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析反腐倡廉的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反腐是我国的官场上的重要一环,做好反腐工作任重而道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反腐的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欢迎大家阅读!

  反腐的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篇一:《试析反腐对策》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腐败呈现的新特点,研究如何适应反腐工作的要求。认为应高度重视反腐工作,综合运用政策、法律、教育、制度、舆论监督等手段,从根本上解决腐败问题。

  [关键词]腐败;现状;对策

  腐败是指掌握公共权力的组织和个人以对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用而达到谋取私利的目的的行为。腐败是一个普遍性、世界性和历史性的问题,自国家产生,以权谋私的现象一直存在。

  一、腐败现状

  我国当前的腐败现象已经相当严重。当前权力腐败的特点:

  (一)腐败的广泛性

  在以来反腐的高压态势下,几乎每天都有官员落马的新闻出现。这些贪腐官员遍布各行各业,上至中央高官、下至县科级官员。只要是手中有权的部门,几乎都有贪腐官员的出现。

  (二)腐败官员的级别越来越高

  2014年7月29日,中共中央决定,由中纪委对上届中央政治局周永康立案审查。周永康是上届国家核心领导成员之一,此案的发生,标志着腐败现象已经延伸到国家顶层。

  (三)腐败趋于群体化

  往往一案多人,形成一个腐败群体,互相包庇,互相配合。只要牵出一人,就拉出一群、一窝,窝案串案十分突出,一个案件往往涉及几人、几十人或上百人。如在半年时间内,包括4名省委在内,山西7名省部级官员落马。至于更低级别的官员、当地富商,被查的则有数十名。

  二、反腐败的对策

  国人的官本位文化,人情文化,从众文化,以及“中庸”的思维方式,使得在日常的生活中,国人都习惯于对整体的直觉的把握和经验的体会,而没有培养起自己的主体性和个体性的自我意识。导致过分强调严密的等级结构下的和谐――百姓对政府绝对的服从和上下级官吏的绝对服从。这样的思想意识成为腐败的温床。加上各种既得利益团体的阻挠,使中国的反腐变得更加艰难和复杂。我认为中国反腐,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解决。

  (一)抓学习教育

  教育就是对党员干部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思想决定行为,有什么样的思想,就会产生什么样的行为。要使教育达到真正的效果,必须在改变教育形式、创新教育方法上做文章,努力增强反腐倡廉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育是在干部自身思想修养上建基础,同时也要在形成外部环境氛围上加大力度,进一步强化基层廉政文化建设。只有坚持内外兼修、双管齐下,不断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的外部影响与自我教育,才能使基层干部不断提高自身免疫力,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侵蚀,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从自身建立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线。

  (二)将反腐败上升为国家战略

  必须把反腐败列入决策重点,最高领导层要给予高度关注,自上而下,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推进反腐败行动。坚持从严治党,注重顶层整体设计和系统规划反腐败,对腐败采取高压态势,要“老虎”“苍蝇”一起打,毫不手软。

  (三)以制度建设保障反腐

  正如所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从完善体制机制入手,建立健全各种有效配套的反腐制度,来达到预防和惩治腐败的目的。应从宏观层面精心设计、配套完善,在微观层面措施得当、监督到位。

  1、立法反腐

  坚持以法制反腐的首要前提是有法可依。在宪法的框架下,我国已制定出《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等法律法规,但总体来说,廉政法律体系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地适应反腐败斗争形势发展的需要,具体表现在现行法律法规多为事后惩戒性,缺乏事前预防、事中监督的法律法规,党纪党规比较多,但大多未能上升到国家意志的层面。为此,根据我国当前反腐败斗争的实际,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制定出《反腐败法》、《公职人员财产申报法》等法规。

  2、保障公民权利,防止权力滥用

  依法限制党政官员的权力与保障公民各种合法权利的行使,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是此消彼长的关系。

  我国宪法及其他法律都规定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参与权利,党章也明确规定了普通党员的各种民主权利。在民主权利中,核心是选举权、监督权和罢免权的落实。从当前的形势来看,实行基层直接民主选举的呼声比较高,逐步改革党政官员的选举方式势在必行,促使各级党政官员真正做到“既对上负责,又对下负责”。始终把各级官员置于公众的权利监督之下,对于防止官员私欲膨胀,把官员的权力“关进笼子”,从而使想腐败的人“难以得逞”,才是防止腐败的治本之策。

