅1032 分享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被应用到测绘工程当中来,在某种程度上提升了测绘的准确性,但同时也使得测绘工程更加复杂化。下文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1

  论工程测绘中的GPS测绘技术

  摘 要:自上世纪GPS技术问世以来,其发展速度异常迅猛,在工程建设、国防、交通、通信等方面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文章重点就其在工程测绘的应用展开讨论。

  关键词:工程;GPS;技术

  1 引言

  GPS技术最先是从美国发展来的,它译成中文叫做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分别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构成。通过计算机编程,由软件开发员开发各种使用的软件;组成卫星的各种装置和地面的信号接收设备即为硬件。随着GPS技术的飞速发展,GPS技术应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作为先进的测量手段和新的生产力,其具有全天候、高精度和自动测量的良好特性,经过多年的发展,在经济建设、交通建设、国防建设以及社会的各个领域GPS技术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在工程测绘这一领域,GPS技术也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2 GPS测量技术的特点

  与传统的测量技术相比,GPS测量技术有非常明显的进步,其优越性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于GPS测量的结果,它的精确度更高;且测量时其计算速度更快。它可以在一天之中任意时刻进行,不仅如此,在传统的测量技术基础之上,GPS还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让GPS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可以在测量时大大简化操作程序,从而可以降低操作员对一些专业知识的要求,极大地拓展了GPS的市场。

  2.1 观测速率提高

  自从GPS技术被开发出来,其优越性使得其发展迅速。随着电子科学技术以及软件技术的发展,软件的功能也在不断地改良。到目前,对20k千米以范围以内的静态目标进行精确的定位只要用15分钟就能够完成。当基准站与各流动站的距离在1.5千米范围之内时,流动站观测只要不到2分钟就可以完成对静态相对定位的测量。

  2.2 准确性更高的定位

  通过实际测量的数据可以得知,与传统的定位方式相比,GPS的定位有更高的准确度。具体的数据如下所示,在5千米的范围之内,GPS的定位精度大约在6米至10米之间;在100到150千米的范围内,GPS的定位精确度大约在7米到10米之间;当定位范围达到1000千米时,其精度可达9米至10米。在300米至1500米的工程测量定位时,倘若进行1个小时以上的观测,那么观测数据的误差能够控制在在1m毫米以内,与传统的ME-5000电磁波测距仪测所测得的数据相比,其精确度有大幅度的提高。

  2.3 更简单的操作

  GPS测绘技术在经过与其他的技术的手段相互结合后,可以大大简化其操作方法,不仅如此,GPS所运用的范围也将得到拓展。比起其他的测量方法,GSP的集成化以及自动化的操作程度有非常明显的提高。GPS适用于测绘内以及测绘外行业领域,工作人员可以轻松地通过软件系统来操控作业。软件系统可以避免人工测绘的误差,这样,不仅能够减少工作人员工作量,同时也能大大提高操作的准确度。

  3 工程测绘中GPS测量技术的应用

  在工程测绘中,实时动态差分法是常用的GPS测量技术。此方法是以GPS测量方法为基础,并经过系统的改进而得到的,比起原来的GSP测绘技术,此法在性能方面有更大的进步,原先的GPS测量得到的原始数据并不是很精确,要获得要求精度的数据,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处理。但是实时动态差分法却可以在实时的测量过程中,不需要进行数据的特殊处理,直接获得所需的数据。这更加提高了测量的速率,对与GPS技术以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这种方法如果应用于工程测绘中,势必会给地形测图、工程放样等操作拓展出一个新方向,从而大大地提高测绘工作的效率及其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实际测量工作中,GPS测量技术被广泛应用,其具体的应用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3.1 测定大地测量控制网点

  现阶段,用常规技术方法建立的大地控制网已经被GPS测量技术控制网完全取代了。在我国,于1991年开始用GPS测量大地控制网,利用GPS全球定位技术重新精确测量我国的基础控制网。由于我国大地控制网点之间大都相距几千公里,要完成高精度的远控制点的测量,用常规的测量工具是行不通的,而且常规的测量工具测量效率很低消。与全国的控制网的测量相比较,城市控制网的测量点通常只相距几十公里,城市控制网要求其精度高、面积广、使用频繁。用常规的测量工具测量,会导致测量精度不均匀,并且控制点经常遭到破坏,会严重影响测量的进度。GPS具有测量范围广、效率高、精度高等一系列优点,可以很容易解决以上问题,从而能够使工程测量工作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3.2 工程变形的监测

  所谓工程变形,就是在工程建设当中,遇到由于地壳运动而造成的建筑物位移,变形类型可以分为陆地工程的变形、地表沉降以及围堰大坝的变形等。在工程变形监测的四个阶段:基准设计、结构强度设计、观测时段设计、监测周期设计,GPS技术都起到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3.3 国土地形地貌测绘中的应用

