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重要方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幼儿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幼儿心理健康论文篇一:《幼儿心理健康与早期家庭教育论文 》

  一、早期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

  家庭教养方式指父母在抚养、教育儿童的活动中通常使用的方法和形式,是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括,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性的行为风格。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心理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幼儿个性的影响,家庭教养方式直接影响幼儿良好性格的形成。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个性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个性是决定人的独特行为和思想的个人内部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组织。帕金森把家庭看成是“制造人格的工厂,直接影响儿童良好性格的形成。”因此,有必要探索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

  二、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

  为进一步提高早期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有效性,在了解早期家庭教育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下文将逐一进行分析:

  1.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之一。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到幼儿的健康成长,早期家庭教育尤其要重视幼儿心理健康状况,在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遵循幼儿的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表现为情绪安定、积极向上。个体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表现出来的。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判断幼儿心理健康的标准较多,如充沛的精力、性格开朗、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等,家长根据幼儿的实际表现情况,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这样才能客观、准确地把握幼儿的心理脉络,对症下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2.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

  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是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关键。早期家庭教育对家长而言,过分溺爱将会阻碍幼儿的正常的心理发展,应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教养方式指导幼儿教养行为,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心理。从幼儿的心理发展方面来看,幼儿由于受自身年龄特点的影响,在心理特征上往往表现为自信心差、成就感低、自卑怯弱,无法适应,形成紧张焦虑的情绪,养成不良的心理品质。对此,家长应发挥家庭教养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帮助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

  3.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

  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对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幼儿往往好模仿、易受感染和暗示,早期家庭教育应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氛围,使幼儿在良好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进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在具体做法上,由于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很容易成为幼儿的模仿对象,父母乐观、自信,孩子则会变得活泼、开朗;父母暴躁紧张,孩子可能急躁焦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父母的言谈举止、情感态度都应对孩子起着示范和指导作用。

  4.合理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

  合理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是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环节。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是幼儿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外在表现,压力过大、过多会损害身体健康。早期家庭教育中,幼儿的心理压力也是幼儿健康成长的必经之路,首先需要家长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如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可以使幼儿情绪饱满、愉快。与此同时,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也会受到一定的心理压力,面对遭受挫折处在良情绪中的幼儿,家长可用转移注意的方法让幼儿忘掉不愉快,以减轻幼儿心理的压力,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5.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

  习惯是人生活中最大的引路人,幼儿期是个体性角色形成的关键期。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还应注重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有益于幼儿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对幼儿而言,良好习惯的形成建立在一定的基础知识,即需要幼儿掌握一定的基本的生活技能作基础,如会自己穿衣、吃饭,会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会独自入睡,知道危险并能躲避危险等。早期家庭教育中的家长应加强对幼儿的指导,指导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让孩子在儿童世界里身心健康地成长。

  三、结语

  总之,早期家庭教育与幼儿心理健康紧密联系,利用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对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而言,要提高家长的心理健康意识,发挥早期家庭教育的作用,必须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气氛、合理减轻幼儿的心理压力、鼓励幼儿形成良好的习惯,积极探索早期家庭教育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策略,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

  幼儿心理健康论文篇二:《浅谈生活中如何保护幼儿心理健康》

  【摘要】众所周知对一个人来说,健康的身体是一切行为的基础,但能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对一个人适应周围环境、走向社会也至关重要,幼儿期是人生中的关键期,保护幼儿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健康心理的形成,而且能为幼儿将来各种良好心理品质奠定基础。作为孩子的老师和家长在生活中我们要时刻注意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保护,为孩子一生打好基础!

