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论文写作指导>

2017年财政学结课论文范文

时间: 家文952 分享

  《财政学》是高等财经类院校财政专业的主要课程,也是财经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2017年财政学论文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7年财政学论文篇一:立足素质教育,提高《财政学》教学效果

  【摘要】财政学是研究国家分配活动和分配关系规律的科学,是高等院校经济和管理类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财政学属于专业基础课,在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但教学效果整体都不太理想。当然,其中影响因素很多。本文认为应试教育观念是最关键因素之一,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提出以素质教育观念为指导,改革《财政学》教学的治本之策,以期对其他课程提供借鉴。

  【关键词】教育观念;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教学效果

  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主要讲授财政概念、职能、财政收支、财政管理体制和财政政策等基本理论,是高等院校经管类专业的骨干课程之一。财政学属于专业基础课,一般经管类专业课程设置是在开设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等基础课程之后,开设财政学。目前,国内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多数都开设了财政学课程,但是整体教学效果不太理想。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许多学者和一线教师进行了诸多有益的研究探索。早在1986年,中央财经大学就发起成立了“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会”,旨在为全国高校财政学教学研究提供交流探讨的平台,推动全国财政学教学改革与理论研究。目前,已经涵盖了全国60多所高校,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校财政学教学改革和理论研究的蓬勃发展。但是,财政学整体教学效果依然不能令人满意。其影响因素很多也很复杂,本文从教育观念对教学效果影响的角度,研究探索提高教学效果的治本之策就是以素质教育观念统领财政学教学活动。

  1教育观念的反思与发展

  教育观念是在人们以往的经历中形成的,并且会潜在地、不自觉地对人的教育行为产生客观影响。所以,人不可能像换衣服一样简单,彻底改变自身观念,一定要经历一个非常艰难、曲折和漫长的斗争过程,将伴随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过程。[1]因此,社会各界都应该进一步解放思想,扬弃落后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观念。

  所谓应试教育,是指脱离社会发展需要,违背人的发展规律,以应付考试为目的的教育观念和行为。这是一种不健康的教育观念,它不仅无助于实现教育的基本职能,甚至产生诸多负作用。主要表现在:它用层层考试选拔出极少数“优胜者”,而忽视了对绝大多数学生的教育;它紧紧围绕考试需要,形成“按需施教”的教学模式,即“考什么,教什么”和“考什么,学什么”片面知识教学的怪圈,而忽视了学生非应试能力的培养;它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检验学校、教师及学生的教学质量和学业水平的标准,形成教师“填鸭式的死教”和学生“被动接受式的死学”的单向、被动的教学互动关系;其结果是多数学生因被忽视、被歧视或负担重等原因产生厌学情绪,而少数高分同学因片面知识教育而缺乏继续发展的潜力,也将教师陷于非常被动和尴尬的境地。可以说,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应试教育观念扭曲正常教育行为所酿成的一大苦果,严重制约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因此,我国许多学者一直致力于反思、总结、探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国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经过20多年的探索与发展,2006年,素质教育写进新的《义务教育法》,上升为国家意志,成为社会各界必须践行的法定义务。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定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这是我国应对21世纪挑战的战略抉择,也是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制胜法宝。

  所谓素质教育,在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有明确规定:“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可见,素质教育是着眼于提高人内在素养的品质、强调知识内化和身心发展的教育观念。它与应试教育观念有根本区别,其先进性可以有效解决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素质教育重视施以全面教育,反对片面教育;重视面向全体学生,反对只面向少数学生;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反对不考虑个性特点的不合理要求,以有差异、有特色地发展求得所有学生的共同发展。所以,素质教育观念必将引起教育各方面发生深刻的变革。[2] 所以,素质教育观念是学校及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对学校工作及教学活动具有统领作用。而教学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观念的主要途径,把素质教育观念具体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因此,树立素质教学观念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治本之策。

  2以素质教育观念为指导,探索改进财政学教学的思路和对策

  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双方互动的过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取决于教师和学生双方互动的默契程度。如果把教学活动比做电视剧制作,教师则要扮演编剧、导演、制片、监制、配角等,学生是主角。而两者最大的区别是,电视剧是由编剧、导演独立创作的,然后根据剧本需要筛选合适的演员。但教学活动的主角是事先确定的,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编导,即“带着镣铐跳舞”。因此,好的课堂教学也是“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功夫尽在课堂外。

