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形势与政策浅谈全球气候变化的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形势与政策浅谈全球气候变化的论文篇二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摘要:中国“十二五“规划建议已于2010年10月拟定出来,其中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这是由我国资源相对短缺、环境承载能力低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如何解决好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文章就“十二五”环境规划所提出的建议,结合发展经济学知识,提出了一些见解。

  关键词:“十二五”规划;全球气候变化;节能减排

  自从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经济发展程度之快倍受世界瞩目,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巨大矛盾――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资源环境的不断破坏。本文结合发展经济学知识,对“十二五”环境规划之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出了见解。熊焰(2010)认为低碳经济是在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双重作用下,一场彻底改变人类社会经济秩序和生存方式的革命。要迎接挑战,把握机遇。葛全胜、方修琦(2010)运用化学方法结合科学知识对如何“减排”做了系统的介绍。这些学者的研究都使我们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危害性和“减排”的重要性及可行性有了充分了解。

  一、全球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气候平均状态统计学意义上的巨大改变或者持续较长一段时间的气候变动。气候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自然的内部进程,或是外部强迫,或者是人为地持续对大气组成成分和土地利用的改变。我们发展经济学中所说的气候变化通常是指人为因素对气候起到的使其反自然规律而达到变化或恶化的状态。

  (一)气候变化导致农业生产布局、结构的变化

  因为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干旱的地方更干旱,降雨多的地方雨更多。对防御暴雨气候灾害和预防抗旱的要求就更高了,但是有些偏远地区并没有那么健全的防御机制,所以可能导致部分地区粮食的减产甚至危机到粮食自给。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虽然气候变化导致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加强,使某些地区农作物生产周期发生改变而利于农作物生长,但是对大部分地区的农产品生长周期和防止虫害等造成了不利的影响。长此以往,气候变化将使得我国农业产量大幅度减少,对第一产业产值和国民经济带来相当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威胁到民生。

  (二)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地区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环境

  全球大约有六分之一的人口生活在沿海岸线六十公里的范围内,经济发达,城市密集。全球气候变暖导致的海洋水体膨胀和两极冰雪融化,可能在2100年使海平面上升50厘米,危及全球沿海地区,特别是那些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河口和沿海低地。这些地区可能会遭受淹没或海水人侵,海滩和海岸遭受侵蚀,土地恶化,海水倒灌和洪水加剧,港口受损,并影响沿海养殖业,破坏供排水系统。部分以沿海旅游业为主要经济增长来源的国家受到严重影响。

  (三)气候变化加剧洪涝、干旱及其他气象灾害

  气候变暖导致的气候灾害增多也是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全球平均气温上升,就可能带来频繁的气候灾害――过多的降雨、大范围的干旱和持续的高温,造成大规模的灾害损失。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都处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的地方更干旱,由威胁生态环境进而发展到威胁生存环境。

  (四)气候变化导致病毒肆虐,传染病流行,危害人类健康

  气候变暖有可能加大疾病危险和死亡率,增加传染病。高温会给人类的循环系统增加负担,热浪会引起死亡率的增加。由昆虫传播的疟疾及其他传染病与温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着温度升高,可能使许多国家淋巴腺丝虫病、血吸虫病等增加或再次发生。在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这些疾病传播的危险性可能会更大。

  基于以上的气候变化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中国正在努力寻求一种环境、资源与人类发展相平衡的可持续发展道路。2010年10月拟订的“十二五”环境规划建议正是站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这个出发点,以“节能减排”、“植树固碳”、“能源替代”“责任共担”为切入点,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发展中大国是如何对待越来越紧迫的环境问题的。

  二、世界各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措施

  欧盟委员会2007年6月29日发布有关适应气候变化的政策性绿皮书《欧洲适应气候变化――欧盟行动选择》,确立了欧盟适应行动的四大支柱:在欧盟开展的早期行动,包括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欧盟法律和资助计划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将适应气候变化纳入欧盟的外部行动中,特别是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通过集成气候研究扩大知识基础,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准备协调全面的适应战略的过程,涉及欧洲社会、商务和公共部门。2009年4月1日,欧盟委员会发布《适应气候变化白皮书:面向一个欧洲的行动框架》,以提高欧盟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应变能力。

  法国2005年发布《法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将气候变化风险的科学评估与实施适应行动计划有机地结合起来。《法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的4个总体目标为:优先考虑公共安全与健康,保护人员和物品;考虑社会各方面问题,在风险到来之前缓和不平等现象;降低成本并使收益最大化;保护自然环境。

  芬兰农业与林业部2005年1月发布了《芬兰适应气候变化国家战略》,旨在减少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利用各种条件提高社会适应未来气候变化的能力。

  澳大利亚政府委员会2007年4月13日发布《国家气候变化适应框架》,阐明了澳大利亚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立场,在中期内加强关键部门和地区处理气候变化影响与减少脆弱性的能力建设。

  英国政府2008年7月发布了适应气候变化的行动框架――《适应英国的气候变化》,将政府已经开展的工作和更广泛的公共部门的适应行动联合起来,阐明了政府适应计划的协调工作,促进未来政府适应工作向前发展。

  德国联邦内阁2008年12月17日通过了《德国适应气候变化战略》,构建了德国适应气候变化影响的行动框架。这是德国联邦政府第一次从全局出发,考虑适应气候变化影响,并将已经取得进展的各部门工作整合成一个共同的战略框架。德国联邦政府为实现气候保护目标,从1977年至今先后出台了5期能源研究计划,最新一期计划从2005年开始实施,以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为重点,通过德国“高技术战略”提供资金支持。2007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又在“高技术战略”框架下制定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

