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谈谈对心理健康的自我认识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目前,很多人对自己的心理健康认识程度不高,但是其实相当一部分人实存在心理健康障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谈谈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论文篇一:《浅谈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

  【摘要】辅导员是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人员之一,并且扮演心理指导先行者的角色,由于他们自身的工作性质,既要作好“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又要作好“学生日常管理者”,偶尔在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文中根据我的实践工作经历,浅谈高校辅导员工作中存在的诸如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辅导员自身的心理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正确处理心理健康教育等问题,并试图从实践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辅导员;辅导员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已发生了较大变化,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现相当一部分人存在心理健康障碍。在高校中,虽然都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但实际工作中,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是与学生接触较多的辅导员。在辅导员的行列中,大部分都来自非心理教育学专业,加之日常管理工作繁杂,使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指导”这一工作中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大部分非心理学专业的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辅导员自身的心理素质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在实际工作中要如何正确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些应引起高度重视,并给予研究解决。

  1 辅导员要积极认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心理健康的全面素质学生,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祖国兴衰的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是十分必要的。辅导员只有充分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才能坚定工作信念,才能在工作中及时处理学生的思想、心理问题。为此,辅导员应从以下三方面来认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当今社会的教育,更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修养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也可以说整体优化教育。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实际上只有体(身体)魄(心理)健康的人,才算是真正健康的人。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不仅指生理上,而且还应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因此接受心理素质教育在综合素质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工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自我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未来社会建设者心理素质的一项重要举措,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未来民族的素质好坏和祖国的兴衰。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一种必须、新型的教育手段,也成了思想和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1.2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社会对高等学校提出的又一新问题。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社会生活节奏正在加快,竞争变得更加剧烈。社会竞争既表现为专业水平的竞争、综合能力的竞争,同时也表现为心理素质的竞争。现代化的过程既是经济发展、生存环境变化的过程,更是社会结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变革的过程,也是民族文化、国民性格变迁的过程。然而,当这种改革过多、过快、过猛时,相当一部分人就会感到不适应,感到迷茫、困惑,从而加重人们的心理负荷,以至于造成一部分的心理问题,如果不及时调整就会产生相应的心理疾病。因此,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人们用健康的心理去迎接挑战。

  1.3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当今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或晚期,心理已基本成熟。他们大多数人的心理是健康的,心境开朗,具有统一而稳定的人格,能客观地认识自我、有效地工作及学习,友善而和谐地处理人际关系与周围社会环境协调一致。但是,由于社会环境快速变化和主观原因等,也有一些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表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对学习、生活、择业等出现了种种不适应,不能正确而有效地处理学习、恋爱及人际关系等。用学生自己的话说,终日过着“单调而紧张”、“烦躁抑郁”的生活。多达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大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发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2 辅导员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培养健康人格

  辅导员直接的工作对象就是学生。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对学生影响重大,要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维护并增进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由于辅导员工作任务繁杂、难度大、意外事件多,往往给他们心理上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情绪容易波动,心理容易失衡。

  2.1 一般来说,影响辅导员心理健康的因素有以下一些:

  2.1.1 大学生工作的难度大,辅导员的付出与实际效果之间不平衡,易导致急躁情绪。学生工作的难度大,有些问题非要反复教育,即使这样,也仍然有个别学生不计后果地触犯校纪校规,甚至违法乱纪。如果辅导员对目前学生工作的难度认识不清,思想准备不足,极易在工作中产生急躁情绪。

  2.1.2 部分辅导员的岗位职责不很明确,导致工作头绪多,工作量大,易导致心理负担过重。目前,辅导员工作常常是事无巨细,无法集中精力去考虑和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长远计划。他们的工作程序和计划安排常被打乱,不仅要承担超额的工作,还要承担超额的责任,无形之中增加辅导员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

  2.1.3 大学生中突发事件较多,涉及的范围较广,有的影响还较大,这些易给辅导员造成过重的心理负担。大学生是一群思想、心理正趋于成熟但还未完全成熟的年轻人,他们在大学生活中常常因为在思想、学习、身体、心理、纪律等方面发生这样和那样的问题需要辅导员去解决。尤其是有些事情是很难让人预见和防范的。对一些有一定影响的突发事件如处理不慎就可能要承担来自社会和家长的误解和指责。有人形容辅导员像是坐在火山尖上,整天忧心忡忡,唯恐出事,其心理压力是可想而知的。