  大学生没有太多的社会经验和深厚的经济学基础,初学财政学,产生陌生、枯燥、空洞、没用等想法,都是可以理解的。就教学活动本身而言,主要有两大因素:财政学课程本身特点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在财政学课程特点一定条件下,教学效果主要将取决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2.1营造和谐的教学心理环境: 常言道,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用真情打动学生,用行动感召学生,建立起相互尊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财政学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从自身做起,潜心修炼。

  要具有高度的事业心、责任心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精神。   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教师深邃的思想、渊博的学识、独到的观点、严谨的逻辑、雄辩的口才、幽默风趣的谈吐等等,比较容易成为学生心中的偶像。

  经常采用寓情于教,以情动人的教学方法。让师生处在关爱、平等、和谐氛围中,使学生轻松自觉地进入学习状态,与教师产生共鸣。方法可以多种多样:一是热情洋溢而又平易近人,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积极向上的情感引导,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二是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手段,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的关注,表明老师是在用心与学生平等交流。三是加强与学生情感和思想交流。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语言能够增加教师的说服力和感染力;运用眼神和表情与师生进行交流,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果;恰当运用肢体语言也能实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四是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多为学生创造各种表现的机会等等。

  2.2以学生为本,创新财政学教学方法: 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可以瞬间激发学生对财政学的兴趣,而能够长久吸引学生眼球的法宝是“以理服人”。

  所以,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对学习的需求情况,“缺什么?怎么补?”等,精心编排教学内容,讲究教学方式方法,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重点尝试几个方面:

  (1)增加学生对授课内容的直觉感性认识,有利于消除学生对财政学的陌生感。

  在此,以“为什么要学习财政学”的讲授为例。这是既财政学教学中必须首先解答的问题,也是影响学生兴趣和重视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做到“我的地盘,我做主”。具体从财政概念讲起,采用从现象——本质——现象的分析方法。首先,让学生自由发言,任意联想,寻找和列举身边的财政现象和问题。同时,教师要把学生列举的现象分类写在黑板上。此时,教师不要着急进行对错评价,应该首先对学生的积极、大胆的发言进行表扬,鼓励口无遮拦。其次,引导学生对他们所说的各种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类,筛选出与国家收支有关的现象归为一类,其他的归为一类。经过对比,学生很容易归纳出哪些是财政现象和问题,而哪些不是。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继续分析和体会财政和自身的关系,从而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税收、住房等财政问题与自己息息相关。那么“为什么要学习财政学”及财政学的重要性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消除学生对财政学的空洞感。

  初学者往往认为财政学不像会计、审计等课程那样具体和容易掌握,感觉财政学太抽象、不易把握。在此,从观察分析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角度出发,谈“为什么要学习财政学”。主要抓住两个方面:

  首先,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一般人都应该具备些财政经济方面的基本常识,才能看懂经济形势和政策。否则,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你就是一个“睁眼瞎”,难以成为“经济人”。何况是一个经管专业的大学生呢?掌握基本的财政学理论是其必备的素质。

  其次,使用案例教学方法。筛选两个典型案例:2010年中国财政政策与欧盟国家财政政策的比较。具体分四步:第一步是搜集资料。先让学生自己广泛搜集资料,教师再提供补充参考资料。第二步是让学生撰写的案例分析报告,并提交电子版。第三步是教师仔细阅读学生案例报告,挑选最好的和问题最多的案例报告各几篇作为典型,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公开集体评阅,找出每个案例报告的优点和不足。第四步是教师对案例报告进行整体分析和评价。充分肯定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可取之处,同时,指出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办法。此类案例分析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财政学的重要性和复杂性。而且从长远看,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3)尝试把宏观问题微观化讲解的教学方法,把财政问题“家政化”,有利于消除学生财政学“无用论”的误解。

