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有关股利政策论文

有关股利政策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有关股利政策论文

  股利政策是公司期末在平衡内外部相关集团利益的基础上,对提取了各种公积金后的净利润如何进行分配的决策。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股利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股利政策论文范文一:有关股利政策论文

  [摘要] 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指出国家和上市公司两方面应共同努力,采取措施,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决策水平。

  [关键词]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所谓股利政策是指股份制公司对股利分配有关事项所做的方针与政策,其实质就是解决留存和分红的比例关系。我国进行股份制改造虽已有很长时间,但上市公司普遍竞争力不强、获利能力较差,因此,在利润有限的情况下,股利政策已成为处理短期利益与长期利益、企业与股东等之间关系的关键,对上市公司的生存和发展都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但由于我国证券市场起步较晚、各项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企业自身的财务管理观念比较淡薄,广大投资者对股票的长期投资缺乏信心,使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 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

  1、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短期性。股利政策的决策中,股利支付率和支付的稳定性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但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未流通的国有股和法人股处于绝对控股地位,使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较多地倾向于满足大股东的意愿,而没有把中小股东的利益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因而在股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上,没有把股利政策放在公司长远发展战略的高度进行决策,没有明确的股利政策目标,股利分配随意性强、短期性重,进而导致股票价格经常波动。这实际上不仅对公司信誉造成了直接影响,而且由于股票价格代表了上市公司的价值,也因此阻碍了公司最佳财务管理目标(企业价值或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实现。

  2、既派又配现象普遍。“风险与收益对等”,因此,作为公司风险的最大承担者——股东理应获得较高的投资回报、有权利要求公司在有盈利的前提下分配利润。然而,从1995年到1999年,不分配利润的上市公司数在逐年上升,究其原因,一是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中相当一部分仅仅只是微利,而同时现金流动性较差,如要派现,将严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二是有些上市公司虽业绩尚可,但总股本和流通股规模已相当大,使得这些公司的股本扩张能力减弱,送股也不可能。但自2000年以来,派现送股的上市公司数却有所上升,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不是大部分上市公司已扭亏为盈或者是公司已开始为广大中小股东的利益考虑,而是上市公司通过派现可以达到配股融资的目的,因为证监会就公司配股资格有如下规定:公司净资产收益率必须连续三年超过10%,一些公司就采取了发放现金股利以降低净资产额、提高净资产收益率的作法。

  3、股利分配行为极不规范。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有些公司的董事会经常修改股利分配方案,使得股利政策缺乏连续性、严肃性和权威性,也造成了股票二级市场的异常波动;二是一家上市公司却多种分配方案并存,这是因为我国上市公司往往同时拥有国家股、法人股和社会公众股等多种股票,为满足这些不同投资主体对股利分配不同的喜好,不少公司就会同时制定多个分配方案,尽管这些方案可能会使不同投资主体的利益相互损害。

  二、完善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措施

  1、从国家方面来看,主要应作好两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快国有股减持、法人股流通的步伐以进一步优化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我国股票市场规模在不断扩大、居民储蓄存款也在逐年增加,资本市场已有能力消化法人股,因此,证券监管部门应积极探索和研究促进法人股流通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二是进一步完善有关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面的法律法规,具体讲,可增加对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限制和不分配股利的限制。对上市公司派发现金股利的限制可通过制定一个下限和一个上限来实现:对分配股利的上市公司规定一个最低限,而对那些抱有配股融资目的公司应规定一个最高限。制定下限是因为上市公司发放现金股利有利于投资者对股票市场持有正确的心态、改变我国股票市场过度投机的现状、进而促进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上限是为了限制有些公司为获得配股资格而大发股利。

  对上市公司不分配股利的限制是指证券监管部门可借鉴西方国家这方面的作法,明确规定上市公司的分红时间、规定公司保留盈余达到一定水平时必须分派现金股利,否则,公司将被加增额外税款甚至终止上市资格,以限制公司超额累积利润;另外,在审查上市公司配股资格时,除考核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外,还应把公司近几年的分红情况考虑进去,这样既能促使上市公司尽可能利用好募股资金、提高股利分配意识,又能保障广大投资者合理的投资回报。