  在工程测量中,是常用的GPS测量技术,采用这种方法,在户外观测之后立即能够获得高精度的定位,这使得实时动态差分法在国土地形地貌测绘工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国土地形地貌测绘以及地籍测绘工作中,通过采用实时动态差分的方法法来对土地权属界点进行精确测定,仅仅需要一名操作人员在每个测定点上花费几秒钟时间,之后把得到的数据交给计算机软件运算处理,然后输入GPS系统即可得到国土地形地貌或者地籍测绘图。因为实时动态差分技术不需要测点间通视,而且需要的操作人员也极少,所以该技术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国土地形地貌或地籍测绘工作的效率。

  3.4 GPS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在城市建设的中,为了满足城市规划的需要,可以采用GPS测绘技术。城市规划具有要求精度高、控制面积大、使用频繁等特点,要把城市建成区和规划区的进行的严格划分。对城市进行一个整体的规划,对日后建筑物的建设提前做出计划,从而减少其对城市的局以及公共环境的影响,以实现对城市建设的合理化。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越来越快,然而过度开发城市的资源,对城市的合理化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与城市的测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工程的质量和进度与测量水平直接相关。城市控制测量的速率以及准确度在引入GPS测绘技术后得到了大大的改善,由于GPS可以在任意时刻采集数据,而且还可以根据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比传统的测量方式有极大的进步。速度快、精度高、费用低以及操作简便是GPS非常明显的优势,因而GPS是现阶段城市控制测绘的最好选择。随着新科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GPS技术在该领域的发展将会获得更大的优势。同时,城市控制测量伴随GPS技术的发展将会达到更高的水平。

  除上述功能之外,GPS技术还能够用于土地的动态检测。土地动态检测的传统方法是平板仪补测法和简易补测。GPS的运用改变并改善了动态野外检测的方法。由于GPS所具有的的精度高、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使得这种新的测绘方法足可以满足现阶段的土地动态检测的需要。并且同时解决了了传统方法存在的速度慢、效率低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大大提高检测的速度以及数据的精准度,在进行动态监测的同时,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人力。

  4 结束语

  由于GPS具有的诸多方面的优势,GPS势必会给工程测绘工作带来全新的革命,各领域测量技术将会得到改革,不仅工程测绘的数据会更加真实、更加准确、更加可靠,而且将会扩大工程测绘的服务范围, 从而使工程测绘的质量和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成为多用途的国际性高新技术产业。在工程测绘中,GPS技术使用已经非常普遍了,高精度、高可靠性、高度自动化使得GPS获得了工程测绘界的广泛赞誉,毫无疑问,在未来的一段时间之内GPS技术将主导整个工程测绘领域,并且在技术的革新进步的同时,GPS将用更强的实用性拓展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陈序.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企业,2013,6.

  [2]林新超.GPS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2,1.

  [3]杨立忠,左立新.GPS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传播,2012,1.

  测绘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2

  浅谈工程测量变形测绘

  [摘 要]本文作者通过对变形测绘的具体分析,内容包括检测方案的确定,位移监测点的布设等要点,将变形测绘作为为重点论述点,通过具体的操作性分析达到对工程标准的严格把握,以期为工程测绘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关键词]工程测量;变形测绘;分析

  变形测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变形测量是监测、分析及预报工程建筑物及与工程有关的变形的主要方法;是对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地基或一定范围内岩体及土体的位移、沉降、倾斜、挠度、裂缝等所进行的测量工作。而我们目前对建筑物的变形测量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沉降观测,另一方面是位移监测。沉降观测主要是使用精密水准仪采用周期的观测方法定期测出建筑物在不同荷载下的沉降量,及时掌握建筑物的沉降情况,了解有无异常现象,以便采取合适的补救办法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更能准确反映地基勘探、基础设计及施工质量的优劣;位移监测是为了保证建筑物各轴线的位置,它是对施工质量和地基沉降的综合影响。

  1 监测方案与方法

  1.1 监测项目选择的原则

  监测项目选择的原则,一般以光学机械和电子设备为先后顺序选用设备,考虑经济上的合理性,不影响正常施工及使用,能形成统一的结论和报表。

  1.2 监测点的布置步骤

  测线布置。圈定主要的监测范围,估计主要滑动方向按滑动方向及范围确定测线,选取典型断面布置测线,再按测线布置相应监测点。施工的初期爆破阶段1次/12天每次爆破后监测1次施工阶段12次/周地表及地下位移为主运营阶段1次/2月,雨季1次/2月。变形量增大和变形速率加快时加大监测频次。正常情况下在爆破阶段完成后监测以地表及地下位移为主一般在初测时每日或两日一次在施工阶段3―7日一次在施工完成后进入运营阶段且在变形及变形速率在控制的允许范围之内时一般以每一个水文年为一周期每两个月左右监测一次雨季加强到一个月一次。

  2 变形测绘监测方案

  监测方案设计应以“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变形”的原则做为总体思路,首先逐次布测变形监测的基准控制网、工作基点,再在基准点或工作基点上观测沉降和水平位移。当观测条件较好时,尽可能少设或不设工作基点,直接利用基准点测量变形观测点,以降低工作量和提高变形测量精度。

  监测方案包括监测精度设计、基准网及工作基点布测、观测点布设、监测周期及频次的确定、观测方法的选择、监测数据的采集、处理、分析及整理等内容。根据工程结构特点、地形地质条件和变形特征等实际情况而定。