  长期的应试教育形成的急功近利教育观念,人们普遍认为:上学 = 大学 = 工作 = 金钱/地位,而很少去思考人生的价值,个性、兴趣、道德品质等等。大学生对财政学产生“无用论”的想法是正常的,也是教师无法改变的。但是我们可以因势利导,从学生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采用财政问题“家政化”的讲解方式,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财政学对其本人非常重要,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财政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在讲财政的概念时,最好不要单刀直入强调其强制性和无偿性,以免使学生感觉财政不讲道理,就是强权,没什么科学性的想法。所以,可以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从中挑选效果最好的方法。在此,介绍组织课堂讨论教学方法的使用情况。首先,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要找准突破口——选好讨论主题。在学生普遍对财政不了解,而对税收有一定体会的条件下,选择最能够代表财政的税收作为分析问题的切入点是可行的。组织课堂讨论教学方法具体可以分为五步:第一步是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正方同学代表国家,观点是应该缴税;反方同学代表纳税人,观点是不应该缴税。第二步是让正方和反方同学分组讨论,分别列出支持各自观点的理由。第三步是让正方和反方各选派代表进行现场辩论。第四步是教师对双方的辩论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指出应该肯定和改进的地方。第五步是教师讲明自己的观点,让学生进行分析评价。这种教学方法的效果非常好,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很好体现了教师对教学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积极主动、激烈争论的课堂教学,不仅真正掌握了财政、税收本质等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受到了一次成功的国民素质教育,清楚作为一个公民在税收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同时,学生也能深刻认识到财政学对自己的重要性。

  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改革探索,首先解决学生“为什么学习财政学?”的问题,学生就会对财政学学习更有兴趣和更加重视。在此基础上,还要引导学生明白财政学学习目的和方法。

  教师与学生教学目的相同,只是角度不同而已。如果教师只是熟读教材、按照考纲一个知识点一个知识点“填鸭式”的讲课,考试前复习串讲划重点,学生考前突击复习、死记硬背,考试通过率很高。这就是典型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而且目前我们多数教师就是这种流水线生产的产品。在素质教育成为法律义务的今天,我们不能继续沿用这样的模式去培养我们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师必须从一定的高度去把握教学目的,否则只能是误人子弟。就此问题,介绍两种方法:   (1)在分析财政学课程特征的基础上,阐明学习财政学的目的和方法。财政学研究对象包括财政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财政收支基本制度和政策等主要内容,其中财政政策是财政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也就是,检验财政学教学效果的主要标志就是看学生能否正确解读和评价国家财政经济政策以及能否根据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大致预测财政政策的走向。所以,财政学教学目的不是记住了某些个知识点,引导学生在“学以致用、以用促学”方面下功夫,重点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维方式,使学生受用终身。

  (2)把素质教育观念和方法融入教学的每个环节。这是落实素质教育观念的最关键和最困难之处。它不仅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目的,而且要具备实际落实正确教育理念和教学目的的实力和技巧,充当一个知识海洋中的领航人。教师要高屋建瓴、仔细推敲,努力做好每节课的教学构思和设计。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师生良性互动、理论与实践结合、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积极主动、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汲取财政学的营养,形成其财政学的专业素养。

  此外,应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促进教师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样化、人性化;改革评价考核指标体系等,从多方面尝试改进财政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当然,素质教育观念的形成和实践是个十分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需要每个人变革观念并参与其中。教师更应该努力转变观念,以实际行动践行我国素质教育的观念,并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改进教学效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早日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人力资源强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

  [2] 顾明远:《加快人才培养体制改革推进素质教育》,2010-12-11,

  [3]柳斌:《解读义务教育法:素质教育由政府倡导到国家意志》,2006年09月04日

  [4]孙伟 张国富:《财政学教学创新研究》,《中国电力教育》,2008年2期 ;

  [5]宋学红:《对当前《财政学》教学困境的几点思考》,《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第1期;

  [6]余可:《基于科学发展观对财政学教学和研究的几点思考》,《学理论》,2010年第26期;

  [7]刘彩丽:《培养学习兴趣 讲究教学方法》—谈《财政学》课堂教学体会,《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 1999年第4期;

  注释:

  [1] 文喆,《关于转变教育观念的若干认识》,

  [2] 文辅相,《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观而不是一种教育模式》

  2017年财政学论文篇二:《财政学》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摘要: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创新在现代化的今天,在各个领域都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作为立国之本的教育,创新所扮演的角色则更加重要。