  2、从上市公司方面来看,也应着重作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加强财务管理意识,充分认识股利政策对自身的重要影响,减少股利政策制定的盲目性,提高股利政策的决策水平。上市公司应充分认识到:股利政策的决策受到法律约束因素、公司自身因素、投资者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如资本保全约束、资本充实原则约束;公司自身债务、未来投资机会、筹资成本、资产的流动性等方面的考虑;不同投资者对公司控制权的稀释的不同关注程度和不同的投资目的等,公司在制定股利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以上各因素,权衡利弊,才能作出正确决策。二是尽量避免既派又配,积极采用多种筹资方式。如前所述,当前,上市公司既派又配现象很普遍,但实际上这两种作法效果相反,很不经济,这是因为现金股利需征税,而且税率高达20%,同时配股又需通过承销才能完成,而承销费用一般配股资金总量的一定比例提取,显然,派现和配股同时进行会大大提高公司的融资成本。应当看到,上市公司融资方式有多种,如吸收直接投资、银行贷款、发行债券尤其是可转换债券、融资租赁等,不一定非通过配股这样一种权益资本筹资方式才能筹措到资金,而且利用负债筹资还可充分发挥财务杠杆作用、提高权益资本利润率、促进股东财富最大化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三是上市公司应根据本企业的成长生命周期,适时调整股利政策。企业的发展一般要经过一个较长的生命周期,而且每一个阶段也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间,因此,上市公司应将自身的股利政策与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结合起来,针对各阶段的特点,定性分析,在剩余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的众多股利政策种类中恰当选择,以充分发挥各种股利政策的优势,同时也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股利政策的稳定性、避免短期行为,保持股票价格的稳定性、增强投资者的投资信心,进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总之,笔者认为,国家和上市公司应共同努力,规范上市公司股利分配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决策水平,以保护投资者合理利益,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有关股利政策论文范文二:股利政策理论研究论文

  摘要:能否制定合理的股利政策,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本文首先概述了股利政策的基本理论、类型,进而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存在的问题,接着阐述了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的对策,提出公司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确定相应的股利政策的观点。

  关键词:股利政策理论股利政策类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

  1股利政策理论

  在西方国家,股利政策一直是财务管理专家研究的对象,并已形成较成熟的理论。关于股利政策的研究有三个代表性的基本理论:股利无关论、在手之鸟论和所得税差异论。

  1.1股利无关论此观点是由Miller、Modigliani两位学者提出的,即在理想条件下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无关,不会对股东产生影响。

  这一理论建立在一系列的假设条件下:①不存在个人或公司所得税;②不存在股票的发行和交易费用(即不存在股票筹资费用);③公司的投资决策与股利决策彼此独立(即投资决策不受股利分配的影响);④市场是一种完整无缺的市场,并且信息对称。

  该理论的核心是在完美资本市场中,股利政策与企业价值无关,价值是由有效资产投资得来的。

  1.2“在手之鸟”理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M·Gordon和D·Durand。其主要观点是:股东进行股票投资的期望收益由两部分组成,即股利收入和资本利得收入。由于大部分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型,他们自然偏好较高的现金股利支付率政策。Lintner及Gorden认为高股利可以降低投资者对于投资的不确定性。远期所要发的高股利较近期所要发的股利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因此股东对近期少发股利的公司股票给予较低价格的评价。在投资者心目中,认为经由保留盈余再投资而来的资本利得,其不确定性高于股利支付之不确定性,故当公司降低其股利支付率时,投资人所要求之必要报酬率(Ks)将上升,以做为投资者负担额外增加之不确定性的补偿。股东希望赶快把所投资的钱藉由发放股利拿回來。

  该理论的核心在于企业必需制定高支付比例的股利政策,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1.3所得税差异论该理论的代表人物是RobertLitzenberger&KrishnaRamaswarmy,他们认为:如果资本利得所得税与股利所得税之间存在差异时,特别是股利所得税大于资本利得所得税时,投资者会倾向于企业少发股利。在企业拥有净现值大于0的投资项目时,应优先进行投资,而不是发放股利。而当企业有多余现金时,个人所得税率和企业所得税率之比成为股利政策的重要影响因素。另外,投资者还可以通过延迟实现资本利得而延迟交纳资本利得所得税。

