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论文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论文

  自卑心理是指由于某些生理、心理或社会诱因引起的一种不良自我意识,是一种性格上的欠缺,表现为对个人的能力和品质偏低的评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论文篇一

  《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少年儿童的心理健康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小学生的自卑心理问题,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探讨小学生的自卑心理的成因、表现进而实施解除自卑心理的策略,是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心理健康;自卑;和谐班级;自信;自尊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2)03-0016-03

  2002年8月,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至今依然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依据。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存在,是迄今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那么,小学生的自卑心理到底是怎样产生的,有哪些外在表现?如何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心理,使小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呢?下面,谈一谈我个人粗浅的认识。

  一、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原因及外在表现

  由于教育问题的累积、学生家庭及自身条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学生始终认为自己“不优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别重。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每个学生的心智、身体素质都是有差异的,这是不争的事实。有些学生智力水平较低,接受知识的能力较差,这就造成学生在考试时成绩落后。教师对这部分学生经常表现出无能为力的心态,家长在教师的“诱导”下,大都对孩子流露出失望、放弃的心理。因而,这部分学生自卑的外在表现为木讷,孤僻、多疑,不愿意与同学交往。他们不会做出不同凡响之举,经常默默地坐在教室的角落里“自娱自乐”。

  (二)教师“塑造”的差生

  学生是性格各异的独特个体。许多教师对学生是有偏爱的。对于性情外向,比较调皮的学生。一些教师缺乏耐心,总想采用挖苦、嘲讽,甚至恐吓、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方法去塑造他们。当老师发现这些方法无效的时候,就会摆出一副“朽木不可雕也”的神情,冠学生以“差生”的恶名,让学生不得抬头。教师是孩子心目中的“神”、人生路上的“灯”,教师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在小学生的眼里都是可资模仿、借鉴的榜样。教师个人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不得当的处理方式,对小学生的心灵无疑是一种摧残,一种伤害。这部分学生极易产生冷漠、厌学、孤独甚至敌对等心理问题。

  (三)家庭期望值过高的学生

  许多家长把自己的愿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一方面给孩子优裕的生活,使孩子们长期处于养尊处优的境地。另一方面,在孩子的学业上又加大了砝码,令其上辅导班,为其请家教;教辅用书、过关练习一大堆,做完课内做课外,孩子疲于应付。一旦孩子考试失误,不是物质惩罚就是肉体打骂,久而久之,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破罐破摔。这部分学生自卑心理的表现为易怒、嫉妒,甚至对学习好的同学采取孤立、打击的手段。他们经常会拉帮结伙,以“标新立异”之举弥补自认为的学习成绩差的不足。

  (四)家庭有残缺或自身有残疾的学生

  有些学生父母一方可能有残疾,家庭条件较差,这样的家庭容易造成孩子的自卑心理;有的学生自身有残疾,当孩子不能正视自己的残缺的时候,极易自卑;随着离婚率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处于单亲家庭。处于小学阶段的孩子,认识问题的能力有限,当他们意识到自己不被重视、缺少疼爱的时候,很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利益的驱动,人生观、世界观的冲击,道德底线的突破,使一些学生家长走上犯罪的道路,一旦这样的“家丑”外扬,小学生也大多数无法从自卑的泥潭里自拔。这部分学生常常表现得情绪消沉、孤僻、冷漠、厌学。

  二、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策略

  《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立足教育,重在指导,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并提出了以下基本原则:“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性与针对性相结合;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尊重、理解与真诚同感相结合;预防、矫治和发展相结合;教师的科学辅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相结合;助人与自助相结合。”根据《指导纲要》的以上精神,帮助小学生克服自卑心理,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创建和谐班集体

  班级就像是一个大家庭,学生每天在学校与同学们在一起学习的时间可以说比与家人在一起交流的时间还要多。如果学生生活在一个充满鄙视、嘲笑与冷漠的环境中,自卑的心理怎能见到阳光?学生又怎会养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因而,班主任应该和其他任课教师多交流、多沟通,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及日常表现,创建和谐班级。蒙台梭利说:“教师不仅是一个教师,还是一个心理学家,因为他要指导儿童的生活和心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理解。成年人渴望理解,小孩子更渴望理解。许多成功的教育案例告诉我们:不理解何来教育。而理解的前提是了解,我们只有通过各种途径,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学生,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达到成功教育的目的。

