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农业贸易政策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农业经贸合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农业贸易保护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国家政策中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贸易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贸易政策论文篇一

  《 宁夏农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相协调浅析 》

  摘要:在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成立的背景下,如何运用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把宁夏农业的产业特色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是一个关键性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有利于宁夏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提高,从而增加农民收入。宁夏农业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一直不能得到很好的协调,长期割裂,这对农业产业开放和农业贸易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

  关键词:贸易政策; 农业政策; 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3

  宁夏内陆经济型试验区成立和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提出以来,宁夏紧紧围绕相关国家政策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支点和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建设的重点集中在区域的开放和对外贸易度提升。通过区域开放和提升对外贸易度使产业升级,完善产业结构。核心议题是如何把宁夏自身优势转化为贸易优势。

  近年来,宁夏依托资源特色,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稳定粮食生产,突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农业农村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政府在农业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升级,和增加农业产业的技术含量上给予了很多的扶持政策。但是这些政策却无法把宁夏农业贸易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的明确提出了“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并将其作为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重要任务。

  一、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不协调原因分析

  农业贸易政策是一般贸易政策在农业这一特定领域的运用,即关于农产品进出口的边境措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在贸易系统下对农产品的制度安排。二是政府为解决农业问题实施的农业政策,包括市场支持价格、生产补贴、差价补贴、供给管理等政策

  贸易系统下的农产品制度的制定者主要是国家政府以农业资源和国家利益为导向制定的农业出口制度。地方政府在这种制度安排上几乎没有影响,所以不涉及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问题。

  农业贸易政策具体分为四类,市场准入、出口竞争体制、国内支持措施、动植物卫生检疫。市场准入主要包括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出口竞争体制主要包括出口补贴、出口信贷等,国内支持政策包括绿箱政策、黄箱政策、蓝箱政策等措施。动植物卫生检疫主要是对进出口农产品的质量要求。在WTO乌拉圭回合后,在市场准入方面要求把非关税壁垒转化为关税,出口竞争方面要求取消出口补贴以及减少或禁止农产品补贴,国内支持方面乌拉圭回合对贸易扭曲性生产措施和非贸易扭曲性生产措施进行了艰苦讨论最终世贸组织把国内支持政策分为两种,不可起诉补贴和可起诉补贴,不可起诉补贴可分为两类绿箱政策、黄箱政策和蓝箱政策。绿箱政策是世贸组织准许存在的补贴政策,黄箱政策是与限产有关的政策,如限制土地耕作面积等,蓝箱政策是可起诉的农业补贴政策,但补贴额在一定范围内免起诉一般发达国家不能超过农业从产值的5%,发展中国家不能超过10%。发展中国家可用的绿箱政策可用的共有18项包括,:(1)政府一般服务;(2)用于粮食安全目的的公共储备;(3)国内粮食援助;(4)对生产者的直接支付;(5)不挂钩的收入支持;(6)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中政府的资金参与;(7)自然灾害救济支付;(8)通过生产者退休计划提供的结构调整援助;(9)通过资源停用计划提供的结构调整援助;(10)通过投资援助提供的结构调整援助;(11)环境计划下的支付;(12)地区援助计划下的支付;(13)农产品的出口退税;(14)农业生产者普遍获得的投入补贴;(15)低收入者和资源贫乏者普遍获得的投入补贴;(16)停种麻醉品转产其他作物获得的补贴;(17)占农产品价值2%以下的补贴;(18)占进口量4%以下产品的补贴。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承诺放弃实行出口补贴政策、黄箱补贴不超过农业总产值的8.5%、取消主要农产品的价格支持。在动植物卫生检疫方面多国协商要求实行严格的动植物检疫制度,以保证国民健康为主要目的,但是不能使用农业贸易保护政策。但是,现在发达国家对农产品的检疫要求越来越高从而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使发展中国家农产品出口到发达国家变的困难。

  宁夏贸易政策与农业政策协调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宁夏农业政策的制定没有充分利用绿箱政策,存在绿箱政策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宁夏主要利用的绿箱政策有七项包括一般服务支出、粮食安全储备、国内食物援助、自然灾害救济、生态环境保护和地区发展援助、收入保险和收入安全网计划中政府的资金参与。二是在动植物卫生检疫上没有根据发达国家标准要求建立卫生检疫体系。从宁夏农牧厅发布的政策来看,关于农产品的检疫主要依据的是国家标准,不利于宁夏农产品出口贸易,使得宁夏农产品难以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以国际卫生检疫标准要求农产品生产可以提高品质、质量、更关键的是可以提高宁夏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减少竞争对手,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二、贸易政策与宁夏农业政策相协调的必要性

