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参考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参考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参考

  随着高校扩招,社会经济状况的变化,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出。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参考,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参考篇一

  《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的探讨》

  [摘要]大学生就业是国内各高校关心的问题,如何把大学生毕业和就业相结合,特别是在大学时给他们更多的自主创业的政策,相信大学生们就业的前景更美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大学生创业;创业探讨

  自1998年的高校“并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大学生就业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和经济发展状况。

  一、大学生就业难主要原因

  1.就业认识有误区

  我国大学毛入学率虽已接近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15%的起点指标,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仍只占总人口的5%左右,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大学毕业生远未到过剩的程度。教育部对部分高校6000多名毕业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显示,期望在沿海开放城市就业的学生高达66.67%,仅有6.37%和2.59%的人选择内地省会城市和中小城市,至于乡镇、农村及边远地区几乎没有人愿去。可见毕业生就业难、人才过剩只是相对的。

  2.大学毕业必然是精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而广大学生及其家长对毕业生就业的看法依然停留在精英教育观念上:只要大学毕业,就意味着是“精英”,一定得有一个体面的工作。所以,观念不能及时更新,思想不能与时俱进,是毕业生就业难的症结所在。

  3.高学历等于高就业能力

  这是目前我们社会的普遍误区。事实上,知识是头脑中的经验系统。能力是与活动要求相符合并影响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征的综合,是个体固定下来的概括的心理活动系统,二者的发展并不一致。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形成了过分偏重学术性专业教育的特点,因此这种教育下的高校毕业生更容易出现知识与能力发展的不平衡。

  4.整个社会就业现状严峻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政府机构改革和经济体制转轨迫使国有单位减员增效,吸纳能力大幅下降。整个社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劳动力市场目前面临来自约1400万个下岗失业人员、1.5亿农村富余劳力和近1000万城镇年度新增劳力的巨大压力。

  5.高等教育本身存在问题

  我国高校招生缺乏自主性,计划经济痕迹依然浓重,没有与市场“零距离”接触。首先,高校培养层次比例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各层次就业率与同期招生数层次结构呈反向。其次,高校现有学科专业结构存在问题。学科专业供求错位,专业设置趋同化、集中化。学校不能以市场需要、知识结构需要为导向,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急需调整。再次,重学术教育轻职业教育。

  二、政府——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环境

  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取向,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淡化户口对劳动力市场供需双方自主选择的约束,淡化单位的福利保障功能,在户口、档案管理和劳动保险等方面给予相应配套的社会保障。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

  1.社会——观念与时俱进,服务实在周到

  我国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势在必行,必须彻底摆脱长期以来固存于人们头脑中的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形成行行出人才的社会意识。同时,实实在在地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多的服务。

  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

  同时,建议建立全国性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社会需求预测研究和报告,真正为毕业生提供细致周到的就业服务。

  2.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刻不容缓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教育部每年公布的各大高校就业率必然给学校施以压力和动力,学校只顾教育不管就业行不通了。

  (2)学校教育应与市场需求相对接。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

  (3)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

  (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5)自主创业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体系改革的一个方向,也给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重视对大学生开展创业教育并将其在高校教程中加以正规化、制度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趋势。

  创业教育应注重对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使学生由被动的就业观念转变为主动的创业观念,鼓励学生将创业作为自己职业的选择,并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特长相结合,创造出自己所期望的价值。自主创业是个体在解决就业问题上发挥主观能动性的重要形式。目前,上海市已出台了大学生创业培训试行方案,并首次设立了专门针对应届毕业生的上海创业教育培训中心,其创业培训规划包括入门培训、实务与创业培训、个性化辅导和开业跟踪扶持。大学生创业培训实施政府补贴,由劳动保障部门委托具有资质的创业培训机构负责实施。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先培训充电、后创业实践,虽然在毕业时自主创业的学生终究只是少数,但是对所有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必要的,努力培养他们创业的能力与素质,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在将来的人生道路上自主创业、岗位立业作好准备。国内有几所学校为将要毕业的创立了就业学校,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金,组织专家教授编写创业课教材,在全体本科生中增设“创业课”,教有能力的学生“做老板”。对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自主创业的可能性和素质要求、实施途径及发展趋势等的研究,对毕业生自主创业的引导等也是高校应加强研究的课题。

  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难的缓解和解决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和学生自身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

  大学生就业形势论文参考篇二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诚信就业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就业形势严峻,就业竞争激烈,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在激励的竞争中脱颖而出,部分高校毕业出现了不诚信就业的行为。本文主要指出了大学生不诚信就业的表现,分析了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大学生诚信就业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字:大学生;诚信就业;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6-226-02

