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电大心理健康小论文

电大心理健康小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电大心理健康小论文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新时期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大心理健康小论文,供大家参考。

  电大心理健康小论文范文一:太极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用性

  摘要:我们敬佩贝利的不仅是他的球技超群,更是他的优良道德精神。[11]太极拳号称“哲拳”它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哲学、美学、兵学、医学、科学、文学艺术、伦理学、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等诸多学说在内,是诸学交叉融合的集大成者。正因为如此,太极拳才能成为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营养品”,使他们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得到健全发展。

  关键词:太极拳;大学生;心理健康

  1.太极拳的放松安神作用

  据国外报道,许多国家已将体育活动作为治疗心理疾病的一种方法。根据学者基恩(kyan)一项调查显示,在1750名心理医生中,又60﹪的人认为应将体育活动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来消除焦虑症;80﹪的则认为体育活动是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手段之一。临床研究也证明,慢跑、散步和太极拳等中低强度的有氧体育运动,对治疗抑郁症和抗抑郁效能十分明显,能减轻症状,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而中等强度的体育锻炼对调节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有着积极的作用。我国著名心理学家陈仲庚(1992)认为,在业已发现的可以降低个体生活中的心理压力的因素中,有两个因素最为突出:即社会支持和身体锻炼。而参加体育锻炼,增加了社会交往,从而易于获得社会支持。[6]太极拳是中华武术中一种独特的拳种,它的“松、静、柔、慢、圆、活、灵”和“连贯、绵绵不断、一气呵成”等特点,使太极拳具有安神、养心、调息、入定的精神状态,对人的心理构成良好的影响。

  2.太极拳的移情怡心作用

  专家研究发现,由于神经、肌肉的兴奋促进了大脑脑垂体释放出一种叫“内啡肽”的化学物质进入血液之中,“内啡肽”是一种能够使人产生快感的元素,使人在运动中产生快乐。太极拳之所以能够“怡情”,就因为太极拳能够增进周身的血液循环,而血液中“脑啡”又使人的神经出现了亢奋之态;它的“抻筋拔骨”动作还使人的肌肉得到从里到外的按摩,使人感到身心舒爽,出现了轻松、自在、满足的运动快感。太极拳就是人体美与运动美的对话,美对人具有愉悦功能,同时,美还具有“乐育”、“德育”和“美育”功能,尤其是太极拳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能够激发人的审美快感。而且,“体育的美学价值也是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替代的”,“运动是人类精神活动之美的表达方式”,“美与娱乐互不可分,凡是能让人产生愉悦感的东西,必定是美的东西。体育美的源泉来自于体育的人和物以及多种形式对美的表现。”[7]所以,体育具有转移情感、愉悦精神、排除焦虑、化解挫折与增加自信的良好功能,为心中的压抑和生活的积怨提供了发泄的契机。体育的美已经超越了人体的自然美,而归向于运动美;并且,体育运动创造了人的肌肉美、线条美、造型美、举止美、气质美等,使人体的自然美锦上添花。[8]体育还创造了“内在美”,即人性的、道德的、精神的大美情怀,这是一种崇高美、壮美、极美。仅就中国武术而言,它讲求造型、气势、神韵,讲求结构美、动态美、和谐美、自然美。中国武术像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比如太极拳像狂草;也像中国绘画,其中有线条美、神韵美、对称美、气势美等;也像音乐,包含着节奏感、韵律感、起伏感、流畅感等;也像舞蹈,有造型、姿态、神情、气质、装束等;还像文学,有诗一般的语言,如白鹤亮翅、青龙探海、霸王敬酒、玉女穿梭等。可以说,体育的艺术性越强,其观赏性就高;娱乐性越强,其参与者就越多。这正迎合了当代人的审美需求,随着生活的不断富裕,人们对娱乐文化有增无减,这也许是人类追求快乐的本性使然。太极拳也像艺术一样,它是一位引入愉悦的、令人动情的、给人减压的“心理医生”,它的医疗效果不仅毫不逊色于艺术,[8]甚至是远远超过了艺术本身。

