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旅游心理研究的论文

旅游心理研究的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旅游心理研究的论文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发展,旅游业便开始逐渐兴起。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对保障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运行具有重要作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旅游心理研究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旅游心理研究的论文篇一

  《 论旅游心理与散客旅游管理策略 》

  近年来,随着 旅游 市场的日趋成熟,游客自主意识的增强和旅游者消费观念的改变,团队旅游有安全感、省时方便、价格便宜的优势对旅游者的吸引力已有所下降,而针对团队旅游的弱势而产生的散客旅游以其独特的优点吸引着广大旅游者。据1997年《 中国 旅游年鉴》的统计,1996年散客旅游人数已占入境游客总数的70%。在出境旅游中,1996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总人次为506.07万人,其中由旅行社组团出境的为164万人次,只占出境旅游总数的32.4%。在我国国内旅游中,1997年我国城乡居民出游总人次为6.44亿,其中由旅行社承办的仅为1528万人次,仅占出游总人数的5.9%。根据2002年国家统计局中国 经济 景气监测中心会同中央电视台《中国财经报道》对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城市的多位居民进行调查,选择自助旅游方式的比例达到38.8%,而选择团队旅游的仅占8.3%,其余大部分受访者未做回答。由此可见,散客旅游已成为我国各种旅游活动的主要形式。

  散客旅游,也称为自助旅游或半自助旅游,在国外称自主旅游(Independent Tour),它是由游客自行安排旅游行程,零星现付各项旅游费用的旅游形式。

  散客旅游与团队旅游的区别是:第一,旅游行程的计划和安排不同。散客旅游由散客自行安排和计划,自由度大,形式灵活,选择性强;而团队旅游是由旅行社或旅游服务中介机构安排的,活动受到限制。第二,付费方式不同。散客旅游的付费方式是零星现付,即购买什么,购买多少,都按零售价格当场支付;而团队旅游采用包价形式,即全部或部分基本旅游费用由游客在出游前一次性支付。第三,价格不同,散客旅游的价格相对贵些。第四,旅游人数不同,散客旅游一般为9人以下,团队旅游一般为10人以上。散客旅游相对于团队旅游而言,具有批量小、批次多、预订期短、要求多、变化多的特点。

  一、散客旅游的心理 分析

  第一,旅游者自主意识的增强。在 社会 稳定和具备一定经济基础的前提下,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方式更注重体现个人的自主意识,而随着信息产业的 发展 ,人们更容易获得各种旅游方面的知识。知识的积累和旅行经验的丰富,使人们对旅行社及旅游中介机构的依赖性逐渐减弱,人们出游的自主意识和参与意识日趋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结伴旅游或全家一起出游,自主地选择目的地、参观的景点及其他旅游活动。

  第二,旅游者心理成熟度的增强。心理成熟表现为有较大的选择性和独立性,不成熟则表现为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依赖性。旅游者作为本身的职业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是相当成熟的,但作为旅游者这一社会角色也许还不成熟。但在一百多年的旅游业的发展过程中,无数次的旅游实践培养了一大批成熟型的旅游者,表现在:从茫然和胆怯到经验丰富、信心十足;从必须加入旅游团到往往宁愿做“散客”;从随大流地购买标准化的旅游产品到选购甚至“定制”个性化的旅游产品;从慕名前往一些众所周知的旅游胜地到自己去发现“旅游胜地”;从匆匆忙忙、东奔西跑做“走马看花式”的巡游,到选定一两个地方做“下马看花式”的滞留型旅游;在旅游中,从只是“旁观”到也要“参与”,从只是“领受”到也要做出自己的“贡献”;从只重视旅游的“结果”到既重视旅游的“结果”也重视旅游的“过程”;从只是“被组织”、“被安排”到“自己组织”、“自己安排”。

  第三,旅游者需求层次的提高。 现代 旅游者之所以要花费时间和金钱,去过一段不同于日常生活的生活,为的是寻求补偿和解脱,从日常生活所造成的精神紧张中解脱出来,去接触一些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事物,做一些日常生活中想做而没有条件去做的事情。心 理学 家弗洛姆曾在《逃避自我》一书中写道:“也许我们已经注意到,也许我们还没有注意到:世界上最使我们感到羞耻的莫过于不能表现我们自己;最使我们感到骄傲和幸福的也莫过于想、说和做我们自己要想、要说、要做的事”。现代旅游者不想从日常生活的围城中冲出来,又跳进团队旅游的围城中去。尤其是在旅游者中,中青年人数在增加,他们中相当多的人性格大胆,富有冒险精神,带着明显的个人爱好寻求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方式,不愿受到限制和束缚。他们寻求表现自己、突出自己、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机会。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 理论 ,个体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实现的需要五个层次,在低一层次的需要满足的前提下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已满足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达到寻求自我实现的需要的满足。这种需求层次的提升,促使散客旅游迅速发展。

