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参考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首先要了解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其次要知道原因主要有哪些,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最后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参考论文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方法的探讨实践》

  【摘要】目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本文从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通过心理课程设置、心理咨询师的遴选、心理咨询模式的优化、辅导员兼职心理健康咨询师,提高心理问题解决的时效性等多个层面,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进行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问题;解决方法

  1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1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化,未能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放在应有的位置

  (1)虽然很多高校在学生生活苑区设立了心理咨询室,但实际上大多数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许多同学甚至到大学毕业都不知道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及其位置所在。

  (2)部分高校虽说建立了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体系,设立了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和心理健康相关课程,但并未领会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真正内涵,仅仅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范畴,而没有具体分类和具体对待。没有起到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作用。

  (3)由于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导致大学生自身对心理咨询存在一定的偏差,更有甚者,有的同学认为“谁去心理咨询室咨询了谁就有心理病”的错误认识。正是这样的心理导致很多处于亚健康的学生不去正视自己的心理问题,更不会去心理咨询,没有进行及时的心理调节,久而久之,引起了不良后果。

  1.2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不合理:根据有关部门调查,80%的高校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大多数以公共课或选修课的形式在学校开设。很多同学为了修满学分而去选择学习心理健康课程,导致覆盖面低。[1]学校开设的选修科目较多,很多同学大学甚至没有接触过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程。

  1.3专职教师人数不足、兼职教师专业知识的缺乏,咨询工作与大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脱节

  (1)心理教师力量不足,尤其是专职教师,大多数学校除了心理咨询指导中心的教师外,其余大多为大多是经过短期培训的学院行政领导兼任。

  (2)兼职教师的培训力度不够,知识结构不完善,心理学专业能力不强,仅凭自身的认知和经验开展心理辅导.对学生心理疏导方面相当吃力。不能有效的解决学生心理问题。同时,由于心理咨询与大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脱节,心理咨询工作的收效不理想。

  1.4未能制定完善的工作机制和兼职心理咨询师的遴选机制

  (1)部分高校没有设置心理健康咨询指导中心,只是设立了几个心理咨询室,校、院级心理健康教育立体网络体系尚未建立,工作制度不健全,工作场所、经费、技术设施设备得不到有效保障,工作内容和形式单一,覆盖面窄、针对性差。[2]

  (2)兼职心理咨询师的遴选主要通过学院推荐和参加心理咨询师最基本的培训即上岗,并没有进行系统的选拔和考核,造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效较差,不能满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实和学生心理发展需要。

  2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方法

  2.1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师生对心理咨询室的误解

  (1)充分利用校报、校园广播等校园媒介来宣传心理咨询的作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大学生心理保健意识,增长心理健康知识。[3]

  (2)根据大学生共有的心理问题,及时举办主题班会、各种专题讲座,鼓励大学生选修《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选修课,全面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消除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误解。

  2.2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学生心理问题有一定的集中性和突出性,女生心理健康问题较男生多、心理问题在不同年级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4]

  (1)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并进行分类,逐步确立目标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逐个帮扶与跟踪指导。加强新生入学教育,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让其正确的面对现实和理想的差距。

  (2)对大二大三年级学生开展情感系列以及青春期性健康保健知识类讲座,普及医学科普知识,树立正确婚恋观、性健康观。

  (3)对高年级学生开展考研及就业方面的指导,让其树立信心,明确奋斗目标。

  (4)对各年级贫困生、残疾学生进行心理创富和心理辅导教育,帮助其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品质。

  2.3加强心理咨询师的队伍建设并遴选出合格的兼职心理咨询师: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是一项专业水平高、技术性、技巧性强的工作,对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品德、知识结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有严格的执业要求。高校专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人员必须定期进行相应的培训,让其取得相应的资格证书。高校专职心理咨询师必须是通过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取得相应等级的资格证,达到持证上岗。兼职心理咨询师可在领导机构的统一安排下进行遴选,并对选出的人员进行教学基本技能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培训,报考并取得三级心理咨询师执业证书,在遴选和反复培训的基础上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高水平的兼职心理咨询师。

  2.4重视课程建设和课程安排,优化心理咨询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必修课+选修课”模式,把心理学相关课程转变为必修模式,并列入教学计划。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的不同心理问题开展多形式的专题讲座、心理卫生宣传教育活动等。深入探索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形成校-院-班的心理督导模式,同时,培训一些学生心理咨询师,深入学生其中,向同学传授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的现状,对症下药。

  2.5辅导员兼职心理健康咨询师提高心理问题解决的时效性:为了解决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我们探讨并实施了让一部分经过正规培训,在学生中有一定威信的辅导员兼职心理咨询师的作法。让其有针对性的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心理咨询工作,积极开展心理问题的排查和提前干预。构建学校、学院(系)、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咨询的网络体系。辅导员老师组建心理委员队伍,深入学生其中,向学生传授心理学的有关知识,了解学生的现状,对症下药;定期举行班级心理委员座谈会,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反馈到心理咨询指导中心,达到心理问题解决的时效性。对诊治或防治学生心理隐患,培养大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健.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58-59