  3、新闻立法,使权力处在舆论监督之下

  舆论监督本身是一种“普遍的、无形的、强制的力量。”舆论监督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舆论工具,对社会上一切腐败案件进行曝光,以达到对其监控的目的。从全球来看,新闻媒体号称是立法、行政、司法的“第四种权力。”应加快新闻立法,使新闻媒体监督有法可依。顺应时代潮流和现实需要,进一步加快和完善新闻立法,将新闻媒体的权力、义务、责任以法的形式确定下来,将新闻媒体监督纳入法制轨道。在坚持正确舆论的导向下,保证新闻媒体有足够的自由权和自主权,允许新闻媒体对涉及腐败的事件进行自由、公正、客观的调查和报道。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网络举报制度,引导和支持网络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监督作用,使其尽快成为反腐败斗争的重要力量。

  4、建立“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格局

  加快社会管理方式转变,界定政府权力边界,限制官员权力。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把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注重维护公平正义、实行科学化公共治理转变。要重视培养公民社会,充分发挥社团组织作用。公民和社会组织能够干好的,市场机制能发挥作用的,政府就不应该主动干预。

  5、严格执法,加强腐败的查处力度

  再好的法律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法律也就成了一纸空文,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当前司法腐败现象正日益泛滥,行政权对司法的干涉越来越严重。为使司法机关真正发挥其作用,就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加强司法机关的独立地位,理顺党的领导与司法权行使的关系,防止权力对司法工作的干涉;优化司法职权配置,重新构建司法辖区,建立各级财政经费保障体制以排除地方保护主义的不良影响;建立司法人员考试录用、分类管理、选拔任用等制度,保障司法人员有健康的成长途径,建立品德高尚、知识渊博的专家型职业队伍;改革司法机关管理体制,发挥司法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建立司法人员只服从法律,服从事实的办案机制。最终使司法公正,重新树立司法机关清正廉洁的形象。

  参考文献

  [1]吴丕.中国反腐败―现状与理论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李统书.腐败产生的思想文化根源及治理对策[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4,(4).

  反腐的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篇二:《反腐倡廉旧谈》

  摘 要:反腐倡廉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它不是新世纪的产物,却是新世纪仍面临的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将在分析腐败原因的基础上,剖析为何在反腐手段越来越强硬的情况下腐败问题还屡禁不止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反腐倡廉对策,以期为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展开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腐败;利益;对策

  腐败乃是社会的毒瘤,危害巨大。不仅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损害了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还妨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滋长了广大民众的离心力和愤世嫉俗的情绪。尽管我国近年来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但腐败现象却势头不减,这是值得我们大家深思的问题。

  报告明确指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以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团上台以后,大刀阔斧地进行反腐工作,这是一个很好的开始。那么,腐败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一、腐败因由――“利”字当先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指出腐败的现状和原因:“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

  同样,在这之前有相当多的学者研究过反腐倡廉,认为腐败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一是制度原因。经济制度的漏洞和反腐体制的不完善;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对于贪污腐败的惩罚不到位、力度不够。二是社会原因。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的影响根深蒂固;改革开放中,资本主义腐朽观念的侵入;社会风气不正,“拜官”、“拜金”风气浓。三是个人原因。个人服务意识欠缺,道德素质不高;政治立场不坚定,容易受外界诱惑。

  归根结底,这些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字――利。

  马克思说:“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恩格斯认为“利益是思想的基础,利益决定思想”、“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会使自己出丑”。这说明,追求利益是人们一切活动的最终目的,人们活动的一切指南都是利益。因而利益驱动人的行动,同样也能驱使人做出离经叛道的事。追逐利益首先是从思想观念上开始的,同样,腐败也实现从思想观念上开始的。在利益面前,许多官员干部头脑不清醒,把持不住自己,稳不住心神,管不住手脚,耐不住寂寞,经不住诱惑,守不住清贫,往往做了利益的傀儡,这就是所谓的“异化”。利益被异化了,人反倒成了被利益控制的傀儡,腐败就产生了,这是人性的悲哀。

  二、反腐道路――困境重重

  随着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湖北省人大会副主席吴永文被调查,神木农村商业银行原副行长“房姐”龚爱爱迁出多名官员落马,广州国资厅副厅长吕英明被立案检查等一系列反腐工作的展开,我们看到了中国反腐倡廉的突出成绩。但是,中国的反腐道路仍旧受到现实社会的阻挠,困难重重,任重道远。为何在如此强硬的打压下腐败现象仍旧屡禁不止?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是官员之间官官相护,包庇纵容。被曝光的个别官员腐败的后面总是牵扯着一个大的利益集团,就像“房姐”“房媳”,之所以能有多个户口和多套房产,都是相关利益集团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官官相护,互相包庇造成的。我们知道,官场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批官官相护的利益集团,有的官员甚至本身就属于纪检部门,这样,官员干部之间为了利益就互相把事情藏着掖着,即使有被曝光追捕的贪官,也会有人提前通风报信或者破坏相关证据,尽量做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事情闹大了就暂时查处被曝光的贪官,让其“闭门思过”,等“风头一过”又换个名目再次提拔任用,因为百姓往往是最健忘的。