  一、《财政学》教学方法创新需求分析

  (一)教学方法创新与教学质量的关系

  良好的教学质量是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核心保障手段。影响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包括生源条件、师资条件、硬件条件、教学手段、班容量大小等等。其中,教师的教学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①,教学方法和手段则是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指标。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丰富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水平、实现教学目标、提升和改进教学质量的优质选择。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种创新思潮的涌现,学生的思维愈发活跃,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愈加复合化,人才培养目标也更加多元化;而伴随着高校招生规模和范围不断在扩大,学校的班容量随之增加,使学校的教学资源也彰显出不足,因此,学校和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不仅调整教学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也应不断改进与创新,以适应教学环境的千变万化,从而保证并提高教学质量。

  (二)《财政学》课程特点

  《财政学》是高等财经类院校财政专业的主干课,也是财经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跨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综合性较强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参与部分资源配置而进行的财政收支活动及其经济社会影响的学科。通过基本理论知识的传授,以培养学生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和能力,是一门理论与实际运用紧密相关的应用性学科。

  1. 理论化程度高。财政学理论体系完整,主要阐述财政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管理技能,讲授公共财政的基本原理、公共财政支出、公共财政收入、公共财政制度和财政的宏观调控。财政学内容较为抽象,定性分析内容较多,涉及面较广。学生需具备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并以这些基本理论作为判断依据和标准,才能较好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实际应用性强。财政学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里面包含有大量的公共管理学的内容,决定了《财政学》课程不单单要注重理论的灌输与传授,还需注重学生分析现实问题能力的培养。锻炼学生通过大量的经济社会活动现象来探究其深层次的财政原因,再运用已掌握的财政理论,探究具体形势,进行深入剖析,尽快寻找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从而实现“实践验证理论”的课程目标,培养出理论与实践能力均优秀的应用型人才。

  二、《财政学》教学方法创新惰性分析

  无论是施教者还是受教者,都能够认识到教学方法创新对于整个教学过程具有显而易见的重要性。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学方法创新的动力和成果却与其重要程度难以匹配,尤其对于《财政学》课程,教学方法长期处于一种“稳定”的“传统”灌输模式,究其原因,教学方法创新具有惰性阻碍。

  (一)政策制度的不协调

  1. 工作量难以统计。当前授课教师课时费的发放、职称的评定都以工作量为计量标准,而工作量的统计与计算中难以将课外工作量计算其中。因此,工作量的统计其实质上多以课时为基本统计依据和标准。而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则需要较大的精力投入,而这种投入无法较为充分地在工作量上予以体现,这从制度安排上不具有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的激励性。

  2. 课堂评价不够全面。一般院校课堂评价体系多是注重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完整性、逻辑性,且版本完全统一,难以体现不同课程自身的特点,尤其是对教学方法的评价设计更是粗糙简单,更多注重的是形式,而非效果。例如,教学方法中对于多媒体的使用,多媒体只是一个教学方法多元化的简单平台,并非所有的课程内容都适合使用多媒体,也并非讲义做成PPT就是多媒体的良好运用。但评价体系中,只是简单地询问“有没有使用”,对于具体的使用情况、效果、程度等内容没有更为详尽的指标设计。这种评价指标的设计容易造成根据指标而设定和选择教学方法的“功利性”后果,老师们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不是为了丰富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而使用多媒体,只是简单地将纸质讲义变成了电子讲义,并没有充分发挥出媒体教学方法的多功能作用。

  3. 创新服务环境不佳。创新往往需要打破常规,教学方法的创新也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这样的特点,但这却与规范性管理的模式背道而驰,大大提高了管理的成本;而严格规范的教学管理模式,对于教学方法的创新本身就是一种限制。如何找寻到创新与管理的最佳契合点,则需要重新划定管理范围,自上而下适度放权。但当前一般院校对于课堂教学的要求较为严格,且具有更加严格化的趋势,例如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授课地点的更改、授课时间的转换等等都需要逐级审批,这些都大大提高了实现教学方法多元化的成本,抑制了教学方法的创新。

  (二)教师创新动力不足

  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过程中,教师的作用至关重要,具有较大的引导甚至决定性的作用。但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却难以积极主动地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甚至财力,但改革的结果却存在失败的风险,不是所有的教学方法改革都会得到良好的效果和认可。而风险的承担却基本上全由教师个人承担,在衡量利弊得失之后,教师对教学方法创新缺乏动力,宁愿采用保守、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虽然当前已经大大提高教学在整个教学管理体系中的比重,但各种指标体系还不完善,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教师的付出无法得到相应的回报,进一步打击了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再者,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多元化的内容,不单单要求教师要熟悉所授课程的内容及特点,还需要教师了解一些网络技术手段、掌握大学生心理学知识、利用各种人脉资源,而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教师教学方法创新的成本和门槛。