  [2]张智昱,张华东,蔡续.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功能探析[J].教育与职业,2009,(2):91

  [3]谭娟晖.高校辅导员心理咨询角色新探[J].怀化学院学报,2008,(4):107-109

  [4]郑红波,孙红艳,王珍等.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调查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10):64-66

  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参考论文篇二

  《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比较突出,为了进一步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关注。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形成和表现,并提出了如何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趋势对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心理素质的培养以及生活质量的提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越来越多地摆在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面前。因此,必须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学业问题。大学的学习方法与中学不同。一些学生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的学习方法而导致考试不良或不及格,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有的学生自信心下降,有的学生得了考试恐慌症,每次考试都要生病或不敢考试。特别是有调查发现,许多大学生都感到当前大学学习负担重,精神压力大,

  2.自我意识问题。一些家长长期以来对孩子的期望太高,这样导致对孩子的压力过大,心理失去平衡,严重的将导致轻生;一些家长对孩子教育过于严励,不给他们留有私人空间,导致他们入学后在宽松的生活环境中缺少管束,对大学生活缺少规划;一些家长从小对孩子过分溺爱,造成孩子缺乏在大学独立生活的能力,特别是大学新生,入学后不能很快适应大学需要独立、自理的生活环境,个人生活一塌糊涂。

  3.不良的意志、品质问题。有的学生个人意志不够坚定,没有经历过痛苦的磨练,在挫折和意外变故面前往往成为失败者。当前市场经济发展不断深入,学生家庭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同是攻读大学,有的同学家庭富裕,与同学交往出手大方,而有的同学为了教育费,家庭负债累累。这种比较使贫困的同学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4.人际交往问题。学生上大学后,交往的范围较以前有所扩大,具有与人交往的愿望,但是,由于个人生理条件和个性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困难。生长环境的不同,使大学生个体形态和相貌上的差异非常巨大,有的学生由于不能正确认识自身的过高、过矮、过胖、过瘦等外在形态,产生自卑心理,影响了与人交往;有的学生性格急燥、过分争强好胜,自我评价超过自身的实力,在与人交往中也带上了性格的因素,从而引起他人反感,导致交往失败,心理失衡,失败又会产生怨天尤人、自暴自弃的想法。从而造成心理负担。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特性

  1.数字式行为心理。大学生大多处于18~24岁的年龄阶段,具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深入探究精神。大学生沉溺于网络,一是影响学习,荒废学业;二是危害学生的身体健康;三是会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衰退,甚至造成心理、行为变异,也不利于良好道德观念的形成。

  2.虚拟行为心理。由于部分大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相对较低,在网络环境中往往撇开了自己大学生的身份和角争定位,把一些在现实环境中被控制的行为无所顾忌地表现出来。如低俗的语言、情绪化的甚至是错误的煸动言论、侵犯行为等等。这些心理和由此产生的偏离行为,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也危害到大学生健康成长。

  3.强烈的自主心理。我国当代大学生经历了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洗礼,具有较强的追求个性自由的精神,平等、竞争和创新意识逐渐凸显。由此可见,目前大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动性、自主性是大大地强化了,并对传统的以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大学生在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的同时,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想也有所滋生、蔓延、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违反法律或不道德的行为。

  三、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高校大学生个体脆弱性与群体复杂性因素的影响。目前在校大学生正处在心理断乳期,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认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成熟。物质生活上相对宽裕,精神生活相对欠缺,缺乏生存磨难,缺乏集体合作环境,更缺乏独立处理能力的锻炼,养成任性、自私、不善交际等不良习性。这种不良习性则成为诱发独生子女心理疾病的病灶,导致他们产生性格孤僻、承受能力差、交际恐惧、自闭症等心理问题和暴力倾向及行为。

  另外一个现实就是,我国大学生连续扩招造成学生群体成分复杂,各类生源学生汇聚一堂,不同生源的基本素质,个性特征、求学目标各有差异;大学生群体融入社会的程度加深,社会上种种不良观念和行为因大学生成分多元化而进入校园,导致学生群体内部交往中增加了很多潜在的冲突,这些都考验着稚气、单纯、充满好奇心的莘莘学子。

  2.虚拟社会――网络因素的影响。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大学生上网的数量每年成几何数量增长。网络给学习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了不愿看到的负面影响。网络的这种“虚拟社会”交际方式迎合了大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没有满足的交际需要。大学生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寻找倾述对象、聊天、交友、恋爱、痴迷于网络游戏,甚至浏览非法、黄色网站以打发时光。互联网对高校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

  3.社会现实不良因素的影响。

  (1)理想信念淡化。经济成分和经济效益多样化。使一部分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注重经济,忽视政治;注重家庭,忽视组织;注重实惠,忽视崇高;注重索取,忽视奉献。

  (2)传统美德淡化。生活方式多样化,使一部分人的生活追求发生变化。这些人视勤俭节约为“小气”;视诚实劳动为“老坎”;视尊老爱幼为“发傻”;视助人为乐为“过时”。他们的义利观、节俭观、婚恋观、家庭观、孝道观等发生严重的扭曲。

