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形势与政策论文 > 形势与政策关于一带一路的大学生论文

形势与政策关于一带一路的大学生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形势与政策关于一带一路的大学生论文

  “一带一路”是可以缀之为时代的大战略,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产业结构的升级又被诸多利益集团所困的境况下,同时又在举国体制的豪迈中推进,场面轰鸣壮烈、蔚为大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形势与政策关于一带一路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形势与政策关于一带一路的论文篇一

  《全球治理视野下的“一带一路”》

  摘 要:“一带一路”的参与主体多元,面对问题多样,建设过程开放,符合全球治理的逻辑。浅层次上,“一带一路”面临着诸多研究报告所称的大国博弈、政权更迭、地区安全、腐败等风险,其实深层次面对的仍旧是如何建立有效、公正、秩序的问题,从国际到田间、从精英到常人、从金钱到心灵,即如何在全球各种主体中树立治理理念,妥善安置不同的力量和动机。而中国的“一带一路”也必将是全球治理的探索过程,并与全球治理的进步同行,与全球治理相辅相成;而全球治理的理念也对“一带一路”建设有诸多的启发。

  关键词:“一带一路”;全球治理;秩序;主体多元

  “一带一路”是可以缀之为时代的大战略,特别是在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产业结构的升级又被诸多利益集团所困的境况下,同时又在举国体制的豪迈中推进,场面轰鸣壮烈、蔚为大观。“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一个时代,自然是在世界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之下,产业结构转移造就的中国崛起的溢出和再转移是全球化逻辑的复制过程;也是现代世界新兴国家――中国,带着另一种有些争议的所谓模式的崛起,造化全球的基于理性、情怀和机遇的演化过程,甚或是中国文明同亚欧各种文明冲突、沟通、理解、互鉴、协调、交融的或浅或深的共同体形成过程。

  “一带一路”时代的开始可以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2015年3月28日联合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作为标志,而“一带一路”时代的成功必是以有效的全球治理的建立作为标志的。“一带一路”是发展的中国给世界提供的公共产品,是中国主动参与和承担全球治理的义务和责任。对于世界而言,“一带一路”必将探索和推动着全球治理机制的完善及能力的提升;对于中国而言,这样的项目或者战略必须用有效的全球治理的思路去建设和实施。“一带一路”的成功有赖于有效的全球治理。

  一、“一带一路”是一项全球治理的项目

  全球化并不单单是资本劳动以及商品的全球化,不单是经济的全球化,也是政治的全球化、文化的全球化和问题的全球化。全球治理是全球化的要求,是在人类的活动超出了一定区域后,为更好地同更多人相处和生活,在更大范围内的互动和协调,在更广阔的视野里建立秩序和制度,寻求确定性和把握不确定性,甚至如哈贝马斯所说是要“按照协调一致的世界内政模式来对全球系统施加影响”[2]。

  全球治理是国家治理、区域治理在概念上的自然延展,也是人们看到了国家治理有效后的期许。全球治理是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治理,是治理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拓展。全球治理的首要特点便是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相应的是权力的变迁,表现为社交网络放大曾经微弱的声音、业缘趣缘、互联互通创造出超国家组织和倡议网络以及现存国家体综合国力的起伏涨落所徘徊的中心和边缘;其次,经常伴随着“霸权治下”的后缀词“和平”也要改变,治理客体变得多样化,全球治理不单要面对经济、安全、环境等问题,也要面对人权、宗教、大国关系、国际权力秩序变迁等问题,甚至要考虑一个国家的民族情怀和心理预期;最后,在于治理过程的开放性,基于主体的多元和问题的多样,原有的封闭的决策和实施过程势必不能满足各方参与的需求和利益的要求,也不能实现知识和资源分散状况下的最优配置。只有通过治理才可以有效地容纳更多、更深的参与和博弈,运用更广、更专的知识和智慧,创造更公正、更有效的体制和机制,使国际社会的活力得到释放,使各方参与者得到尊重。