  (三)学生积极性不高

  长期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众多的学生已然习惯“填鸭式”教学方式,也让更多的学生认为老师讲的越多越好,越详细越好。在当前专业课学时基本固定甚至越来越压缩的背景下,难以实现教学方法的丰富多彩与课程信息量最大化的双料保证。权衡利弊,学生们则更加注重课程信息量的大小,更愿意学到丰富的知识,而非更在乎学知识的形式。此外,随着 网络的发达,学生也更加清楚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多元化往往伴随着他们功课量的增加和课余时间的减少。对此,他们具有自然地抵触反应。例如,“启发式”教学推行了多年,相对于“注入式”教学,更注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从而鼓励和锻炼思维的扩散,其教学方法优势明显。但在高校的一般课堂教学中,仍旧是以注入式为主,以启发式为辅,启发式教学仍主要停留在教学理念、教学思想和初步探索层面,这与学生配合不积极有很大的关系。

  三、《 财政学》教学方法的创新

  根据《财政学》自身的独特性,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因而应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通过正确引导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从而找到问题的答案”②,一切教学都以学生主动学习为核心。

  (一)改变单位学习主体模式

  由于种种原因,财政学课程多是采取大班授课的方式,一般的课堂多为100~200人,班容量较大,对于教学方法多元化的开展构成了极大的阻碍,基于当前近期内无法改变的大班授课现状,财政学教学应改变过去传统的以“个人”为单位学习主体的模式,变为“组”+“个人”的模式。即变“双层”教学为“三层”教学,以“组”作为单位学习主体,以“个人”为辅助学习主体(见图1、图2)。提高学生自主、自治的能力,既有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又有利于个人价值精神的塑造。

  财政学课程的理论与 实践结合程度较高,为了便于学生选课,在选课环节的课程简介中,对于“组”的基本要求就应提前做出简要介绍。并于学期初,根据班级学生的选课情况,要求学生自发形成“项目组”,确定各项目组负责人。形成“任课教师 管理各小组,各小组学生自治”的教学管理模式,将教师从大班教学的繁杂事务性教学 工作中解放出来。

  (二)丰富教学形式

  打破教师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师从“幕前”转为“幕后”,学生从“群众”转为“演员”。大学的课堂就像是一个小舞台,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主角,更像是“导演”。而学生们则承担着“舞台”上的各种角色,既要遵循教材“剧本”的脉络,又要打破常规进行“自我创作”。即学生的学习不再是现成知识的存储和提取,更应该是问题的探索。因此,“善于发现问题是关键”,尤其对于大学 教育而言,“发现问题”“发现高质量的问题”,显得更为重要。

  1. 案例教学方法。以组作为此教学方法的单位,充分运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借助网络课堂平台开展案例阅读与小组讨论,将课堂延伸化。其中,对课堂辩论环节需专门安排课时,课堂辩论以组为单位进行观点的阐述、交流。根据财政学教学内容,教师可在一学期内 组织安排1~3个案例进行案例教学。一般案例教学包括以下两种类型:(1)问题评审型。对已经实施的政策,可筛选提供中外财政制度、财政政策,或当前财政 热点问题基本资料,让同学们自行进一步查询和分析资料,分组讨论和评价。(2)分析决策型。结合财政热点问题,选择 社会上还悬而未决的财政问题,鼓励各小组通过讨论分析提出决策方案由全班同学共同投票选出最优方案,并适当给予奖励(见图3)。

  为了能够提高案例教学的教学质量,在案例教学方面,教师们也可组建相关团队,利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搜集、整理并编写案例库,以便教学之用。

