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有关旅游政策的论文

有关旅游政策的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有关旅游政策的论文

  旅游政策是政府实现旅游业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但目前对旅游政策的研究还相对薄弱,研究成果的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和全面性亟待加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旅游政策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旅游政策的论文范文一:婚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与政策

  【摘要】文章对汴梁婚俗大观园主要展品及其开发价值进行介绍,并分析了我国婚俗文化旅游的开发现状,以及对我省相关婚俗文化旅游的政策,以期对我市汴梁婚俗大观园开发提供政策支持。

  【关键词】婚俗 文化旅游 汴梁

  一、汴梁婚俗大观园主要展品及其开发价值

  (一)主要展品

  汴梁婚俗大观园的主要展品是收藏家张洪军从民间搜集的各种婚书,内容涉及订婚、聘礼、结婚、离婚、复婚及家产分割等各个方面,其中也有体现不同时代特征的婚书、文件。例如,清朝的合卺婚书、童养媳婚书、贞节妇建立牌坊批文、鸾凤婚书等,民国时的带税票的婚书、卖身契约婚书、民国集团结婚证书等,解放初期的双文字婚书、婚姻判决书、婚姻申请书以及婚姻介绍信等。这些婚书所属地域以开封市为主,涉及全国二十几个地区,总计逾千种,是中国200多年来民间婚俗的真实物质见证。

  (二)开发价值

  1.收藏品自身的文化价值

  园中的每一件藏品都展现了不同时代的婚俗特色,体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特征。这些婚俗收藏品展现了从清朝到现代的一些婚姻制度的发展变化,诠释了我国婚俗文化的传承和变迁,不仅促进了我国婚俗文化的传播,也展现了我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2.与开封市其他项目互补,扩大古都文化旅游产业规模

  开封市目前已经有翰园碑林、清明上河园、相国寺、开封府以及宋都御街等一大批具有区域品牌的文化旅游景观,主要体现婚俗文化的汴梁婚俗文化大观园的开发建设,能够增加开封市文化旅游种类,扩大文化旅游产业规模,为开封市打造“国际文化旅游名城”贡献力量。

  3.能够作为开封市旧城改造的重要项目,充分利用市区空房空地

  目前开封市正在进行旧城改造,从2012开始,4年内老城区大约580万平方米的棚户区将拆迁完毕。在拆迁完毕后,将会有大片空地,汴梁婚俗文化大观园的建设能够充分利用这些空地;同时在拆迁过程中,如果有可利用的空房,可以直接通过改造装修加以利用,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婚俗文化旅游开发的现状

  民俗旅游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中最能吸引旅游者的旅游项目之一,而婚俗旅游又是民俗旅游的核心部分。

  民族婚俗作为本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其严肃性,即都在特定的时间、地点、按照传统的方式举行。就保护民族文化的角度而言,这些传统是不能随便改变的,它的形式内容一旦随便变更,就会从根本上失去其文化内涵。但是我国很多旅游区在开发婚俗旅游的过程中,出现不分场合与内容、只顾眼前的利益、一味讨好旅游者的现象,忽视了旅游者身上的异质文化对旅游地民族文化可能产生的同化与侵蚀,导致以婚俗为代表,一部分民族传统文化向表演化、商业化倾向的发展。例如,畲族婚俗是景宁民俗旅游开发的重点项目。但是,这种传统的畲族婚俗已经被过度商业化了:(1)婚俗表演的人员基本上不是原住民,大多数是从县畲族民间艺术团、职业高中等聘用的其他人员;(2)这些演员在日复一日的表演中表现出态度冷淡、缺乏互动性等现象,大大降低了畲族婚俗的真正内涵;(3)畲族婚俗表演是截取了娱乐性、商业性较强的桥段,比如迎宾、拜堂、拦路等有商机可图的环节。此外,还有海南三亚黎苗村、广西桂林、贵州凯里、云南的西双版纳等民族村寨中的一些的婚俗表演,也都存在着这样的问题。

  我国以婚俗文化为核心进行的旅游项目开发,大多数实行重利益轻保护的开发模式,使婚俗文化的发展陷入低俗化、庸俗化的桎梏中。汴梁婚俗大观园在保护婚俗文化内涵,传承经典文化的前提下,以独特的开发模式实现“文化经济化”。

  三、汴梁婚俗大观园开发的政策支持

  (一)省级文化发展专项资金

  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是省财政按照省委省政府文化强省要求,自2006年起建立的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2006年、2007年资金规模为每年2000万元,2008年增至3000万元。专项资金的使用分为补助资金、贴息资金和奖励资金,补助资金专项用于规定的文化产业项目支出;贴息资金用于项目单位支付规定项目贷款的银行利息;奖励资金用于获奖单位的文化产业发展。