  (一)“一带一路”参与主体多元

  “一带一路”横跨欧亚非大陆,囊括65个国家(含中国),涵盖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为21万亿美元,分别占世界人口和经济总量的63%和29%。[1]“一带一路”连接两个最为活跃的经济圈――亚太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但沿途多为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程度较低,普遍处于国家转型过程中,其间各种利益纠合、权力纷争、教派族群冲突,都在撕扯着国家的治理结构,使得国家的治理能力低下,国家显得脆弱不堪。更严重的是:因为地缘利益、意识形态、油气资源等因素,大国环伺,局面复杂,争斗不止。所以,这里的主体依据力量范围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国际组织、倡议网络等超国家联结体;第二层次是主权国家;第三层次是党派、族群、教派和地域等组织。

  在第一层次,截至目前,全球共有大约68 000个国际组织,并以每年大概1 200个的速度递增。[3]依据中国外交部网站显示,全球较有影响力的国际和地区间政府组织共有101个,[4] 涉及“一带一路”的相关国际组织有84个。84个组织是84种不同的力量,会需要84种的角力和应对,能够排列组合出无数种状态。

  在目前84个利益和关注领域不同的组织中,与“一带一路”建设强相关的组织大约有十数个,包括20国集团、亚欧会议、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10+1)、南亚区域合作联盟、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阿拉伯国家联盟、伊斯兰合作组织、中非合作论坛、上海合作组织、亚太经合组织(APEC)、亚洲合作对话(ACD)、亚信会议(CICA)、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这些组织和论坛大多旨在通过平等对话和广泛交流,增进了解、加强互信、扩大共识、促进合作,同“一带一路”的倡导和目标多有交叉,如伊斯兰合作组织的一个最终目标是建立伊斯兰共同市场。84个组织中没有明显的目标对立和冲突,在国际组织语境下保持了良好的氛围,只有部分区域组织特别强调维护本区域利益,再如伊斯兰合作组织,其宗旨中亦有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恢复其民族权利和重返家园的斗争的条款。还有由中国直接为“一带一路”融资发起和设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丝路基金,同日本主导的亚洲开发银行、美国主导的世界银行在业务上多有交叉,在政治影响上多有竞争。

  在主权国家层面上,国家间恶性竞争。在国际上没有公正有效秩序的前提下,国家间的竞争是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的。各个国家都在无政府社会下的地缘政治思维中不可自拔或左右为难,运用各种正当的名义获取本国利益的最大化。美国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协议)不含中国和印度,中国的“一带一路”也有被解读为对抗亚太再平衡;印度推出了“季风计划”和“香料之路”,中国就有学者呼吁在用经济手段拉拢印度的同时,不能放弃地缘政治上的有利地位。[9]在全球化相互依存的时代,当年中国的4万亿投资不能不说让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更加困难、以后的经济更加不稳定,但是4万亿投资却也刺激了世界经济,给了世界一个经济的减震器,保持了大宗商品的价格以及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使世界不致陷入通缩之中。可以说,中国为世界经济遮了风挡了雨。所以,只看相对收益,而不看绝对收益,无疑是短视的,恶性竞争也是应该杜绝的。尤其是,中国经济总量已经排行世界第二,而作为现今世界第一的美国非常猜疑太平洋能容得下中美两国的发展,如果还是加剧紧张和扩散思维的地缘政治,而不去寻求共赢的秩序和可能性,那就是在自毁根基。

  在国家内部,仍旧存在着秩序的缺失。姑且不谈法律秩序,在沿线的一些国家,连作为国家存在底线的暴力机器都不是国家垄断,国家内部还是一盘散沙的部落状态,国家权力仅仅通达首都等少数地方,这样的国家,还深陷在建立国家的过程中。而“一带一路”即便是在最低层次的目标上,也是要在散沙上建通途,一堆堆、一粒粒去固定它、黏合它,所面对的风险和成本可见一斑。

  在族群层面上,极端主义,非传统安全问题突出。研究社会运动的赵鼎新说,当今世界只有两类大型群体会有着较为“天然的”强大认同感,那就是族群和宗教群体。而“一带一路”是否能穿过这些强大的群体,是否对于宗教群体有价值,或者哪方面有价值,这是“一带一路”所要面对的极大的问题。无论你是否相信(我知道大部分人不相信),纵观历史长河,暴力呈现下降趋势;而今天,我们也许正处于人类有史以来最和平的时代。[10]虽然暴力在下降,但是恐惧并未减少,风险在增加,个人在秩序内无法通达的地方会滥用自由,而极端组织在秩序之外欲重建秩序,大规模的非理性不存在了,但是个体的非理性却无处不在。