  (二)放大学生闪光点,为学生搭建自信的平台

  学生之所以自卑,是因为学生认为自己事事不如人。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优点,有长处。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间,了解自卑学生的情况,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创造机会,让自卑的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势,享受被他人赞许的快乐,得到灵魂的洗礼,从而找到自信,重建自尊。记得曾经有一个很自卑的学生L,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的名字是爷爷请人花钱起的。算命的说,我的身体不好,叫这个名字可以长寿。可是,我知道我不会长寿的。”这个学生性格孤僻,下课总是坐在座位上,很少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一次,在校外碰到了学生的父亲,谈起这个孩子,家长说:这个孩子从小跟爷爷奶奶长大,上学了才接到父母身边。可是,孩子回来后,每天晚上到睡觉的时候都是又哭又闹,非要回老家找爷爷奶奶,父母怎么哄都不行,所以,父亲总是打骂他,甚至有的时候用皮带抽。听了家长的介绍,我才知道孩子为什么这样忧郁。试想一个整天渴望得到长辈疼爱的孩子,一个认为自己不久于人世的孩子,又怎能快乐起来呢?通过侧面了解到这个学生喜欢唱歌。有一天,课上的作业都完成了,我说:“咱们下面干什么呢?要不,请L给我们唱首歌吧?”同学们鼓掌欢迎。L满脸通红,腼腆地慢慢站了起来。他看着大家期待的目光,说:“我唱一首羽泉的《一起出发》吧。”而后,果真唱了起来。歌声未止,同学们便报以热烈的掌声。L唱完坐下,我

  发现他长长地呼出一口气。之后’,在同学们一致的推举下,他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的歌咏比赛,并取得了好成绩。渐渐地,我发现L的性格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脸上的笑容多了,脸色红润起来,腰杆儿比以前直了,身边的朋友也多了起来。

  (三)家校合作,帮孩子甩掉自卑的阴影

  学生的心理疾患不仅仅在学校产生,作为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要想做到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必须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情况,家校相互配合,共同给予学生心灵的慰藉,帮助学生从自卑的阴影里走出来。对于单亲家庭,教师要给与真诚的爱,私下里多了解学生的个人爱好,帮学生找朋友,让学生最大限度地融人班集体。当一个人不再孤独时,他良好的心境就会自然产生。另外,教师要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对于学生个人隐私要保密,保护学生自尊,为学生创造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四)树立正确人才观

  记得有一个学生s,学习差,性格孤僻,对周围的人总是怀有敌意。有一次,她和一个顽皮的男生打架,竟然把男生打哭了。我去了解情况,问为什么打架,s怒容满面地说:“他骂我!”男同学说没有骂她,可是,s理直气壮地说:“骂了,你就骂了!你在心里骂的!”我当时气乐了,同学们也都笑了。后来,通过与家长沟通,我了解到,S同学小时候患过脑膜炎,而且复发过。家里人生怕孩子脑膜炎复发,所以倍加溺爱,什么事都顺着她。因此也养成了孩子任性、刁蛮的性格。

  针对孩子的实际情况,我并没有把她打入“另册”,去孤立她。虽然我们不能让人人成才,但我们应该让每一个孩子成人。于是,我给她找朋友。让全班同学对她宽容一点,多发现她身上的闪光点。课上提出问题,只要她肯举手,我都有意地给她机会,表扬她的点滴进步。一学期下来,s融入了集体之中。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互帮互学,形成了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十几年来,我们一直在呼吁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那是因为我们对应试教育的弊端有了充分的认识,对人才观有了全新的理解。一个掌握了高科技的人才如果有了心理疾患,他的社会危害性要远远超过一个普通劳动者。近来一些有心理疾患的人报复社会,造成了不安定因素。这些也在提示我们,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是多么必要。因此,心理健康教师应该多举办校外讲座,引导家长、社会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倡导学校、家庭、社区为学生创建身心健康发展的环境。邻里之间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业,攀比孩子的成绩。更多地形成合力,为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

  总之,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学校教育改革在新形势下的新视角,它注重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有很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把爱播撒到每一个学生的心田,让学生在爱的滋养下健康成长。努力培养身心健康,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R].2002,8.

  [2]肖汉仕.学校心理教育研究[M].科学出版社,2000,第1版.

  [3]林建华.小学生心理教育原理与教程[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9,第1版.

  [4]魏宏聚.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2.(4).

  [5]李慧生冲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新探[J].课程・教材・教法,2006。(7).

  [6]覃奇芳.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初探[J].广西教育,2005,(1).

  [7]周觉伟.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个途径[J].黑龙江教育。2004。(4).

  [8]傅荣.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三大任务[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2,(1).

22936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