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论文写作指导 > 大学生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论文

大学生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大学生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论文

  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党面对中国日益严峻的环境危机,而提出的保护我国环境的伟大的战略。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大学生建设美丽中国的对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建设美丽中国的对策论文篇一:《浅谈美丽中国在园林设计中的解读》

  “美丽中国”理念的阐述

  1“美丽中国”的提出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建设成就斐然,由日本内阁统计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GDP为58786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6]。国民收入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开始面临环境污染严重、资源约束趋紧、居住环境恶化、居住区场所归属感缺失等现实问题[7]。应对问题,党的“十六大”提出科学发展观,要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十七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新的要求列入小康社会建设;“”在总结实践经验,研究发展问题的基础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战略高度纳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7],开幕式上,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要“建设美丽中国”。

  2深层含义挖掘

  “美丽中国”不仅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发展需求,也是当前中国民众的迫切希望。园林行业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之一,负有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使命。“”中提出“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3个概念,居住区显然属于生活空间与生态空间范畴[8],与群众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从居住区园林设计角度解读“美丽中国”理念,必然要回答3个问题:(1)何谓“美丽中国”;(2)如何建设“美丽中国”;(3)“美丽中国”建成之后是什么。“美丽中国”除广义上“美丽的中国”之外,还应包括生态、环保、健康、可持续、实用、和谐等属性,同时要满足美观与功能地结合,地域环境与居民习惯地融合,民族精神与文化地体现。它是一种理念,而非一种形式。这种理念应当贯穿未来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的各个环节。将一棵国外的昂贵树种更换成一棵合适的乡土树种,是在建设“美丽中国”;将一片硬质的平台更换成合适的绿地,也是在建设“美丽中国”。融合这种理念设计建成的居住区园林环境就是“美丽中国”的一种具体体现,建设目的是为创建“幸福中国”营造必要氛围。

  “美丽中国”理念与居住区园林环境的现实关系

  1“天人合一”思想与“美丽中国”理念的关系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根本观念之一,在多个领域有多重理解,在园林设计中一般认为“天人合一”是在尊重自然和理解自然的前提下,人与自然可达到和谐统一,进而共同发展。道家认为,天地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也应是自然的一部分,《庄子》中也记载了“有人,天也;有天,亦天也”的“天人本合一”观点[9]。人居环境不仅能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同样影响居民的行为心理。优美适度、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的人居环境可以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人际关系,提高社会和谐度,反之亦然。现代城市发展让环境遭受破坏,人类某些活动也违背自然生态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变得不和谐。“归根曰静,是谓复命”的回归思想开始复苏,复归于自然,成为人们心目中理想人居环境的必要条件之一。回顾人类居住方式及环境发展的脉络,从原始聚落到里坊制,从街巷制到胡同住宅,从机关大院再到今天的特色风情居住区和主题小区等,进而发展成为以自然、生态、文化为特色的城市居住区[9]。“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发展观点已被全社会广泛接受和应用,它在遭受文化冲击与中国国情发展的特殊环境下转换为“美丽中国”理念。这种理念成为了“天人合一”思想在新时代的一种表达声音。它不仅有延续“天人合一”思想中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古典哲学追求,也包含新时代下中国居民对居住区园林要适应现代生活方式及传承中国文化的迫切希望。