  一、大学生不诚信就业的表现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不断增多和社会转型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难已日益突出,为找到理想的的工作,部分毕业生出现了不诚信就业的行为,引发了令人担心的大学生诚信就业危机。当前,大学生不诚信就业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准备推荐材料

  许多招聘单位是通过推荐材料来了解、衡量毕业生的素质,并决定是否给予笔试机会的,为赢得笔试机会,部分大学生在制作就业推荐材料时掺水造假,编造社会实践经历,涂改专业成绩,伪造各类证书,虚构各种荣誉,夸大自己的专长。

  (二)笔试

  简历筛选过后就是笔试环节,笔试是对应聘者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对能否进入面试环节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笔试场地小,随同工作人员少,而应聘者人数多,笔试过程中部分同学左顾右盼、分工合作,发飞信求助同学,更有甚者找别人替自己参加笔试。

  (三)面试

  面试成功与否决定着大学生能否顺利就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部分毕业生为顺利通过面试而绞尽脑汁,对于招聘人员的提问,常常不如实回答,尽力夸大甚至编造自己的优点。尤其是近年来一些招聘单位采取电话、视频面试的方式,更给了他们可乘之机,他们找同学利用网络搜索进行帮忙,甚至请人代替自己参加面试。

  (四)签订就业协议后随意毁约

  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一些毕业生求职心切,只求“保底”,一遇到同意接收自己的单位就草草签约。然而,一旦发现更好的单位,就想方设法与之前的单位解约,更有甚者为骗取新的三方就业协议,谎称协议书丢失;还有的徘徊在就业、升学与出国之间,等拿到录取通知书或出国护照时便毅然毁约。

  (五)体检

  一般而言用人单位会对拟录取的学生进行体检,以确保其身体和心理素质符合岗位要求,对不符合要求者则淘汰。部分毕业生为获取就业机会,在体检过程中走后门托关系,找熟人替自己开无病史的虚假证明,更有甚者直接找人替自己参加体检,隐瞒身体疾患。

  二、大学生不诚信就业的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是诱发大学生不诚信就业的外部原因

  近年来各个领域都出现了诚信危机,如经济领域的假冒伪劣产品、网购陷阱;政治领域中的贪污腐败、萝卜招聘;文化领域中的学历造假、论文抄袭;社会领域中的食品安全、情感欺诈,加上信用监管机制的不健全,使得坚守诚信的人利益受损,失信的人反而获利,这使得大学生的不诚信就业行为渐趋增多。

  (二)学校教育弊端是造成大学生不诚信就业的主要原因

  一是诚信教育匮乏。重智育轻德育,是当今教育的一个症结,而为数不多的德育往往单一化、教条化,没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通常只是培养了道德认识,而很难培养出道德情感,更不用说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同时,在对毕业生的教育中大多强调就业方法指导和形势政策教育,忽视了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另外,没有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对大学生诚信行为管理不规范。

  二是大众教育滞后。教育进入了大众化教育时代,不能紧跟市场需求与变化,存在着滞后的倾向,这使毕业生素质与用人单位期望有所差距,为迎合用人单位需求,部分毕业生胡编乱造、言辞浮夸,长久以往形成恶性循环。

  (三)家庭教育缺陷是影响大学生不诚信就业的重要原因

  家庭教育中,父母大多注重孩子智商的培育,要求孩子考高分,学习各种才艺,而忽视了情商、德商的培养,同时自己在生活中也不能始终坚守诚信,没能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这些都影响了孩子诚信品格的培养。

  (四)招聘单位行为是导致大学生不诚信就业的直接原因

  一是招聘标准不切实际。随着大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一些招聘单位适当提高招聘要求,这是合理的,可部分单位盲目抬高招聘条件,不按工作需要选拔人才,而是一味追求高学历、社会实践经历、荣誉证书等,毕业生为找到好工作,就不得不弄虚作假了。

  二是自身行为缺乏诚信。当前的就业市场是买方市场,用人单位处于主动地位,部分单位诚信意识淡薄,进行虚假宣传,承诺的条款不兑现,单方面延长毕业生试用期等现象时有发生,这都造成了信任危机,使大学生的就业不诚信行为愈演愈烈。

  (五)大学生自身的缺陷是导致不诚信就业的内部原因

  一是诚信意识尚待提高。大学生虽然理论上认为诚信非常重要,但当诚信与利益不可兼得的时候,往往会选择私利而舍弃诚信。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他们认为为顺利就业,夸大推荐材料,求助同学通过笔试,遇到更好的单位就违约等都是正常行为,况且大家都这么做,自己不这么做反而吃亏了。

  二是法律意识急需培养。很多学生没有认识到就业协议就是合同,是具有法律效力的,而对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协议抱着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违约只需承担违约金,与一份更好的工作相比,这是微不足道的。

