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2016年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

2016年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2016年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

  “三农” 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党的报告强调,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6年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2016年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篇一

  《当前形势下如何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摘 要】国家近几年加大对农民的优惠政策推进工作,让农民的生产结构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的变换,农民开始采用科技兴农的方式来务农,但是因为自然因素的原因,农村经济发展还是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且贫富不均衡,如何让农民增加收入成为了农村工作的重要问题。因此,如何发展农村经济是政府最关心、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当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当前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关键时期,随着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建设占用农民集体土地、农村人口迁入城镇、农村社会融人城市化进程已不可回避。基本农田保护问题,被征地农民的权益维护和社会保障问题,集体资产的保护以及集体经济组织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成为各级领导关切、社会各界关注、广大农民关心的大事,农民权益维护将进一步凸显,这些矛盾和问题为农经工作提出了新任务。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健全和农村经济结构在更高层次上的推进,农业增长方式正在发生重大变化,迫切需要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我们必须努力拓展农经工作的新领域,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农村经营体制的创新,引导扶持农户与农户、农户与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发展农业产业化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各项基础设施的完善。现在农业基础设置相对比较落后,农民也迫切的希望改变这一现状,所以政府在针对农村工作的时候需要重视这方面的内容,致力于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想办法让农民增收,争取在这几年的努力之后,让农村从生产到各项基础设施的覆盖都有明显的变化。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是单纯的空口谈,应该从规划、投入、组织等等方面落实清楚,用实际行动来说明。

  2、科技兴农

  目前农民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自身素质都相对比较落后,要发展农村经济就需要对农民进行改造和教育,让他们学会科技兴农,掌握现代化耕作技术。第一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执法部门通过组织农民参与法律知识学习的形式来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第二提高农民的科技意识。通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现代先进的务农设备推介给农民,让农民学会使用这些高新设备,利用这些设备来增收增产,并且组织农民到现场参观,让农民明白要想致富就需要用科技来武装自己。第三增强农民的市场观念。过去的农民一般生产都是为了自给自足,很少有市场观念,通过各项设施的引进,像是电脑、网络等,让农民掌握资讯,能够把握住市场,根据市场的动向来进行农作物的耕作,提高农民的收入。第四增强农民兴办公益事业的责任感。县乡人大、组织和民政部门要在深入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完善村民代表议事会管理机制,提高“一事一议”成效,鼓励农民出资出劳,大力兴办公益事业。

  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村经济组织化程度

  首先是优化粮食生产结构,粮食生产要以增收为目的,要以生产质量高、增加值多的农产品为主,要积极发展粮食产品的深加工,把粗放生产经营模式转变为集约生产经营模式,提高粮食生产的综合效益。其次优化产业结构链,避免相同产品的过多重复,应该让畜牧业、果林业、水产业均衡发展分部。最后优化农业区域布局,不要让相同产业覆盖,控制好经营规模和区域划分。

  4、完善法律法规,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有法可依有法可循,通过合法的途径来让农村经济得到发展

  农村因为其特殊性,更需要重视法律的建设和普及,让农民有依法致富的观念。要使已有的法律成为相应管理工作的依据,同时也要善于把握时机,使行之有效的政策和管理规范上升到法律法规层面,通过建立和完善农经法规制度体系,逐步使依法行政、依法管理、依法办事成为农经工作的主要方式,推动工作发展。

  5、盘活土地资源

  土地是农民生产和生存的必要基础,也是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物质。所以要发展农村经济是在盘活土地资源这一大前提下完成的。面前的家庭承包经营不能动摇,但是有需要在这个不变的情况下,对土地资源进行有序的流转,去开发和发挥土地资源的效益。盘活土地资源,是建立在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上面的,只有稳定的盘活关系,才能够让农民有信心去生产,才能够提高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一些负面和不良影响才不至于出现。另外,土地资源的流转不能是盲目的,没有规范的,应该是建立在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上的。鼓励将耕地、山场的经营权通过转包、拍卖、人股等形式逐步向大户、向能人集中,实现土地资源的高效配置。