  (三)“一带一路”建设过程开放

  显然,在面对着无数主体而又动机繁多的情况下,保持开放的架构是一个实体能够长期存在和不断成长的基础策略。与同是号称“新丝绸之路”的美国“阿巴战略”,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就更得丝路精神的真传。“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无论真实的丝路到底是什么样子,这些建构的精神凸显实质的善,都是丝路绵延不绝的保证。“一带一路”借用此符号为倡议,是守成大国仅取其空名而不具有的魄力,当然也是后起之秀应有的姿态。

  “一带一路”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推进沿线国家发展战略的相互对接”,加强双边合作,强化多边合作机制的作用,积极利用现有双、多边合作机制,同时继续发挥沿线各国区域、次区域相关国际论坛、展会的力量。“一带一路”建设不是要替代现有地区合作机制和倡议,而是要在已有基础上,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发展战略相互对接、优势互补。“一带一路”坚持开放合作,坚持和谐包容,坚持互利共赢。“一带一路”的相关国家基于但不限于古代丝绸之路的范围,各国和国际、地区组织均可参与,让共建成果惠及更广泛的区域。倡导文明宽容,尊重各国对发展道路和模式的选择,加强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和平共处、共生共荣。兼顾各方利益和关切,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以目标协调、政策沟通为主要建设途径,不刻意追求一致性,可高度灵活,富有弹性,以多元开放的合作进程体现各方智慧和创意,各施所长、各尽所能,把各方优势和潜力充分发挥出来。

  浅层次上,“一带一路”面临着诸多研究报告所称的大国博弈、政权更迭、地区安全、腐败等风险,其实深层次面对的仍旧是如何建立有效、公正秩序的问题,从国际到田间、从精英到常人、从金钱到心灵,即如何在全球各种主体中树立治理理念,妥善安置不同的力量和动机。而中国的“一带一路”也必将是全球治理的探索过程,与全球治理的进步同行,与全球治理相辅相成。

  二、全球治理对“一带一路”的意义和启示

  在现实主义的语境下,国家最重要的就是在这个世界维护自己国家的安全,在各种交织的国际体系中保持自己的主权,在诸多的政治交易中获得更高的相对收益而不是绝对收益,这就要求政治家掌舵的国家在不匀质的世界权力流中发现机巧、尔虞我诈、轻视信任、自私自利,最好能建立对自己国家有利、而对一些相竞争的国家有害的世界秩序。而“一带一路”很可能被这股洪流打得七零八落,被这些野心蒸腾得烟消云散。“一带一路”倡导的开放架构很好地提供了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而全球治理的视野和情怀则能提供解决问题的出路和可能。“一带一路”的成功有赖于有效的全球治理。

  (一)超越“威斯特伐利亚体系”①,走出“修昔底德陷阱”②

  当今世界已经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独自提供国际秩序了,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也是不够的,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无数的组织和倡议,远不是给一个支点,就可以撬动地球。虽然大国有大权力,能够支撑一片秩序,但是如果在无知之幕下形成的秩序,绝不应是垄断的秩序。建立在区域集团上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也不行,即进行区域一体化之后的全球恶性竞争也不是世界秩序的长久之计。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就是“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要求,“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本就暗含着均势的要求。均势基于互相防范、维持独立,而现代要求互相促进、共同进步。就像现在,中国提出的新型大国关系,美国是绝不会信任中国的,因为“威斯特伐利亚”这个均势体系就是一个无视道德准则、肆意玩弄权术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下,地缘政治永远有市场――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没有希望的市场、一个把武力称为高阶权力的权力市场。所以必须要走出“威斯特伐利亚”体系、走出自然状态,建立信任架构,节约交易成本。如果制度提供了确定的、公平的、有效的权力协调机制,国家之间就有了信任,也有了情理,就可以通过交易与权衡而达成合作,从而达到一种稳定的、合意的结果。这样自然也就走出了“修昔底德陷阱”。