  (一) 突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

  2012年中国遭遇贸易救济调查77起,涉案金额27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6%和369%。2013年(截至12月4日),已有22个国家和地区对中国发起94起贸易救济调查,同比增长22%,其中反倾销58起,反补贴3起,双反15起,保障措施18起。随着农产品贸易的增长,我国农产品的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尤其体现在中美,中日的贸易摩擦上。

  发达国家一般采用的技术壁垒、绿色壁垒限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宁夏农业集约化程度低,标准化推广不足,农业环境保护欠缺,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不到位,检验检疫以及认证都很落后。所以,宁夏农产品质量较难与国际市场接轨,很难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贸易壁垒

  宁夏农业技术的落后,农产品向发达国家出口的过程中容易形成贸易摩擦。所以,农业产业的发展关系到贸易的发展,国际贸易标准也指导着产业的发展趋势。因此,农业政策的制定应该适应国际贸易规则并且与国家贸易政策衔接。从而,减少国际间的贸易   摩擦。

  (二)倒逼农业发展

  中国在农业方面的贸易摩擦主要体现在中美与中日之间。2012年宁夏农产品出口中,美国占10%,日本占9%,分别排在第三和第四位。中美与中日之间的贸易摩擦有可能对宁夏农产品出口造成影响。农产品贸易摩擦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一国对本国农业实行保护,防止别国农产品冲击本国农业。实施手段有,发出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提高进口农产品质量标准等。

  针对现在的农产品贸易摩擦和绿色贸易壁垒,宁夏农产品应积极提高质量和质量控制体系的建设。质量提升光靠企业自身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以提高质量为前出台相关的产业政策法规进行引导。结合当前国际贸易规则提出针对性产业政策加强农业产业的贸易竞争力。同时调整农业产业政策向高附加值,高质量的方向制定。以发达国家产品质量要求农产品生产倒逼农业发展。

  (三)提高农业出口外向度

  宁夏是内陆小省,经济总量低,贸易总量小,对外贸易依存度低。2013年,同比宁夏进出口总值提高了48.2个百分点达到3.2亿美元,但对外贸易依存度仅为7.67%,远远低于全国45.29%的平均水平,在西北五省(区)中仅比青海高出3.55个百分点。

  提高农业贸易外向度,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完善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措施。贸易政策与农业产业政策协调是其中的关键。贸易政策一般体现了国家贸易战略,同时也是对其他国家贸易政策和国际贸易政策的一种协调。所以,调整农业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衔接,使得农业产业发展适应国际贸易环境,从而提升宁夏农业贸易外向度水平。

  三、对外贸易政策与农业产业政策协调可行性

  (一) 借鉴山东省经验

  宁夏农业较为落后,2013年第一产业总产值为96995.27亿元,而宁夏13年农林牧渔业产值430亿元,占全国第一产业总产值的0.44%,排名全国倒数第六位。13年山东省以第一产业总产值8749.99亿元排在全国首位,农产品出口150亿美元以上,连续十四年“领跑”全国。山东省的出口不仅体现在量上也体现到了出口质量上,2012年,山东农产品出口通过转型升级,加大自主品牌发展,150亿美元的出口额中,高端产品市场份额的贡献率达到60%以上。

  山东的大蒜出口一直位于全国首位,但是以前一直停留在保鲜蒜出口和贴牌生产等初级方式上,现在山东的已经从保险蒜的出口转向到了蒜粉蒜粒的出口,附加值增加了5倍。而从贴牌生产到创建自主品牌时,企业也将市场指向高端,不仅促使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也帮助企业规避了市场风险。这种出口产品的升级与企业的转型与当地政府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是分不开的。