  2. 课堂讨论教学方法。有 计划地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财税工作部门的领导,到学校进行 专题讲演和交流,使学生接触财政学界不同的学术观点和流派,了解财政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以及财税改革的进程、热点和难点,加深对财政理论和实际问题的认识。在财政学的计划课时中,在讲座的基础上,安排2~3个课时,让学生进行课堂讨论,以撰写小 论文的方式,促使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思考,锻炼理论分析、科学研究和文字表达能力。一般要求财政学专业学生撰写1~2篇3 000字左右的小论文,教师对每篇论文均要进行审阅并写出评语。充分考虑教师审阅论文的工作量,此教学方法可根据财政学教学内容及学院、学校讲座安排,一学期组织一次。

  3. 项目(专题)教学方法。根据财政学课程内容,对财政学中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将财政学分为若干模块、项目、专题,以学生自主学习为核心,以教师引导为辅助,充分发挥教师的“解惑”作用。其中,内容较为晦涩难懂的部分,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提问,教师答疑为辅;对于内容较为浅显的部分,教师可以抽调部分内容,布置给学生,由各学习小组“认购”教授内容,根据教师提出的教学要求自行组织安排教学具体环节,由学生来进行讲解,教师点评。

  对于财政学课程内容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将项目(专题)教学方法与实践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实现培养目标。

  4. 实践教学方法。(1)社会调研。在课堂教学中,教育学生如何跟踪财经热点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社会调查、专题社会调研。每学期设定几个备选调研主题,各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及教师的安排部署选择调研主题,教师以指导性为主,协助各小组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并要求各小组将所调研的资料进行数据 统计分析,出具调研 报告。(2)模拟实验。财政学课程中增加实验环节。将各公共管理部门进行财政管理的实际操作流程引入到实验室进行仿真模拟操作,包括政府预算模拟流程实验、政府采购实务操作、税务稽查模拟实验、政府 会计模拟等实验。在实验课的设计中,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选择实验课开课模式。例如,对财政和 税收专业的同学,财政实验课程

  的实用性较高,因此可将财政学课程实验内容分散到政府预算、政府会计、中国税制等课程中开展,增加各课程的实验比重。而对非财政专业的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同学,由于他们不重点开设财政学科具体课程,且实用性要求相对而言没有那么高,可在财政学课程中设计8~17个课时的实验内容即可。

  5. 网络教学方法。对于财政学的网络教学的采用,虽然众高校已经构建了类似于Blackboard的网络教学平台,但由于网络的不稳定性、无线网铺设的局限性、学生电脑的非完全普及性。对于此种教学方法的使用需采取循序渐进的模式,鼓励教师、引导学生使用网络平台,进行通知的下达、作业的布置、资料的共享、观点的讨论、问题的解答、小组的管理等等一系列网络教学的内容,让平台真正发挥作用。

  四、《财政学》成绩评价体系创新

  在大班授课的教学背景下,选择以“小组”+“个人”作为教学对象模式,其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也相应作出调整(见图4)。

  (一)小组成绩评定

  以组作为课程学习的单位,并按组进行成绩评定。组的规模由教师设定,但组的具体人员构成,则由学生自行安排,教师不做干预。适用于案例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方法。由于期末最终成绩通过个人成绩体现,为了公平起见,教师对于小组成绩评定采取教师评定与小组评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即教师对各小组进行成绩评定,只针对小组打分,不针对单个同学打分;而小组自行对组员进行成绩评定,最终形成各组员的最后成绩,以减少个别同学“免费搭车”现象的发生。

  小组成绩=教师评定成绩

  各小组成员(单个学生)成绩=小组成绩×50%+小组内评成绩×50%

  (二)个人成绩评定

  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并非所有环节都完全通过小组的形式实现,所以对于考勤情况、课堂讨论情况、课堂发言情况、日常学习态度、作业完成以及最终的基础理论考试等内容。教师还需针对单个学生进行小论文、试卷的成绩评定。一般适用于项目教学方法、课堂讨论教学方法等。

  (三)总成绩评定

  最终每个学生财政学课程的总成绩,则由教师根据一学期的学习任务以及组织的具体教学模式进行选择性的安排,主体上遵循小组与个人各占50%,理论与实践各占50%的评定原则,灵活掌握。但无论采取哪种评定方式,都需学期初将评定标准告知学生。

  2017年财政学论文篇三:《新时期财政学理论》

  摘要:建设好新时期的财政文化,我们新一辈的财政青年在探寻财政文化本质的同时充分继承并发扬优秀的财政文化,更应赋予新时期财政文化以新的意义,问新时期财政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并突出监管重点,健全监管机制,在服务财政管理、保障财政改革顺利进行的同时,推动财监督事业发展。