  无政府状态显然是在弱化,是在结束,这一过程因为联系的增多和加深在无可阻挡地推进。无论俾斯麦权术玩得如何高超,德国最后都战败入了盟,无论日本追随了多少强国,它也在寻求制度化的世界。最先建立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欧洲,也最先摒弃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欧盟的建立应该视为是对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超越。治理既然是能够感知的,也看得到的,就应该去追求。“一带一路”要做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就要借鉴历史上共同体的形成,无疑,山川地理、天象人文、空间的开放性是显然的,但更关键的是人的推动。

  (二)治理使国家雄心得到安放,使资本去政治化

  稀缺带来竞争,竞争带来算计。如果依然在资源稀缺的背景下,那么就要有一个确定的路径使资源得到公平分配,不然各国都会争当“黑帮老大”,争着建立自己的金字塔秩序。如果“一带一路”成功实施,那么无疑会极大地推动中国的崛起、增强中国的力量,而如果没有一个可以让大家安放中国力量的体系,那么中国也是肯定无法顺畅地实施“一带一路”的。而超越“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的均势,走向全球治理,是对于身处利益纷争的各国有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使国家雄心得到规制和安放。

  国家争来争去,在这个资本在全球扩张的时代,实际上争的更多是资本的高利润、垄断利润。显然,现在的资本仍旧带着国家的符号,即便资本的股东已经可以无国界。资本可以细分,要求资本的对应物也必须细分,要求打破一切的整体并能自由组合以让资本捕获,所以资本也在冲击着国家这个整体、冲击着自身的政治色彩,但是没有治理带来的信任,这些色彩始终挥之不去。

  全球治理对于多元主体的承认、对于多样问题的承认、对于开放过程的承认,都对国家和资本的欲望的普遍实现提供坚定的可能性。

  (三)促使他国整合国内力量,共谱“一带一路”时代

  “一带一路”面对的最主要的实体是各种发展倡议和组织(包括国家),这些倡议和组织代表着整合过的力量,就像同一个问题要同很多组织部门打交道会带来效率的贬损一样,同一盘散沙打交道的成本显然也是更高的,所以也应当促使各国整合国内力量,提升国家能力。“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广泛地与沿线所在国的权力对接,如果有现成的权力高速通路可以利用,那么互联互通会更加快捷、更有效率。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最终要依赖权力的共同体,需要对全球各种主体的权利和义务形成公正有效的规约。所以,全球治理不能只停留在国际层面,在国家和族群层面也要实现深入地治理。国家和族群的治理是全球治理的基础,也是建设“一带一路”的基础,所以他国国家治理的成功也是“一带一路”的成功。

  “一带一路”时代的曲谱,必定饱含着主体间的理性互动、公共权力行使者的情怀和科技人文给予的机会,这是一场浩荡的大合唱,而不是中国的独唱。

  注释:

  ①威斯特伐利亚体系是象征三十年战争结束而签订的一系列和约所确定的国际体系,是世界近代史上的第一个国际关系体系,其最主要贡献在于确立了国家主权的平等原则。

  ②“修昔底德陷阱”,是指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此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故称“修昔底德陷阱”。

  参考文献:

  [1]“一带一路”写春秋,“文轨车书”中国梦[EB/OL].

  [2]Juergen Habermas.Why Europe Needs a Constitution[J].New Left Review,2001(11).

  [3]Union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s,The Yearbook of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EB/OL].

  [4]国际和地区组织[EB/OL].

  [5]陈宇.竞争还是合作:不应忽视的他国“丝路带”[J].世界知识,2015(9).

  [6]钟飞腾,朴珠华等.对外投资新空间:“一带一路”国别投资价值排行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7]何帆.这个世界为什么越来越没有秩序[EB/OL].

  [8]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N].人民日报,2015-3-29.

  [9]高柏.在一带一路上如何打理中印关系?[EB/OL].

  [10]吴海云.专访哈佛教授平克:人类正远离暴力,但媒体却在放大恐怖主义[EB/OL].