  在贸易政策的制定上山东省和其他地方一样影响力很小。但是,山东省根据贸易政策指导,依据自身优势,建立了农产品等大宗商品进口交易市场支持符合条件的区域申报创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同时针对国际市场上的“绿色壁垒”,积极调整产业政策提高自身农产品质量攻破“绿色壁垒”,迎合当前国际形势针对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壁垒”, 山东省又开展了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实践证明,示范区、示范市建设有效提升了山东省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95%以上,出口额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在质量示范区的政策扶植上优化整合省级现有支持外经贸发展和商贸流通业发展相关资金,突出重点,创新方式,积极支持示范省创建工作。

  山东省加大对农产品质量的重视,主要原因是山东省针对当前国际农业贸易出口形势做出的重要判断,如今农产品出口对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农产品质量控制变的越来越关键。所以,山东省建设“山东省农产品国际标准质量安全公共服务平台”,参照日本、欧盟等国家(地区)标准,针对全省主要出口农产品,制定全产业链标准体系,与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合作,采集各示范区基础信息,通过信息化、标准化的结合,建立第三方认证和监管机制,打造有公信力的示范省整体品牌。宁夏在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上可以借鉴山东省的经验,以产业政策制定要以贸易政策为主导方向,增加贸易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贸易基础。

  (二) 内陆经济试验区的开放需求增加

  内陆经济试验区建立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提出,显示出国家推动内陆开放的决心。内陆开放主要向阿拉伯国家开放,阿拉伯国家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也对农产品进口的需求巨大。宁夏作为回族自治区与阿拉伯国家在宗教信仰上一致,对农产品有共同的清真需求。宁夏很早就开始出台清真产业政策发展清真产业,并且已经成为宁夏的特色优势产业。

  虽然,清真产业已经形成,但是宁夏农产品与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很小。宁夏农产品出口主要还是集中在香港、韩国、美国、台湾、日本。宁夏清真产业对阿拉伯国家的优势还没有体现出来。宁夏清真产业政策已经实施多年,宁夏清真产业也具有了一定规模。所以,在现阶段内陆开放的背景下怎么调整清真产业政策,增加宁夏农产品对阿拉伯国家的贸易额,就成了清真产业政策的一个新的方向。

  清真产业政策在宁夏实施多年,所以,在制定上和实施机制上已经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在加上中阿论坛举行,银川综合保税区和清真产业园区设立,宁夏在清真产业上已经具有了产业规模、交流平台、陆路港口。这些条件的确立,使得宁夏农业产业对外开放有了很好的基础。在这种基础上可以使得宁夏农业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更好的衔接。因为,农业产业的开放政策需要平台与基础设施与贸易政策衔接,所以通过这些贸易平台和基础设施可以更好的发挥开放的产业政策,让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有了更好的衔接点。

  四、政策建议

  (一)充分利用绿箱政策

  宁夏现在的农业政策只是利用了7项绿箱政策,还有11项没有充分利用,这影响了农业补贴实施力度和效果。宁夏农业应以对外开放为导向,积极在绿箱政策、蓝箱政策和国家承诺的基础上实施农业政策是宁夏农业对外开放的关键,关系到宁夏农业从内向型经济向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和从劳动密集型的农业向资本密集型农业的转变。发展外向型经济农业主要是转变宁夏农业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国际竞争力,使得宁夏农业产业走向高端化,从而增加农民收入。   (二)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攻破“绿色壁垒”

  为了必须适应境外质量监管新趋势和培育农产品出口竞争新优势,在主要出口农产品中推行国际标准,逐步健全完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使用全程监管控制体系;充分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改造提升可追溯体系;支持企业打造自主品牌,培育发展区域公用品牌,开展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构筑起农产品安全“防火墙”,健全监测预警体系;支持和鼓励各类社会化组织提供适时、实用、全面的农业科技服务,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监管,认证,预警实际上是完善产业结构,使产业结构由低端化向高端化迈进,同时又适应了国际贸易市场上对农产品的高标准需求可以说是一举两得的政策。

  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不仅在地方政府可控的产业政策范围之内。而且,也从根本上改变了自身农产品的贸易出口状况。

  五、结语

  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相协调是对外开放的趋势,现有经济体制下,由于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之间的障碍,由一个组织来对两个政策进行协调不现实。所以,只能充分利用产业政策对外向型产业进行鼓励,根据当前农产品国际贸易环境制定农业产业发展政策,给予农产品出口企业以及加工企业更加广泛有力的税收,补贴等优惠政策。加强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以国际标准为要求,大力发展绿色农业迎合国际市场,给予倾向性的产业政策鼓励,使宁夏本地农产品符合出口条件,同时倒逼宁夏企业发展深加工农业加强自身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调整产业政策来配合贸易政策迎合国际贸易规则,这样才可以使宁夏农业迈上新的阶段。

  参考文献:

  [1][美]保罗R克鲁格曼.国际经济学:理论政策[M].黄卫国 胡玫,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171-195.