  三是形势认知不够理性。当今就业形势严峻,一些毕业生不能客观认识自我,为保底起见,一旦有单位愿意接收自己便匆匆签约,而没有考虑这份工作是否适合自己,今后遇到更好的自然会违约。

  三、促进大学生诚信就业的途径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党的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都指出了促进大学生诚信就业的重要意义。

  (一)营造良好社会环境,鼓励诚信就业行为

  一是积极营造良好社会氛围。积极发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加强诚信教育,切实选取诚信的道德模范,开展典型教育,倡导全社会向他们学习,潜移默化中培养全民的诚信意识,营造诚信光荣失信可耻的舆论氛围。

  二是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除了要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外,还要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坚决维护诚信,严厉打击失信,构建赏罚分明的社会信用体系,加大人们的失信成本,巩固诚信教育成果,促进全社会诚信的发展。

  三是着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政府要一如既往积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制定并切实贯彻促进大学生就业政策,设立并合理利用大学生就业专项资金,提供并及时更新大学生就业信息,拓宽并积极深化大学生就业渠道,健全并积极维护大学生就业网络,努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二)加强校园诚信建设,培养学生诚信意识

  学校诚信教育是学生诚信教育的基础,对培养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校的这一作用,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目标,并向着目标不断努力,就不会在就业中草草签约,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促进大学生诚信就业的重要保障,因此要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大一就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同时通过名师讲座、师兄师姐现场交流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生涯意识,引导他们客观认识自己与所学专业,帮助他们确立职业目标,制定行动计划,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增强职业竞争力,避免随意签约。

  二要增加大学生法律法规教育。在买方市场中,大学生处于弱势地位,合法权益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护,为此,要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引导他们学习《劳动法》和《合同法》,让他们明确自己和招聘单位的权责利,从而能够与招聘单位平等对话,主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同时,对于个别招聘单位无视法律、不讲诚信的行为,高校就业指导中心也应积极协助毕业生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要强化大学生诚信意识教育。高校要将诚信教育其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充分发挥专业课教师的作用,使他们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开展道德教育;高校德育工作者在以身作则的同时,更要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如对于就业推荐材料,不能只签字盖章不问内容;同时高校要利用校园传媒开展宣传教育,举办以“诚信就业”为主题的校园活动,积极营造校园诚信氛围。

  四要健全大学生诚信评价体系。首先,建立大学生诚信档案。记录大学生在校各方面的基本情况,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言行,督促学生严格要求自己逐渐从外在强制诚实守信变为内在自觉诚实守信。其次,构建大学生—招聘单位信用监督机制。将大学生的诚信情况与三好学生、研究生保送等至关重要的事件挂钩,同时加重对大学生失信行为的惩罚,着重防患于未然。

  (三)注重家庭诚信建设,夯实诚信就业基础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不仅要注重孩子智商的培育,更要注重情商、德商的培养,不仅要关注孩子成绩的提高、才艺的进步,更要关心孩子人格的培养、道德品质的形成。同时,自己在生活中不仅要注重言教,更要注重身教,自觉坚守诚信,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诚信品质。

  (四)规范招聘单位行为,引导诚信就业行为

  各单位要结合企业发展需求和工作岗位需要来制定合理的招聘标准,切不可一味追求高学历和各类资格证书。同时,各单位要规范自身行为,不论在招聘前的广告宣传、招聘中的宣讲交流、招聘后的承诺兑现等各个环节都要坚守诚信,营造良好的招聘环境,促进企业与毕业生之间的互信。

  (五)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坚守诚信就业原则

  大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离不开外部环境、教育的作用,但不断提高大学生内在修养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大学生在参加课堂学习的同时,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主动进行人际沟通,注重健全人格的培养,尤其要积极培养自身的诚信意识,不仅要在理论上认同诚信的重要性,而且能在实际生活中面对诚信和利益的抉择坚守诚信。

  同时,大学生还要积极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认识到就业协议具有的法律效力,不随意签约,不随便毁约。此外,大学生还应理性看待当今的就业形势,一方面看到当今毕业生人数众多,就业压力沉重,不盲目乐观,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党和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高度重视,看到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平稳向前,看到自身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势,不一味悲观,慎重对待愿意接收自己的单位,切实考虑该工作岗位与自身能力、兴趣的匹配性,做出合理的选择。

  相信在社会、学校、家庭、单位和大学身自身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诚信就业行为会日渐增多。

  参考文献:

  [1]徐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大学生诚信就业.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2).

  [2]宁宇玫.关于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诚信就业问题的几点思考.世纪桥.2009(9).

  [3]探索加强大学生诚信就业教育的必要性与对策.大学生就业.2008(10).

2198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