  二是害怕曝光之后遭受打击报复。害怕遭到贪官的打击报复是我国反腐倡廉道路的一个重大难题,也是影响民众参与反腐倡廉工作的巨大阻碍。虽然我们享有言论自由权,但是很多民众还是害怕一旦曝光贪官,与之相牵扯的利益集团利益受损就会用尽一切手段查到自己头上来,到时候遭受打击报复,“吃不了兜着走”累及亲朋好友,甚至惹来“杀身之祸”。而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存在举报人或证人遭受曝光贪官打击报复的事情,也就使得广大民众产生“各人自扫门前雪”的心态,对贪官污吏忍气吞声,敢怒不敢言、有冤不敢申,任由贪污腐败官员逍遥法外也不敢举报。

  三、反腐倡廉――有计可施

  教育是基础,制度是保证,监督是关键,这是我们党总结反腐败工作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也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一项重要的预防措施。要彻底进行反腐倡廉,必须“两手抓”,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切切实实保证法律的完备及实施,同时也要保证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具备反腐倡廉的武器和环境,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一)强化“法制”建设,为反腐倡廉提供法律依据与保障

  首先,建立完善的、符合现实情况的反腐机制。温家宝同志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健全制度很重要。”在不断变化的经济体制、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思想观念下,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的新特点和新规律,及时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务必使各项反腐倡廉制度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民主法制建设进程。同时也要注意借鉴国外反腐败法规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使制度建设更好地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

  其次,“胡萝卜加大棒”。在反腐倡廉的过程中,可以采用管理学上“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即在高薪养廉的同时加大对贪污腐败的惩罚力度,以高薪来养廉,以重惩来防腐。高薪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政府官员的经济收入,满足了他们对金钱的追求,减少他们的贪念,使之不想贪污腐败;同时辅以强有力的惩罚措施,使得官员在有贪污腐败的行动之前不得不衡量一下自己的得失,最终使得他们在腐败的门口徘徊而不敢越雷池半步,使他们不敢贪污腐败。

  最后,落实政务公开,加强部门间的相互监督。政府部门要增强政务透明度,公开办事制度,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同时,发挥部门各负其责的重要职能,加强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促进政府办公的透明化、公开化。胡锦涛在报告中指出要“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二)深化“德治”影响,为反腐倡廉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和社会环境

  首先,大力开展道德教育,提高公务员道德素质。国家公务员在政治、思想、道德等方面都应代表政府的形象,做好人民的榜样。面对当前公务员思想道德扭曲,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制,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使其做到无论是在权力、金钱还是色相面前都能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坚持自己的标杆形象。同时,要主动把权力置于人民群众的监督之下,坚持在实践中磨炼自己,防止人民赋予的权力发生蜕变。

  其次,合理利用新闻媒体,创造舆论监督好氛围。新闻媒体作为党的“喉舌”,具有信息传播、宣传教育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在反腐倡廉的工作中,新闻媒体要做好群众与政府的信息桥梁,在为党和政府向人民群众传播信息的同时也要及时地将群众意见和建议反馈给政府,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同时,加强与群众的互动性,为民意的顺利表达建立平台;再者,需要新闻媒体在形势舆论监督功能的过程中不畏强权,加大媒体曝光的力度,及时维护群众的利益,为反腐倡廉工作的开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最后,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形成全民反腐好环境。人民群众是官员贪污腐败的最终受害者,也是官员廉政爱民的最大受益者,反腐倡廉工作开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利益的得失。因此,反腐倡廉工作的展开要最大限度鼓励群众的参与,尤其是可以利用网络的高速度、覆盖广等特点,让政府官员的言行曝光于群众的视野中。同时,人民群众也应当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面对官员的不法行为应当敢说真话、用于揭露,合理行使自己的监督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全民参与,为反腐倡廉创造一个良好的群众环境。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人民出版社,1956.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M].人民出版社,1957.

  [3]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朱小根,刘永芳.从腐败的归因谈腐败的对策[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1).

  [5]倪星.腐败与反腐败的经济学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5).

  [6]黄平槐,王家芬.腐败心理评析及其防范对策[J].求实,2003,(12).