  3.太极拳的“以柔克刚”特点对大学生的意志培养和个性改善

  太极拳的“以柔克刚”特点十分明显,它的动作柔慢、节节贯穿、一气呵成,必须历经长年累月的刻苦练习才能成功,这对人的意志磨练是效果显著的,同时,长期的练功对人的个性也有较大的影响。太极拳是综合了诸多的拳术之长,结合导引吐纳之术、经络之学,依据太极阴阳之理创编而成。它采用全身放松、用意不用力的锻炼原则,练习由松入柔、运柔成刚、刚复归柔,达到有柔有刚、刚柔相济,先慢后快,快后变慢,慢要慢到便人跟不上我,快要快到后发制人,因势利导,借力打力。[9]太极拳这种“看似慢实则快,看似柔实则刚,看似弱实则强”的终极效果,就是意志的胜利,也是个性的不断完善所致。一个个性急躁、粗枝大叶的人,经过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就有可能把自己的个性转变成稳健老成、从容不迫的一种精神状态。而这样的心理状态就是一种健康的、成熟的、经得起挫折历练的完美的心理状态。

  4.太极拳的“气功态”特点对大学生克服心态浮躁有积极影响

  孙氏太极拳创始人孙禄堂曰:“拳道即天道,天道即人道。”正所谓“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二心”。所以,修拳即修道,修道即修心。儒家倡导:以仁义之心养我浩然正气;佛家提出:固守虚空而养神气;道家指明:虚其心,实其腹,神气交,长生药。可见,太极拳最讲求“炼心”,其目的是“炼精化气,炼气归神,炼神还虚,炼虚入道”,“道”在这里就是“把心放下,把压力放下,让精神放松”。太极拳具有“气功态”,因此它就具有“气功”的“健心”功能。有的体育专家说“太极拳就是气功。”的确,只要认认真真地习练太极拳,就能使身心达到练气功的效果。因为,太极拳本身就是“内家拳”,作为“内家拳”就是讲求“气的运用”,即所谓:“以意导气,以气运身,以心行气,意到气到”。相对于20年前来说我国高校的大门显得“好进好出”了,大学虽然好上了,但并不等于大学生就没有心理压力。调查发现,大学生的压力有以下几方面:学习、经济、就业、情感、家庭、交往、环境与竞争等方方面面。虽然适当的精神压力也是一种动力,但过大就会变成消极负面的东西。如何缓减大学生们心理的压力,当然有多中途径,但比较好的方法还是多从事体育活动,因为体育运动多在户外,同时又具集群性和竞争性,是释放情感、放松精神和平衡压力的良方,因为太极拳的“以意导气”就是一种极好的“心理训练”体操。太极拳讲求“气沉丹田”、“周身放松”,这些要求对于克服大学生的“浮躁心态”和“不良情绪”有着积极的作用。太极拳还要求注意力高度集中,排除“私心杂念”,这对于大学生能够进入“忘我”的境界是有帮助的。任何体育都不是心不在焉的活动,而是心理感受极强的、需要精神高度集中的、身心合一的运动体验过程。三心二意、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的矛盾心理,无法正常从事体育运动。大脑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它指挥着人体的神经、肌肉的各部的运动,在运动的时候,人体的各个系统与功能协调配合、步调一致、内外合一,如果身心失调,不但无法完成体育运动中的动作,而且也达不到健康的目的。比如,拿练气功来说,在气功练习中,如果精神不能专注,身心就无法相合,久而久之就会出现“走火入魔”的“精神错乱”现象。习练太极拳能够集中大学生的精神,久而久之,就能使他们精神安舒、神清气爽与身心康强。

