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有关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论文(2)

有关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有关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论文

  有关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论文篇二

  《自杀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心理解剖研究》

  摘要:该研究采用心理解剖方法对39例自杀大学生的生活事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自杀大学生在自杀前经历了较多且较为强烈的负性生活事件;导致大学生自杀的生活事件多元化但又相对集中;大多数自杀行为在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实施。因此,负性生活事件可作为大学生自杀预警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生活事件;心理解剖

  中图分类号:B8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5184(2012)06-0548-05

  1问题的提出

  有数据表明:近些年来,全球每年约有100~120万人自杀死亡,每40秒钟就有1人自杀身亡(翟书涛,2001)。在自杀者年龄构成中,青少年自杀死亡率居高不下,自杀是青少年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且有低龄化趋势,因而全球自杀现象中以青少年的自杀率较高为特点(Kolin & Agathen,2002)。在我国,随着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巨大变化,青少年面临的升学、就业和人际交往等各种压力越来越大,自杀行为也有增加的趋势。尤其是青少年群体中的大学生群体,已成为自杀的高危人群。有关研究显示,我国大学生自杀率在9/10万~24/10万之间,高于同龄其他人群,是同龄人群的2~4倍,并且呈上升趋势(翟书涛,1997);自杀已成为我国当代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首要原因(荆春霞,2003)。因此,大学生自杀已作为一个敏感的社会问题,成为我国各界学者,尤其是教育工作者、心理学工作者、社会学工作者等强烈关注的重要课题。

  第32卷第6期巢传宣等自杀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心理解剖研究心理学探新2012年随着国内外对自杀研究的开展与深入,与自杀相关的一些因素已经得到了共识。近30年来,生活事件与自杀(包括自杀未遂与自杀死亡)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生活事件(life events)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如结婚、升学、亲人亡故等(姜乾金,2004)。按生活事件对个体的影响可分为正性生活事件(positive events)和负性生活事件(negative events)。正性生活事件是指个人认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的事件;负性生活事件是指个人认为对自己产生消极作用的不愉快事件。生活事件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进而损伤躯体健康的主要刺激物即应激源。生活事件尤其是负性生活事件会破坏个体内在的平衡(内稳态),容易使个体倾向于破坏性的行为。国外Foster等人(1999)的研究证实,生活事件是自杀危险性的独立因子。Kelly等人(2002)的研究也发现,伴有人格缺陷的自杀未遂者经历了更多的近期不良生活事件。我国学者高宏生等人(2003)的研究也表明,生活事件对自杀意念起到“扳机”作用。

  迄今为止,研究自杀者生活事件的方法各式各样,但采用心理解剖的方法来研究自杀前生活事件的文献尚不多见。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上,仅见一些学者采用心理解剖方法对农村自杀死亡案例进行了研究,而采用心理解剖研究自杀大学生的文献还尚未发现。心理解剖(psychological autopsy,简称PA)也称心理学尸检,是通过与知情信息人访谈的形式,细致而周密地获取自杀死亡者相关信息,重新构建死者自杀死亡状况以达到研究目的的一种综合回顾性的研究方法(Cheng,Chen,Chen & Jenkins,2000)。心理解剖法可以通过综合各种信息,构建自杀者完善的人格、心理、社会等因素,为自杀预警和干预提供有力的帮助。在自杀研究中,心理解剖方法被认为是研究自杀死亡者死因最科学的方法,是目前西方国家从社会学角度和心理学角度研究自杀问题的首选研究方法(Brent,1989)。我国有关研究也表明,心理解剖法对于自杀研究也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周莉,2003)。基于此,研究采用心理解剖的方法对自杀死亡大学生的生活事件进行探究,以期为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警与干预提供一定依据。

  2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1)自杀组。来自笔者2006~2011年在江西省部分高校收集的大学生自杀个案。个案共39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8例,作为自杀组。按心理解剖研究的要求,每例选取两名了解目标人情况的信息人(第一、第二信息人)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对象共78人(39×2)。

  (2)对照组。根据心理解剖研究的要求设立对照组。按照1∶1,在自杀死亡大学生同一班级选取同性别、同来源地(城市/农村)、年龄相近(±0.5岁)的39名无自杀行为的大学生作为正常对照组目标人。每例也选取两名了解对照组目标人情况的信息人(第一、第二信息人),对每个对照组目标人本人和两个信息人分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对象共117人(39×3)。

  2.2信息人的选择

  在研究中,自杀组信息人的选取原则是尽量在死者的好友、室友(同寝室)或其他与死者关系较密切的人(如老乡、同学等)中选取,信息人排除了与自杀者有严重的个人冲突者。对照组信息人的选择原则与自杀组相同。研究中绝大多数信息人(152人,占信息人总数的97.44%)均自认为对目标人比较了解,表示一般了解者极少(4人,占信息人总数的2.56%)。

  2.3访谈时间和访谈方式

  (1)访谈时间。对自杀死亡者进行心理解剖研究要慎重选择访谈时间。间隔时间太短,信息知情人还承受着较大的心灵创伤;间隔时间太长,则会增加回忆偏倚。尽管各国学者访谈的时间间隔不尽相同,但都较一致地认为间隔时间不宜太长,2~6个月为多数研究者所采纳(徐慧兰,马贞玉,2010)。因此,这里的访谈时间也选择在自杀大学生死亡后2~6个月内,并且避开自杀者的生日、忌日及中国传统的节假日。