  2现代居住区园林中“美丽中国”理念的体现

  东方人对于居住环境优美雅致的特殊爱好,热爱自然的自身性质及渴望与自然交流融合的传统愿望以及华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已经被中国园林设计大师在传统园林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如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及留园等。在当代为数不多的优质小区项目中同样能有所领略,比方说广州云山诗意、上海九间堂、深圳第五园等。广州云山诗意属于现代中式风格居住小区,项目位于白云山麓,园林景观设计面积为55000m2。园林景观注重自然环境与人居环境和谐统一,各种人际交流场所营造,传统文化与现代风格协调。不仅以堆山辟湖、立庭设桥的手法弥漫“人在画中游”的意境,也注重功能布局,满足现代城市居民交通、交往、健身、游嬉需求,同时突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的优、雅、静。古韵园、藕园、梨园3个部分组成小区的主体性园林[10]。以水景结合泳池的参与式园林作为小区入口,自然式向规整式过渡平滑。徽派“四水归堂”的建筑格局被改用墙体、钢结构、玻璃等现代元素表达,很好地诠释了“新东方”的园林寓意和现代东方文化精神。九间堂别墅区位于上海世纪公园东面,项目占地面积约10hm2,园林同属现代中式风格,设计师通过对传统文化意境的理解,将有中式意味的材料、图案、色彩、雕塑、植被品种、空间组织方式恰当地融入现代景观之内。整个园林的宏观规划思路为“以水为脉,以绿为纲”,用龙形水系将全区的景观串连起来,突出表达了江南水乡的民居情怀,特质性与创新性上的优势使九间堂成为现代江南园林的代表作品[11]。总体而言,“美丽中国”理念在部分当代居住区园林环境中已有所体现,以上2个项目仅为众多优质小区中的个案,但这仍不足以完全满足人们对人居环境日益提高的内在需求以及应对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更高标准。

  小康时代人居环境发展的新需求

  随着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人们对居住区园林环境会有进一步需求。恰当理解“美丽中国”理念需要用“以人为本”的精神及小康时代的眼界深入挖掘居民的新需求。

  1先进民族性的需求

  过去10年,中国居住区园林环境的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设计手法的变化多端与设计形式的层出不穷都令人赞叹,但多数设计师依然易犯注重形式美而忽略民族内涵的失误。国内学者将“注重形式美”的产生原因归纳为2条:对传统园林缺乏思想的抄袭式模仿;忽略具体场地情况对西式园林的刻意追求[12]。对于传统园林缺乏思想的抄袭模仿不仅不能体现文化内涵,有时甚至起到相反作用,让人们开始厌恶传统,想要逃离传统。对西式园林的刻意追求则是近些年来房地产业爆炸式增长带来的附属品。西式园林有其非常美的一面,很多设计手法与理念值得学习,也产生了很多经典作品,如绿篱迷宫、凡尔赛的园林、芳草地艺术中心等[13]。然而,居住区园林环境设计中不顾及具体场地与居民的具体情况片面追求,可能造成场所归属感缺失、资源浪费、居民日常的公共空间生活与社交存在障碍等问题。先进性民族性的需求体现在先进性与民族性2个方面。先进性的需要要求设计手法对现代生活有更具体的解读,对传统园林有更深刻的领悟,所选材料无毒环保、可以循环利用,所选植物能健康生长并能产生良好的景观效果等,并非西式代表现代,而是科学理念代表现代,科学选择代表现代。民族性的需求要求设计的园林环境空间符合大部分中国人的生活习惯。例如,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均收入普遍偏低,住房压力过大等现实情况没有变,过于昂贵的树种,过于华丽的硬质铺装等应当酌情应用;是否可考虑在居住绿地间设置一块由居民自我创作的空间等。

  2友好参与的需求

  居住区园林环境的设计大致可以分为4个发展阶段:(1)点缀型园林景观,小区中的一抹绿意;(2)绿化型园林景观,以大面积绿地草坪为主;(3)观赏型园林景观,只可远观不可亵玩;(4)参与型园林景观,从观赏到参与[14]。由参观型园林到参与型园林的转变,不仅是设计师观念的转变,同样是居住区消费者的客观需求,这种理念正在起步阶段,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例如,2011年东莞开盘的中信兰溪谷森林湖项目,它的参与式主要表现在结合环境本身的南加州西班牙风情,以会所的形式进行参与来体现“都市闲情”,自然大气的天然湖水唤起人们的亲水天性,沿湖就能走入会所并下到泳池。这种将园林的水景结合会所泳池和室外休闲茶座的模式,对于青中年住户有良好的体验,他们多数有赚钱能力,并且消费理念前卫,而中国大部分地区的老年人对于消费休闲的模式还不习惯于全盘接受。如北京胡同里的部分老年人,很多人生活富足,衣食无忧,还依然习惯于胡同里摆一张摇椅,放一个茶壶的休闲模式[15]。又如广东地区,一些建成时间较长的居住区中,大树底下常常能看见一些老年人聊天、下棋,甚至成群结队的打麻将的现象,在现代小区的会所中并不多见。这种免费参与模式的稀少体现现代居住区园林设计的又一个特点——突出的满足青少年与中年住户的需求,而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则明显不足。参与式园林环境的设计不仅需要能够参与,而且这种参与的成本应当低廉、参与方式应当简单、参与形式应当广泛,结合以上3种特性的参与式园林才可称为友好参与式园林环境。