  (二)河南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

  2008年12月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在要求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提出依托古都、功夫、名胜古迹等文化旅游资源,加大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提升郑、汴、洛文化旅游线路的品味和档次,扩大河南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

  2012年12月中共河南省委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积极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着力提升中原文化软实力。立足中原文化资源优势,积极构建以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四大古都为中心,以黄河文化带为主干,以中原城市群为依托的文化传承创新格局。

  (三)开封市文化产业政策

  开封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要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坚持以开封市文化旅游资源为依托,以创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为载体,充分发挥文化旅游投资集团的融资平台作用,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大力培育具有开封特色的文化品牌和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加快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园区,把文化旅游产业培育成我市重要的支柱产业。

  参考文献

  [1]王志标.文化产业概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

  [2]王志标,张峥嵘,译.David Throsby.经济学与文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3]厉无畏.创意产业导论[M].上海:学林出版社,2006.

  [4]颜澄,王真慧. 论婚俗文化在民俗旅游开发中的利用[J]. 经济论坛,2011(07).

  [5]王志标.传统文化资源产业化的路径分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2).

  有关旅游政策的论文范文二:关于重庆旅游产业发展政策的思考

  论文 关键词:重庆 旅游 产业 政策

  论文摘要:加入WTO后,旅游业将进一步对外开放,重庆旅游业既有重大的 发展 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旅游业是重庆国民 经济 产业链条中重要的一环,其发展必然要在同其它行业的积极互动中实现。因此,实现旅游产业发展关键依赖旅游产业战略 管理,本文从不同方面深入探讨如何建立和完善旅游产业发展政策。

  一.重庆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重庆直辖以来,全市旅游产业的资源条件、产业地位、发展规模与格局都发生了突破性的变化,各项旅游指标均创 历史 新高。旅游业已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据 统计,2001年重庆市旅游总收入达177.6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市GDP的10.15%;与直辖前比较,年均递增率为30%,五年间GDP比重上升了6.59个百分点。其中,接待海外旅游者31.3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1.63亿美元,与直辖前的1996年相比,年递增率分别为14.l%和18.l%;接待国内游客395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4.07亿元人民币,与直辖前的1996年相比,年递增率分别为23.l%和31.3%。伴随着国际旅游稳健发展,国内旅游也异常火爆,假日旅游异军突起。前年三个“黄金周”共接待国内游客1038.49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31.96%;国内旅游收入27.8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增长23.4%。在2001年期间,重庆市实施的旅游厕所、旅游商品、旅游景区质量管理、导游管理和农家乐管理等五大工程,已初步取得成果。

  八年来,重庆市在积极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旅游业的投入,产业规模逐年扩大。在政府累计投入1.5亿元旅游结构调整资金的引导下,带动 社会投资12.17亿元,其拉动比例为1∶10,累计开发旅游项目99个。截止到2001年底,全市有国内、国际旅行社203家;一至五星级饭店111座;国家4A至1A级旅游区18个;海外游船41艘,国内定点游船48艘;旅游定点车辆575台,开辟了10条郊外旅游专线和4条“魅力重庆一日游”专线;旅游商品定点生产 企业 52家,定点餐厅、商店151家:有12个区县(市)获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初步统计,全市现在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2万余人。

  目前,重庆旅游业已经具备一定的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旅游业在全市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不断提升,重庆旅游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加大,旅游发展势头强劲。但是,面对西部开发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周边省市竞相发展旅游的激励竞争形势,结合旅游强市的目标,重庆旅游产业依然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完善,资源开发程度低,产品单一,旅游精品不多,品牌不够突出,市场运行机制不活等问题。因此,为了保持和加强重庆市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应以强烈责任感、危机感、使命感,与时俱进,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发展重庆旅游业。

  二.重庆市旅游产业政策的重点

  在旅游业“十五”规划的基础上,从争创最佳旅游城市入手,以机制革新、旅游资源整合、培育品牌、增强竞争力为线索,进一步在全市构筑大旅游的格局。市政府及旅游管理机构应重点突破八个方面:1.提高对外开放程度,进行旅游发展机制和管理机制革新与建立;2.努力建设和培育“三峡旅游线路”,使这个旅游区更具特色和规模;3.进一步打造世界级、国家级的旅游精品景区;4.各级开发度假旅游产品,规范“农家乐”旅游市场;5.开发 文化品位高、地方特色突出的旅游商品;6.培育具有竞争力的旅游企业集团;7.培育重庆旅游名品;8.营造整洁、优美、优质宜人的旅游 环境。