  6、必须突破性发展龙头企业

  现在的农村经济发展矛盾是各户农家分散经营与市场的变化莫测之间的矛盾,这样农产品无法揣摩到市场的真实需要,这样市场和农业生产就会脱节,在销售上也是零散销售,不能进行集中整合,过多的分散就导致了相互之间的价格战,最终损害的就是农民的利益。要让农村产业链有序的链接起来,并且形成良性循环,需要打破现有的局面,采用由一些龙头企业打头阵的形式,将一些分散的农户和大市场有效的链接起来,这样从生产到销售能够形成有序的流程和渠道。发展龙头企业:一是要走出政论办企业、管企业的误区。本着谁有能力谁牵头,谁先发展扶持谁的原则,按市场经济规律组建龙头企业。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龙头企业的发展经营必须兼顾公司、农户等多方利益,防止出现一味追求公司利益而损坏农民利益的现象,只有真正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共同体,才能切实起到产业发展的龙头带动作用。三是要为龙头企业的发展出台优惠政策,创造宽松的环境。

  7、确保党的农村政策落实

  农村经营管理工作历来是党的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把贯彻落实农村经济政策的工作制度化、经常化,保证党的农村政策落到实处并长期稳定的关键环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方略,按照“融人全局、立足多子、注重运作、重在实效”的要求,落实“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实践要领,确保党的方针和农村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农村经营管理工作要围绕党的方针政策,宣传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更加和谐,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8、科学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消费观念是否健康正确也是经济发展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科学的消费习惯,以及不铺张浪费,也是保存经济实力的一个重要方面,避免了资金的不必要流失,通过农村干部的宣传和模范作用,向普通农民推广科学的消费观念,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2016年当前农业农村发展形势论文篇二

  《新形势下农村教育适应农业农村发展的思考》

  摘 要: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过程中,农村教育培养的劳动力不能满足城市化和农村建设的需要,加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导致大批农民工返乡,本文分析了农村教育存在的一些弊端,并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教育;三农;职业培训

  一、当前农村教育发展不能适应农业农村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几个问题

  (一)农村教育发展速度放缓,教育教学质量严重下降

  2009年1月初,新华社播发了国务院温家宝的署名文章,其中有一句话发人深省,“过去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班里农村的孩子几乎占到80%,甚至还要高,现在不同了,农村学生的比重下降了。”①这种现象说明农村基础教育在一定程度的衰退。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大量优秀教师跳槽去城市中学,农村师资流失严重;国家资金投入低、教学环境差;大学学费太高,一个农村家庭拿出几年的收入才能培养一个大学生;即使农村孩子考上了大学,毕了业却难求一职。这就加速了新的“读书无用论”蔓延,也必然要影响到农村的高中教育。据中国青少年基金会调查,60%以上的农村学生在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不能接受高中和大学教育而回乡务农或外出打工。高楼大厦需要基石,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中国农村未来的发展。

  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只接受过初中以下教育的农村劳动力远不能适应在城市就业的需要,即使就业也只能在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行业从事收入较低的简单劳动,此次农民工大范围失业,根源在金融危机,但和农民工自身的劳动技能不无关系。在改革开放30年的巨变中,两代农民工的谋生技能并未发生质的飞跃。大部分农民工初中毕业,小学毕业的也有相当的比例,这决定了其从事的行业和应对外来风险的能力较弱,加之各级部门一直疏于对他们的培训,危机一来,首当其冲的自然就是他们。即使重新回乡劳动,靠一双手也建设不了新农村,得用脑力和科技创新的力量。

  (二)教育方向的偏差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健康发展

  当前农村教育城市化的问题非常严重,整个农村教育严重脱离农村实际,教学内容完全追随城市,最终是为了让农村的孩子通过高考逃离农村。学生这种单一的求学目的,以及学校单一的办学方向,导致的问题非常突出。大多数农村学生在接受了十几年以“考大学”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之后,除了具备一些死记硬背的课本知识以及较高的应试技巧之外,别的什么都没有学会,他们不管是回家务农还是出门打工,可能还不如那些上学少的孩子。一部分农民不愿意孩子继续读书,有些不是上不起学,而是觉得孩子读书没用。