  【关键词】生活 保护 幼儿 心理健康

  众所周知对一个人来说,健康的身体是一切行为的基础,但能否拥有健康的心理、积极的情绪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对一个人适应周围环境、走向社会也至关重要,幼儿期是人生中的关键期,保护幼儿心理健康,不仅有利于健康心理形成,而且能为幼儿将来各种良好心理品质奠定基础。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严格执行幼儿一日生活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时,要以正面教育为主,坚持正面说教,通过反复示范训练,教幼儿自己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幼儿了解自己的价值,增强自信心,减少依赖性,培养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规定合理的生活制度,并使幼儿养成遵守生活制度的习惯。教师对幼儿的每一点进步、每一个发现都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幼儿在教师的评价及自我认识中、自我评价中感到自己的能力和作用。

  2、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2.1 为幼儿提出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在完成任务中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出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这里的难度是经幼儿努力能够完成的,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站这够不着,颠起脚来够的着”的任务。

  2.2 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坚持性

  坚持是优良的意志品质之一。幼儿期的坚持性发展较差。但幼儿在游戏中是按扮演角色的地位和要求来行动的,并用角色行为来监督自己的行为,把社会准则变成自己的准则。

  2.3 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形象,在榜样感染下增强幼儿的意志品质

  通过文艺作品的人物,抓住同伴中良好的行为表现,利用榜样的力量,也是增强幼儿意志品质的好方法。我们可以选择幼儿感兴趣、主题鲜明的作品,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遵守纪律,做事要有始有终。积极克服困难,按照要求完成任务,这样也可以使幼儿的意志受到感染,并得到逐步发展。

  2.4 教会幼儿意志的自我培养方法,在自我培养中发展幼儿意志

  教会幼儿意志的自我培养方法也是发展幼儿意志的有效途径。教师和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求幼儿善于掌握合理的愿望,对做不到的事情不说大话和硬坚持,如果说到做不到就会损伤意志。要求幼儿严格要求自己,胜不骄、败不馁,能诚恳的做自我批评改正缺点,这也是意志坚强的表现。还要让幼儿在一件小事上克制自己。

  3、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一是心理环境。

  保教人员之间保持着感情融洽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同事之间要礼貌相待,积极热情,有他人意识,教师用全部的爱心、热情的鼓励、正面的教育对待每一个孩子。对个性不同的幼儿要区别对待,通过因人施教,初步达到在各自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积极引导能力强的孩子向更高的要求去努力,对发展水平较差的幼儿给予特殊的帮助,为他们创设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使之增强自信心。从而培养幼儿爱老师、爱同伴、爱父母爱家乡的最初的情感。

  二是为幼儿提供充分表现的场所、时间和材料。

  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与幼儿一起布置班级环境,设置活动区域,给幼儿以丰富的信息和新颖的刺激,让幼儿在富有启发性、教育性的环境中得到发展。我们在活动中感到幼儿普遍对社会性角区和没有显性目标的的自由活动角区感兴趣,我们就增加了这类角区,并且给幼儿以充裕的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活动场所。材料,给幼儿自由探索的空间。以玩轮胎为例:除了体育活动爬、攀登、走以外,自由活动时间他们大大发挥了创造力,发明了许多新玩法,如:开汽车、钻山洞、滚筒等等,充分发挥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材料的选择上根据孩子的需要取放即可。

  4、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兴趣

  在孩子眼里一切都充满了好奇,他会把玩具拆的七零八落、把房间搞的翻天覆地,好奇心是一切活动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加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对新出现的情况和新发生的变化及时做出反映,发现问题,并寻根求源,激发思考,引起探究欲望,开始创新活动,爱因斯坦说过:“我并没有什么特殊古的才能,我只不过喜欢寻根问底的追求问题罢了”一语道破了创新和发现的真谛一一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是一切创造活动开始的前提。只有好奇才会对某件事产生兴趣,作为老师我们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主题的人来认识,积极的引导他们去观察、探索、认识、发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去辨别事物的形状、颜色、气味,充分运用感官,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事物间的关系,激发对大自然、对周围生活的兴趣。