  (2)访谈方式。采用面对面的方式,由访谈者(笔者)对被访人进行一对一的半结构式访谈,访谈地点通常是被访人的寝室,如果被访人觉得在寝室不方便,按被访人要求在被访人认为适合访谈的其它场所(如小教室、比较安静的休闲场所等)进行。为了保证访谈内容的保密性,消除信息人心理上的顾虑,访谈时除访谈者和被访人外无其他人在场。每次访谈时间大致为1.5~3小时,其中包括被访人的情绪调整时间。

  2.4访谈工具

  2.5信息处理

  研究中将自杀组及对照组第一信息人及第二信息人的信息分别合并。如果两个信息人对于相同问题的回答存在矛盾时,信息合并时按阳性原则进行。信息合并的具体方法为:(1)两个信息人对某事件的回答不一致时,只要其中一个信息人回答有,则判定为有;(2)两个信息人对于某事件的回答均为“不详”时,则判定为无;(3)生活事件发生的次数、影响程度及持续时间均取高值。

  2.6统计分析

  所获资料进行统一编码后,用SPSS11.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对于生活事件,分析的标准如下(陈华,2008):

  (1)一年内的生活事件发生的时间以月份记录;对于一年前发生,但在自杀或访谈前一年内对目标人有着深远精神影响的事件,则作为长期性事件记录,发生时间均记录为0。

  (2)刺激强度(刺激量)的计数方法:某事件刺激量=该事件影响程度分×该事件持续时间分×该事件发生次数。在计算刺激量时将持续时间超过半年的生活事件记为2次。生活事件各因子刺激量=该因子全部生活事件刺激量/该因子项目数,即该因子全部生活事件刺激量的平均数。生活事件总刺激量等于生活事件各因子刺激量之和。

  3结果与分析

  3.1运用心理解剖方法对自杀大学生进行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正如前文所述,心理解剖被认为是探明自杀者自杀原因的重要研究方法,但需要指出的是,心理解剖是回顾性研究,研究中所获得的关于自杀死亡者的信息依赖于信息人的第二手资料,这对于数据的收集可能会形成回忆偏倚。回忆偏倚(recall bias)指在回忆过去的暴露史或既往史时,因研究对象的记忆失真或回忆不完整,使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与真实情况间存在的系统误差。回忆偏倚产生的原因主要有:(1)由于调查的因素或事件发生的频率低,未给研究对象留下深刻的印象而被遗忘;(2)因调查的事件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研究对象记忆不清或已经遗忘;(3)因研究对象对所调查的事件或因素关心程度不同,回答问题的多少及准确性有所不同。具体到运用心理解剖方法研究自杀者生前的心理状况,出现回忆偏倚的原因还有可能是由于信息人对相关信息的缺乏而漏报或低估,也可能由于信息人试图自己去解释死亡原因而高估,这种潜在的偏倚在某种程度上是无法避免的(Hawton et al.,1998)。此外,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上尚未发现运用心理解剖这一方法对自杀大学生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因此,运用心理解剖这一方法对自杀大学生进行研究是否可靠必须给予说明。

  自杀组与对照组在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的得分情况见表2。从表2可见,自杀组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得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自杀组与对照组近1年内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比较情况见表3。由表3可见,自杀组大学生生活事件量表各因子刺激量及生活事件总刺激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p<0.01或p<0.05)。这表明相对于正常对照组大学生而言,自杀大学生自杀前经历了较为强烈的负性生活事件刺激量。

  3.4自杀大学生生活事件的归类

  为了定性了解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主导性生活事件,研究按生活事件将39例大学生进行归类。具体归类方法是:(1)计算某自杀大学生各项生活事件的影响程度;(2)通过比较大小找出对该自杀大学生影响程度最大的生活事件;(3)将该大学生归类为此影响程度最大的生活事件。也就是说,即使某大学生经历了多种生活事件,但并不将该大学生重复归类,仅将该大学生归类为对其影响程度最大的生活事件。归类结果见表4。由表4可见,导致大学生自杀的生活事件具有多元化但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是恋爱不顺或失恋,就业压力、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学习压力等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

  4.3恋爱不顺或失恋、学习负担重、家庭内部有矛盾、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升学压力、与同学或好友发生纠纷、家庭经济困难等既是自杀组最常见的生活事件,也是对自杀组影响较大的生活事件;就业压力、受批评或处分、与老师关系紧张等不是自杀组常见生活事件,但对自杀组是有较大影响的生活事件;被人误会或错怪、被盗或丢失东西、预期的评选(如三好学生)落空等是自杀组常见生活事件,但不是导致自杀组学生自杀的重要生活事件。

  4.4导致大学生自杀的生活事件具有多元化但又相对集中的特点,大学生自杀的首要原因是恋爱不顺或失恋,就业压力、考试失败或不理想、学习压力等是大学生自杀的重要原因。

  4.5大学生自杀行为往往在生活事件发生后3个月内实施,因此,负性生活事件可作为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重要预警指标,负性生活事件发生后应及时对大学生进行积极有效的心理干预。

有关大学生自杀的心理论文相关文章:

1.有关大学生自杀心理论文

2.大学生自杀心理论文

3.大学生抑郁症自杀事件

4.大学生自杀的原因及预防策略

5.大学生焦虑心理论文

6.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2352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