  5.太极拳的“文化艺术与哲学内涵”对大学生是一种精神颐养品

  太极拳不仅属于武术的范畴,而且属于传统文化的范畴。太极拳是中国传统哲学、传统养生学、传统医学以及传统美学等多种学科融会贯通的结晶,太极拳中所蕴含的博大精深的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使它比任何一项体育运动都显得光彩夺目。[9]太极拳并非是一般的武术,拳术中蕴藏着民族文化内涵。就拳名而论,太极是古典哲学术语,指派生万物的本源。什么是太极?《易•系辞上》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远古天地未分时一团浑纯清虚之气,是一个圆球体,是派生万物的本源,为天地万物的根本。宇宙大自然的一切事物,包括人本身都是源于太极。太极拳是中华民族文化独具特色的一拳种,它能流传国内外长盛不衰,与其深厚的哲学思想渊源有关。太极拳习练时连绵不断,行云流水,缓慢轻柔,这种风格是以老子的哲学思想为理论基础。《道德经》曰:“弱胜刚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者莫之胜。”太极拳把老子的贵柔思想巧妙地糅合于拳理拳术之中,一反外家拳的快速凌厉的风格,创造了缓慢柔匀的独特方法。[10]这种方法在长期的使用中,就能对人的心理、意志、精神等构成强大的影响。常言道:“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中国体育讲求用自然环境磨练人的精神意志,尤其是中国体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精神的影响,讲求“天人合一”、“顺其自然”、“道法自然”等。“天人合一”就是我们与环境相和谐的思想,“顺其自然”就是人要顺从自然天赋去自我发展,“道法自然”就是把人看做自然的一分子,要遵从自然规律办事。毛泽东也曾指出:“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中国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武术大师和英雄人物,其实都是教育大师和精神大师。如岳飞、戚继光、黄飞鸿、霍元甲、李小龙等,后世人们铭记与缅怀他们不仅是因为他们的盖世武功,更是因为他们具有高尚的道德精神与民族气节。而他们的精神内涵又都历经千锤百炼,最终内化为人格。因此,经由肉体到达精神的修炼是一个不断战胜自我、战胜挫折的艰辛过程,不经历心灵的洗礼与思想的煎熬就不能感受到真正的精神超越。世界球王贝利曾被记者提问:“对于那些有意伤害你的人,你采取什么态度”?贝利回答说:“我最大的愿望就是把球踢进对方的大门来回敬他的不礼貌”。我们敬佩贝利的不仅是他的球技超群,更是他的优良道德精神。[11]太极拳号称“哲拳”它包含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哲学、美学、兵学、医学、科学、文学艺术、伦理学、教育学与心理学等等诸多学说在内,是诸学交叉融合的集大成者。正因为如此,太极拳才能成为当代大学生身心健康的“营养品”,使他们在身心各个方面都得到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王瑛,庄小平体育科学研究1999-03-28

  2、体育教学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石鸿烈体育学刊1996-06-30

  电大心理健康小论文范文二: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措施

  摘要:大学生是社会建设未来的主力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重要环节。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

  1、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大学生应该是最有朝气、最有活力的一个青年群体,他们应该思想活跃、求知若渴、追求理想,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他们也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各方面的压力。同时由于大学生的知识层面较高,他们对社会对自己抱有较高的期望,当这种期望与现实的差距过大时压力也就随之产生。因此,大学生承受的压力一般比其他社会成员要大,而压力来源也比较广泛。

  1.1价值观。价值观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观念系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心理心理现象,也是一个心理倾向系统即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价值观能够为人们认为正当的行为提供充分的理由,并且是支配着人的行为、态度、观点、信念、理想的内心尺度。研究表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主体性、世俗化、多元化和复杂化的共同特点,但是不同心理健康程度的学生存在差异。心理健康的大学生的生活价值观、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学习价值观和职业价值观总体积极向上。心理健康的学生他们对生活态度积极向上,拥有明确的生活、学习目标,对未来充满信心,学习动机较强,清楚人生的意义和奋斗方向。同时对待挫折能够乐观向上,在逆境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并积极应该各种困难和危机。相对而言,心理不健康的大学生对人生和生活的意义认识不够清晰,但是他们总体还是积极乐观的,他们偶尔为为了某些问题纠结,产生负面情绪,但是经过调整又能够重新积极乐观面对生活。但心理有问题的大学生对待生活和人生的态度比较消极。这类学生自信心不足,依赖性较强,对社会和他人持有怀疑的态度,但是他们仍然渴望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自己的价值观取向和心理健康。价值观与心理健康具有一定的关系,价值观的积极因素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而消极因素则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消极作用。价值观影响着个体应对压力的方式和对社会的适应性。如今网络的快速发展为大学生了解信息提供了丰富的渠道。大学生可以足不出户了解国事、家事、天下事,极大地拓宽课知识面。但面对良莠不齐、鱼龙混杂的网络信息,一些消极的信息也悄然走入了大学生的视野,是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中的消极因素往往会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1.2家庭压力。造成大学生心理问的家庭的压力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父母对大学生抱有过高的期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仍不能达到父母的要求,这对于学生来说,是造成心理压力大的一个直接原因;二是家庭经济困难给大学生心理造成压力。在经济方面,同一学校的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家庭条件和家庭背景千差万别。因此,大学生的生活水平存在着差距。现实的压力超过大学生能够承受的力度时,大学生就容易患上心理疾病。