  5、培养孩子对周围环境积极的情绪情感

  幼儿的情感,一是经常受到成人及同伴对自己的态度、情感的影响。二是经常受到成人及同伴对周围人和事的态度与情感的影响。

  幼儿教师作为对幼儿经常的、主要的情感陶冶者,以自己美好的情感和人格去熏陶和影响幼儿,这是十分关键的。教师的这一情感陶冶工作应贯穿、渗透于幼儿日常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有一位教师发现有个孩子午睡时把大便拉在了床上。孩子因担心遭到小伙伴的嘲笑、老师的训斥不敢直声。这位老师不动声色、面带微笑走到孩子面前,先拍拍他表示安慰,然后悄悄的帮孩子擦洗身子、包一条干净的被子,并告诉孩子:“没关系,这件事别人不知道,你好好睡觉吧,衣服我马上洗出来晒干”。我们可以想到这件事由于孩子在情感上经历了一个由起初的紧张、害怕到恬适、感激的巨变,将会在他小小的心灵中留下较深的印迹。他必然会感受的老师的可亲与可敬,从而更加信赖、热爱老师,乐意听老师的教诲。

  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尊重孩子,平等的对待孩子,耐心的倾听孩子的心声,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以积极的情感去影响孩子。

  6、做好幼儿园与家庭的配合工作

  家园联系是沟通心理和客观存在的桥梁,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基础和源泉。作为教师平时应该多向家长宣传教育计划,取得家长的支持,定期召开家长会,介绍教育进程、方法及幼儿发展状况,并认真听取幼儿在园的表现情况,做到家园合力实现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心理健康论文篇三:《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幼儿时期心理状况的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其一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关注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对当前幼儿健康成长和教育策略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其它年龄阶段相比,具有更大的可逆转性。因为:这一阶段出现的问题还比较轻微,教师若及早发现,及时给予帮助和矫治,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现代人每天所承受的社会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因而十分需要具有良好心理素质,对处于关键期的幼儿来讲,培养良好心理素质,进行心理自我保护非常重要。

  1.幼儿园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摆在首位。

  幼儿园是儿童成长的第二环境,是儿童最早加入的集体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增加一日活动环节,也不是替代原有的教学活动,而是把教学活动内在的、潜在的因素挖掘出来。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发挥心理健康教学活动的教育作用。在活动组织形式上采用融合模式,打破班级界限,由小、中、大班各级组间、各班级间幼儿互相参与活动。从单一的同龄伙伴交往发展到混龄伙伴交往,扩大了儿童交往场合和机会,提高了他们的合群性和合作性。作为教师,更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幼儿阶段,教师在这方面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教师的作用发挥得好,可以维护和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反之,则会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1]。具体的说:教师的作用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

  1.1 教师要以健康的人格影响幼儿。幼儿教师的工作是一项比较辛苦的工作。教师每天都要面对几十个生龙活虎的孩子,吃喝拉撒事事要操心:弹唱跳画样样要教,还怕孩子一不小心发生意外,心理压力是相当的大。例如:每天班上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向老师打"小报告",而这些"小报告"的事情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时间一长难免会让老师产生烦躁、厌倦得情绪。这时教师就应该极力避免将个人的不良情绪带到孩子中间来。应该保持积极愉快的情绪与孩子交流,分析原因,使他们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对于幼儿园的教师而言,重视和加强自身心理卫生保健不仅有利于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利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1.2 教师要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影响幼儿人格发展。对于幼儿来说,教师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个不小心的失误都会影响儿童人格。带班的老师有时会在休息时间闲谈,不经意会谈到班上的孩子,有的孩子怎么聪明、可爱,怎么讨人喜欢;而有的孩子反应迟钝,不爱说话,都会说出来。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孩子们听了以后会对他们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从此,他们也许会变得更加缺少自信,更加内向,不爱交谈。有的教师却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却认为孩子小,不懂事,听不懂等等。