  该理论的核心在于企业必需制定低支付比例的股利政策,才能使企业价值最大化。

  除了以上三种基本的股利政策理论之外,常用的股利政策理论还有代理理论和信号理论。

  代理理论是Jensen与Meckling在1976年提出的,该理论认为在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分离的现代企业中,股利支付可以减少经理人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引起的高额代理成本,可以作为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的策略。

  信号理论认为在公司管理者与投资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现象。股利政策可以作为从公司内部管理者传递给外部投资者的信号。

  2股利政策的基本类型

  在实践过程中,常见的股利政策有以下几种:

  2.1剩余股利政策剩余股利政策的理论依据是MM理论股利无关论。它要求根据一定的目标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测算出投资所需的权益资本,先从盈余当中留用,然后将剩余的盈余作为股利予以分配。

  优点:最大限度满足企业再投资的权益资金需求,保持理想的资本结构,使企业综合资本成本最低,实现企业价值的长期最大化。

  缺点:完全遵照执行剩余股利政策,将使股利发放额每年随投资机会和盈利水平的波动而波动;忽视了不同股东对资本利得与股利的偏好,损害偏好现金股利的股东利益,可能影响股东对企业的信心。

  适用范围:一般用于公司初创阶段。

  2.2固定的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采用该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在手之鸟”理论和信号理论。它要求以每股股利支付额固定或以一个稳定增长率的形式发放股利。只有企业管理当局认为企业的盈利确已增加,而且未来的盈利足以支付更多股利时,企业才提高每股股利支付额。

  优点:稳定的股利政策可消除投资者心中的不确定感。

  缺点:股利的支付与盈利相脱节,当盈利较低时仍要支付固定股利,这可能会出现资金短缺、财务状况恶化,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

  适用范围:这种股利政策适用于盈利稳定或处于成长期的企业。

  2.3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该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在手之鸟”理论。它要求公司每年按某一固定比例从净利润中分配股利给股东。

  优点:使股利与公司盈利紧密结合,体现多盈多分、少盈少分、不盈不分的原则,真正做到公平的对待每一股东。

  缺点:在实际工作中,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的不足之处表现为:①公司财务压力较大。根据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公司实现利润越多,派发股利也就应当越多。而公司实现利润多只能说明公司盈利状况好,并不能表明公司的财务状况就一定好。在此政策下,用现金分派股利是刚性的,这必然给公司带来相当的财务压力。②缺乏财务弹性。股利支付率是公司股利政策的主要内容,股利分配模式的选择、股利政策的制定是公司的财务手段和方法。在公司发展的不同阶段,公司应当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制定不同的股利政策,这样更有利于实现公司的财务目标。但在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下,公司丧失了利用股利政策的财务方法,缺乏财务弹性。③确定合理的固定股利支付率难度很大。一个公司如果股利支付率确定低了,则不能满足投资者对现实股利的要求;反之,公司股利支付率确定高了,就会使大量资金因支付股利而流出,公司又会因资金缺乏而制约其发展。可见,确定公司较优的股利支付率是具有相当难度的工作。

  适用范围:稳定发展的公司和公司财务状况较稳定的阶段。

  2.4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该政策的理论依据是“在手之鸟”理论和股利信号理论。是介于固定股利与固定股利支付率之间的一种股利政策,即企业一般每年都支付较低的固定股利,当盈利增长较多时,再根据实际情况加付额外股利。

  优点:既能保证股利的稳定性,使依靠股利度日的股东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又能做到股利和盈利有较好的配合,使企业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缺点:股利派发仍然缺乏稳定性;如果公司较长时期一直发放额外股利,股东就会误认为这是正常股利,一旦取消,极易造成公司“财务状况”逆转的负面影响,从而导致股价下跌。

  这是目前许多国家上市公司最常用的一种股利政策。

  3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上市公司在转型经济中表现出了独特而不完善的治理结构,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也表现出不规范、不健全且随意性大的特点。