  3 变形观测方法

  3.1 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

  依据变形观测点的埋设要求或图纸设计的变形观测点布点图,确定变形观测点的位置。在控制点与变形观测点之间建立固定的观测路线,并在架设仪器站点与转点处作好标记,保证各次观测均沿同一路线进行。

  3.2 观测方法

  根据施测方案及确定的观测周期,变形监测应在观测点稳固后及时进行首次观测,每个观测点首次坐标或高程应在同期观测两次后决定。应使用高精度测量仪器,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依照相关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行外业观测。对于陆地部分的垂直位移观测点,可采用常规水准测量或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方法观测;对于水中位移观测点,应按跨河高程测量方法进行观测。

  3.3 观测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按测量规范的要求施测;水准基点使用时应作稳定性检验,并以稳定或相对稳定的点作为变形分析的参考点;每次观测前,对所使用的仪器和设备应进行检验校正,并保留检验记录;水准测量中,前、后视观测宜使用同一水准尺;各次观测必须按照固定的观测路线进行,使用同一台仪器和设备以及固定观测员;观测时要避免阳光直射,且各次观测环境基本一致;随时观测,随时检核计算,观测要一次完成,中途不中断;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高程是否有变动。

  4 变形监测的精度、观测仪器和观测周期

  4.1 变形监测的精度

  测量等级及精度取决于变形观测的目的、变形观测体的级别以及预计变形量的“必要精度”。为了保证监测精度,整个作业期间不宜更换观测人员和主要观测的仪器,每次观测次序和行进路线也应尽相同。

  4.2 测量仪器设备

  测量仪器设备的选择要在满足精度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先进和经济实用,要尽可能的采用快速高效的作业方法。推荐NA型精密水准仪观测和用徕卡TPS402全站仪进行测距、三角高程观测;收敛监测用收敛监测仪器和三维位移观测相结合。三维位移观测又可以分为绝对坐标观测法和相对位移观测法。

  4.3 变形监测的周期

  变形监测周期应以能系统的反应观测变形体的变形过程且又不遗漏其变化时刻为原则,应根据单位时间内变形量的大小及外界因素的影响程度来确定。当发现变形异常时,应及时增加观测次数。根据工地实际情况,结合业主、监理的意见,在稳定地区,首次观测在每次放炮后距离掌子面25米处设点观测;获得基础数据后25-50米处隔天监测一次,距离掌子面50米后的点每周监测一次,连续四周,然后改为每月一次。当位移量较小、变形趋于稳定时,观测间隔适当放宽,当变形值较大或出现异常数据时,应加大观测频率,并及时向业主和监理单位报告。实际执行过程中许多监测点都是每周监测一次。监测资料应及时给予洞挖部门和地质部,洞挖部门应及时按合同报送监理工程师。

  5 位移观测点的布设(以基坑观测为例)

  5.1 位移、沉降监测基准点的建立。根据现场实地踏勘的情况,考虑基准点的稳定性和观测精度要求,在工程现场旁距基坑边5倍开挖深度距离以外的稳定土体中布设7个基准点(测量控制点)进行互相校核,它们的编号为WJ1、WJ2、WJ3、WJ4、CJ1、CJ2、CJ3;4个位移基准点每个与每边成一直线布置的水平位移观测点构成位移监测网,4个位移基准点和3个沉降基准点布置在相对稳定且大于5倍基坑深的距基坑边的位置,但必须在建筑物所产生的压力影响范围以外。

  5.2 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的布置。观测点埋设时应注意观测点与被观测对象的牢靠结合,使得观测点的变化能真正反映观测对象的变化特征。位置的水平位移、沉降观测点设在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边线部位,观测标志拟采用Ф16膨胀螺栓安装在基坑支护围护结构顶部上,顶端位置磨成半球状。根据现场平面尺寸及测量规范要求。

  工程测绘中的变形测量是一项长期、艰巨而细致的基础性工作,必须引起有关方面的高度重视。对于变形测量者来说,必须合理确定观测精度。要根据地质条件、地基处理方式、建筑物结构特点和设计施工方案,编制出科学、经济和高效的技术设计方案和观测细则。对工程顶面的水平位移要采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实测确定。加强对观测成果进行安全性分析,重视变形预报。在工程完工后,要能够预报出滞后沉降量,制定出运营期间的长期变形观测方案,确保建筑物的安全运营。

  6 结束语

  测绘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和现代发展的一级学科。该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服务领域也不断拓宽。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大型工程项目迅猛发展,为了能够确切反映工程物、构筑物及其场地的实际变形程度或变形趋势,取得第一手的资料,验证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保证工程在施工及运营期间的安全。因此有必要对工程测量中变形测绘的有效措施阐述、总结。

  参考文献

  [1] 李奇峰.浅析变形观测在建筑工程中的实施应用[J].企业导报,2011,(12).

  [2] 王钧.浅谈实际测量中对变形观测的理解[J].科技创新导报,2010,(32).

猜你喜欢:

3089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