  第四,旅游者消费中个性成分的增加。旅游市场的飞速发展,使身处其中的旅游消费者发生着观念的变化,以及由心理的变化带来的观念的变化和旅游行为的变化。旅游者不仅仅把旅游看成是一种花钱买享用和观赏的经历,而且把旅游看成是一种花钱买操作和表现的经历。单一形态的团队旅游形式对旅游者的吸引力有所下降,而且越来越明显的是,旅游消费者越来越趋向于选择能体现自己的生活质量、个性特征,能让自己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参与到其中的散客旅游方式。这样,一些诸如“民俗旅游”、“探险旅游”、“ 体育 旅游”、“回归 自然 旅游”、“环保旅游”等项目悄然兴起,并深受旅游消费者的欢迎。

  第五,旅游者经济支出心理承受能力的提高。旅行社的出现就是为了给旅游者提供低廉的价格、优质的服务,因而大受欢迎。现在旅行社通过批量购买、强劲的计价还价实力,在 交通 费用、住宿餐饮和景区门票等方面获得折扣,从而降低了旅游者的旅游花费。这种价格比旅游者个人自助旅游的花费要低得多,因此,参加旅行社旅游一直是观光旅游的主要组织方式。但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购买力的增强,对经济支出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对价格的关注程度下降,而对旅游经验更加重视。自助旅游行程灵活、购物灵活,能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要,因此散客旅游迅速发展。

  除此之外,散客旅游设施的初步具备,也是散客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现代交通的发达,铁路、航空等实行电脑联网售票,为散客旅游提供了交通的便利;现代电讯的发展,使人们无需通过旅行社就可在互联网上查询有关旅游的知识、安排自己的旅行,基本解决食、住、行的 问题 。另外,许多城市设立了旅游咨询电话、电脑导游显示屏等,这也促使了散客旅游的迅速发展。

  二、散客 旅游 管理的策略

  散客旅游的 发展 是旅游业的发展进入更高层次、更新阶段的产物,也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由于初次旅游和语言障碍等因素的 影响 ,团队旅游不可能完全消失,但不可否认的是,团队旅游的规模将不断缩小,散客旅游的规模将不断扩大。散客旅游并不意味着完全不依靠旅行社而将全部旅游事务都由游客自己办理,实际上,不少散客的旅游活动都借助了旅行社的帮助。旅行社仍然可以为散客提供必需的服务,只是所提供的服务必须发生转变,应从以组团、组织接待为主,转变为以中介报务为主,如帮助客人订房、推荐景点、提供信息等。也就是说旅行社要利用自身的资源、信息和规模 经济 优势,协助散客旅游者得到更好的旅游经历,获得低廉的价格和更优质的服务。因此,旅行社及旅游服务中介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改变策略,以适应这一发展趋势。

  第一,根据旅游者的心理特征,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摆正散客旅游促销的位置。旅游经营商要改变以往只做团队旅游、不做散客旅游的经营方式,改变认为散客的发展前途不大、不是旅游活动的主要形式、难以形成规模等经营观念。在经营思路上,要从以前的以团队为主、散客为辅的思路转变为团、散并重、突出散客的思路;在经营策略上要实现散客旅游操作的创新发展。散客旅游市场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的市场,其操作尚无 规律 可循,旅游经营商要在散客旅游自身的特点上下功夫,做文章,借鉴团队旅游的经验,逐步在散客旅游的促销上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 方法 。

  第二,适应旅游者的心理需求,改变旅行社或旅游服务中介机构的管理方式。像商品零售业主在全国各大城市成立分支机构、进行连锁经营一样,旅游经营商也可进行散客旅游经营连锁,成立专门的散客接待部,实现散客旅游接待的规范化。比如,上海春秋旅行社率先提出“一人也能游天下,散客也能游天下”的口号,并实行电脑联网接待散客,进行了散客旅游接待和旅行社的管理方式的新尝试。

