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

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

  近年来,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已有不少高校和心理学专家开始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宝贵的成果。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一:瑜伽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分析

  摘要:瑜伽通过呼吸法能减轻压力,通过实验前后的对比发现,参与瑜伽锻炼一段时间的大学生,压力明显减轻,情绪得到控制,同时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由此可见,瑜伽是一个能够放松身心,同时提高睡眠质量的一种运动。

  关键词:瑜伽;心理健康;女大学生

  瑜伽在古印度梵文里的意思是“结合”,瑜伽是由体式、呼吸和冥想组成的。古人修练瑜伽的目的,是在人类认识宇宙的客观世界的同时,也需要深刻的认识自身,寻求一种消除后天与外界因素的刺激影响所产生的烦恼、疾病和痛苦,以获得身心宁静的方法,并祈求个人的意识延伸至更高的境界。瑜伽的呼吸法能减轻压力,冥想法能调节心理,平衡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并调节人体各种腺体的激素分泌的平衡,从而影响人体各个系统,达到人体整体的平衡,改善睡眠状况,缓解疲劳,使人保持一种平静、祥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一、研究对象

  选取内江职业技术学院选修瑜伽课程的150名女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知网和硕士论文数据库的检索,以及阅读相关体育心理学和期刊等相关资料,同时参考了本研究相关的文献,网上查阅瑜伽的相关信息,为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问卷调查法

  发放问卷15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50份,有效回收率100%,问卷效度和信度检验符合信效度检验要求。

  (三)访谈法

  对专业课老师和瑜伽选修课老师进行访谈,充分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同时记录下女大学生的心理变化。

  (四)心理测量法

  分别采用心境量表(POMS)和心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对比,对比她们的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结果与分析

  (一)瑜伽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影响的分析

  1.女大学生心理状态分析大学女生年龄集中在19到24岁,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女性,生活圈子狭窄,朋友圈单一。时间充裕,以及有更多的时间坐在电脑旁,导致许多大学女生的身体和心里都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例如,不明原因的失眠、睡眠质量差、白日倦怠、时常感冒,无聊、空虚等情绪问题。她们无法调整自己的思想,不会减压,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问题多表现为:适应能力差,精神焦虑,心理自控能力缺失等。

  2.瑜伽对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通过心理问卷调查法选取在抑郁、焦虑等方面存在心理问题的女大学生30人,根据瑜伽对人体身心健康具有的各种功效,制定出符合大学生心理特点的瑜伽处方,依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课外活动时间对大学生进行为期15周,每周3次的隔天练习,采用心境症状自评量表分别测出实验前后心境及其心理健康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瑜伽锻炼对女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表现均有显著提高,睡眠质量和情绪控制提高明显,环境影响和人际关系其次。

  3.练习瑜伽对神经系统的益处瑜伽认为,自我处于心脏区域,通过一个巨大而肉眼不可见的经络或渠道把它的影响力遍布全身,其中中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瑜伽体式的关键在于围绕中经脉的锻炼。正确的体式和冥想术对整个神经系统(包括自主神经系统)都会产生有益的影响。通过练习瑜伽,不仅仅能够保持神经系统健康,而且还能使不正常的神经系统恢复正常的功能,同时保持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平衡,这样受这两个系统影响或支配的各个内脏器官不会太亢进或不足,从而达到平衡和和谐统一。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瑜伽通过呼吸法能减轻压力,通过实验前后的对比发现,参与瑜伽锻炼一段时间的大学生,压力明显减轻,情绪得到控制,同时睡眠质量得到显著提高,由此可见,瑜伽是一个能够放松身心,同时提高睡眠质量的一种运动。通过瑜伽体式、呼吸法和冥想的结合,可以让活跃的内脏器官得到平衡,从而起到调节情绪和强身健体的作用。

  2.瑜伽通过冥想调节心理。瑜伽冥想是一种与自我心灵对话的方式,人们可以把它简单地纳入到日常生活中。冥想是安宁和平静的力量来源。冥想是自发的,每个女大学生都能够掌握冥想,从而进入冥想状态。是一种易于掌握的精神减压方式,从而提高大学生的专注力,控制自身意识以及调节身心,从而达到平静和祥和的状态。由此可见,瑜伽冥想可以更好的调节女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素质。

  (二)建议

  1.瑜伽课程的开设应根据学生的需求比例进行分配,充分把握大学生的心理动向,设置合理的教学内容,同时促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康。

  2.瑜伽模式的开设应为体式+呼吸法+冥想,同时根据女大学生情绪波动大的特点,融入舞蹈和健美操元素,动静相结合,提高教学氛围。

  参考文献

  1、构建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沈晓梅中国青年研究2012-01-05

  2、改革开放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吴霞西南大学2015-11-30

  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二:网络对大学生的影响思考

  摘要: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心理健康

  1网络环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期间,课题组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江苏两所高校的学生,共发出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58份,回收率为91.60%。结合师生座谈和文献检索,对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进行调查分析。