  3生态产品属性的需求

  “”报告中在提到“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时,提到了要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的具体定义目前学术界尚未形成固有定义,居住区作为现代城市居民生活中接触最紧密的空间,居住区园林环境作为其生态载体的表达形式,应当算入生态产品范畴。这种生态产品应当是可持续的,是完全可以满足现代人居住需求,又可以作为宝贵资产馈赠给子孙后代。这种需求让居民在居住过程中会更自发的保护树木,自觉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开始从观念上转变名贵树木与进口树木优于乡土树木的观点,大气昂贵的喷水雕塑要比自然流淌的戏水溪涧更上档次的观点,并将这种观点传播开,进而影响之后地产开发商与园林设计师的价值取向。

  总结

  “美丽中国”理念,从居住区园林设计角度解读,可以简单理解为:在景观结合生态的设计理念基础之上,预测全面小康社会可能对居住区园林提出的新课题。笔者认为先进民族性、友好参与性及生态产品属性3个新的需求值得业界设计师们与相关学者关注。居住区建筑外环境的设计最终需要回归空间中人类活动的身心需求及居住体验,盲目拼概念设计和景观效果的时代将会终结,全面小康社会的到来对居住区园林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美丽中国”理念的持续深入,“幸福中国”终会到来。

  大学生建设美丽中国论文篇二:《试论建设美丽中国的实现路径》

  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从此,我国迈入了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本文试对“五位一体”视野下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多维机制建构作初步探讨。

  一

  美丽中国的基本内涵:美在科学发展;美在生态优良;美在和谐共生;美在永续发展。具体来说:

  第一,美丽中国,美在科学发展。发展是时代永恒的主题,发展是硬道理;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搞发展,但也不能以保护环境为名不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落实“五位一体”的总布局,推动社会整体的发展和进步。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

  十六大以来,“绿色发展”、“绿色中国”的理念逐渐进入党的执政视野,过去10年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班,历届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作为有责任的大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节能减排的庄严承诺;从“十一五”首次设立约束性指标,到清理整顿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到出台节能减排计划,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9%到划定生态红线和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第二,美丽中国,美在生态优良。“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这是美丽中国的直观体现和空间格局。马克思指出,从理论方面来说,植物、动物、石头、空气、光等,或者作为自然科学的对象,或者作为艺术的对象,都是人的意识的一部分,都是人的精神的无机自然界,是人为了能够宴乐和消化而必须事先准备好的精神食粮。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优美的生态环境,是人类健康成长的物质条件,是美丽中国得以实现和展现的物质载体。

  第三,美丽中国,美在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人与自然和谐最为重要。我们要建设的美丽中国就是这样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良性循环为基本宗旨的生态伦理形态。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自己当做自然中的一员,与自然界和谐相处,关爱自然就是关爱人本身。我们要彻底改变那种认为自然界是一种可以任意索取的资源库,而没有把它作为人类发展的一种基础和生命源泉的错误态度和行为,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科学健康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为建设美丽中国打牢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第四,美丽中国,美在永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为了改善当代人的生态和生存环境,更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一位哲学家指出,我们虽然不能确切地知道后代人的利益需求,但我们可以从当代人的利益和需求中推导一二,即首先我们为后代人开发可以替代的能源作出真诚的努力,其次我们有义务保护自然资源,再次是我们欠下了后代人获得幸福的机会,所以我们应当尽量补偿。为此,我们要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正所谓“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不能吃老祖宗的饭,断了子孙的后路。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资源的高效利用;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为后代人留下环境资源和财富,确保代际公平和环境正义,为后代人建设美丽中国创造条件和空间,使美丽中国实现一代又一代永续发展。

  二

  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必须立足于中国的现实,并深深扎根于中国的文化土壤之中。建设美丽中国,没有现成的模式和经验,必须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建设“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的美好家园。