  (三)农村职业教育的规模和内容难以适应新农村的建设和城市化进程

  建设新农村以及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技能培养主要由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来实现。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学不断扩招,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日益萎缩。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给职业教育的拨款较少,导致了许多农村职高办学条件较差,专业实验设备、仪器和必要的实践场所不足;职业教育的师资缺乏,多为师范院校毕业生改行,较少机会接触技能技巧性的工作,教学没有针对性,难以培养出学生过硬的技能,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同时,农村职业教育的内容不能及时更新,学生在学习期间所形成的知识和能力结构,毕业后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许多早已过时的内容仍被保留在教材中,而大量在未来工作中应用率很高的内容却没有被及时选编进去。与之相比农民更愿意上短期的民办培训班,以很快学到市场需要的热门技术去打工挣钱,这就导致农村职教日趋困难。

  二、农村教育在新形势下的应对措施

  (一)把握农村教育的方向,改造农村教育的内容

  在中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全面转型过程中,“三农”问题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根本,而农村教育则是“三农”的根本。解决农村教育问题,除去增加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之外,应解决农村教育另一个问题――办学方向和目标上存在的问题。农村义务教育,包括高中阶段的教育,不应将“考大学”作为最高的也是唯一的目标,农村中小学校不应把向城里输送更多的大学生,作为主要的办学方向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对于乡村学校生活教育,陶行知先生曾说“应包含五种:一、康健的体魄;二、农人的身手;三、科学的头脑;四、艺术的兴趣;五、改造社会的精神。�③农村教育要让农村的孩子从小能够认识农村,热爱农村,具有改造农村的理想与本领。在小学教育中,增加贴近农村生活的内容。在初中和高中教育中,应该增加职业教育的内容,让无望升学的学生能有一技之长,具有创业和就业的技能。农村教育在传授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还要让孩子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懂得做人的道理。不应该把“跳出农门”作为农村教育的方向,而应主要着眼于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培养适应“三农”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

  (二)注重农村职业教育的特色化和实效性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到2010年,我国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将从2007年的640万人增至680万人,并将逐步实行免费。这是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契机。具体操作方面不应只强调数量的多少,更要注重内在质的提高。为了培养足够数量的服务三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除了进一步扩大招收农村应届初中毕业生的规模,还可以通过城市和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开展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行灵活学制,通过招收往届初高中毕业生、退役士兵、农民工等多种办法,进一步扩大面向农村的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

  农村职业教育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加强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改进教学方法;实行定单培养,推进弹性学习制度;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既可获得一定报酬,用于支付学习和生活费用,又积累了工作经验,为毕业后的就业创业打下良好基础。教育质量的好坏,师资是关键。要着重解决农村职业教育师资不足的问题。保障和改善农村职中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职中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继续选派城市教师下乡支教。

  (三)采取非正规教育的模式,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

  农村非正规教育(包括各种劳动力转移短期培训班、专家讲座、经验交流、广播电视等非正式渠道)有着机动灵活的优势,避开正规教育对社会资源、教育时间的过多要求,效果却很显著,适合农村的实际情况,很受农民欢迎。

  从去年秋天开始,国际金融危机也波及中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约有两千万的农民工由于经济不景气失去工作或者没有找到工作返乡,对暂时没有工作的农民工,农村教育应发挥应有的作用。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机会,提升农民工再次就业的竞争力。县级职教中心可以作为培训返乡农民工的主要基地,发挥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普通中学及其他培训机构的作用,制订统一培训指标和培训标准,确保培训时间和培训质量;还需加大培训的针对性。要根据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和培训意愿,结合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用工需求,调整培训内容,以技能培训为中心,在服务业、农产品加工业、地方特色产业、养殖业、建筑业、采煤、餐饮业等方面进行有目的的培训。 针对返乡农民工中青年较多,而且在外打工的经历也使其深知文化程度低的不利影响,开设专业和课程,也可在自愿基础上开展学历教育;在师资和培训形式上,应该充分利用职业学校和高校的闲散的师资力量,通过高校帮扶、结对的形式,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特别是考虑到大量的农民工在文化素质方面的欠缺,完全可以发挥尚未就业的大学生的优势,让当地没有就业的大学生作为专业的培训老师进行文化课的培训,既解决了大学生就业压力,又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属于双赢之举。

  总之,我们需要一系列的制度措施为农村教育带去活力,让农村教育真正走出困境,为“三农”和创建和谐社会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作出贡献。

  注释:

  ①温家宝.百年大计教育为本.2009年1月4日在国家科技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②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③陶行知.中国乡村教育之根本改造,陶行知全集.重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2,339.

  参考文献:

  [1]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210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