  (3)由于我国地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加大;国外企业进驻中国,引发发达地区与落后地区,中西方文化思想观念、生活方式的冲突和差异更加明显,优势社会阶层的等级意识有所抬头。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老化与心理咨询工作滞后。高校思想教育工作的机制、方式明显滞后,跟不上学生思想实际,没有落到实处发挥应有的作用。部分高校行政工作人员和教师本身就轻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重智育轻德育,实用主义意识较强,人文思想、人本意识较弱。使一部分大学生信念淡化、虚无主义、实用哲学抬头,这为大学生心理疾病滋生提供了温床。

  四、高校学生心理问题对策

  1.进一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必须清楚地看到,青年学生对社会中存在的一些现象没有清醒地认识,思想上存在模糊之处,在心理上就产生了不必要的心理负担。在经济体制转轨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激励大学生的进取精神,提高他们的学习、工作积极意识,但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也会乘虚而入。如果他们忽视学习和道德修养,将会严重影响自己的心理素质、人格培养;如果不能正确地面对各种现实问题,崇尚自我、鼠目寸光,对心理就会造成严重的障碍。为此,我们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不断优化德育工作者队伍,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在学生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及时配备、补充管理干部队伍,及时解决学生在做人、做事方面存在的问题。

  2.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不能只关心学生学得如何,还要关心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的锻炼、培养。在各种社会压力增加、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大学生们如果背上沉重的心理包袱,就不能算作一个合格的大学生。在学校课程设置上,许多高校已开设了临床心理学辅修专业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使心理健康知识在学生中日益普及。同时,每学期要定期邀请校内外专家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高年级学生开设医学心理学等选修课。在学生综合测评方面,要充分体现以德育和综合素质为首。

  3.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发展的有效载体,它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灵,可使长期处于紧张的神经得到松弛。如在活动中体现的团队意识,可以防止学生犯个人主义的错误,注重集体荣誉,克服学生过分注重自我的狭隘思想意识。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能有效地将各种管理思想、管理意识注入学生活动中,培养自觉参与意识和自觉接受教育的能动性。

  4.开展经常性的心理健康调查与研究工作。为了对学生心理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笔者所在的黑龙江科技学院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来源进行分类,有意识地开展学生心理问题研究,进行归纳、整理,采取积极主动的办法和措施,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对大一新生进行生活、学习环境适应性方面的调查,并提出进一步整改措施;对二、三年级学生积极关心他们在学习和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大四学生则重点放在适应社会、加强对未来职业选择等方面的问题。

  5.有效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活动,注重多种形式的心理素质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可以及时疏导学生存在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以及其他心理疾病,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这种通过面对面、或电话、或书信等方式更加直接、亲切和有针对性。我们要为心理健康咨询创造更好的条件,在心理咨询中心,配备更多经验丰富、严谨认真、品德高尚的专、兼职人员,完善各种服务设施,如电脑、电话等。完善各种信息服务网络,发挥学生管理干部队伍和学生骨干在心理咨询中的作用。

  6.要建立大学生就业工作指导系统,通过搜集招聘信息,努力提高就业率,为大学生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就业机会。要建立从低年级到毕业班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详细制定各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方案,对各年级学生的就业指导应有侧重,低年级重点可进行就业宣传教育,通过教育改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在方法上,可以通过就业专题报告的方式。高年级毕业班的学生可以开设就业指导课,对学生进行就业技巧的培训,还可以组织有关就业的报告会,从而提高学生的签约率。

  7.从学生个人角度看。大学生要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把精力用到提高文化素质上来,以较高的学识和综合素质,为今后就业创造条件。通过学习,还可以增强大学生的自信心和自立、自理能力,提高大学生的就业信心。

  大学生要加强个人心理控制能力的培养,提高对改革开放和新生事物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承受各种风险的能力。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通过自我学习和调节,对社会有正确的认识,不断提高和增强应对挫折和不幸的承受力。

  8.从社会角度看。各级政府要承担责任,创造就业机会,为大学生今后出路多想办法,保持社会稳定,一是通过出台各种优惠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二是促使各级企业调整用人的要求,为更多的大学生提供就业机会。

  社会要提供舆论氛围。全社会都应关心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新闻媒体要关心大学生成长,在全社会形成关心大学生、爱护大学生的成长环境,并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引导。同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做好思想工作。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是一种有效的工作模式,这既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由单纯的经验型走向科学型,又使心理健康教育能够较快地在现有基础上推广开来。思想政治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表现为积极的人生态度,乐观的处事方式等,而这些都是学生从小就开始接受到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在重视二者联系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二者的区别,这样才能切实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健康发展。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软、硬件的建设,首先,学校应成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书记任组长,小组负责对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指导;同时,在学生工作部的指导下成立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具体负责接待来访学生的咨询。

  六、结束语

  当代大学生是新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在和今后几十年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能否实现。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对大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魏继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对策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

  2.姜雪琴,胡晓芳.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6)

  3.刘萍,方乐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6)

  4.周小月.黑龙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亮点[M].黑龙江日报,2005.4.10

  5.樊富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6.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参考论文

现代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首先要了解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其次要知道原因主要有哪些,针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去解决,最后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16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