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中学生心理健康浅述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中学生心理健康浅述论文篇二

  《浅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由于中学生的心理问题而采取过激行为的事件多有发生,其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其中有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生理、心理方面因素,另外与学校、家长和社会不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也有直接的关系。只有社会、家庭、学校齐心协力,才能保障中学生健康成长。

  【关键字】中学生;社会;家庭;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近期央视今日说法报道,某地三名初中生相约自杀,其中两名女生经抢救无效死亡,一名男生抢救后虽留下了生命,但也留下了一辈子难以忘却的梦魇,给各自的家庭带来了不尽的痛苦,面对两位少女生前如花的照片,面对着逝者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号,我们不禁掩面深思,是什么导致了本应前程似景的生命戛然而止?是什么使纯真无邪的少年一步步走上了不归路?笔者从初中生自杀事件产生了几点关于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状态中存在的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良好的心理状态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的基本条件。然而,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扰。

  (一)、学习类问题:

  1.学习动力不足,厌学情绪。一些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注意力分散,上课不认真听讲,情绪消极,作业拖拉敷衍了事学习效率低下。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会出现厌学情绪。

  2.考试焦虑。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压抑学生的理智反应,加剧学生紧张恐惧情绪,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例如一看到教师严厉而贵备的目光就惊得不知所措。

  (二)人际关系问题:

  1.与父母的关系问题。通常情况下家是一个人最温暖的依靠和累了可停靠的港湾,但是有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造成子女孤僻或蛮横的性格,自私狭隘,虚荣心强,不仅把自己当成"小皇帝""小公主",与父母交流时还采取不合作的对抗态度,如对家长的劝导进行顶撞。

  2.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学生对教师工作的不理解、不信任会使学生产生对抗心理,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认知偏差等也会使学生产生情绪波动,如异常激动,举止鲁莽,态度生硬,脾气急躁,不听劝告,攻击行为等问题。

  3.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学生除希望得到家长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甚至流露出孤独感。

  (三)青春期心理问题:

  1.青春期自我封闭。青春期自我封闭使得一些学生变得异常自卑,对人对事产生一种害怕的情绪,胆小自卑,畏首畏尾,消极畏难,言行紧张,在胆怯情绪支配下,学生变得孤僻执拗,自暴自弃。

  2.情感波动较大。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有些学生对异性产生好奇从而早恋。

  3.不良嗜好。一些学生沾染上吸烟,嗜酒等不良行为习惯。有很多青少年犯罪都是观看电视片模仿电视中的情节,强烈的好奇心驱使他们以身试法,萌生了作案想法,或是上网,打游戏钱不够,为了不劳而获而走上不归路。

  (四)挫折适应问题:

  1.心理承受能力弱。人的一生不都是一路平坦,就算遇到坎坷和挫折也很正常,可是有些学生对复杂艰难的现实生活缺乏心理准备,或是盲目自信,因此一旦遇上困难,心理防线容易崩溃,情绪容易低落。

  2.缺少毅力,不能坚持。现在,中学生独生子女多,有的从小过着"众星捧月"式的生活,缺乏毅力,难以善始善终,意志软弱,缺少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和信心决心。

  三、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解决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报告中这样预言:"从现在到21世纪中叶,没有任何一种灾难能像心理危机那样带给人们持续而深刻的痛苦。"解决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为此,我们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家庭教育:

  1.了解自己的孩子。家长应充分关注子女的成长情况,及时了解孩子的情绪、情感、思想等,加强交流沟通,给孩子充分倾吐和宣泄心理感受的条件和机会,与其建立真挚的情感,要特别注意监护孩子的心理发展。

  2.尊重自己的孩子。创造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这样温馨气氛下的孩子往往活泼、外向,懂得尊重别人,好奇心强,富于创造性,相反,父母对子女的虐待、专制、忽视、放纵、溺爱和过分苛求,都会影响学生的人格发展。

  3.合理培养孩子。培养孩子的自立自强精神。关心孩子的心理需求,深刻了解到光给孩子物质关心是不够的,一味溺爱也会产生负面影响,从小注重子女心理承受能力的培养,教会他们自立自强的精神,懂得尊重他人和自己,富有进取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毅力,始终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二)、学校教育:

  1.加强教师师资队伍建设和心理素质的培训。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首先要有良好的健康心理。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和良好的教学艺术外,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当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的角色。教师树立新型教学观,改进教育方法。教师从与学生接触开始,要时刻考虑自己的育人职责,如为人师表,公正平等地对待学生,教育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思想和作风;创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耐心启发学生刻苦学习,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气质、性格、兴趣、能力来培养学生。

  2.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针对不同学生开展适应他们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中学生掌握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了解个性心理的基本结构,克服成长中不断出现的学习、生活、生理、交往等方面的心理问题,完善人格,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建立健全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门经过训练的心理咨询人员,根据心理学的原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发现的心理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促使中学生正确的自我认识和自我调节;建立心理档案,便于教师从内到外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做到有的矢,易于开展心理工作。

  4.在学生家长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学校利用家长会等形式开设心理知识讲座,也可用个别交流的方法宣传,让家长了解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指导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作为家长,既要转变重智轻德的思想观念,也要以身作则,

  (三)、社会、家庭、学校齐心协力,保障中学生健康成长: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含苞待放的花蕾,一个孩子就是一个家庭的寄托,每一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每一个孩子更是民族的希望,让孩子健康成长不是靠家庭、社会、学校某一方的努力就能实现的,而是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目前国家对这个问题也非常重视,将以前的应试教育逐步改革为全面素质教育,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新下达的禁广限娱令也是在着力打造一个清新和谐的社会环境,学校也要改变以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要加强学生的德育培养,要合理开设课程,设立恰当的考核要求,不要唯分是论,做到德、智、体均衡发展,教师要更关爱学生,不能机械育人,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你对他的关爱,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训练,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诚信友爱,互助双赢的好品格,使学生们有爱心,懂感恩,能担当,会坚耐,从而使老师们真正成为学生人生路上的良师益友,建立起平等、友爱、和谐的师生关系,家长也要树立起自身的良好形象,做好孩子的人生榜样,多给予关爱,少添加压力,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恰当的人生目标,让孩子们先成人,再成才,遇有挫折和失误,不要一味的批评、训斥,要细心耐心的帮助他们找原因,想对策,多鼓励,多交流,帮助他们一起面对,使他们遇有困惑或问题时,能畅通向家长求教救援的渠道,而不至于有问题就手足无措,一筹莫展,只能孤身独斗,甚至走向极端,让家庭成为孩子们心中宁静温暖的港湾,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天堂,让社会成为孩子们用武之地,社会、家庭、学校通力合作,形成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俗话说浇树要浇根,育人要育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只有大家齐心努力,切实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变化,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共同打造一个有理想,有道德,讲诚信,多友爱的和谐社会使广大学生们身处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灵。让我们共同努力,擦亮中学生的心灵之窗。

  参考文献

  [1]冯江平、安丽娟《青年心理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王在伟.中学生心理问题的积极应对策略[J].教育革新,2008,(04).

  [3]苏忠强.浅析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与策略[J].西江教育论丛,2008,(04).

  [4]林洪华.谈谈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J].西江教育论丛,2007,(02).

  [5]卢杰,李秀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机制构建[J].校园心理,2011,(05)

  [6]育人育心健全人格[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12)

  [7]蔡梓勉.和风细雨,润心无声[J].师道,2011,(Z1)

中学生心理健康浅述论文相关文章:

1.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范文

2.浅谈初中生心理健康论文

3.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4.中学生心理发展论文

5.浅述心理健康重要性论文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浅述论文

2548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