  1、树立生态文明的价值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要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工业文明时代生态问题的根源在于人为自然立法,过分膨胀了人的主体性,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改变极端的人类中心主义的价值观和单向度的思维定势,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深刻认识人与自的和谐共生关系,并在实践中加以落实。培育生态文明建设主体,提高全民族生态道德素质。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系统过程,需要动员全员参与的“大合唱”而不是少数人的“独角戏”。应大力提高全民族生态道德素质,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关爱自然的道德责任感,自觉履行人对自然生态的责任和义务,做自然界的守林人和看护者。

  2、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

  建设两型社会最基础、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使经济纳入到生态系统的循环中,实现经济生态化,逐步建立与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社会经济体系。循环经济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将自身纳入整个生产、消费的系统过程中来考虑,将自然摆放在正确的位置,而不仅是我们的资源库和垃圾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完善扶持政策。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加强生态环保建设。

  3、树立生态消费新模式

  生态文明倡导一种文明、健康、理性的消费方式,消费方式对我们的消费理念和消费行为都很大的影响,对我们的生产理念和生产活动也有着深刻的影响。首先,构建居民绿色消费的科学引导和宣传机制。开展全方位绿色消费宣传,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各种大众媒体,广泛开展节能环保宣传活动。其次,构建政府对绿色消费发展的宏观调控机制。加强绿色消费发展的顶层设计,加强对绿色消费的宏观调控。制定绿色消费发展中长期规划;制定绿色消费全民公约,使之成为居民普遍遵守的消费道德准则;制定节能减排推进政策,定期公布主要污染物减排情况;制定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加快发展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制定财税支持政策,鼓励消费者使用节能环保产品。

  4、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作出努力。首先,加强重点领域的环境立法,进一步充实完善有关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应更多地通过司法途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为公民提供宜居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第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无形的手”的作用。尽快建立操作性强的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排污权交易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以体现市场供求关系、资源稀缺程度和生态产品公平分配原则。第三,完善生态环境教育与公众参与制度,促进民间环保组织和团体健康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事关百姓的美丽生态和生活品质的提高。公众既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受益者。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建立一个政府主导、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新机制。提倡和鼓励社会团体和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监督,只有大幅提升全社会的生态文明意识,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公众的积极作用,生态文明建设才会有广泛而坚实的基础。

  5、完善生态法规体系

  从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建设成功的经验中,不难发现,这些生态城市建设能够取得如此大的成效,和完善的环保法律制度和管理机制密不可分。同时,这些发达国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并配有相应的保障体系。这给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

  第一,完善我国的生态法律体系。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法律,但是缺乏对环境破坏行为的赔偿措施和强制手段,同时,随着新形势的发展,许多新问题也相继出现,现阶段的法律和法规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更高层次的需要。生态法律更应该具有普及性。时下的工业生产涉及的社会活动范围较广,生态法律调整的范围也应该随之做出相应的调整,要同时适用于公法、私法和社会法,要将环保法律渗透到各个法律领域中去。

  第二,构建综合环保管理机制。生态文明体系的构建是一个立体化的过程,要宏观协调各方面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仅是国家环保部门、林业部门、水利部门开展的事业,而应该是各部门之间交流和合作,共同参与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大事情。国家应当明确环保部门的主要的环保职责,同时也要明确其他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其他政府部门应该主动配合环保部门工作,献计献策,相互配合共同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发展。

  6、确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

  旧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以GDP论英雄,掩盖了经济发展的协调性、分配的公平性、民生状况的改善、环保的成本、幸福指数等。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应该破除传统的经济至上主义,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整体过程来考量,实现经济社会的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的良性互动。

  尽快建立我国的“绿色GDP”指标考核体系,推进政府行政的全面创新。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标准更多地注重从经济指标、社会发展指标、人文指标、资源指标、环境指标等多方面综合评价,树立“破坏生态环境就是破坏生产力、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改善民生”的生态文明新理念。通过建立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正确引导领导干部贯彻“发展与环保并存”的方针,在经济建设中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通过正确发挥新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指挥棒”和“风向标”的作用,在加快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美好家园。

  总之,美丽中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绿色经济、和谐社会、幸福生活、健康生态等中国元素的总称,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的中国实践。建设美丽中国是新时期中国发展的重大战略布局,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大生建设美丽中国的对策论文”

1008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