  [7]孙载夫.透明化:反腐败的治本之策[J].湖湘论坛,2003,(1).

  [8]李文生.腐败防治论[J].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2).

  [9]文丰安.当前反腐倡廉工作的形势及对策研究[J].科学社会主义,2009,(9).

  [10]刘艳.当前反腐倡廉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党政干部学刊,2006,(8).

  反腐的形势与政策2000字论文篇三:《论反腐倡廉建设》

  [摘 要] 建设廉洁政治,既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也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本文从廉洁政治、廉洁环境、廉洁中国三个层面对我国的廉政建设进行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 廉洁政治 廉洁环境 廉洁中国

  党的报告指出:“坚定不移反对腐败,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反对腐败、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要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全面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做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短短百字,却涵盖了诸多关键词:廉洁政治,常抓不懈,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等。可见,党的对于反腐倡廉的观点更加鲜明,决心更加坚定。

  一、建设廉洁政治,构筑党员干部防腐线

  所谓廉洁政治,就是不谋私利的政治,其对立面是腐败政治。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本质是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不以权谋私。建设廉洁政治,就是要实现干部清正,保证党员干部廉洁从政。[1](p144)而要保证干部从政廉洁,就需挖掘其腐败的根源。我们知道,事物的发展是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因此干部腐败的根源还需要从干部自身来找。

  从一些腐败干部的忏悔录里,我们发现,这些干部最初都是好干部,素质高,能力强,也都一度很清廉,可是什么原因让他们转变了呢?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权贵心理。一些腐败者把当官看作是特权和钱财的象征,为了谋取官位,不惜一切代价,一旦成功便迫不及待地把权力作为资本投入不正当交易,以获取巨额回报。二是从众心理。有的党员干部看到身边有些官员任人唯亲、贪污受贿、权钱交易、挥霍公款等没有被揭露和打击,有的还被戴上“劳动模范”等耀眼的光环,于是这些意志薄弱的党员干部对腐败的免疫力迅速下降,再也按捺不住,开始效仿。三是贪婪心理。毫不顾及国家和他人利益而使自己的欲望不断膨胀的人,势必会使用非正当方式去满足自己畸形的需要。这种贪婪心理成为腐败的又一大心理因素。四是不平衡心理。有些干部随着职位的不断高升,身边所接触的人、出入的场所、周围的环境与以前大不相同,源于攀比而产生了不平衡心理,又源于不平衡心理产生了补偿心理,为了满足补偿心理一步一步迈向腐败。五是放纵心理。不严格要求自己,“批评与自我批评”往往成了“表扬与自我表扬”甚至“吹捧与自我吹捧”。放纵心理导致情操缺失、意志薄弱,甚至良心泯灭。六是投机心理。当看到有机可乘或者投机者占到便宜的时候,投机心理就占据上风而失去理智。七是侥幸心理。这种心理主要源于有过违法行为而未被发现的体验,或者是周围人如此而未被追究的现象。因此总是侥幸地认为“不会有事的,即使有事,也有权力、靠山和关系等圈子保护”。八是两面心理。一面是领导干部,艰苦朴素,无私奉献;另一面却贪权、贪财、贪色、贪名。他们台上反腐败,台下搞腐败;对人反腐败,对己搞腐败;表面反腐败,暗地搞腐败;上班反腐败,下班搞腐败;进家反腐败,离家搞腐败;本地反腐败,外地搞腐败。他们时时戴着两张面具生活,不停轮换着,并用一张掩盖另一张。九是“软着陆”心理。一些人认为“马上要退出一线了,赶紧再捞一把……之后‘软着陆’、安享晚年”的心理,这种心理容易使某些官员“一生清廉,晚节不保”,功亏一篑,悔恨终生。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应该加强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铲除产生这些腐败心理的土壤。

  二、建设廉洁环境,加强人民监督作用

  建设廉洁环境,对于反腐倡廉的作用非常重大。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的“破窗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复,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在这种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蔓延。“破窗理论”告诉我们:第一,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因此,如果社会之窗已经出现了一块被打破的玻璃,那么党员干部应该摆脱从众心理、侥幸心理、投机心理和“软着陆”心理,自觉抵制这种环境的暗示和诱导,做反腐的支持者、倡廉的行动者,不去制造下一块破窗。第二,“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不是空洞的口号,只要大家行动起来,一个廉洁的大环境是可以维护的。因此,党员干部应摆脱权贵心理和两面心理,从自我做起,廉洁自律,不做社会的第一扇破窗。第三,细节对事件的结果有着不容小觑的重要作用。