  形势与政策关于一带一路的论文篇二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形势与未来推进挑战》

  【摘要】2015年是“一带一路”战略正式实施元年。中国以区域内国家外交关系作保障,在政策沟通、金融、基础建设、经济贸易、文化民众交流等领域为重点,取得了相当的进展。“一带一路”战略也面临美日采取抵制政策、地区形势的不确定性、相关国家诉求和利益的复杂性、海外人员和物资权利的保护等诸多挑战待解。

  【关键词】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 周边外交

  2015年是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发展战略全面开展之年。在这一年中,中国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为两大推进方向,以区域内国家外交关系作保障,在政策沟通、金融、基础建设、经济贸易、文化民众交流等领域为重点,取得了相当的进展。

  “一带一路”战略实践形势发展

  2015年是“一带一路”战略正式实施元年,围绕该战略实践可分成外交和具体操作两大层面:

  外交层面。“一带一路”战略既是中国的对外发展战略又是国际合作战略。中国政府提出这一战略需要和相关国家达成共同推动这一战略的外交共识和政策保障。中国政府在两年多的时间里通过各个外交渠道进行了充分的交流沟通,为“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做了有力的准备。对2014年和2015年这两年时间里,中国国家主席和国务院进行的“首脑外交”中的出访国家进行分析,可以看到中国外交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投入。

  2014年,共出访5次,先后访问了约15个国家,其中和“一带一路”战略有关的国家有11个。他还出席了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上海合作组织2014年首脑会议。11月10日,在北京主持召开亚太经合组织第22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会议期间中国政府宣布成立400亿美元的丝路合作基金。共出访5次,访问了约13个国家,全部是和“一带一路”战略有关的国家。他还出席第24届世界经济年会非洲峰会年会、2014年东盟峰会、2014年上合组织会议、亚欧首脑会议、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领导人会议。

  2015年,共出访8次,访问了14个国家,其中和“一带一路”战略有关的国家有13个。他还访问了联合国,出席了雅加达纪念60周年庆祝活动,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金砖国家组织、上合组织首脑会议、土耳其G20领导人第十次峰会、菲律宾出席APEC第二十三次非正式领导人会议、中非合作论坛首脑峰会、巴黎世界气象大会等。共5次出访,访问了9个国家,包括瑞士、巴西、哥伦比亚、秘鲁、智利、比利时、法国、韩国、马来西亚,他还参加第十八次中国―东盟、东盟―中日韩领导人会议,第十届东亚峰会(10+8)等。这些外交活动都和“一带一路”战略有关。

  等在外交中不断倡导中国的和平外交理念和国际合作思想。例如2014年提出了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理论、构建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共同实现亚太梦等重要理念。2015年9月,访问联合国时,在庆祝联合国成立70周年讲话中提出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号召。在这一系列重大和平外交理念和国际合作思想指引下,2015年中国的外交活动围绕“一带一路”战略不断展开。例如,2015年首次出访是4月20日到访巴基斯坦,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访问期间丝路基金发放了第一笔贷款。5月7日,当年第二次出访中第一个访问哈萨克斯坦,专为推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而来。紧接着访问俄罗斯,重要议题之一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10月19日~23日访问英国,两国合作进入“黄金时代”,在西欧引起雪崩效应。11月24日在苏州主持第四次中国―中东欧领导人会议(共16个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出席),主要商谈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

  具体操作层面:政策沟通。这一年来,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受到相关国家和世界各国的广泛好评和高度关注。几十个国家和中国政府商讨如何将本国政府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规划同“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相对接,在共商、共建、共享的基础上,以合作共嬴为根本原则,致力于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国家政策沟通方面进展较快,如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蒙古等国己签订了将“一带一路”经济建设计划与本国建设计划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①中国和各国政府之间关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的政策沟通为该战略的落实打下坚实基础。