  [2]田玉红.美日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体制的比较与启示[J].财经问题研究,2008(5):98-102.

  [3]王海燕,滕建州,颜蒙. 强化我国对外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协调的研究[J].经济纵横,2014(7):68-71.

  [4]李钢.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若干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2013(3):4-9.

  [5]宋学义.贸易政策与产业政策的协调[J].国际经济合作,2013(4): 14-18.

  [6]潘思佳.我国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协调机制[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59-64.

  [6]李明圆.论日本产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的融合[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

  [7]杨韶艳.建立宁夏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条件下发展农产品出口问题[J].对外经贸实务,2013(4):51-54.

  [8]陈虹.中国对外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关系研究[D].吉林大学,2011.

  农业贸易政策论文篇二

  《 贸易自由化下的日本农业保护政策 》

  [摘要]农业保护政策使得日本在WTO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中都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农业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日本实现贸易自由化的最大障碍。

  [关键词]农业保护政策贸易自由化由贸易协定

  一、日本农业保护政策

  农业保护政策是指在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政府为确保农业发挥基础作用,使农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其他产业的发展相适应,通过对农业生产和贸易等环节的支持与保护,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保护农民利益为落足点,由此而采取的一系列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措施的总称。其具体保护政策如下:

  1.关税方面。

  (1)从关税保护在农业保护中的份额看。在各国不断通过削减关税来减少农业保护的情况下,日本的农业保护仍然主要依靠高关税。2004年日本的农业保护总额为52830亿日元,其中91%是通过高关税提高进口价格实现的,远远高于同期美国的35%,欧盟的53%和世界平均水平60%。

  (2)从关税税率看。经过乌拉圭回合谈判,日本农产品平均关税虽下降为64.9%,仍然远高于欧盟的15.7%和美国的10.9%。其中关税税率为30%~90%的农产品关税税号,日本为111个,少于欧盟的313个,略高于美国的99个;而税率为100%~200%的税号,日本有138个,相比之下,欧盟的31个和美国的26个显得微不足道了。这使得日本的农产品进口关税呈现一种“金字塔式”的结构――大部分品种的关税较低,但一部分高关税的品种却十分突出。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2005年6月按WTO新的从价税换算方式测算的结果,日本的精米关税为778%,籼米关税为560%,都大大超过迄今为止公布的大米关税490%的水平,至于魔芋,其关税甚至高达1700%,为世界各国高关税之最。

  2.税收方面。日本的税制非常复杂,但没有单独的农业税制。农林水产业同其他产业一样,按照全国统一的税赋标准交税,但这并不等于政府不给农民在税收方面的照顾和支持。实际上,日本政府为了支持农业的发展,在税制方面制定了相当优惠的政策,使农业处于十分完善的保护之下。

  在日本,与农民关系比较密切的税种主要是与土地有关的税,但这类税并不是单为农民制定的,对与土地有关的城市居民和法人同样适用。不过,农民可以享受某些特殊优惠。例如,有关遗产税的法律规定,继承农业用地并继续将土地用于农业生产的继承人,如果遗产税总额超过土地的交易价格,超过部分可以延期交纳;如果该继承人死亡或者连续从事农业20年以后,未交纳的税款可以免交。