  1.1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本次调查显示:在校大学生上网主要是听音乐、看视频、查资料、看新闻、有些女生偏重网购,有些男生偏重网络游戏。在长时间上网后,52.0%同学会感到闷闷不乐,心情低落;49.3%同学会觉得早晨不愿起床,心绪不宁;有40.4%同学懒得见人,出现厌烦心理;29.5%同学出现焦虑情绪,25.5%同学没有不良情绪。此外,72.2%同学遇到网络上散步虚假信息的现象;56.3%同学发现网络上攻击、侮辱或诽谤他人的做法;49.3%同学遇到网络诈骗事件。课题组调查分析认为:网络给学生的学习、交往、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和乐趣,给这些准社会化的成员开拓了广阔视野,但也可能引发大学生认识方式和思维方式的质变,一旦走向极端那就势必造成许多的负面影响,很有可能导致网络依赖、自我迷失、自我封闭、责任感下降、安全焦虑、人格障碍等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网络世界没有了传统意义上的道德观念,让很多大学生失去了判断是非的标准,迷失了前进方向,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影响。

  1.2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课题小组通过深入调查发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方面,如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自身,当代大学生虽然具备较强的个人学习能力,但往往缺少协作意识,不能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尤其是当他们独自面对生活中的棘手问题或困难时,往往缺乏主见,选择借助网络来解决问题,但却不能利用网络正确处理问题而走入误区。因此,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对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

  2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网络让人们的活动范围开始从现实领域向虚拟空间扩展,人们的思想价值体系由于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经受着考验。所以,我们就要充分正确认识网络技术信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增大影响力[1]。2.1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课题组调查发现:与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73.8%同学表示支持、赞同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网络这个丰富快捷的媒介,学生可以摆脱客观拘束,大大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通过与网络的互动,提高大学生的自省意识,从而发现并解决自身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在虚拟环境下,个人信息的私密性、平等性、自主性等特点,使大学生“网民”在网络中的角色自由、隐蔽,这样有利于使其敞开心扉,“毫无顾忌”地将现实无法表达的心声“吐”出来,从而使咨询和治疗更有效[2]。2.2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需要课题组调查显示:35.4%同学觉得网络教育是自由的,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来选择课程;有25.8%同学认为网络教育相比传统教育来说,理念是创新的,方式是新颖的。网络世界具有丰富的科技知识、独特的传播方式、快捷的获得性等优点,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具有自主、灵活、隐蔽以及资源共享等优势,呈现出开放程度高、覆盖面大的特点,使学生上网就能自主接受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2.3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据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中国网民总数达5.64亿,手机网民在总网民中的比例达74.5%,而大学生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网络生活给大学生带来了便捷,但是也深深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所以为了使其健康成长,就需要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运用网络指导。

  3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与应对策略

  3.1改革传统教育,发展网络教育传统教育的文化氛围主要是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现在却与正在兴起的网络教育是一种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关系。我们要善于将传统教育与网络教育有机融合,以促进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要充分利用网络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然后对大学生进行网络心理教育和思想政治活动教育,让学生正确运用网络知识。3.2更新教学观念,开辟网络课堂网络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大大的提高了大学生在面对心理健康问题时的应对能力。通过网络心理课堂向大学生传播正能量,更新教学观念,发挥网络课堂教学作用,将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心理教育活动有效结合,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心理发展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的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正确认识网络世界,提高识别信息的能力,为学业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导航,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3.3开展网络调查,加强心理测试建立网络心里测验平台,就是以正确反映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为目的。所以在新生入学时,可通过心理测试和谈话鉴别,建立学生档案和监控机制;开展网络心理健康调查,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健康状况,避免减少校园危机事件。3.4运用网络平台,提高教育效果加强心理网站建设,在网站上设置“在线咨询”栏目、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心理专栏等,倡导正确网络行为,引导健康网络心理;成立网络心理咨询室,通过博客、微博等网络形式,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和交流,缓解学生心理压力;通过举办网络心理沙龙、开辟网络心理论坛,对学生心理困惑、情感困扰等问题提供有效帮助;建立专线QQ,进行个性辅导,使双方以一种朋友的心态展开交流,所获得的信息真实,更能反映学生的心理状况,有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总之,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我们要抓住机遇接受挑战,探索网络环境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探析蒋涛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05-20

  2、聚类分析算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优先出版杨昱梅; 李婧中国教育学刊2015-11-04

有关心理健康的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2.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3.浅谈心理健康论文

4.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5.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毕业论文

6.有关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

1215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