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关的心理论文

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关的心理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关的心理论文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人际信任的程度大小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其发展影响极大。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关的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人际关系相关的心理论文篇一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与心理危机干预》

  [关键词]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心理危机;干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07-0030-02

  一 概述

  1 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阐述

  目前对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并没有一个相对来说较为明确的定义,不同的学者在对其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对其的含义的认定也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各种定义中的主体部分都是把宿舍人际关系定义为一种精神关系。这种精神关系的体现形式有很多,其大都把知识、语言以及情感等作为表现的载体。此外也有学者把宿舍人际关系定义为一种心理关系,这种心理关系的形成主要来自于室友之间的交流互动的过程。宿舍在大学生生活与学习的过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可以说宿舍之间的氛围与成员之间的交往情况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一般情况下同一宿舍里的成员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大都以同伴形式存在,其大都会共同完成吃饭、上课等活动,这更加体现出了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在本文中我们所研究的宿舍人际关系指的是同宿舍成员在交往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心理联系。

  2 对心理危机含义的分析

  为了更好地对心理危机进行研究,相关学者把心理危机划分为几个不同的类别,此外我们只对大学生常产生的几种心理危机类型进行研究。由于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特性,发展性心理危机是最常出现在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心理危机类型,所谓的发展性心理危机就是由于大学生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以及生活方式被改变所引发的一种心理失衡,像大学生刚步入大学校门,对于大学生活以及学习方式的不适应等可能会诱发发展性心理危机现象的产生。

  境遇性危机主要指的是不可预测的重大事件,一般情况下这些事件往往会超过个人的控制范围,譬如交通意外的发生、个人或者其亲属重大疾病的产生等。相关研究表明,如果大学生心理危机不能够及时被处理,那么其给大学生的成长带来的影响将是极为重大的。心理危机的产生极易导致大学生产生消极、焦虑甚至自暴自弃等心理,这对其正常生活的进行是极为不利的。

  二 大学生宿舍人际交往问题产生的原因

  1 大学生对于新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

  由于大学生一般都需要脱离自己的安逸的环境而投入到全新的环境中,这种转变可能会导致一部分的学生不能够适应,这种心理上的落差会导致其在宿舍交往过程中保持谨慎以及自我保护的状态,进而不能够主动加入到宿舍交往过程中。长此以往必然会使得个体和宿舍整体不能够实现和谐统一,这对于大学生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

  2 个体之间的差异性会诱发宿舍人际交往问题的产生

  就大学生而言宿舍就像是一个公共的舞台,而各个个体在舞台上的表现形式是有很大不同的,不同学生的爱好、习惯也大都不同。如果宿舍成员不能很好地处理个体特异性和整体性的关系,那么就可能使得宿舍生活处于失衡的状态,这可能会成为宿舍矛盾爆发的导火索,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证是极其不利的。因此相关的人员必须树立公共意识,在遵循和谐相处的原则之下进行个体特性的发挥,这对于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建立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 利益问题诱发宿舍人际交往危机的产生

  众所周知,大学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机会的平台,同宿舍成员随时都可能转换为竞争对手。不可否认,合理竞争活动的开展不仅不会对宿舍成员关系造成影响,还可能会进一步促进宿舍成员之间的融洽程度。但是一部分大学生不能够很好地处理这种竞争关系,其可能会为了自身利益的获得而采用各种不合理的竞争方式。譬如利用关系进行非公平的拉票等,这种方式必然会诱发宿舍成员之间矛盾的产生,对于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建立是极其不利的。因此,不合理竞争也是导致宿舍人际关系危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相关部门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

  三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面存在的不足

  1 高校没能够充分意识到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我国相当一部分的高校还没能够意识到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必要性,其大多数的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在深度以及广度上都不能够满足于现代大学生的需求,进而导致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作用不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此外就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状况来看,当学生产生心理危机时往往只会向辅导员寻求帮助,但是辅导员在心理领域上的专业性是不足的,这对于心理危机干预作用的发挥有着极大的影响。高校对于心理危机干预重要性认识的不足将会导致其在心理危机干预的投入方面不足,进而限制了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的推进,这对其作用的发挥有着极大的影响。