  3.1股利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由于没有把公众投资者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我国上市公司普遍缺乏长期的股利政策目标,因而股利政策频繁多变,毫无稳定性和连续性可言。第一,股利支付形式变化很大,毫无稳定性。1992年到1996年,上市公司的主要特点是以送股为主,较少分配现金股利。这5年送股公司平均占到了上市公司数的58%。1997年到1999年,不分配成为了市场的主流,不分配公司占到了上市公司的56%。2000年末,为了规范上市公司的配股和增发新股行为,证监会把发放现金股利作为公司再融资的必要条件。在政策的刺激下,派现公司急剧增加,分配现金股利占据了主导地位。2000年到2004年,派现公司占上市公司总数的比例高达52.3%。第二,股利支付率变化很大,毫无规律性。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支付率受到控股股东和政府政策的影响,变化很大,缺乏长远目标。1994年到1995年,股利支付率为41%;但1996开始,股利支付率急剧下降,仅为27.8%;从1996年到1999年,股利支付率维持在极低的水平,平均为29.5%。2000年末,受国家政策的影响,股利支付率急剧上升,达到了46.6%;2000年到2002年,平均股利支付率为56.8%。2000年以来,派现公司股利支付率普遍较高,存在超能力派现问题。在国家强制上市公司分红以来,我国上市公司突然积极起来,支付很高的现金股利。究其原因,是控股股东利用股利政策来转移资金。例如佛山照明和用友软件常年每10股派现额超过3元,控股股东从高额现金股利中获利巨大。

  3.2股利分配行为极不规范第一,有些公司的董事会随意制定和更改股利政策,令投资者捉摸不定。如四通高科1997年分配方案为10送6,后改为10送1;大庆联谊2001年连续发布4个公告,宣布股利为10送2转增8股派现0.5元,后借口二股东不同意,删除了当初诱人的每10股转增8股。第二,已获股东大会通过的有些股利分配方案实施起来遥遥无期。投资者面对这种情况,毫无办法。第三,同一公司多种分配方案并存。“同股同权,同股同利”是股份公司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但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的特殊性,导致了一些公司对不同的投资主体采取了不同的股利政策。

  4解决我国上市公司股利分配问题的对策

  各种股利政策各有利弊,结合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现状,上市公司选取股利政策时,必须结合自身情况,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选择最适合本公司当前和未来发展的股利政策。其中居主导地位的影响因素是,公司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公司应根据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来确定相应的股利政策。

  公司的发展阶段一般分为初创阶段、高速增长阶段、稳定增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由于每个阶段生产特点、资金需要、产品销售等不同,股利政策的选取类型也不同。

  在初创阶段,公司面临的经营风险和财力风险都很高,公司急需大量资金投入,融资能力差,即使获得了外部融资,资金成本一般也很高。因此,为降低财务风险,公司应贯彻先发展后分配的原则,剩余股利政策为最佳选择。

  在高速增长阶段,公司的产品销售急剧上升,投资机会快速增加,资金需求大而紧迫,不宜宣派股利。但此时公司的发展前景已相对较明朗,投资者有分配股利的要求。为了平衡这两方面的要求,应采取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股利支付方式应采用股票股利的形式避免现金支付。

  在稳定增长阶段,公司产品的市场容量、销售收入稳定增长,对外投资需求减少,EPS值呈上升趋势,公司已具备持续支付较高股利的能力。此时,理想的股利政策应是稳定增长股利政策。

  在成熟阶段,产品市场趋于饱和,销售收入不再增长,利润水平稳定。此时,公司通常已积累了一定的盈余和资金,为了与公司的发展阶段相适应,公司可考虑由稳定增长股利政策转为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

  在衰退阶段,产品销售收入减少,利润下降,公司为了不被解散或被其他公司兼并重组,需要投入新的行业和领域,以求新生。因此,公司已不具备较强的股利支付能力,应采用剩余股利政策。

  总之,上市公司制定股利政策应综合考虑各种影响因素,分析其优缺点,并根据公司的成长周期,恰当的选取适宜的股利政策,使股利政策能够与公司的发展相适应。

  参考文献:

  [1]徐雪芬,纪建悦.公司治理与上市公司股利政策[J].新金融.2005,(1).

  [2](美)威廉.麦金森.《公司财务理论》.刘明辉主译.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朱云等.国际视角下的中国股利支付率和收益率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11).

  [4]上海证券交易所研究中心.中国公司治理报告(2003年)[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5]林钟高,章铁生.公司治理与公司会计[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6]李常青.公司治理模式与股利政策探讨[J].商业时代,2004,(6).

有关股利政策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股利政策的论文

2.有关公共政策的论文

3.有关二胎政策影响的论文

4.会计系学年论文范文

5.对外贸易方面的论文

1397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