  3.农业补贴方面。庞大的财政补贴作为战后日本支持和保护农业最直接、最主要的手段之一,长期集中用于农业生产的预算补助与农产品的价格补贴上。近年来,日本这种对农业采取巨额补贴的政策不断受到世界贸易组织和一些国家的指责。WTO调查报告公布的数据表明,日本对农业的补贴已经超过了农业的收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日本每年农业补贴总额在4万亿日元以上,农民收入的60%来自政府的补贴。据经合组织(OECD)的调查显示:2000年,日本对农业的补贴已经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4%,而同期的农业产值只占1.1%。从OECD衡量农业保护程度的指标PSE3的总额来看,2003年日本为447亿美元,虽然低于欧盟的1214亿美元,但却高于美国的389亿美元;如果按人均水平比较,则日本人均PSE为344美元,超过欧盟的303美元,为世界最高;如果按PSE占GDP的比例比较,则日本是1%,略低于欧盟的1.2%,大大高于美国的0.4%;如果按PSE占农业生产额的比例比较,则日本为58%,不仅明显高于美国的18%和欧盟的37%,而且远远超出了OECD平均的32%。由此可见,日本政府对农业的补贴堪称世界各国的最高水平。

  二、日本进行农业保护的原因

  1.粮食安全因素。二战结束后出现的粮食危机是进行农业保护的重要原因。战前,日本国内所需大米的20%是从中国等殖民地国家掠夺来的,而战败则丧失了这条粮食供给的渠道。并且由于战败,不仅有几百万军队从战场复员回来,而且几百万侨民也一下子被强制地从殖民地遣返回国,9000万人口被禁锢在本土的四个小岛上,日本就陷入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粮食危机。这次粮食危机给日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日本政府也因此而更加重视粮食的生产和增产。时至今日,日本虽然已经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但许多人一想起当年时粮食危机的惨状就不寒而栗,这乃是日本政府多年来一直重视粮食安全保障,坚持严格的农业保护政策的重要原因之一。

  2.经济因素。农业比较优势下降是产生农业保护的根本原因。1960年~1980年,日本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6.7%,远高于同期美国的3.2%、英国的2.6%、法国的4.2%和原联邦德国的4.1%。相比之下,同期日本农业劳动生产率虽然也年均增长5.3%,但却与其他工业国的增长速度大体相当,日本农业比较优势也因此而大为丧失。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肉、奶等高价值食品的消费迅速增长,食品和饲料进口也急剧增加,这样就产生了农业实行保护的实际需要。在比较优势从农业迅速转向工业转移的过程中,如果产业间资源配置的调整完全听任市场机制,那么由于城乡收入不平等,特别是在农村人口迅速减少的情况下,农民的利益就难免遭到严重的损害,甚至会达到农民无法容忍的地步。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进而保护农业生产,日本政府就对农业实行了政策性保护,以提高农产品进口关税和实行价格支持等方式,把产业调整的一部分代价转移给全体公众。

  3.政治因素。争取农民选票是各政党不断提高农业保护程度的政治需要。在日本政界中,执政党和在野党之间、执政党各派之间的争斗是十分激烈的。他们为了取得政治上的优势,不仅需要垄断资本集团作后盾,也需要社会各种力量的支持,广大农民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各政党尤其是自民党,有许多议员来自农村,他们是靠农民选票才当上议员的。通过实施农业保护政策来提高农民收入,满足农民的部分要求,也是一种拉农民选票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刘昌黎:《论双边自由贸易的迅速发展与我国的对策》,2001年

  [2]冯昭奎:《日本经济》,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农业贸易政策论文篇三

  《 CAFTA框架下印尼农业政策对中印农产品贸易的影响 》

  摘要:随着CAFTA进程的不断加快,东盟与中国的贸易量与日俱增,特别是农产品品种和数量迅速增加,印尼作为东盟十国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在CAFTA框架下,印尼农业政策调整对中印贸易的影响,找出两国各自优势,提出相应对策,从而避免贸易竞争带来的恶性竞争,更好的共同开拓消费市场。

  关键词:CAFTA;贸易;农产品

  一、中印农产品贸易现状

  2002年末,东盟与中国签署了《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这也意味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CAFTA)正式成立。作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惠及11个国家和超过世界1/4的人口。经过东盟与中国双方的大力推动,2004年实施的“早期收获”计划使得农产品自由贸易提前实现了。而随后的《货物贸易协议》,更是大大提高了农产品自由贸易的深度和范围。到2010年初,中国和东盟老成员国的“早期收获”计划下农产品和《货物贸易协议》下正常农产品的降税进程基本上都己经完成了,在中国和东盟老成员国间的大部分农产品贸易实现了贸易零关税。