  资金融通。中国金融动向近几年广受世界舆论重视,一是因为中国金融的实力,多年高居世界各国外汇储备第一;二是因为世界主要金融机构被西方控制,不承认新兴市场国家的地位,也无法满足众多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需求。因此,中国金融的举动就有风向标意义。自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前后,中国先是筹建金砖国家银行,又建立了400亿美元的丝路合作基金。2015年3月,中国倡建的亚洲基础建设投资银行开始筹建,短期内有57个国家成为首批成员国。4月,丝路合作基金发出第一笔贷款。12月底,亚投行57个成员国全部得到国内立法机构批准。2016年初,亚投行在北京正成成立并开展业务。这几大新兴金融机构的诞生和运行将有力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践。另外,中国在金融保障创新上还在努力。例如,在上海成立的中国再保险公司为“一带一路”战略实践中的企业服务。

  贸易畅通。在经济贸易领域,中国作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2015年世界经济进入调整期,世界贸易总额自2009年以来首次下降,美国、欧盟、日本下降额均在3.3%以上,中国是所有主要贸易体中下降幅度最小的。而中国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贸易额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较大幅度的上升,显示出中国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的深厚潜力。从中国经济发展前景分析更是远大。预计未来5年,中国将进口超过10万亿美元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超过5000亿美元,将有超过5亿人次出境访问旅游。③而其中和“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经济贸易互通合作将是重点,速度将会高于和其他经济地区的经济贸易。

  设施联通。这一年在基础设施联通、重大建设项目筹备方面正在稳步推进。例如,中国中标了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至万隆的高铁项目和泰国的高铁项目,另外计划修建从昆明往缅甸、越南、老挝通往新加坡的高铁项目、从新疆经哈萨克斯坦等国通往黑海、地中海、南欧国家的高铁项目。在海上丝绸之路方面,中国和沿岸国家合作的港口建设项目陆续展开,并有成果。例如,中国援建的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已经完工,交付使用。中国和斯里兰卡、东部非洲的罗布提、索马里、苏丹、埃及等国的港口建设等项目正在商谈。中国的核电站出口也有成果,将在英国建设核电站。同时,利用现有铁路、航线连动编组成新的运输组合也开通多条。中国民航在2015年也进行了航线航班调整,在“一带一路”战略相关国家增加的航线航班远远超过在其他地区增加的航线航班。

  民心相通。自“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国和“一带一路”战略相关国家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民心相通方面有较多促进措施。例如,由于交通的便利,特别是空中航线航班的调整增加,促进了民众来往、留学、旅游。中国政府为促进民众友好、民心相通,近几年来多次推出针为“一带一路”战略相关国家学生的奖学金计划。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推进取得很多相关国家响应。英国政府2016年1月7日宣布,从11日起向中国公民提供二年内多次入境签证,并可连带申请申根协定签证。

  “一带一路”战略未来推进的挑战

  2015年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开启元年将被载入史册。从实施步骤分析,中国政府对“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不疾不徐、稳扎稳打。从实施的切入点分析,中国政府以与合作国家达成外交共识形成外交协议为重点。从实施效益分析,涉及的几十个国家都表达了欢迎合作的态度并出台配合政策。从落实进度分析,处于开始阶段,在有计划有步骤的运行之中,显示中国政府“一带一路”战略比较成熟、综合控制力比较强,战略进展比较顺利。“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国际关系史上罕见的国际合作计划。该战略涉及44亿人口、60多个国家,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内容之复杂,史上难有对比。从“一带一路”战略展开后,在目前和未来推进过程中己经出现了公开或潜在的挑战。主要挑战有:

  美国、日本采取抵制政策。美日对“一带一路”战略前景严重怀疑,不愿看到新兴经济体之间团结发展,不愿看到新兴经济体和欧洲经济体加强合作,所以采取抵制政策。近年美国日本以美日军事同盟为政治核心组建经济合作体。2015年10月,跨太平洋区域经济合作框架协定(TPP)达成。这一协定有架空世界贸易组织(WTO)之嫌疑,并直接抗衡中国等国倡导的亚太自由贸易区的启动。3月美、日拒绝参加亚投行,9月拒绝参加中国举行的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和阅兵式。美、日除了不合作外,还在中国南海及周边地区制造纠纷,增加一些国家的疑虑,加大“一带一路”战略实践难度。日本则在高速铁路等具体项目上和中国激烈竞争。③

