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心理健康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论文篇一

  《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培养》

  摘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让我们从中悟到,很多时候,态度真的可以决定一切!我们给予生活什么样的态度,生活就会反馈给我们什么样的态度。而且,与态度密切相关的必理品质也是如此。良好的品质有助于我们开创幸福的生活,而不良的态度与品质势必会被社会唾弃、为人生带来阻碍。

  关键字:心理品质、态度、情感、价值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由我校教育科学学院程教授主讲,通过这半年的学习,让我明白了很多的道理。然而,时至今日,对大多数人来说,心理学仍然是一个充满神秘和误解的学科。“学心理学的人知道别人在想什么”,这仍然是时下很多人对心理学的理解。

  其实呢,真正对心理科学发展作出贡献的心理学家通常仅为业内人士所知晓,民众心目中的心理学家往往鱼龙混杂。在当代,对心理学较为公认的定义为: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首先,心理学它是一门学科。在这门学科当中,行为和心理是紧密联系的,同时呢,这门学科它所研究的东西是非常广泛的,包括:感觉和知觉,注意和观察,记忆与遗忘,亲情、友情、爱情心理学,情绪与意志,性心理学,人际交往与群体心理等。

  这就好比一个事例,在正常人眼中再平常不过的景色对于一个复明后的病人来讲,感觉是非常美妙的。那么感觉与知觉呢,是其它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虽然简单,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感觉和知觉呢是不同的两种心理过程,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感觉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感觉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同一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既可由作用的时间顺序的不同而引起,也可由感觉器官的各部分受到不同的刺激引起。如今感觉与知觉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品质几乎无处在。我们的许多行为,如阐述个人的观点,了解他人的看法,说服他人等,都与品质有关。而且,无论对于个人还是团体,良好的品质都有助于取得成功。

  和态度的心理一样,品德心理也是心理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果教育者能够熟悉品德心理并能将有关品德心理灵活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必将对受教育者的心理学健康和个性心理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谈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及其培养之前,我们需要弄懂一个价值观--价值取向的问题。当代大学生积极进取,敢于竞争,

  人生价值积极向上,但在价值主体、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上表现出自我化、实效化、短期化的特点。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还是不成熟的,绝大多数大学生还不能用理想的价值目标来指导实践,当他们人生价值的目标和现实利益发生矛盾时,一般倾向于现实利益的考虑。价值选择和价值实现上的实惠性和功利性倾向比较明显。

  做好心理疏导和服务。持续关注、关心实习焦虑、考研失利、就业困难等学生群体,培养学生感恩情怀。树立合理择业观,加强求职训练。发挥课堂作用,引导学生了解就业形势,缩短学生求职愿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的差距,形成合理的就业期望值。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的择业观对待就业。利用我们的就业行为激发自己内心的需求,努力提高自己在心态方面的积极的影响。

  那么现在我们谈到了一个大学生积极心态的问题,首先我们就当意识到培养积极心态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心态对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失败产生着深刻影响,这正如美国成功学学者拿破仑.希尔所说:“不要让您的心态使您成为一个失败者。成功是由那些抱有积极心态的人所取得的,并由那些以积极的心态努力不懈的人所保持。”实践亦充分证明,积极的心态使人乐观、自信、主动、热情、乐于助人、有成就、少焦虑、无破坏性、感到充实和有力量。因此,我们的高等教育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积极心态的培养。

  那么现在我们就要来讨论和研究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的对策。参考了众多教授、专家的言论与研究,我们总结了如下几点,分别从个人、家人、学校和社会的层面上提出了倡导。首先,倡导社会、家庭与学校形成合力,为培养青年大学生积极心态共同努力。人是具社会性的,大学生的成长过程离不开社会、家庭与学校的大环境,对他的影响最大的是家庭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学习科学的育儿理论,有效持续地与孩子沟通,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帮助孩子成长。

  其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帮扶青年大学生形成积极心态。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再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掘大学生积极品质,培养大学生积极心态。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咨询及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切实起到教育学生、解决问题的作用。

  最后,大学生要努力健康积极的自我成长,拥有积极心态。所有个人以外的环境与因素都是外因,外因影响内因,内因起决定性作用。大学生要善于自助,除学习专业知识之外,要博览群书,要多向周围人学习长处,正视自己,正视困难,帮助自己处理好压力,不能有“等、靠”的心理,所以大学生的自我成长也极为重要。

  总之,积极心理品质能帮助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而培养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和大学生本人共同努力,尤其是要注重自我成长,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参考文献:

  [1]、徐学俊、王文.《心理学教程》.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1.06.01

  [2]、甘映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探讨.高教论坛,2009.02.19

  [3]、刘海燕、高艳.《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04.17

  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的论文篇二

  《让真情永驻心间》

  摘要:亲情、友情、爱情都包含着一个情字,这三种情都称之为感情,有着必然的联系。异性之间的友情会发展为爱情,当爱情到达一定程度就会换化为亲情。我有完整温馨的家庭,有很多关系很好的朋友,还有一份值得我好好珍惜的爱情,我觉得我始终被爱包围着,很温暖,很温馨。虽然有时有些烦恼,有些苦难,但那只是,浩瀚的海洋里泛起的点点浪花,非但没有减色,反而把我们的生活点缀的更加充实与美丽!我们的人生如果缺乏其中的任何一种情,都是不完美的,都是遗憾的人生。

  关键词:亲情、友情、爱情

  亲情无价

  亲情让我永远感动。曾经年少,不懂得父母对自己的爱是融入到实际行动中的,因为他们都是不喜欢表达感情的人,所以只能将他们对我的爱融入到了所有关心我的实际行动中了。如今身在异乡为异客,纵然身边多了许多兄弟姐妹,但是远离了爱,让我懂得了爱;远离了亲情,让我更加珍惜亲情。每当我回忆起父母为我做的点点滴滴,我的心中就会泛起丝丝感动。

  可是常言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每个人都不会例外。虽然我们大学生和父母关系总态势良好,可是在与父母沟通过程中多多少少总会有些问题。在我查阅资料的时候发现了如下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

  (一)大学生与家人关系比较紧张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

  (二)大学生与家人沟通存在着层次性和深入性的问题;

  (三)大学生与家人的互动不足;

  (四)大学生代沟现象或多或少存在;

  (五)大学生对于家庭的感觉存在着不和谐的声音。

  对于以上问题,我们需要从学校、家长和学生三方面实行具体对策。

  1、家庭亲情观培养与教育对策要维系好亲情,家长一定要和子女多沟通、多交流,让孩子明白且切实体会到你为他们付出的辛苦。同时,我们的大学生父母在对子女进行亲情观教育时要注意方式、方法。萧伯纳曾经说过:

  当作孩子的老师,你应该是他的伴侣。

  2、高校亲情观培养与教育对策在高校亲情观教育上,首先可以通过图片资料展示、观看录像电影、讲座、讲亲情故事等形式来让大学生们认识家庭这一社会最小组织的作用,认识父母的伟大、家庭的温暖,使得学生在心中牢牢树立家庭意识。其次,把亲情教育纳入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通过高校德育工作者在课堂上设置一些贴近生活、平实、感人的亲情个案来教育大学生,切忌不要进行空洞的说教和简单的灌输。再次,学校设置一套系统的评价、考核标准,设立亲情奖学金,对那些讲亲情、重亲情的大学生进行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奖励,为其他大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3、社会亲情观培养和教育对策我们的社会首先要为大学生的亲情教育营造一个讲亲情、重亲情的良好氛围,具体可以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来宣传亲情的可贵,对生活中的正面典型及时报道和宣传,对一些反面典型要进行法律和道德的双重鞭挞。其次,我们的社会要为大学生的亲情教育提供形式多样的物质支持。

  可是就我而言,我家存在的最大问题不在我与父母之间,而在于父母双方,他们的感情不是很好,经常吵架,有时候甚至大打出手,我和弟弟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在这种环境下我和弟弟都变成了那种敏感和胆小怕事的类型,不敢再生人面前说话,没有自信,心理素质很不好。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在思考着我的缺点和弱点,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其中大部分都是由于父母之间紧张的关系引起的。我也正在试图用自己的办法解决他们之间的矛盾,但是收效甚微。最近我刚给他们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我的感情,我觉得信是表达感情的最好的方式,他们读后对我有了新的认识。以后我还会用这种方式来处理问题,当然还要增加一些其它新的方式。虽然我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我还是回去尝试,因为他俩都是我最爱的人。

  友情万岁

  我在高中之前根本没有朋友,因为那时候的我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人。但是当时我的成绩特别好,所以我考上了市里的重点高中。也就是从那时起,我才开始关注身边的人,开始结交朋友,开始思考很多与学习无关的问题,这也就是所谓的成长吧。直到现在,我已经有好多的好朋友了,我们关系很好,我是属于那种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所以感觉像是没有喜怒哀乐一样,朋友们很少会发现我情绪不稳定的时候,因为我会及时调节我的情绪。因此我属于聆听者而不是倾诉者,在聆听的同时也经常总结每个人的特点已经和不同人交往的特点。其实友情的基础是相互理解,真诚对待,是一种欣赏而不是占有。那应该怎么搭建友谊之桥就变成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了。总结起来有以下两点是与人交往中必须注意的:

  一、真挚友谊的基础

  怎样才能交到知心朋友呢?人与人能否成为朋友,特别是能否成为知心朋友,我觉得关键在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人与人之间的空间上的距离。

  我来大学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在一个有十五个同学的大家庭里生活,因为这种特殊的宿舍卧从来都没有见过,所以它带给我许多不一样的感受。我们相亲相爱,永不吵架,互相理解,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她们带给我的是前所未有的温暖与帮助。因为空间距离的接近,这就使我们相互之间的交往、接触的机会增多,彼此之间熟悉起来比较快。当然空间距离并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但却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利条件。

  其次,人与人之间的交往频率。

  交往是人与人之间从陌生到熟悉的基础,人们只有通过交往才能相互了解,相互熟悉,相互帮助,建立友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频率越高,就容易形成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爱好、共同的理想、共同的信念和价值。就越容易产生共鸣,从而形成详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友情的产生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再次,人与人之间的互补。

  俗话说一个朋友一条路,朋友多了路好走。在漫漫人生的旅程中,朋友永远是帮助自己摆脱苦恼,诉说心声的首选。朋友之间难免会提出需求、给予满足。如果没有提出需求和给予满足,哪怕是距离再小,也会如“老死不相往来”一般。相反地如果有了提出需求和给予了满足,哪怕是距离再大,也会是“天涯若比邻”。也就是说如果交往双方的基本需求都能得到满足,双方就会非常融洽、密切。反之就会是生疏排斥甚至是冲突。

  最后,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吸引。

  喜欢一个人,是由我们自身的人格因素决定的。“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人格影响着交往的因素,当你第一眼看对方就有些异样的时候,那就说明是你的人格因素在说话了。

  二、怎样播种友谊

  相信通过空间距离的考验,交往频率的试探,需要互补的刁难以及人格吸引的淘汰,你已经成功地找到了自己的好朋友,那么怎样才能巩固你们刚刚建立起来的友谊呢?有几个原则是很重要的!

  1、尊重真诚

  找到了好朋友说明你平时一定很尊重他人,尽管在气质上、能力上、知识等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是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以诚相待是友谊得以延续和深化的重要保障。

  2、宽容理解

  当代大学生的心胸要宽,姿态要高,气量要大,遇事要冷静。凡是学会拿捏学会权衡利弊。要学会团结,学会原谅,更要学会理解,学会换位思考,以便营造宽松的成长环境。

  3、谦逊

  谦逊是一种美德。谦虚而好学者,人们总愿意与之交往。反之如果是一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家伙,那么人们往往就会避而远之。因此要胸怀豁达,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虚心向学。

  4、诚信

  人与人的交往,讲究的就是一个信用。凡是言必信,行必果。可是怎样才能做到取信于人呢?说先要言行一致;其次要相信别人;再次不要轻易答应别人什么。

  珍惜爱情

  因为我家庭的原因,所以我在爱情方面是很慎重的,我很了解自己的性格以及我要找的他是什么类型。很庆幸的是,我在补习的时候终于找到了我心目中的他。我们一起已经三年了,从来没有吵过架,偶尔的不爽当然还是有的,没有的话就非常不正常了。我们感情非常好,同学们都很羡慕。但是我知道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有一句话说:没有一百分的另一半,只有五十分的两个人。这份幸福是要两个人一起培养的,不是想出来的。我还会一如既往的维护好这份难得的感情,让它最终开出美丽的花朵。

  此外还有一种朋友,我想他是介乎于爱情与友情之间的感情。偶尔会想起,

  心底有种温暖的感觉,很美好,有时候也会很感到难过。在忧愁和烦恼的时候,我会很希望他能在我身边给安慰,给我理解,而我却从未向他倾诉。我怕自己会打扰他的生活。我会因为一首歌曲,一种颜色想起他,会想起他的真挚,想起他的执著,想起与他曾经一起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朋友(他可以是爱人也可以是朋友),我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命,热爱自己的生活。因为我知道他希望我过得很好,他希望我能好好的照顾自己。在见面时,他希望你我能告诉他我很幸福。这应该就是所谓的蓝颜知己吧!

  爱护自己的亲人,思念自己的朋友,珍惜自己的恋人,是他们帮助我们成长。漫漫人生旅途,谁都难免遇到伤害或被绊倒,谁都不会一帆风。凡事感激,学会感激,感激一切使我们成长的人。

  参考文献:

  【1】王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复旦大学出版社

  【2】郭瑞荆永根大学生健康与健身锻炼人民体育出版社

  【3】李世芬.试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现代大学教育

  【4】张日冉,陈丽大学生心理健康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194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