  随着双边农产品贸易持续增长,我们同样发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问题:在中国与东盟双方农产品贸易中,东盟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国地位,并且随着贸易量的增长,顺差越来越大,这对于双边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是不利的。其中贸易顺差由2003年的约15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50亿美元,2008年增加到了近90亿美元。并且,东盟农产品进口年增长速度远远低于中国农产品进口增长速度。2005年之后的进口增长率一直高于出口增长率(2009年除外,2009年双方贸易量整体是下降的)。2005、2006、2007三年的平均进、出口年增长率分别为37%和23%,相差近小半。

  由于中国与东盟地理位置上非常靠近,与各方面的历史渊源相近,中国和东盟国家的农产品生产消费非常相似,这就需要每个国家根据本国的特色和优势,合理的进行生产消费。然而随着CAFTA的建立,中国与东盟的贸易量越来越大,但是贸易逆差也越来越大,因此分析贸易逆差不断加大的原因对合理规划各国利益有很大帮助,而印尼作为东盟十国中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国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了解印尼的农业政策对于我国面对农产品贸易预测和调节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中印农产品贸易中,发现在贸易产品方面都呈现出了较明显的互补性:印尼出口产品主要为热带蔬菜、水果、橡胶和植物油;中国出口产品主要为水果、温带蔬菜、鱼类和其他加工产品。

  中国加入CAFTA后,由于税率的降低,中印农产品贸易量不断增加,但是中国出口至印尼的农产品贸易额的增长速度远低于印尼出口至中国的农产品贸易额增长速度。并且中国出口至印尼的产品由于相关税率降低的时间偏慢,导致中国的贸易增加额相对落后。因此,改变双方的贸易格局和增强中国自身竞争力对于双边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的发展十分重要,中国应该根据东盟农产品市场需求,首先要加强温带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其次是引进适合的优质蔬菜品种,培育特色农产品;再次是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规模化生产,建立品牌效应。从而在保持与东盟优势互补的条件下,扭转我国贸易逆差地位。

  二、印尼政府对农业发展所实施的政策

  经过多年的努力改革,印尼农业取得极大的成果。特别是上世界七十到九十年代,印尼的农业年均增长超过4%,超过其他东南亚国家,1985年印尼从全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成为水稻生产自给自足的国家。被一些农业经济专家赞称为“奇迹”。然而,印尼国内人口的分布积极不均衡,比如爪哇岛只占印尼土地面积的7%,却居住了近60%的人口,土地垦殖率70%,岛上几乎没有能继续开垦的土地,有关资料显示,由于人口的快速增加,该地区的人均种植面积越来越细化,农业难以形成集聚优势和产业规模,将近37%的人没有土地,农村的收入分配趋于恶化。为了发展农业经济,改善城乡差别,印尼政府采取了许多政策。

  1.加大对农业投资力度,引进国外资金

  由于自然灾害和金融危机的影响,印尼粮食产量不能满足国内消费需求,不得不重新进口粮食,为了应对粮食安全问题和国家粮食储备,印尼政府对农业进行了大量投资,对农业的投资在2004年是1.9万亿盾,2005年的4.3万亿盾,2006年的6.7万亿盾,2007年则进一步增至8.7万亿盾。此外还对农民进行了无抵押贷款,为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引进外资发展农业也是印尼政府的一项重要举措。为应对粮食危机,沙特和韩国对印尼进行了大量投资,为印尼农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2.积极推动移民开荒,缓解人口结构的不合理

  目前为止,印尼拥有几千万公顷的荒地适合开荒种植作物。在从1905-1985年期间从爪哇岛迁移出去的人口大约365万人,而1985-2005年通过移民计划和其他途径迁移出爪哇岛的人口估计也是接近370万人。这项移民开荒政策,不仅把很大一部分的荒地建成了粮食生产基地,还缓和了印尼人口密度的不协调,这为印尼农业的发展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印尼政府还计划在几个地区建立玉米种植基地,增强其农业的规模化发展。

