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心理健康论文

  教师的心理健康基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在现代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心理健康论文范文一: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进行,教学已经不单纯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而是倾向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课程着眼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以弥补纯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不足,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渗透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学校作为这一重任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课程,聘请心理健康教师是很有必要的。但每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毕竟有限,何况大部分学校根本没有开设此门课程。心理健康教育难道要成为一纸空谈了吗?不会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有义务承担起这一责任。《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总体目标与内容的第一条就指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我们可以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平时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我平时也注重在语文教学以及与语文有关的各项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挖掘文本,把阅读教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本里有很多文质兼美、道理深刻的好文章。这就为我们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媒介。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我们认识了“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鲁迅。在文中,作者周晔作为鲁迅的侄女,并没有举出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而是用一些平凡不过的小事来写记忆中的鲁迅。虽与学生对鲁迅的了解有所差异,但作为一名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文学家,却有他侠骨柔情的一面,他乐于助人、关心他人的品质,不正好给我们进行思想教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吗?又如《信任》一文,围绕着告示板上的信息作为本文的线索,最终告诉我们“在那儿,我们得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被信任的喜悦。”让学生明白人与人相互信任也是一种美德。诸如此类的素材很多,学生接受了良好的思想教育,其实就是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一个建全人格的学生,作为教师,引导他懂得如何去帮助别人、如何去面对困难等等,这些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空洞的说教并不能达到理想效果,活生生的例子却能让学生的身心受到洗礼。只要我们善于挖掘文本内涵,这些充满人文气息的文本定能助我们一臂之力,让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事半功倍,达到良好效果。

  二、鼓励表达,让习作教学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助推器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鼓励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学生发自内心的表达应该是一种大胆展现自我,树立正确价值观的具体表现。教师应鼓励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的真情实感。例如,在以“春天”为主题进行习作时,我就征求家长配合,利用周末带着孩子到公园等场所观察春天。大部分学生都是从较大范围上写春天,但有一学生却着重写一棵小树的变化,以小见大写出春天给大地带来的勃勃生机。这样的习作内容更为新颖,我及时给予肯定与鼓励。我从不吝惜对学生的鼓励,这样的鼓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对他们良好的心理环境的塑造也是大有裨益的。另外,教师应把习作评价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抓住学生喜欢批改的这一心理特点,不仅让他们喜欢上作文,而且培养了学生善于与他人合作,学会欣赏别人的各种品质。学生在自由表达的过程中就是对自我认识的折射,对世界认识的反映。作为教师,我们应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表达,适当引导,及时表扬,让学生在习作中以及与同学的互相评价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三、创造机会,使展示自我变成心理健康教育的催化剂

  学生总有喜欢展示自己各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即使是后进生,他们也渴望被认可。于是,我总会创造各种小活动,让他们有展示自我的机会和平台。我在班级的墙面上进行一番布置,仔细考虑后,墙面有了自己的新名字:誉彩亭、琢玉台、育英楼、集贤阁。这下子,孩子们的作品就争先恐后地上了光荣榜。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多展示的机会,我以各种节日为契机、以课本的内容为素材,让孩子们出手抄报。等等的这些活动,大大加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培养了他们积极向上的心态,助长了他们良好的竞争意识。在一种良好的氛围中,心理健康教育也在悄悄进行中。

  四、改变模式,让客观评价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强后盾

  积分活动也是我语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项措施。我力图摒弃单一的评价模式,比如,以期末考的成绩来给学生做一学期的总评,总不是那么客观。积分活动正好弥补了这“一刀切”的不足。我把孩子们平时的单元测试、作业、参加各项竞赛等等所得到的等级、分数进行量化。比如,作业每得一次“优”,加0.1分。这样,一学期下来,有的孩子虽然期末有点失误,但加上平时刻苦努力的分数,最终也能有个不错的结果。积分活动很受学生欢迎。因为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还培养了他们持之以恒的精神。学习不是一朝一夕,不是几天的鏖战换来的期末考成绩。这样,无形中也对学生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当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成效,绝非一朝一夕所能成就,也绝非想出一些所谓的方法就能搞定。只要我们善于动脑,集思广益,多给学生一些展示的空间,多给学生一些积极的鼓励,多给学生一些正确的引导,那么学生原始的心理激情会被点燃,对自我的认识会更加全面,对世界的认识会更加客观。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要太刻意,只要语文教学实施时,它就已经在进行中!