  当前,在某些社会公众中存在这样一些反常现象:假如你发现有人在搞腐败,而他的行为又不会损害你的利益,你会怎么做?结果有超过八成的人选择了沉默。在市民对政府最不满意的十件事情中,腐败排第一位;在最不能容忍朋友的十大缺点中,腐败却排在了最后一位。有些公众一方面痛恨腐败,另一方面却在就业、调动工作、孩子上学等问题上请客送礼为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这些现象说明在一些群众的内心深处并不排斥腐败而有着一种潜在的认同,他们对不良社会风气表现出冷漠、无所谓、正常、宽容、认同、羡慕甚至效仿的心态,从而对腐败现象充耳不闻、熟视无睹。

  列宁曾说过:“千百万人的习惯势力是最可怕的势力。”[2](p200)斯大林说:“旧社会遗留下来的旧的习气、习惯、传统和偏见是社会主义最危险的敌人。”[3](p217)虽然,目前社会中的腐败现象是个别的,主流是好的,人民群众对腐败的憎恶和在反腐败中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但是,如果不及时遏制这样一些可怕的纵腐心理,腐败现象就有可能变得日益正常化、普遍化。

  面对腐败现象,大部分人民深恶痛绝,但也有部分人持以下心理:一是无所谓心理,认为腐败是难免的,腐败现象很正常,不仅我国有,国外也有,搞点腐败无所谓。腐败是支流,是副产品,是暂时现象,没什么大不了的。二是无关心理,我无职无权,腐败与我无关,我不腐败,也不想监督腐败。正所谓“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三是无用心理,以为腐败问题涉及面广、数量大,已渗透到各行各业,搞也是白费劲。反腐败就是应付,文件上头头是道,实际上没实际问题、没实际方案、没实际落实。四是厌烦心理,反腐败年年搞,年年有,屡禁不止,于是产生厌烦心理,熟视无睹,见怪不怪,失去兴趣。五是自保心理,对妨害自己利益的腐败反对,对事不关己的腐败沉默,对那些于自己有利的腐败利用。如果是“自己人”或“熟人”腐败则赞同,如果是“外人”或“生人”腐败,则无比痛恨。在担任领导干部之前与群众同喊反腐,为官以后却重蹈贪官覆辙。六是羡腐心理,一种发自内心的对腐败的嫉妒、羡慕和期盼。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这种宽容腐败、接受腐败、认同腐败、效仿腐败等不良心态的存在使得防止腐败、举报腐败、反腐败、监督腐败、惩治腐败都处于一种十分不利的境地,对腐败现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腐败者更是起到了“冷水煮蛙”的效应。当然,我国的大部分党员干部是廉政勤政的,大部分社会公众也是厌腐督腐的。对此,我们必须要有信心。

  三、建设廉洁中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如果说廉洁政治仅仅关涉党员干部的话,那么廉洁环境则涉及每一个人,因此建设廉洁中国,人人有责。因为腐败的发生、铲除以及廉政的建设都离不开“人”。腐败的主体是人,腐败者因担任公职而具有双重身份——个人利益的追求者和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反腐的主体也是人,监督者同样具有双重身份——个人利益、公共利益的维护者以及党员干部的监督者。

  因此,反腐倡廉应以人为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其全面发展的目标日益突出,围绕“人”的新矛盾、新问题日益显现。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把握反腐斗争的正确方向;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洁自律工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动力;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依法办案、文明办案。坚持以人为本,能让党员干部更加廉洁自律,更加相信人民、依靠人民、为了人民,更加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切以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尊重人、保护人、解放人、塑造人。坚持以人为本,能让广大人民群众保护好自己的权利和正当利益、独立人格,更好地进行民主监督,把犯了错、犯着错的党员干部改造成对社会有用的人,从而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建设廉洁中国,还需动员各方力量,共同监督。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自觉遵守廉政准则,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既严于利己,又加强对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约束,决不允许搞特权。严格规范权力行使,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行使权力的监督。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健全反腐败法律制度,防控廉政风险,防止利益冲突,更加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纪检监察体制,完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更好发挥巡视制度监督作用。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查处大案要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不管涉及什么人,不论权力大小、职位高低,只要触犯党纪国法,都要严惩不贷。○

  参考文献:

  [1]张惠新.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3]斯大林全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4]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1.形势与政策有关反腐倡廉的论文2000字

2.反腐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3.以反腐为主题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4.浅述反腐的毛概论文2000字

5.大学反腐倡廉教育的形势与政策论文3000字

6.反腐倡廉形势与政策论文

2379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