  印度国大党领导的联合政府2008年实施了《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该计划强调利用可再生能源、调节气候变化以及加大能源利用效率。印度第11个五年计划(2007-2012年)提出,到2016或2017年将能源效率比2000年提高20%,森林覆盖率提高5%。2008年6月30日,印度发布《气候变化国家行动计划》,确定了到2017年将实施的8个国家计划,分别是:太阳能、提高能效、可持续生活、水资源、维持喜马拉雅山脉生态系统、绿色印度、可持续农业、气候变化战略知识平台。

  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更加注重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推进清洁生产、防治工业污染作为中国产业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及相关法规,制定节能专项规划,制定和实施鼓励节能的技术、经济、财税和管理政策;发展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改善能源结构;大力开展植树造林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增长,加强生态建设和保护。

  三、中国“十二五”规划中“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建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第一,“文明的果实挂在能源的藤上”,能源开发利用的副作用足以影响文明的进程。我国经济发展虽然很快,但是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粗放式增长方式的存在使得资源大量浪费。如果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现有的资源就很可能支撑不住,环境就很可能容纳不下,经济“又好又快、好字优先”的发展也就难以为继。

  一些不合规格的小煤窑、小矿场,虽然能获得一时的利益,但是从长远来看,由于是粗放式生产,没有先进技术作为改善生产力的动力,没有知识丰富、高水平的劳作人员,因而导致了资源的大量浪费。数据表明,2005年我国人均能源消费大致为1.8吨标准煤多一点。同时,近年来我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率保持在10%-15%高位之间。这一数值大致在世界人均消费的水平上。中国是农业大国,产业结构中工业的比重虽然明显升高,逐步占主导地位,但是农业依然是国家的经济基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一种保证,因此,要想达到工业、农业、环境的协调发展,就必须“把大幅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抑制高耗能产业过快增长,提高能源利用率。”

  第二,“节能减排”不光是要企业自发自觉地做到保护资源、节省能源、积极寻找替代能源、减少排放量,国家还要建立健全一系列的制度和法律法规,对资源的使用率、工业气体的排放量制定监测标准,用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市场向着更加绿色健康的方向发展。

  将“节能减排”的责任分摊到企业,将福利集中起来改善那些由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而遭到破坏的人们的经济环境和生活环境,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加快能源替代品的研发和推广,充分利用自然能源,逐渐改善由于能源浪费而造成的大气污染、气候变化,达到资源和环境的平衡发展。因此,要“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完善节能法规和标准,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和对企业的激励与约束,实施重点节能工程,推广先进节能技术和产品。”

  第三,截至2010年中国的森林覆盖率是24%,距2000年的18%具有可喜长进,但是依然不容乐观。许多地方面临着盐碱地、水土流失、干旱、风沙等气候灾害,农业在某些地区依然是“奢侈”产业,部分地区依旧靠游牧业和养殖业过日子,使得原本就不富余的植被更加稀少,最后变成“放牧-迁移-放牧”的恶性循环,不止经济得不到增长,原本就贫瘠的土地更加难以让人生存,长久的荒芜使得这个地区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屏障,当气候变暖之后,干旱的地方因为没有树木会更干旱,紫外线的辐射会危机人类健康。

  在沿海地区,首先是旅游业受到危害。沿海旅游业已成为第一大产业,其产值为2503亿元,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34.6%。据2002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报道,大连、秦皇岛、青岛、北海、三亚滨海旅游区沙滩损失24%,北戴河沙滩损失60%。更为严重的是,如果极地冰山融化,经济发达、人口稠密的沿海地区会被海水吞没,马尔代夫等低洼岛国将从地面上消失,上海、威尼斯、香港、里约热内卢、东京、曼谷、纽约等海滨大城市以及孟加拉、荷兰、埃及等国也将难逃厄运。同时,在适应气候变化的基础上要加强对气候灾害的监控体系和防御能力,最大程度上保证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要“提高森林覆盖率,增加蓄积量,曾强固碳能力。加强适应气候变化特别是应对极端气候事件能力建设。”

  第四,发展经济学中虽然谈的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问题,但是经济全球化注定使发展经济学不会脱离发达国家去研究问题,因此,如何积极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止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一个大课题,也是发达国家需要做出表率的机会。

  四、结论

  中国“十二五”环境规划就中国目前的国情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战略,如何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使其不再是此消彼长的关系,而是相互依赖、共同促进的关系,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十二五”不单单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五年,更是全世界未来发展的五年,因此,尽管这是中国对于环境上的一个五年规划,确切地说,这应该是世界共有的意识。

  参考文献:

  1、王东.全球气候变化催生“低碳经济”[J].中国经贸,2010(1).

  2、陈泮勤,程邦波,王芳,曲建升.全球气候变化的几个关键问题辨析[J].地球科学进展,2010(1).

  3、何强,孟宪芳.全球治理视域中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J].科学・经济・社会,2010(1).

  4、胡鞍钢.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绿色发展[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0(4).

  (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形势与政策浅谈全球气候变化的论文相关文章:

1.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500字

2.2017形势与政策论文1000字

3.2016大一形势与政策论文

4.浅谈互联网+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5.2016年最新形势与政策体会论文

6.形势与政策中国梦论文精选

2379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