  1.3社会压力。大学生处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社会各方面的压力给大学生心理无形中增加了压力。随着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社会各方面的竞争日益激烈,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由于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学习的理论不能很好地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对信息加工处理能力较弱,达不到企业用人标准,就业压力巨大,对前途命运感到渺茫。大学生即使能够就业,但是对职场规则不熟悉也容易产生各种心理矛盾,这些压力都给大学生心理带来严峻的考验。

  1.4校园生活压力。大学生活不同于家庭生活,它是一种集体生活,同时也是一种独立的个人生活。每个大学生要学会独立处理自己的学习、生活和社会交际的关系。但是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没有独立生活的经验。对于集体的大学校园生活不能很好的适应,从而容易产生各种负面情绪,例如抑郁、狂躁、焦虑等等。同时大学生来自不同的生活背景,个性、价值观、生活习惯都存在这差异,这些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日益碰撞出矛盾。如果大学生不能很好的处理日常生活和交际过程中的各种冲突,那么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

  2、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对策分析

  大学生的价值观与心理健康存在必然的联系,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基础。如何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下是几点建议:首先,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的必修课程,能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由于这门课理论知识较多且是必修课,大部分学生听着枯燥无味不感兴趣,从而不重视这门课程的引导作用。学校在开设政治理论课程时可以适当增加一些有教育意义趣味的实践活动,老师在授课时尽量使课堂活跃,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其次,学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学校在传授大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校应该设立心理咨询师,配备心理教师,同时发动一些学生骨干参加关注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及时为有心理障碍的学生提供有效的帮助。健全心理健康服务体系是大学校园生活顺利进行的保障。同时,学校辅导员要重点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辅导员不仅在生活上关心热爱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做好保障工作,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心理不健康的状态。随着网络的发达,辅导员除了以开会、谈话等形式正面接触了解学生动态外,还可以利用网络手段渗透到学生的生活空间与交流空间及时了解学生的生活需要,例如通过QQ、微博、人人网、微信等网络平台走进学生生活,了解学生的生活、思想情况,能够及时对有心理困惑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同时拉近辅导员与学生的距离,建立良好的师生情谊。最后,目前大学生的生活问题和一些政治性问题经常与心理问题交织在一起,辅导员要将单一的思想教育方式转换为多元的方法。根据不同年级的需要,合理调整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方式。大学生在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需要,很多心理问题都是特殊时期的心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造成的。辅导员应该积极了解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从而使心理教育经常化、科学化。例如对于一年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就是使让他们尽快适应大学生活,确立新的生活目标,而对于大二大三学生则要对其人际关系进行教育和加强心理辅导,使其树立正确的恋爱观,抗挫折精神等。大四学生心理发育已经趋于成熟,但是即将面对就业压力。因此,应该重视帮助学生排除焦虑、烦恼、暴躁等情绪。

  3、总结

  大学生是社会建设未来的主力军,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是社会稳定、和谐发展重要环节。正确的价值观能够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有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体育教学必须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崔毅;体育科技1991-06-30

  2.体育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王立馥体育学刊1999-11-25

电大心理健康小论文相关文章:

1.大学心理健康小论文

2.大学心理健康格式小论文

3.心理健康教育小论文

4.大学心理健康论文范文

5.大学心理健康课论文

1239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