  地区形势的不确定性。2015年中东和欧洲地区形势的不确定性加剧。这两个地区形势变化有很大的相关性。美国在搞乱中东旧有地区秩序后收拾不了局面,采取了抽身转移战略。中东地区各种势力迅速填补,竞争千年的逊尼派和什叶派两大势力冲撞加剧,在某些地区大国默许支持下,“伊斯兰国”窜起而且倒行逆施,造成了地区严重不稳定和几百万叙利亚难民。其中的上百万难民偷渡到欧洲,又给原本就受希腊经济危机严重冲击的欧盟和欧洲带来新的冲击。从2015年春开始,欧洲难民危机愈演愈烈,11月中旬巴黎系列暴恐案发生反映恐怖主义的阴影笼罩着欧洲核心城市。这些难题会使未来欧洲焦头烂额、手忙脚乱。中东和欧洲地区形势的不确定性将使“一带一路”战略实践难度增加。

  相关国家诉求和利益的复杂性。“一带一路”战略相关的60多个国家的国情不同、社会复杂,各个国家希望发展的愿望相同但各自具体的诉求和利益并不相同。例如,中国的高速铁路在世界同类产品中性价比最高,但并不是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都适合,有的国家小不需要这么高速的铁路,有的国家面积大但人口少,空中航线更合适,可高铁又必须要一体化。如何平衡这些国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践中的不同诉求和利益平衡是相当复杂的问题。

  关于中国海外人员和物资权利的保护。随着中国“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战略展开,中国海外人员和物资权利面临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多。近年来,由于中国海外救援能力大幅提高,大规模人员救援及时高效受到国内外舆论好评。但中国上亿人次在国际活动,人员安全风险始终存在,而物资权利的保护不满意,未来中国投资将大幅增加,如何保护是个大问题。此外,还有一些其他风险不再罗列。

  “一带一路”战略实践对未来挑战的应对

  “一带一路”战略是中国对外发展战略中的关键战略,是中国从地区大国向世界大国的成长战略,是中国为世界和平和发展作出贡献的战略。“一带一路”战略是个长期战略,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一带一路”战略是需要中国和相关国家共同完成的战略。所以,“一带一路”战略实践中,中国应该重点发挥倡导、组织、推动作用。“一带一路”战略符合中国和亚、欧、非三大州各国共同发展愿望,方向正确、前途光明。但前进道路曲折复杂。关于当前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需要正确应对。

  以开放合作、包容互惠态度争取世界各方力量理解。“一带一路”战略是开放的而不是排他的,欢迎世界各国的加入和合作。该战略坚持和平发展,反对武力和武力威胁。该战略坚持合作共赢,反对排斥和挤压封闭。该战略符合世界和平发展潮流,而这一潮流会不断扩大。对美日的怀疑、不支持不必采取对立政策,而是通过和平发展来消解,以开放包容来转变。

  对中东和欧洲地区形势变化的研究判断要准确。这两个地区在今后几年可能有个较大的动荡期。欧洲形势会稳定快一些。欧盟会遇到严重困难,但不会解体还会存在下去。中东地区形势变化会大一些,甚至可能发生一场地区内国家的混战。所以关于“一带一路”战略相关国家安全状况研究非常重要,要努力规避战争、冲突、社会冲突的风险。尽可能为该战略实施寻找和平安全的国家和时期。实施中谨慎认真仔细,就可能将各种风险降的最低。

  关于平衡各国利益诉求。努力平衡各国利益诉求、最大化满足各国的发展需要是中国政府的愿望。对此,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以平等协商、互惠互利、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坚持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并尽可能应对得当。如果能使参加“一带一路”战略各国各利益体都比较满意,就成为建成命运共同体。

