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成因与政策论文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成因与政策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成因与政策论文

  近年来随着解决快速我国农村的污染问题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农业和农村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为此,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业环境污染控制,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成因与政策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成因与政策论文篇一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的现状和成因及治理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化学品投入量大幅增加所产生的农业污染问题的现状,认为农业污染的形成与农业产业政策、城乡经济结构、污染治理资金、环境综合管理、农业环境政策、污染治理法律以及农民环境意识等因素有关。为有效解决农业污染问题,需采取以下措施:农业-环境政策一体化、建立环境友好的农业技术体系、实行流域的综合管理、增强农业污染环境管理能力、加大农民环境教育力度以及建立农业环境保护立法。

  关键词:农业环境污染;成因;防治对策

  引言

  农业环境污染主要指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药、化肥、地膜等农业物资的不合理和过量使用,以及畜禽粪便、农村生活污水、固体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任意排放而造成水体、土壤、生物和大气的污染。面对日益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农业环境污染控制,强化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努力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一、农业污染的现状和成因

  1、生活及工业生产中排放的“三废”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生活及工业生产中“三废”排放量也是日趋增多,给农业生产环境造成的危害也是相当明显的。生活中的“三废”大多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农田中去,随着污染物数量的增多,很多通常不存在的有害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当达到一定的数量,会严重影响到土壤微生物的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的活力,妨碍了农作物的生长。工业“三废”的污染程度更为严重,这其中含有多种有毒、有害物质,若不经妥善处理,未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而排放到环境(大气、水域、土壤)中,超过环境白净能力的容许量,就对环境产生了污染,破坏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影响工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

  2、养殖产业中禽畜污物排放

  目前农村规模养殖场很少配置污水处理设备,很多禽畜的粪便直接被排放到农业生产环境中去,适量可做有机肥使用,但是量多后户直接导致土壤盐渍化、土壤板结、水体恶化、水体营养化等问题的出现。

  3、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污染

  现如今农药使用较为广泛,大量农药施入土壤中,除了少部分与作物接触之外,大多数还是残留在土壤中。如果说施加的农药属于高毒高残留型,它将长时间滞留于土壤中,造成土壤长时间地污染。化肥虽然对农作物的生长非常有帮助,但是不规范的使用,也造成土壤营养化、非营养物质积累、重金属渗入等问题的出现。

  4、农业与环境政策的脱离

  农业与环境政策的脱离,是指农业政策制定过程当中仅仅或者主要顾及农业自身的发展而没有或较少考虑到农业政策实施后对环境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农业政策的制定没有将环境因素考虑进来。例如,农用化学品使用补贴政策可以降低农民生产成本,但补贴可以刺激农民更多地使用化学品,进而对环境造成污染。

  5、农民环境教育不足

  公众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控制农业污染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农民的农业生产引起了污染,但他们不了解过量施肥对环境的危害和对经济收入的损害,因此缺少避免过量施肥的意识和动力;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缺乏环境意识,因而也没有对污染的控制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成败。而提高公众环境意识,培养公民环境道德,最主要的途径就是有效开展环境教育。然而,目前我国对公众的环境教育非常缺乏。据调查,在最近20年间,只有不到15%的家庭接受过施肥培训。很多农民对农药带来的污染和危害有所了解,但不知道化肥也会造成污染;有90%的农民所购买的化肥的包装上没有施肥指导说明;不少化肥和杀虫剂包装上的说明不充分、不恰当。因此,农民环境意识差的责任主要并不在于农民,而是政策上的疏忽。

  二、农业污染治理的对策

  1、加强对“三废”污染的治理和无公害化处理

  加强“三废”污染治理,是做好农业环境污染防治措施重要内容之一。首先要加强执法力度,严格参照国家有关环保制度标准,淘汰经营生产中污染较为严重的产业项目、机械设备,勒令禁止重工业污染向农村地区蔓延,确保农业生产有一个“洁净”的环境。其次要加强监管力度,尤其是做好农村经济产业中工业企业排污减排工作,参照相关的法律法规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污染物排放监管规章,严格控制工业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最后推进农业“三废”集中处理工作进程,根据地方环境承载能力及工农业生产发展情况,合理规划,调整农村产业布局,引导地方企业向城乡集中,集中监管生产排污情况。