  第三,尊重旅游者的自主意识,建立新型的旅游者与旅游 企业 的相互依赖关系。面对成熟型的旅游者对旅行社的依赖越来越小,旅游经营商应该看到:旅游业原本给旅游者提供了方便,但为旅游者提供老一套的“标准化”的产品,把大批的旅游者像货物一样地来“运送”和“分发”,这对旅行社来说是很方便,但毫无疑问不会受到旅游者、特别是成熟型的旅游者的欢迎。他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方便,更需要亲切感、自豪感和新鲜感。旅游经营商应该考虑:旅游企业该为旅游者做些什么?旅游企业如何与已经成熟的旅游者建立一种新型的相互依赖关系?要做到这一点,得 研究 旅游者的需要,根据旅游者的需要提供相应的服务。旅游者的旅游需要是:在已有的方便和安全的基础上,体现自己的生活品位、个性特征;解脱日常生活的束缚,充分享受自由和放松;充实、提高自己,让自己成长、成熟。新型的相互依赖关系应该建立在旅游者高层次的需要上。比如说,为驾车旅游的旅游者提供设备较好的汽车、配备医疗人员、汽车维修人员等。

  第四,针对旅游者的个性特征,转变导游的角色作用。在散客旅游中,旅游者因为环境陌生、人地生疏、语言隔阂、风俗习惯不同等原因,在旅游准备阶段和初次抵达旅游地时会产生不安、激动和兴奋的心理,同时,导游的作用与团队旅游导游的作用又大不相同,导游面对的不是一个团队,而是面对几个甚至是一个游客,其作用更侧重于翻译、向导和沟通。因此,导游应提供更加专业、更加个性化的服务,以满足散客旅游者的需求。这要求旅行社根据散客旅游的特点做好导游员的培训工作。

  此外,继续完善散客旅游的接待设施,加强旅游信息的功能,也是应对散客旅游迅速发展的策略之一。现阶段散客旅游的接待设施虽已初步具备,但仍需继续完善。如加强旅行社与旅游饭店的结合服务,建立和健全散客旅游接待的 社会 综合信息服务 网络 等。

  总之,散客旅游的兴起和发展是世界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散客旅游 目前 虽然只是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散客旅游市场的发展潜力是相当可观的。旅游企业应该认真研究这种新的趋势,加快散客旅游市场的开发,探索新的旅游企业管理模式,以适应世界旅游市场的发展。

  旅游心理研究的论文篇二

  《 从景区旅游者心理需求谈旅游投诉 》

  【摘 要】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其发展过程中,开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游客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其中旅游投诉问题日益增多。针对此种情况,文章尝试从旅游者在景区游览时的心理需求入手,全面分析了旅游者投诉的原因和问题,提出景区在处理投诉时应改变以往 “怕投诉”的心理,正确看待游客投诉。

  【关键词】旅游者;景区;旅游投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旅游业核心要素的旅游景区,在其为旅游者提供接待服务的过程中,开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游客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一些热点旅游景区,旅游投诉问题日益增多。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尝试从旅游者在景区游览时的心理需求入手,全面分析了旅游者投诉的原因和内容,提出景区在处理投诉时应改变以往 “怕投诉”的心理,正确看待游客投诉。

  一、景区旅游者心理需求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在景区游览参观中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但总结起来,常见的无非以下三种。

  (一)求安全心理

  旅游者外出旅游,大都有求新、求异心理,故其选择游览参观的景区对他们来说肯定大都是从未去过的、陌生的旅游景区。旅游者进入景区游览,因人生地疏,极易产生茫然、惶恐和不安全感,言行举止处处体现出戒备、拘谨的心理。总而言之,游客在景区游览的整过程中始终有一种不安全心理,害怕发生意外事件,危及其生命和财产安全。这种求安全的心理在旅游者刚进入景区的短时间内表现的尤为明显。

  (二)求尊重心理

  旅游者外出旅游,求尊重的心理是最基本的心理。旅游者在景区的整个游览过程中,大多抱有“我花钱,你就必须为我提供优质服务”的想法,所以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一旦对景区为其提供的服务不满意时,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怠慢,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就可能引起投诉。期望通过投诉,得到补偿或重新获得应有的尊重。

  (三)求全心理

  旅游者在景区旅游的时候,对自己的角色十分清晰,大都有“花钱买享受,不是买罪受”的心理,所以他们旅游的过程中,总是期望享受到平时在家中不可能得到的服务,再加上出行之前受景区广告宣传的影响,认为所游览的旅游景区一切都是美好的、理想的,从而对景区的一切产生过高的期望,出现求全心理。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就会对景区更加挑剔,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受骗、不平心理,有时候会使他们通过投诉来发泄心理的怨气和不满,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二、景区旅游者投诉的原因分析