  关于“一带一路”战略中人员财产保护。目前。正面临三股势力严重的威胁。从近年来的外交保护实践看,由于中国政府及时采取撤侨行动,从利比亚、叙利亚、也门几个战乱国家的撤侨非常成功,做到了零死亡。不过2015年在西亚、非洲也出现了针对中国公民的恐怖活动。“一带一路”战略展开之后,中国参与人员要大量出现在亚洲、欧洲、非洲的几十个国家中,面临的人身安全威胁风险将更加复杂和突发,而且不仅要保护中国参与人员也要保护其他国家参加的人员的保护。如何应对这一安全威胁是个长期存在的风险,需要综合考虑来解决。从保护实践总结,除撤侨外还有几种方法:一可依靠当地国家政府为主来保护。如巴基斯坦前些年发生过多起针对中国技术人员的恐怖事件。近年来巴基斯坦加强了对中国技术人员的保护,在巴工作的几千名中国技术人员安全得到保障。二为企业自身增加安保投入或聘请私营安保公司负责安保。这类举措针对小规模安全威胁有一定效果。三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出境反恐。2016年元旦起《中国反恐怖主义法》生效,依据该法中国人民解放军可以组建特种部队出境反恐。这将极大打击恐怖主义的危害活动,保护“一带一路”战略实施。

  【注释】

  ①②杜尚泽:“阔步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人民日报》,2015年1月5日

  ③英国《金融时报》网站,2015年12月20日,引自《参考消息》,2015年12月22日,第16版。

  形势与政策论文

  一、《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特点

  (一)针对性

  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环境中,高校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等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们在接收新鲜事物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思潮的冲击。为此,高等院校有必要在思想政治理论教学中开设一门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形势与政策》。针对性是该课程的鲜明特点,一方面能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形势政策观,另一方面能培养学生的思辨、分析等各方面能力和素质。

  (二)时效性

  社会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状态,无论是国际政治形势还是国内政治形势都一直在变化发展,每一个国家都在根据本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其他国家的发展势态来适时调整发展政策。因此,《形势与政策》的教学内容也需要根据我国的政治与经济动态来适时更新,教学内容应与现实发展相接轨,贴近现实生活,由此看来,《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又一特点就是具有时效性或动态性。

  (三)互动性

  高校学生群体具有自主性强、思想活跃等特点,因而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这一极具时效性、动态性、针对性的课程教学时,教师应积极与高校学生进行教学互动,以充分让他们发散思维、积极思考。尤其要对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帮助高校学生解决疑惑,引导他们正确观察与分析形势政策问题。由此看来,《形势与政策》课程还具有互动性特点。

  (四)灵活性

  国家社会发展形势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存在可变性、突发性、不可预料性,因此《形势与政策》这一最直接反映国家政治发展动态的课程也就具有了灵活性特点。这也就对高校形势与政策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不能拘泥于单一的课本教材,应将《形势与政策》课程中的教学理论与时事政治进行灵活的有机结合,从而培养高校学生关注时事政治的意识,使其及时把握国内外形势与政策。

  (五)知识性

  《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教学内容涉及广泛,包括国内的历史问题、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现实问题,以及国际社会局势的变化等。由此看来,《形势与政策》就具有了明显的知识性。高校学生学习这一课程不仅可以了解本国的社会发展变化,还丰富了自己的知识,开拓了视野,这也是知识性《形势与政策》课程的独特魅力。

  二、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实效性的策略

  (一)确定教学目标,加强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重视

  要想增强《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教师就要加强对该课程的重视,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首先,要引导高校学生时刻关注时事政治,树立他们的爱国意识、社会责任感、民族自信心等,以使其形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与思维习惯;其次,要帮助高校学生认清国际与国内形势,对我党的政策、方针有正确的认识与理解。

  (二)拓展教学内容,满足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切实需求

  教师在进行《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切实需求,灵活拓展教学内容,如选择一些具有现实性与政策性的教学选题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通过深入、透彻的分析,从而帮助他们理解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需要注意的是,《形势与政策》课程的拓展教学内容需要精准且具有一定深度与广度,贴近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现实,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满足高校学生对《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切实需求。

  (三)革新教学手段,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吸引力

  革新教学手段是提高《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如将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课外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从而令原本枯燥、严肃的《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化、趣味化、实践化,调动了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进而提高了该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三、结语

  高等院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当今社会的一些重大形势与政策。因此,我们要重视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从课程特点出发,不断探索、研究,寻求更多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增强该课程的教学实效性。


猜你感兴趣:
1.关于一带一路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2.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

3.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论文2000字

4.形势与政策一带一路1500字论文

5.一带一路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6.浅谈一带一路内涵的形势与政策论文

2508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