  还有的教师甚至还会对幼儿采取斥责、惩罚、讥讽、漠视的态度,去处理在孩子们身上发生的事情与问题。幼儿对教师采取的态度是十分敏感的,这些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是绝对有害的,有的幼儿就是由于遭到教师的训斥、惩罚、讥讽等而不愿意上幼儿园,给幼儿园和家长的工作带来巨大的障碍。

  1.3 教师要注意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该从幼儿早晨入园的那一刻起,就开始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这就要求教师要努力做到:

  1.3.1 无条件地关爱孩子。只有爱孩子,才能对孩子保持亲切的态度,使幼儿保持积极愉快地心理。如:每天早上用微笑去面对每一个孩子的问题,以及每天下课亲切地与每一个幼儿说再见,会让每一位幼儿都有一种充分地被重视和被接纳的感觉。

  1.3.2 充分的接纳和尊重幼儿。

  首先尊重幼儿是幼儿精神健康成长的前提。我曾经就碰到这样一件事情,一次去朋友家玩,刚进门,朋友就热烈地招待我,这时我发现朋友家的一个小孩正在聚精会神地看一本图书,我的朋友示意"问阿姨好!"可孩子没有反映,仍盯着手中的图书,朋友将音量提高"乐乐,问阿姨好!"孩子抬了一下头,心不在焉地问了一句"阿姨好!"可朋友却感到不满意:"乐乐,你怎么这么不懂礼貌,下次你再不懂礼貌,我以后就再也不买书给你看!"孩子开始不能集中注意地看书,先前专注的神情换作沮丧。

  显而易见,再这个例子中,朋友是在要求孩子懂礼貌,无可厚非,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从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但是幼儿对规范的遵守是有条件的,他们与生俱来的精神生命给了他们选择注意的自由,当兴趣不在于成人所期望的行为是,他们是很难达到成人要求的。如果像那位朋友一样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其结果不但会给他们的情感造成伤害,而且会干扰了幼儿精神生命的正常发展。这就是要求在平时的生活与学习中要给幼儿一定程度的时间上的自由,允许他们将自己的意愿、自己的行为、理由表达出来。对于幼儿无法说清楚的事情,要细心观察,分析产生行为的原因,弄清楚他们的真实想法,而后再进行引导、教育。

  1.4 教师应积极主动的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对幼儿进行的情感教育,会让幼儿能够恰如其分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突如其来时,保护健康的情绪,而发展幼儿的人际关系看似简单,实之不然,在幼儿园里,幼儿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师生关系与同伴关系,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与同伴友好的相处,可以为幼儿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则会使幼儿在今后的社会生活中出现种种障碍,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在幼儿面前,教师与教师之间不要做过多的交谈而将幼儿放在一边,置幼儿于不顾,而应将主要注意力和全部热情放在幼儿身上。

  2.创设良好的家庭育儿环境,推动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

  家庭是幼儿生活中第一个接触到的环境,是幼儿心理发展的最重要、最基础的环境。完善的家庭结构,良好的家庭人际环境,家长本身的素养及对子女的教育观、教养方式,都会给幼儿心灵烙上深刻的"印记",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心理的影响特别重要。

  2.1 父母要想方设法培养孩子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养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父母要想方设法让孩子吃点苦、受点累,这样对孩子有好处。如有条件的可以让孩子亲自体验一下生活,烧火煮饭、拾柴挑水、喂鸡喂猪等,让孩子真真切切地体验到生活的艰辛。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为了帮助孩子理解,父母可以从饮食开始。平时有意在食物中加入酸甜苦辣,做些不合孩子口味的食物,如果孩子因挑食不吃,不妨让他饿一餐,等他饿了自己来找吃,从而帮助孩子改掉挑食的毛病,更好的去适应生活。同时让孩子明白生活中不光有甜,还有辛酸。只有人去适应生活,否则就会被生活所淘汰,这与不合口味不吃会被饿死是一样的道理。孩子年幼无知,生活经验少,为了孩子少走弯路,并防患于未然,有些日常生活技能应教会孩子。