  旅游者在景区游览的时候,可能引发其投诉的原因有很多,有景区接待服务方面的,也有旅游者自身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景区广告与事实不符

  一些旅游景区为组织招徕旅游者,在进行广告宣传的时候,标榜夸大景区事实,向游客传递不真实信息,欺骗旅游者。如:一些景区对外发布门票优惠的信息,但不标明门票包含的项目及优惠条件,误导旅游者,等旅游者到景区的时候,才发现有诸多的优惠条件;景区产品质价不符等

  (二)景区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处事方法简单

  由于旅游景区对从业人员要求门槛比较低,景区从事一线服务工作的人员大多为中专及以下学历,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素质不高,且无优质服务的意识。在为旅游者提供接待服务的过程中,服务不规范,处事方法简单粗暴,如,不能正确理解旅游者需求,向旅游者索要服务小费等。

  (三)旅游者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旅游者外出旅游的频率日益加快,旅游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大多旅游者见多识广,对旅游景区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是一些旅游景区,尤其是一些热点景区,在旅游旺季的时候,产品和服务供不应求,导致质量降低,使得旅游者的满意度下降,产生投诉。

  (四)旅游者消费不理性

  旅游者在出游之前消费心理不成熟,不够理性,一味追求旅游产品的超低价,致使各旅游景区为争抢客源,采取不正当的削价竞争,从而导致旅游者到达景区游览参观时,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最终导致旅游投诉的产生。

  三、旅游者投诉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景区服务人员工作不认真,服务态度差

  景区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不负责任,不尊重旅游者,服务态度太差,服务技能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不注意个人修养,沟通能力差。

  2. 接待态度不热情、不主动,不回答游客的问询,或回答时不耐烦、不耐烦、敷衍了事或出言不逊,挖苦、辱骂游客。

  3. 动作粗鲁,拿物品给游客时,用“扔”或“丢”的方式。

  4. 不注重清洁卫生。景区的有些服务人员卫生习惯不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工作服肮脏不堪,衣冠不整,尤其夏天时候,不扣纽扣;景区环境清洁工作敷衍了事,卫生间脏乱不堪等。

  (二)景区产品质价不符、收费不明

  旅游景区的服务人员没有为旅游者提供质价相符的旅游产品或服务,广告宣传与实际产品相差甚远;景区的一些项目收费价格虚高或收费项目不明,不按承诺给予优惠等。

  (三)景区的配套设施设备不到位,旅游环境混乱

  一些旅游景区存在严重的配套设施设备不到位的情况,如卫生间、垃圾桶设置距离间隔太远;景区标示牌不完善,引导标志不明显等;住宿设施档次太低,设备陈旧等。

  景区内部或周边卫生环境较差,垃圾遍地;景区内或周边“黑导”“野导”疯狂拉客宰客等,旅游安全隐患较多。

  四、正确看待旅游投诉

  (一)旅游投诉的类型及其影响

  旅游投诉一般分为显性投诉和隐性投诉两类。显性投诉是指旅游者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的投诉,这类投诉是目前旅游景区最常见的投诉,可以通过具体的措施或手段去进行处理,最终消除游客的不满。

  隐性投诉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景区或服务有不满时,没有向任何相关部门提出投诉,而是以“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表现不满,具体而言就是自己或者影响他人不再光顾该景区。对景区来说,隐性投诉的危害是要远远大于显性投诉的。因为旅游者的不满景区不知道,也就无从处理。这些旅游者会通过自己的“口碑”宣传,传播景区的负面形象,导致景区形象受损,同时流失大量客源。目前,绝大多数旅游景区没有处理隐性投诉的意识。

  (二)正确看待旅游投诉

  对大多数旅游景区来说,旅游投诉往往是其最害怕发生的事情。处理投诉也因此变成了景区工作人员最不愿面对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对热点旅游景区来说,更是如此。实际上,任何旅游景区都希望向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但是在工作中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或误解而引起旅游者的投诉。投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看待投诉,不能及时处理投诉。

  旅游投诉可以使景区管理者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疏忽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从而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旅游投诉是景区建立旅游者对其忠诚的契机,旅游景区可以通过对旅游者投诉的圆满解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其对景区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 彭淑清.景区服务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 李良.旅游心理学[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

  [3] 郭琰,王会战.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有关旅游心理研究的论文推荐:

1.有关大学生旅游心理论文

2.有关旅游职业心理论文

3.有关旅游服务心理学论文

4.浅谈旅游消费心理论文

5.旅游企业服务心理论文

1719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