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2)

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

  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篇二

  《心理健康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

  摘要:“全面发展,人文见长”心理学家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开发潜能,为他们的终身的发展奠定基础。正是在这一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发展性”心理辅导为主的辅导理念。本文的思想是把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发展结合在一起,在当今社会发展价值多元化的情况下,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对学生进行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 心理发展 全面发展

  作者简介:刘聚红(1975-),女,河南濮阳人,陕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08级应用心理学硕士研究生。

  正文:

  心理健康是成长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所关心的是学生适应环境,适应社会,以及适应人际关系等操作性能力。在社会实践和学校生活中通过心理训练并反复强化,形成并内化为个人的行为习惯。心理发展就是个体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在一生中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变化,是在各种先天,后天,生理和心理因素的交互影响下,个体一生成长过程中的变化。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个体心理发展的相互影响,主张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心理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心理健康的概念

  心理健康教育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被人们重视。心理健康与否,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学业发展,乃至职业生涯都有很大的影响,如何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有课题组在东北地区的18所中学和5所小学采用SCL―90心理健康量表,随机抽取30000余名学生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约32%的中小学生存有心理异常表现。1994年,黑龙江牡丹江市报告:1414名中学生心理疾病的发生率为26、17%。在所有的心理疾病中,神经衰弱,强迫症,人际关系紧张,考试焦虑等占相当高的比例。个别学生因为适应不了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竞争激烈的学习生活离家出走或自杀。研究表明,当前我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存在着隐患和危机,同时,这也说明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青少年学生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

  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的确切定义是:心理健康是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健康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理发展成最佳状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二)善于协调和控制情绪,心境良好。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和满足的心情,情绪稳定性好。

  三)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坚持实现目标的愿望,动机和行为。

  四)人际关系和谐。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客观评价别人,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发展心理学是对人的心理现象各个方面的发展与变化的研究探索,主要探讨个体从出生到死亡之间,随着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所有心理变化。包括动作,认知,情感,人格,以及社会性等方面的变化。发展心理学研究的意义在于正确的描述和解释人的心理发展的现象和规律,从而对个体的心理发展作出预测,积极的促进个体的心理发展。这些问题的探讨过程,为更深入的认识心理学,认识人类自身提供帮助。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个体的影响活动。它是由心理健教育方面的专业人员根据个体心理发展的特点,根据预先设想的目的,通过系统的,有组织的教学设计和实施,有意识的对个体产生影响的活动,对个体的社会适应能力进行有益的调节。

  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心理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心理学研究的直接目的就是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帮助我们理解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现象,提高认知水平,促进青少年的心理积极,全面的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过程不仅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而且丰富了发展个心理学学科本身。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与个体心理发展的相互影响,主张在教育实践中研究心理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密切结合,是发展我国本土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特色。

  三、青少年期的过渡性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我国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教授曾对社会变迁中的青少年问题提出了如下假设:如果将青少年问题看做一种病态的现象,其病因根植于家庭,病态显现于学校,病情恶化于社会。而少年犯罪是青少年问题恶化的结果。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过渡阶段,一方面保留着儿童的幼稚,另一方面出现了成人的成熟。

  过渡性决定了心理发展的矛盾性。美国心理学家霍尔指出,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疾风怒涛”时期,充满了内部和外部的冲突。这些特定的矛盾,使他们最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异常问题而有最不容易通过自我调节得以疏导解决的社会群体。

  从本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转型时期,无论家庭,学校还是社会环境,都出现了一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消极因素,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造成了危害。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显得重要而迫切。

  参考文献:

  [1]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M],1995

  [2]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安徽人民出版社[M],1998

  [3]3仇忠海李敬.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M],2008

  [4]孟莉.发展心理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M],2005

探析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相关文章:

1.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论文

2.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论文

3.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浅谈论文

4.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的论文

5.关于青少年心理发展的论文

6.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探析与对策论文

2292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