  重庆市政府在考虑以上旅游产业发展重点时,必须立足重庆旅游的现实条件,借鉴国际 经验,坚持走重庆特色的旅游产业道路,即坚持先发展以“三峡旅游”路线为主的入境旅游,逐步发展区域旅游,随后发展国内旅游,最终形成以国内旅游为基础,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三位一体的旅游大格局。三.重庆旅游产业政策的主要框架和具体对策

  (一)构筑重庆旅游发展蓝图,完善旅游发展规划

  以建成国内外著名的旅游地为目标,依托重庆市 自然 山水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区位优势和西部大开发的契机,重点优化旅游产业结构,培育特色,塑造品牌,坚持高起点开发,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不断完善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努力发展旅游产业,为全市的经济建设服务。

  (二)广开渠道,加大资金投入

  首先,加强政府对旅游产业的导向型投入。在综合平衡各类基建项目、制定年度技改 计划时,应将旅游项目单列或对重要旅游项目开发给予重点政策倾斜。市政府应多用贴息手段,在努力争取国家旅游国债项目的同时,加大结构性的投资引导力度。如每年可在全市旅游企业地方 税收超过上年的新增部分的20%增加为旅游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重庆市各区县要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对区域旅游重点建设项目和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导向性投入。其次,按照“谁投资,谁收益”的原则,打破所有制界限,实施多元化旅游投资,鼓励各种经济成分大力参与发展重庆旅游业。鼓励旅游企业联合、改制上市,积极运作大型旅游股份公司,多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旅游业,努力争取年终奖发行旅游产业建设债券或彩票。再次,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政府应把旅游业的重点项目纳入招商引资库,积极吸引外资发展旅游产业,允许采取合资、合作、拍卖、参股、 转让、租赁、承包等形式,拓展对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

  (三)强化旅游产业在重庆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旅游产业已成为重庆市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一,从产业关联来看,重庆旅游业是产业关联性很强的,对国民经济有强大的辐射和波及作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和部门的发展。第二,从产业地位来看,重庆旅游产业是一个日趋增长的产业,在全国和重庆国民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第三,从重庆市旅游资源在国内外旅游市场定位来看,重庆具有形成新经济增长点的区域旅游资源优势,而且潜力极大。因而,在进行旅游开发建设时,应着力培育旅游精品,适应旅游市场需要,提高重庆旅游的影响力和竞争力。现在旅游业已被确立为重庆的支柱产业,应在进行劳动密集型项目开发时,加大旅游产业优先开发力度。并且围绕旅游开发和产业发展要求,抓好旅游 交通 建设和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的利用和保护,搞好城市景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促进文化、娱乐、餐饮业的发展。总之,在强化和实施产业政策时,必须有利于促进旅游业发展,按照城市中心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主动调整完善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行为。

  (四)深化旅游企业改革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建立旅游企业滚动发展、良性循环机制。按照市场经济要求,改革旅游企业体制,鼓励以资本和旅游资源经营权为联结纽带,通过相互参股、资产重组、兼并联合、授权经营等形式组建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的旅游企业集团,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产权制度改革,放开搞活中小旅游企业。第一,走集约化经营道路,调整旅游企业结构,实现跨地区、部门、行业的集团化大型企业、专业化中型企业、 网络 化小型企业的企业格局,积极发展区域合作,创新经营模式。第二,扩大开放程度,积极吸引国际资金、社会资本。民营资本进入旅游行业,参与旅游开发建设与经营,建立多元化投入市场运作机制。组建一批中外合资旅行社和外资控股、独资经营的旅游企业,并向国内开放市场,加大改革力度,积极推进重庆旅游企业的资产重组。第三,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加快培育旅游企业竞争力,增强竞争意识。通过“关、停、并、转、破、租、包”将劣势企业淘汰,彻底改变重庆市旅游企业“小、散、弱、差”的现状。第四,国有资本逐步从旅游企业中退出,人力推进旅游景区(景点)、饭店经营权的“拍卖”;对新建重大旅游项目推行股份制公司进行市场运作。

  (五)提高城市旅游功能,政府要经营城市

  把创建 中国 最佳旅游城市的目标融入到城市规划建设中,营造一流旅游环境,提升旅游城市功能。大力推进绿化型、美化型、净化型、亮化型的生态旅游环境建设,完善城市旅游基础设施,提供鲜明的旅游导向和热情友好的服务。加大保护力度,对废气废水进行全面治理,建立重庆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作好重庆步行街、餐饮特色一条街建设,增强城市旅游功能。

  旅游发展中的政府主导地位要求重庆市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时更新观念、转变思想,从理念、方式、手段上进行全方位的城市营销。在总体规划和宣传前提下,努力塑造“山城、江城、雾城、不夜城”和“红岩革命精神”以及“抗战文化”三大鲜明的城市主题,全面高质量地展示重庆旅游的特色形象。