  2 心理干预机制不够完善

  就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情况来看,现行的干预机制还不够完善,很多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都缺乏后干预这一环节,进而使得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活动不能够顺利推进。和其他类疾病不同,心理问题的产生往往会有很长的一段形成期,因此其具有一定的反复性,一次、两次的心理干预活动的进行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程度,但仅仅通过这些措施让大学生摆脱心理危机是极其不现实的。因此,后干预就显得极为重要,只有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之后及时对其进行引导,让干预过程能够持续进行,从而最大程度地降低大学生心理危机复发的可能性,这对大学生健康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3 学生不了解心理危机干预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于心理危机以及心理危机干预的认识都十分有限,这就导致了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不知道及时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员的帮助,这会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不能够及时被解决。大学生对于心理知识以及心理危机干预认识的缺乏,将直接导致其自身心理问题的加深,不利于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四 促进大学生宿舍中人际关系心理危机干预作用发挥的措施

  1 帮助大学生树立积极的心态

  大学生拥有乐观积极的心态是预防其出现人际交往问题以及心理危机的最重要的措施,只有大学生自身足够积极乐观,其在面对问题以及矛盾时才能够以正确的态度与方式对其进行解决。高校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对于学生的心理情况进行了解,然后根据本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及时地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措施对大学生进行教育。为了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大学生参与相关教育的积极性,高校也要注意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尽可能增加相关教育的趣味性,让大学生能够在快乐的氛围内完成自我性格以及精神的建设,这对于大学生心理危机产生几率的降低有着重要作用。

  2 加强学生对于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了解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措施不能够顺利开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大学生自身的危机心理干预知识缺乏。因此,相关高校必须把心理危机知识的普及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和措施向大学生宣讲和心理危机干预有关的知识,让其能够意识到心理危机干预的重要性,为相关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的采取创造一个相对来说比较良好的条件。此外,在心理危机干预知识宣讲过程中,相关人员也应该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心理问题,尽可能地鼓励大学生能够正视心理问题,而不是采取逃避或者其他极端的态度或者方式。只有学生充分理解了心理危机以及心理危机干预,其才可能在出现心理问题或者宿舍发生矛盾时,才能够以积极的态度面对。这对于相关心理危机干预活动的推进有着重要的作用。

  3 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纵观我国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情况,整体上我国还没能够构建一个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体制,这在一定程度上为相关干预措施作用的发挥造成了阻碍。因此,高校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积极采取措施推进现有的心理危机干预措施的完善,为大学生宿舍矛盾的解决创造条件。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完善的过程中,高校可以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处,给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途径。此外,高校也可以建立专门的心理服务小组,让其能够以宿舍为单位定期对于各个宿舍进行走访,及时地对于大学生的心理情况以及宿舍的人际交往状况进行了解,一旦发现问题及时地对相关大学生以及宿舍成员进行引导,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以及宿舍之间的矛盾控制在最小化状态,为和谐宿舍关系的建立以及学生心理危机的控制奠定基础。

  4 推进反复干预的进程

  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并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其大都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过程中也要循序渐进,对于同一学生进行多次干预,尽可能使得大学生心理危机再次复发的可能性能够被控制。此外,高校也应该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后相关措施的采取,及时对被干预的学生进行情绪上的疏通与引导,让其能够逐渐从心理危机中摆脱出来。另外,相关的人员也要对这些被干预学生的信息进行记录,并根据信息对学生进行回访,一旦发现学生出现心理危机反复的现象,就必须再次对其采取干预措施,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恢复创造条件。

  总之,大学宿舍和谐人际交往关系的构建,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保持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高校必须加强对其的重视。良好的心理健康更有利于大学生全面发展。当大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相关人员要及时对其进行干预,这对于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高校必须把其作为日常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积极采取措施对现有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进行完善,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作用的发挥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沈辉.高校辅导员在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青年,2014(11).

  [2]王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新探[J].烟台教育学院学报,2015(9).

  [3]陈佳薇.基于朋辈宿舍心理委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4(09).

228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