  2.2 父母要给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增强孩子的独立性父母对孩子的衣食住行呵护过多,禁区也多,致使孩子形成依赖性大,独立性差,稍遇一点挫折就束手无策。在教育中,父母要克服传统的教育模式,解放孩子的手、口、眼、耳,变"封闭式"为"开放式",放手让孩子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锻炼独立性。刚开始,孩子凡事都想"自己来",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每件事都常常做不好,如地越扫越脏,拿碗会摔破等,但父母要有耐心,让孩子有锻炼的机会,不能以提高效率和节省时间而"一手包办",应让孩子明白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让"我自己来"成为孩子的座右铭,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还能锻炼孩子的勇气和意志力。

  2.3 父母要信任孩子,树立孩子的自信心。一个自信的人往往具有乐观开朗、坦荡豁达的品质,敢于创新,自强进取,勇敢的面对未来。自信心的培养,要从尊重孩子,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开始。孩子年龄小,刚开始做事往往不如意,有时简直是添乱,越做越忙。父母切不可嘲讽孩子,"去去去,一边去。""做的是什么呀?乱七八糟。"父母这种不信任的态度,会使孩子认为自己很无能,以后就没有自信,遇事就束手束脚。所以,平时父母要常对孩子说"你真行!","了不起!"等。在生活、娱乐过程中,孩子往往有属于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见解,与成人不同,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能粗暴地按自己的意愿,指责孩子这样做不对,那样做不好。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浇灭孩子的自信心。孩子毕竟年龄小,能力有限,当他们遇到困难或失败,感到沮丧时,父母要积极、热情地去扶一把,与孩子一道解决问题,并告诉孩子"失败乃成功之母"。

  许多有名的科学家是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才发明成功的,给孩子鼓足勇气,让孩子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勇敢地面对失败,分析失败的原因,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勇敢的向成功迈步[2]。相信孩子,让孩子坚信自己"我会","我行"。孩子就是这样,你越相信他,他的积极性就越高,自信心就越强。从而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事物,勇敢地面对挑战。

  2.4 父母要注重和孩子心理沟通,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活泼开朗的性格,总是给人以爽快的感觉。他们一遇到问题,就会自己想出种种办法来试试,即使失败也不沮丧,又会立刻思索,寻求别的方法。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但作父母的,即使再累再忙,每天也要抽出一些时间与孩子交流一下,进行心理沟通,消除代沟,成为孩子的朋友。这样孩子有什么事会向父母倾诉,从而消除压抑,保持心情愉快。家庭要保持和睦的气氛,每个人说话应和颜悦色,对孩子要和蔼可亲,让孩子感到父母可亲可敬,心情舒畅。

  从小不要当孩子的面,拿他与别人比较,"比某某矮了一点","比某某说话慢"等等,会让孩子觉得"我不如人",平时父母与孩子进行竞赛游戏,总喜欢让孩子赢,这样不好,应让孩子明白"山外有山","胜败乃兵家常事",尽了力,"贵在参与"等道理。教育孩子凡事要尽心尽力,但要乐观地看待结果。"笑对人生","天塌下来当被盖",这种良好的个性,是我们努力培养的方向。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很需要幼儿园、教师、家庭三方面通力协作,更需要有机结合,互相渗透。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渗透到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融入幼儿每天的生活当中,持之以恒,让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我们才有希望看到祖国的未来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参考献文

  [1] 刘维良.心理健康教育从娃娃抓起。华文出版社.2004.49页.

  [2] 冯丽静.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广东幼儿教育出版社.2007.25页.

  [3] 杨凤池.让家庭成为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深圳新胡同出版社.2006.137页.


猜你喜欢:

1.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2.浅议如何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论文

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4.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5.儿童心理论文

6.3到6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1124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