  (六)培育 旅游 景区精品,建设 文化旅游名品,开发度假休闲新品

  整合旅游资源,提高 组织程度,优化产业结构,注重规模特色,重点建设重庆特色旅游产品,全面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第一,深入开展旅游景区等级评定 工作,改变小而乱、低水准的状况,提升景区的水平和规模。把巫山、大足等4A级景区建设成为世界级著名景区。注重运用科技手段、设备支撑旅游,借三峡水库建设之际,开发世界级的水体旅游项目,提高旅游产品科技含量。第二,将人文旅游资源与 自然 旅游资源的开发有机结合,凭借西部大开发的契机,依托重庆丰富的人文 历史 底蕴,培育一批文化旅游名品,提高重庆旅游的文化品位,增强城市魅力和旅游竞争力。以巴文化为中心,以民风民情为主线建设特色旅游区。例如,重庆吊脚楼街区、巴人遗址旅游区等。第三,研究旅游市场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提升产品内涵,实现重庆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观光旅游和特殊 专题旅游相结合的重要转变。开发建设度假休闲旅游区、 农业旅游区和 工业 旅游区;积极 发展 会议旅游、商务旅游、修养旅游、保健旅游:在培育高星级高档次饭店时,开发一批假日饭店、乡村客栈、农民饭店和营地式度假村。

  (七)加快旅游 管理体制改革

  随着 经济 体制改革的推进,跨地区、跨部门的旅游资源配置活动日益增多。旅游经济活动的公平性、有效性均依靠现行旅游管理体制的健全,旅游业高效持续发展必须有赖于一个具有权威的管理部门对其进行规划、规范、指导和控制。笔者认为,重庆市政府应建立有效的旅游产业宏观管理体制,这样有利于政府职能的转换,促进旅游产业的有序化,更有利于旅游产业的发展。因而,实现重庆旅游产业发展创新,必须进行旅游产业管理体制创新。第一,强化旅游行政部门的权力,以市长为统帅,建立旅游产业领导小组。第二,明确旅游产业的管理主体、管理权限,从而有利于防止管理混乱,令出多头的现象。第三,由旅游部门牵头,会同 计划、 工商、税务、公安、 交通 、城建等有关管理部门,实行“一厅式办公”,形成产业调控能力,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第四,改变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习惯通过直接的所有关系、财产关系、人事关系来行使管理权力的现状,调整旅游资源的管理经营方式,确定所有权,明晰管理权,搞活经营权。第五,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中,将保护纳入事业管理。

  (八)树立形象,加大宣传力度

  重庆市在实施“旅游外扩”战略时,须整合各种宣传力量,利用各种宣传途径,对重庆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特色、旅游品牌和旅游口号进行整体策划和包装。应加大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长江三峡旅游路线品牌的宣传力度。加强对周边省、市、自治区旅游市场的宣传促销,提高市场占有率;进一步加强国内远程市场的宣传促销,提高市场覆盖率;加强国际旅游市场促销工作,提高重庆的美誉度、知名度和吸引力。办好特色节庆活动,搞好搞大“三峡国际旅游节”,使其在国内、国际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九)加强行业立法,规范旅游市场

  现代 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依法治理是旅游产业管理活动的最高层次,只有先用 法律 界定出制度,政府才能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对旅游活动进行公平有效的调控。加强旅游法律法规建设,可以为重庆旅游产业提供以下保证:第一,确立旅游业的产业地位,保证资源在产业间的合理配置和使用。第二,明确市场主体在旅游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有利于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对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进行公正有效的约束。第三,有利于规范旅游者的旅游行为,减少低层次、缺乏资源保护意识的游客对重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构成的极大威胁。例如,长江三峡漂浮的垃圾就是游客造成的。

  重庆市政府在吸收国际先进管理方式和 经验时,应积极推进旅游法规、旅游标准化建设,全面提高旅游人才队伍特别是导游的素质,全面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和 企业 管理,全面规范旅游购物市场、规范旅游企业行为、规范导游人员行为、整顿治理旅游市场秩序,提高旅游业的服务质量,维护重庆旅游形象。

  参考 文献 :

  [l]重庆市旅游局.重庆市旅游业“十五”规划[Z].2001.

  [2]唐留雄.现代旅游产业经济学[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1,(1).

  [3]陈实,倪路海.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障碍分析[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2,(8).

  [4]《旅游调研》2002年第2、3、4、5期.有关旅游政策的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旅游管理论文

2.关于旅游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3.浅谈旅游管理论文

4.2016旅游管理论文参考

5.有关旅游管理论文范文

6.2016旅游管理论文

7.有关旅游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1435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