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大一心理健康课期末考试论文

大一心理健康课期末考试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大一心理健康课期末考试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能否实现,进而深刻影响到国家人才战略能否得以实现。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一心理健康课期末考试论文,供大家参考。

  大一心理健康课期末考试论文范文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摘要: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去倾诉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或者精神上的痛苦,以匿名的形式向教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寻找帮助。

  关键词: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网络,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具有开放性与虚拟性,更具有交互性与针对性。网络的出现,让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更加便利,也给社会发生带来了一些挑战。对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来讲也是一样,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满足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发展需求,做好传统教育模式与网络教育模式的结合。正确应用网络环境,才能让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一、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原则

  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开展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更要重视教育原则。

  (一)学生主体原则。

  在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网络环境下,调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参与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只有让学生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人,才能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有效结合现实与虚拟环境。

  网络环境具有虚拟性,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将实际生活与网络世界结合为一体,建立一个完全健康与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全面与准确地掌握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在第一时间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才能让老师采取有效的策略去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三)重视教学中的互动。

  互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环境的支持下,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是发挥网络互动性特点的措施。充分利用网络环境的互动性,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全面精细的解答,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教师要在帮助高职学生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同时,提供一些个性化与人性化的服务,让学生意识到网络环境的优势,认可网络环境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二、基于网络环境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手段,也加大了心理健康教育空间的扩展。利用网络平台上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教学,会让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度快速提高,优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有了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良好外部条件。目前,许多高职院校仍然利用传统说教式的方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影响了学生心理健康学习的积极性。传承传统教学模式的精华,将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技术进行结合,能够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创新性。将网络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体现在多个方面。比如,高职院校可以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选课,利用网络平台收发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作业,制定电子学习计划。教师可以在公共网络平台上上传一些心理健康教育视频,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资源的分享,提高教学成效。

  (二)做好网络心理健康调查。

  心理健康调查,是心理健康教师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应当是具有针对性的调查,教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需求与心理问题,才能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心理问题,并在第一时间进行改正。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开展心理健康调查活动,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访问某个网站,填写心理健康调查问卷并有效提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有效统计,分析当代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一次完整的心理健康调查报告。了解了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让教学内容选择更有真实性,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效率。

  (三)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测试。

  心理测试,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心理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所谓心理测试,就是在一定的系统支持的基础上,对人们的心理特点进行数量化处理,通过人们对于某一个问题的处理方式并分析这些数量化的特征,并做出科学的心理分析的过程。网络心理健康测试,就是借助网络平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测试与评价的活动。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自主测试,发挥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习主动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促进学生自主寻求心理上的帮助,让学生自主解决一些微小的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无形实施。

  (四)落实网络心理咨询服务。

  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形式。让学生通过网络平台去倾诉自己在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心理困惑或者精神上的痛苦,以匿名的形式向教师或者心理咨询师寻找帮助。心理健康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在网络平台上提出自己的意见,帮助学生快速解除不良情绪,意识到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提高其社会竞争水平。网络心理咨询服务是具有完全保障的,有利于打破距离障碍,更具快捷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利用聊天室、在线心理健康服务、电子邮件或者QQ的形式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现代化程度。总结综上所述,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在社会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也有许多成功经验。当今社会的教育是以人为本,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逐渐突显出来,也得到了更多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利用网络条件,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法,能够吸引高职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快速提升。

  参考文献

  1、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估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Meta分析黄艳苹;李玲;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05-10

  2、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梁宇颂中国临床康复2004-08-25

  大一心理健康课期末考试论文范文二:师范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思考

  摘要:

  通过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在校大学生个体及群体的健康状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提高群体健康意识,改善其健康行为。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1对象与方法

  选取某综合大学师范学院在校生为调查对象,按不同年级分层,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300份,回收问卷290份,有效问卷274份,有效率为91.3%。其中男生68人(24.8%),女生206人(75.2%);大一学生92人(33.6%),大二学生85人(31.0%),大三学生97人(35.4%)。应用MicrosoftExcel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统计方法主要是采用X²检验与LSD分析对其进行显著性检验,检验水准α=0.05,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2.1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某综合大学师范学院共发放300份问卷,有效问卷274份,有77人出现心理健康障碍表现,检出率为28.1%。其中SCL-90各因子检出率如下:强迫症状(28.8%);焦虑(15.0%);人际关系敏感(9.85%);精神病性(8.76%);敌对(8.39%);抑郁(6.93%);偏执(4.38%);恐怖(3.65%);其他(3.65%);躯体化(2.91%),可以看出强迫症状检出率最高。

  2.2不同专业之间心理健康状况

  由表1可以看出,各专业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依次为:法学42.5%,物理学40.0%,统计学35.7%,心理学24.4%,历史19.4%,汉语言8.9%。经X²检验,p=0.001<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说明专业是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之一。

  2.3不同性别之间心理健康状况

  男女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分别为:女生31.6%,男生17.6%。经X²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4不同年级之间心理健康状况各年级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依次为:大三38.1%,大二32.9%,大一15.0%。经X²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3讨论

  3.1当前大学生心理状况的普遍情况

  本次对某综合大学师范学院在校生的调查,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8.1%,就各因子症状分布而言,该师范学院心理健康问题各因子检出率依次为:强迫症状、焦虑、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敌对、抑郁、偏执、恐怖、其他、躯体化。显然,强迫症状问题突出。总体上来看,该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3.2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根据调查,专业、性别、年级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性差异。对于专业,一方面,不同专业的学生,科目不同,理念不同,学习的压力就存在差异。另一方面,学习时的思维方式,环境以及所学专业面临的考研就业压力等,使得不同专业的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同。对于性别,男女生相比,男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17.6%,女生检出率为31.6%,女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更为显著。一方面可能与女生的生理特点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弱,更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有关。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女性在择业上的困扰更多,她们想独立,实现自身的价值,但又害怕竞争,追求平稳踏实的生活,再加上日益更换的价值观,婚姻观,恋爱观使得女生的心理困扰更多,心理问题更加显著。对于年级,随着年级的升高,面临学习,就业,考研等压力,使得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所回升,再加上感情的困扰,对婚姻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迷茫,使得高年级的学生心理压力更为沉重,而大二与大三年级之间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其相似的生活与学习状态有关。

  3.3构建以社区为单位的大学生健康管理模式

  通过高校社区卫生服务站对在校大学生个体及群体的健康状态以及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的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提高群体健康意识,改善其健康行为。

  参考文献

  1、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研究李艳红中国健康教育2002-09-20

  2、广州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教育对策凌苏心,陈卫旗心理科学2000-09-20

大一心理健康课期末考试论文相关文章:

1.大一期末心理健康论文

2.大一期末心理课总结论文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论文

4.心理健康课程期末论文

5.2016级心理健康教育期末考试论文

6.大一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1238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