  关键词:财政;新时期;文化

  一、财政文化的本质

  说到为财政注入青春活力,我们必须先探寻文化的本质,而探寻文化的本质,就必须从文化说起。文化的定义也许谁也说不清楚,其实它本身的定义本就多种多样,它可以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财富,亦或者它是一种社会现象,也可能是人类长期创造所形成的社会产物,当然,它更是人类群体所共享物质观,价值观以及意义体系和行为方式。

  而财政则是国家为了完成其相应职能对其资源所进行的汲取、管理、分配、以及使用的职能。文化融汇于财政,寓财政之精髓于文化。对一个群体来说,文化是具有灵魂性的,而财政则是具有导向性的,而财政文化不是宽泛意义上的文化,更不是简单的财政,而是财政发展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精神财富,从古时担任节用、赋役等职能的官吏,发展到现在新时期的财务人员数千年的文化传承造就了这种精神财富,并传承着财政人美好的愿望以及财政文化独特的内涵。而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要部分,新时期财政文化无疑是一个行业风向标,是体现出社会生产力的一种状态,为了实现为广大纳税人提供高效而科学的服务以此来做好新时期的财政工作,当下的我们必须做的一件事就是大力加强并推动财政文化的建设,以此来推动财政事业的发展。

  二、新时期财政监督工作的思路

  当前,改革和创新已成为财政工作的主旋律,财政监督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在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新的历史时期,财政监督工作思路可以概括为:立足监管,着力创新,服务改革,争做贡献。立足监管”,就是牢固把握中编办、财政部赋予专员办的工作职能,强化财政监督,加强财政管理,积极推进财政监督与财政管理的有机结合。“着力创新”,就是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探索监管新思路,丰富监管新内容,拓展监管新领域,尝试工作新方法,开创工作新局面。“服务改革”,就是要把握大局,抓住机遇,紧紧围绕国家宏观调控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创造性地开展财政监管工作,建立健全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一体化的财政监管新机制,服务财政改革和财政管理,服务专员办职能的调整和完善。“争做贡献”,就是要坚持讲政治、讲奉献,充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强化中央财政监管和专员办发展做出新贡献。由于财政监督涉及财政管理和改革的各个领域,专员办的工作不可能全面出击,而应该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1.把握全局

  根据我国当下的国情已经今后的一个时期的主要表象,我国势必将继续推进财务相关的体制改革并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加大财政收入支出的征管力度,强化有关部门的预算控制管理并完善税费制度,这些相关的财政政策宏观调控将是当下以及未来我国今后财政监督的重点工作。

  2.抓住热点

  专员办要根据财政支出在编制预算、资金拨付、管理使用等各个环节的不同特点,加大对部门预算的监管力度,强化国库集中支付监管,加强对财政支出的专项核查,真正建立起事前审核、事中监控和事后检查一体化的全过程监管机制并积极参与其中,认真的履行相关的审核调查并保证其的科学性,认真监管财政资金的管理情况。同时完善国库集中支付监管工作,按照“审查分离”原则强化初审调查以及监督检查,保证国库资金及时足额支付的前提下,建立起对资金申报拨付、管理使用等情况实施全过程动态监督管理工作模式。

  3.突出重点

  专员办作为履行中央财政监督职能的专门机构,要根据国家赋予的工作职责,结合财政改革的总体需要,重点从三个方面强化中央预算收人监管工作:一是加强对中央预算执法部门的监督,重点是税务、海关和国库等部门。这一点可以说是重点中的重点,要实施全面的专项检查并全面规范日常监管工作,健全中央预算收入报表报送制度,二是加强对预算外资金的监管,重点是积极参与“收支两条线”改革认真执行《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加强对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规范对中央级预算外资金的监管并纳人专员办日常监管范围,保证国家“收支两条线”政策顺利贯彻实施。三是继续抓好中央财政非税性专项收征管工作。加大征管力度,健全台账管理、专人负责和定期对账制度,定期对各项收人进行清算对账,确保专项收人“颗粒归仓”。