  参考文献

  1、我国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系统评价张帆; 刘琴; 赵勇;孙敏红; 王宏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08-25

  2、我国老年人心理健康自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栾文敬; 杨帆; 串红丽; 胡宏伟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15

  心理健康论文范文二:班主任对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重要性

  一、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重要性

  摘要:学校要经常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及培训,也可以适当对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班主任给予肯定和奖励,在帮助高中班主任提升内在动力的同时增加外部刺激,提高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关键词:心理健康;班主任

  高中阶段处于青少年的青春叛逆期,又面临着来自学业上的巨大压力,很容形成巨大心理落差,轻则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自己的学习,重则产生心理疾病,会影响正常的生活。

  (一)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这一时期的学生的心理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家庭、人际关系到学业成绩等时刻影响到高中生的脆弱心理。高中班主任作为学生最亲近的“大朋友”,积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辅导,有利于开发学生内在的心理承受能力,使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得到有效提高,促进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人格。

  (二)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工作的开展相辅相成

  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而德育教育也能促进高中生形成健康的心理。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所以,高中班主任及时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对德育工作的进行也有着重要作用。

  (三)拉近师生关系,有利于日常工作的管理

  高中班主任扮演的角色不仅仅是班级的管理者而已,高中班主任还是学生学业的指导者及心灵的领路人。高中班主任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学生的困境、压力和难题,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并形成一种和谐的氛围。如此,师生双方都更能够理解彼此的行为,有利于学生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积极参与班级活动,也有利于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问题

  (一)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没有得到重视

  高中升学压力很大,不仅学生面临着升学压力,高中班主任也有升学压力,而且班主任不比学生的心理压力少。首先,作为班主任,我们要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负责,监督和保护学生的日常生活,保证其人身健康。其次,班主任还是学生的心理健康的监护人,高中生在高中阶段既是青春期又是叛逆期,班主任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活动,要在学生遇到困难和压力及时给予关注和帮助,保证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再次,班主任还要保证学生的升学率,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好的发展空间;最后,离开学生,班主任还是个普通人,需要照顾家庭,要缓解生活上的压力。因此,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也需要得到关注,班主任要时刻注意调试的心理,在健康的基础上做出最好的状态才能更好的引导、照顾和帮助学生。

  (二)师生双方对在高中阶段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不足

  现阶段,很多高中教师对在高中阶段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不足。高中班主任关注学生的重点还是在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学习成绩上,忽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德育混为一谈,对实际操作心理健康教育不了解。而学生在这个阶段重点关注自己的学习成绩,会怀疑在自己有限的学习时间里展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高中阶段,高中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理潜能的开发,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整体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完整的人格。

  三、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的建议和对策

  (一)高中班主任注意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

  1.认识和明确班主任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地位。高中班主任不但有教育教学的任务,还肩负着对学生进行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班主任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在具体的工作中首先督促学生好好学习,提高教学效果,然后还要明确自身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导地位,争取得到学校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学校要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展开进行监督,促进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2.关注高中班主任自身的心理健康。首先,班主任自身应该学会自我调节。班主任要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善于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确保自己处于健康水平,并调试到最佳状态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其次,高中班主任要积极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保证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科学有序展开。最后,学校领导应该关注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学校所有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使教学活动有效展开,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

  (二)使师生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高中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重要性,了解和掌握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高中生可能产生的心理问题。高中班主任通过学习心理健康的专业知识,要能够根据高中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心理活动的规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采取方法与措施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指导,以维护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另外,高中阶段的学生固然应该将生活的重心放在学习成绩上,但是也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只有保证心理健康,提高自己的抗压能力,才能勇敢地面对挫折和打击,在学习的路上走的更远更好。

  (三)提高高中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首先,从高中班主任层面,使其认识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的重要性的同时,还应提高其开展和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其次,鼓励班主任积极学习和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知识,不断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知识。在帮助自己调节心理状态和心理压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最后,学校要经常对班主任进行考核及培训,也可以适当对在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取得良好效果的班主任给予肯定和奖励,在帮助高中班主任提升内在动力的同时增加外部刺激,提高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

  四、结语

  高中阶段对于学生来讲既是通过学业成绩竞争新生活转折点的时期,又是获得珍贵友谊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内需要把学习、身体、心理都照顾到,才能获得全面的发展。高中的班主任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的主体,首先要认识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还要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以最好的心理状态帮助学生提升整体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以便形成完善健康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学生积极情绪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个人资源的中介效应王振宏; 吕薇; 杜娟; 王克静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1-07-10

  2、论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孟万金教育研究2008-05-15

心理健康论文相关文章:

1.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2.浅析小学生心理健康论文

3.1000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论文格式

4.保持心理健康的论文

5.大学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1214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