  3.引进先进水稻良种与技术,提高单产

  先进农业科学技术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很早以前印尼政府就设立了一些农业科研机构单位,研究具体的农业方面的问题。在1974年,印尼政府还专门成立了一个“农业研究开发厅”,来领导和协调管理全国的农业科研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研究,印尼农业科研人员培育出水稻高产新品种“西格迪斯”和“皮泰”,并将其推广种植,使稻谷的单产大幅度提高,在二十年期间提高到原来的2.6倍之多,是印尼粮食自给自足的重要保障。印尼还引进了许多先进和适合当地生产的农业机械,显著地提高农业劳动效率。印尼还从国外引进了杂交水稻等良种,并取得了丰收。在推广高产良种的同时,印尼政府还大力推广拖拉机、水泵、农药和化肥等现代化农业生产手段的运用,并提供相应的贷补、贴款等优惠政策,显著的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4.规定粮食价格供需机制,实现农民与消费者的利益双赢

  印尼成立的国家粮食后勤总署(BULOG),负责管理粮食价格和储备。由于印尼市场上的大米生产具有季节性,导致其销售价格在稻谷收获季节价格下降到很低的水平,而到了缺粮季节有增长的很高的水平,大米价格存在严重的季节性波动,这种起伏不断的价格波动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也消费者构成损害。因此,BULOG建立了粮食价格供需机制,在大米收获季节从市场上收购大米,并规定大米最低售价,保证大米价格不至于降低,以此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缺粮季节则从市场上出售大米,并规定大米最高售价,保证大米价格不至于过高,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这套价格供需机制的实行不仅平衡淡旺季粮食价格的起伏波动,而且保护了农民和消费者的利益,促进了粮食生产的健康、稳定的可持续发展。

  5.通过非关税壁垒,施行更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保护其农业生产

  由于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华南地区属于亚热带,而印尼国土基本上属于热带地区,所以在农业资源和农产品品种方面存在一定的相似性,我国产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东盟国家农业生产,为应对这一现象,印尼等东盟国家通过实行非关税壁垒,对进口农产品提出更严格的检验检疫标准,保护其正常的农业生产。

  三、CAFTA农产品贸易的政策建议

  1.根据自身特色,鼓励优势产业种植

  改变双方的贸易格局和增强中国自身竞争力,对于双边农产品贸易持续健康的发展十分重要,中国应该根据东盟农产品市场需求,首先要加强温带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上的提高,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其次是引进适合的优质蔬菜品种,培育特色农产品;再次是建立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规模化生产,建立品牌效应。从而在保持与东盟优势互补的条件下,扭转我国贸易逆差地位。

  2.建立统一标准的质量认证体系

  中国与东盟双方应该建立统一的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不仅能提高双方的工作效率,加快双边农产品贸易流通的速度,减少在途农产品运输储存费用,减少农产品的营养价值下降,降低产品在运输途中的腐烂变质风险,提高产品新鲜度,实现商家与消费者双赢。因此,中国和东盟要协商建立一套更加完善的进出口检验体系,降低非关税壁垒风险,保障农产品贸易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3.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总所周知,深加工过农产品,其价值提高到数倍到几十倍不止。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牧产品的深加工率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深加工率从70%到90%不等,而中国仅在30%左右,所以我国需要提高农牧产品的深加工率。首先,要规范农产品生产企业,加大对农产品的资金投入,提供优惠政策。其次尽量消除或者改善农产品粗放式经营模式、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加强对优质农产品的宣传推广,延伸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生产,运输,储存和销售水平。

  4.加强信息沟通

  首先要成立专门的部门负责进出口印尼农产品和市场价格信息,并及时的将信息提供给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批发市场。进而根据信息汇总,预测未来年份印尼各类产品的需求,据此适度地指导农产品生产。

  参考文献

  [1]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 COMTRADE

  [2]陈凌英.《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意义和未来》[J].东南亚纵横,2002,(8)

  [3]陈人欢.《“早期收获”对我国农产品贸易的影响》[J].东南亚,2005,(3)

  [4]霍伟东.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研究t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5]吕玲丽.CAFTA对东盟与广西农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广西大学学报.第31卷第3期.2009.

有关农业贸易政策论文推荐:

1.中国农业贸易政策论文

2.我国农业补贴政策分析论文

3.关于农业政策的论文

4.对于我国农业问题及政策的思考论文

5.关于农业政策与法规的论文

6.农业毕业论文范文

7.浅谈农产品营销相关论文

农业贸易政策论文

农业经贸合作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农业贸易保护问题一直以来是世界各国国家政策中的重要内容。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贸易政策论文,供大家参考。 农业贸易政策论文篇一 《 宁夏农业政策与贸易政策相协调浅析 》 摘要: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59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