  2、加强对禽畜污物的防治工作

  养殖业污物处理是农业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所在,在防治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坚持无公害化、资源化、减量化的原则进行。对于养殖舍内的粪便要及时进行清扫,清扫后要进行冲洗,冲洗后要严格消毒。对于收集的粪便要集中处理,可采用厌氧发酵的方式,一方面有节能功效,另一方面可获得沼气,开发农村沼气产业项目。也可将收集粪便集中发酵制成有机肥料,与化学肥料配合施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3、加强对农药污染、化肥污染的防治工作

  防治农药污染的关键在于尽可能地减少农药使用,积极探索使用综合治理措施。在病虫害的防治上,要将物理防治、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同化学农药防治有效结合起来,尽量减少农药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程度。同时,还要积极研发低毒、低残留、高效新农药,并加强使用指导。此外,还要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力度,规范用药,严格遵守农药使用范围和标准。早在1982年,农业部就颁布实施了《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在规定中明确将农药细分为高、中、低三类。在规定中,明确指出符合“农药安全使用标准”的品种,要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执行,对于控制农药残留,防治农药污染效果较好。防治化肥污染要将有机肥和化肥使用有效结合起来,尽量不要在同一地方长时间使用一种肥料,积极推进测土配方技术,避免过无节制使用化肥,造成化肥流失污染环境,有效提高化肥利用率。在推进测土配方技术的同时,要积极探索扩充地方作物种类。此外,在加强化肥污染和农药污染防治工作的同时,政府一定要加强对规范用药和合理使用化肥的宣传和技术培训,引导农户科学合理用药,规范有效施肥。

  4、农业、环境政策一体化

  由发达国家农业发展历程来看,农业-环境政策一体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趋势,农业政策需要根据其环境影响进行评价。我国的《中国21世纪议程》和《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均强调了“农业-环境政策一体化”原则。农业、环境政策一体化原则运用的重要领域之一便是粮食生产。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6亿,按人均400kg计算,粮食总产量应达到6.4亿t,需要在产量最高年份的基础上增产约1.3亿t[12]。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我国的耕地面积逐渐减少将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粮食增产的压力将非常大。建国以来粮食生产的历史事实,证明了我国在保障粮食安全方面的巨大成功,但这一成就的取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单产的提高,即是以环境破坏为代价的。在资源与环境约束下的新时期,国家政府不能仅仅考虑保障粮食安全这一唯一目标,还必须同时兼顾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协调粮食安全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处理好平衡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适当调整并制定粮食自给率,充分利用国内外粮食市场,可以减轻化学品使用对环境的压力,有利于环境保护。

  5、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农民环境教育力度

  利用基础教育、大众传媒、街头巷尾的宣传、技术人员入户讲解与指导等方式,采取简易、方便的方式对大众农户进行农业环境与保护的宣传和教育,积极引导农户参与到日常的环境保护活动中来。结合科技扶贫、文艺下乡等活动、利用环保日等重要活动,联合一些社会组织和社团如工会、科协等,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开展环保知识下乡活动,对农村人口进行广泛的环保知识宣传教育。并且通过文字流通形式,组织人员编写贴近农村生活、通俗易懂的环保宣传手册和图文并茂的宣传画,让广大农民了解农村存在的环境污染状况及其带来的严重后果,教育农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环境保护。

  结束语

  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和重要支撑,农业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农业生产,本文从我国当前农业环境的现状和成因开始分析,结合具体数据,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对策,只有我们加强对农业环境污染的防治、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业生产,更好地造福于社会和人民。

  参考文献

  [1]程波,闫铁柱,袁志华.论环境影响评价在我国农业环境保护中的作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

  [2]楼迎华,崔良,于燕玲.防治农业面源污染,推进农业清洁生产[J].农业科技管理,2007.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成因与政策论文

2507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