  4.加强研究

  随着财政改革的深化和财政管理的加强,财政监督工作也应根据国民经济运行和财政管理需要,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检查和调研,提高财政监督工作层次。这里面需要注意两点,首先是加强信息反馈,增加之间的交流,通过监督与交流发现一些重点的倾向性问题,充分发挥其“耳目”的作用。再次便是要积极建议,针对调研情况提出修订完善财税法规制度的建议并提出相对的改进意见促进被监督单位改善管理。

  5.主攻薄弱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财政部门的工作重点是“治乱”和“打假”,也就是治理财会基础工作混乱局面,加强财税监督和财会管理,打击会计信息虚假行为,规范行政、企事业单位的财会行为和社会中介机构的执业行为。为此我们应该继续强化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更要明晰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工作原则,把处理人和处理事结合起来,坚持疏堵并重,既要严格处理违法违纪问题,也要促进相关单位加强内部管理。而且最重要的是要讲究方法,实行“上下联动”,而最后更要注意的是要重点关注一些国家独资银行、国家控股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以及部分中央军工企业的决算审查工作,依法检查处理群众举报案件。

  6.加强建设

  我国财政系统正在实施的“金财工程”是通过建立包括部门、单位、地域、序号等属性的数据字典,详细记录每个部门、单位每一笔财政资金收支来龙去脉和每一个时点的资金运动情况,涵盖财政收支管理的全过程,动态监控任一时点的财政收支状况,从根本上防止财政资金的体外运行和被挤占挪用。

  三、着力构建新时代财政文化

  财政文化作为财政所特有的文化,是财政领域所有别于其他领域的的文化。把财政文化建设置于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公共财产精神的背景下,按照“心系群众,财政为民”的宗旨,做到取众人钱财,为众人办事尽财政之责,这是财政所特有的品质,也是财政核心内容“公共”所在,体现了“为公理财,为民服务”的财政文化核心理念。

  组织国家收入,为支出筹集资金;公共支出,为满足政府职能需求所作的支付;财政管理,为收入和支出制定方针政策,促进经济稳定发展……财政作为一项国家职能,包括了很多的内容。甚至可以说它是国家之根也并不为过,而随着党的重点工作转移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财政工作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不仅取消了沿袭2600多年的农业“皇粮国税”,改向农民实行粮食直补、良种补贴等多项惠农政策,而且将民生工作、社会保障工作等也作为头等大事,列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点,可以说这不仅是一种态度的转变,更是旧时期与新时期之间的重要的改变!财政知识是财政文化建设的支撑力,财政文化建设如果离开知识,将是无迹可寻的空话。在财政文化建设上,财政知识建设才是支柱和根本。财政工作者在保证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应重视提高个人素质,积极开展理论调研、文艺演出、体育竟赛,丰富财政干部的精神生活,扩大财政文化的深刻内涵。对于财政青年来说,更应该把握住美好的青年时光,抓紧每一分每一秒业余时间,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关注政治时事,将实戏与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

  构建和谐财政文化应结合财政工作的特点和新的形势对财政工作的要求,着眼于长远。着力建设好为公的财政文化,做到公正、公开、公平、公共,时刻将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建设好均等的财政文化,保持均衡的理念,达到和谐协调的状态;着力建设好权利与责任并重的财政文化,处处体现责任,为民理好每一分钱;着力建设规范与规则的财政文化;着力建设好服务与发展的财政文化,为民、为公做好服务,促进财政发展;着力做好和谐与合作的财政文化;着力做好勤政与廉洁的财政文化;着力做好诚实与信用的财政文化,讲诚信,树新风,构建诚信文化,做到为民为公。

  新的时代赋予了我们财政青年新的任务和新的气象。作为财政文化的创造者、承载者和传播者,新时代的财政青年参与的深度与广度将直接关系到财政文化建设的成致和功效。推进财政文化建设,积极行动起来,投身到财政文化建设的讨论和实践之中,先进的文化必将把我们带入深刻而崇高的精神领地,使新时期的财政事业得到腾飞!

  参考文献:

  [1]胡柏技:新时期财政监督工作的思路[J].法制与监督,2003年5期.

  [2]周多多:为新时期的财政文化注入青春活[J].中国财政,2009年14期.


猜你喜欢:

1.关于财政学论文范文

2.财政学毕业论文范文

3.财政学论文范文精选

4.财政学毕业论文精选范文

5.财政学论文参考范文

2740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