  2.1.4 辅导员自身有大量的现实问题需要解决,一些人缺乏工作经验,容易引起心理问题。多数辅导员是非专业出身的,知识的局限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再加上他们人生阅历有限,社会经验不足,这使他们在处理复杂的事务时容易陷入无所适从、束手无策中,或由于经验不足而致使问题处理不当,从而引起种种心理压力。所有这些都可能构成一个又一个的心理应激源,影响他们的情绪,导致心理不适,并与工作中的压力互相作用,引起新的心理问题。

  2.2 为了帮助辅导员克服心理压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建议应做到以下几点:

  2.2.1 树立克服困难的信心,知难而进。辅导员要有坚强意志,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相信自己的努力会得到大家的承认和尊重。对学生工作要坚持常抓不懈,正确对待学生工作中的“反弹现象”,知难而进,力戒工作上的急躁情绪。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自觉地磨炼自己的意志。

  2.2.2 善于计划和预见,提高效率。高校学生工作虽然面广且琐碎,但还是有许多规律可循,计划是学生工作的首要环节。对学生中经常发生的和可能发生的事件应有应急措施,使工作基本上有条不紊,提高工作效率。新时期要特别注意把握好学生工作的新特点,努力使工作有章可循,有序可依,努力避免工作上的杂乱琐碎之态,以减轻心理上烦乱之感。

  2.2.3 善于自我肯定和解脱,开阔胸襟。作为一名教育者,任何时候都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辅导员在工作中遇事要大度,要有容天下难容之事的度量,对自己所作的努力可以适时地进行自我肯定,以寻找心理上的精神支柱。学会自我解脱,当一些恼人之事缠在心头时,不妨寻找一些轻松的活动去把它暂时忘却。可以努力适合自己的业余爱好,以陶冶情操。

  2.2.4 保持健康的体魄,劳逸结合。健康的身体对保持乐观的工作态度和开展工作十分有利,有些心理上的不适是由身体不适引起的。因此,平时积极锻炼身体,注意劳逸结合对调适辅导员的心理是有益无害的。

  3 辅导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总体规划多方面做工作

  3.1 加强学习,提高辅导员心理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辅导员自身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辅导员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适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学校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辅导员的职业牲特征要求他们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要能及时调整自己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学生管理工作中去。

  此外要对辅导员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高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辅导员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使每一位辅导员都掌握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以利于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在管理过程中不出现失误。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辅导员队伍,这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

  3.2 加强对高校学生的指导和帮助。据调查,目前大学生很大部分接受心理教育不多,很少接触过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据《中国青年报》日报道:“95%的大学生没看过心理学方面的书。”因此,高校要通过心理普查、心理学讲座等方式,让学生懂得青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自己年龄特点,懂得自我调节的正确方法。使学生了解青年是一个特殊年龄阶段,情绪反复,行为多变,对此要有心理准备,不能烦恼,不能苦恼,要积极的采取措施调整自己,可以通过对自己鼓励、减压或是进行心理咨询、辅助治疗等方法解决心理问题,避免造成心理疾病。

  3.3 在高校开设有关心理健康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目前不少高校都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心理辅导教师对学生进行团体学习心理辅导,指导学习和加强自我教育,完善自己的个性,培养自己在学习中的自我激励和自我控制能。但开设心理健康讲座,不仅仅要普及心理学有关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健康讲座中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应该是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的,这样才能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使每个学生都能达到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际关系适应的心理健康标准,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3.4 心理教育与学校日常的管理活动相结合。真正的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绝不是每周一、两节课或者搞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大量的研究与实践经验都表明,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的教育一样需要与学校日常的管理活动相结合,需要“润物细无声”的意识和观念;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仅靠有限的时间、空间是难以实现的,同样需要在点滴的生活实践中积累而成。因此,学校日常的管理活动应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只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内容渗透到辅导员每天大量而具体的管理工作中去,才能把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做到实处,其教育效果也将非常显著。

234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