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浅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应用论文

浅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应用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应用论文

  积极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和力量,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浅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应用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应用论文篇一

  《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摘 要: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了积极心理学的一些理念,重点讨论了充足的心理资源对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及积极心理学倡导的一些新的教育思路。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 教育工作 启示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以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为研究核心,致力于使个体和社会走向繁荣的科学研究。积极心理学重点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和力量,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问题)做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以此帮助人们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而获得幸福。

  1.积极心理学的理念

  积极心理学的理念,既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又为改善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认知提供了指导。

  1.1积极的认知“歪曲”有助于心理健康

  塞利格曼的学生阿罗伊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通过贝克抑郁量表筛选出两批被试(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然后让两组被试都参与点亮电灯的实验,试验中被试对于电灯的控制是随机的,实验结束后让他们自评对电灯控制的概率,结果抑郁组的被试对概率的估计比非抑郁组更准确,从而得出结论:抑郁的人比非抑郁的人对自我的认知更准确。显然这一结论与奥尔波特等人“正确认知自我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的观点是相违背的。这引起了许多研究者对心理健康与自我认知的关系的研究兴趣,并发现了当个体面对威胁性情境或压力性事件时,采用轻微的积极的“歪曲”事实的知觉方式反而会利于个体保持心理健康。

  1.2心理问题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

  心理问题的治疗难度很大,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心理问题的指标不像生理问题指标那样明确,社会舆论会影响专业医务人员对个体行为的正确判断。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汉恩用实验证明了这一点。他招聘了包括一名精神病学家在内的八名不同职业的正常人去看精神病医生,结果除一人之外,其他七人均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而被分别送进不同的精神病医院。二是心理疾病究竟是被治愈的还是因为安慰剂效应,这一点说不清楚。安慰剂效应是指不管治疗是不是真的有效,被治疗者都倾向于报告治疗是有效的,因为每个人都会刻意维护自己已有行为的价值。

  因此,积极心理学提出保持心理健康的重点应在于预防而非治疗,预防是消除心理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并认为治疗的目的是帮助对象在不良心理状态下发挥正常的心理功能,而不是消除其不良心理状态本身。例如特种兵的训练就是让学员学会即使是很恐惧也要顽强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并发挥自己应有的能力。

  1.3意志强不见得能克服心理问题

  初一学生阳阳非常喜欢网游,由于沉迷于游戏,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为此父母停了家里的网,然后阳阳就跑到网吧去打;为了阻止他上网吧,父母每天早晚接送他上学,然后阳阳就利用中午在学校吃饭的时间去网吧;父母知道后不给他零花钱,直接给他充饭卡在学校食堂吃饭,结果阳阳开始用饭卡给同学买饭然后让同学给他钱,依然去网吧。

  案例中的阳阳在玩游戏这件事上的意志力是很顽强的,为了上网他克服了种种困难,却耽误了他本来该干的事情,那就是学习。对于打游戏他表现出的过分执著和意志力顽强就是他的问题所在。因此,积极心理学认为意志力顽强是不能解决心理问题的。

  阳阳之所以着迷于游戏是因为他在打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一种积极情绪,这种积极情绪吸引着他一直打下去。积极心理学中把这种积极情绪体验称为Flow,译为“福乐”。福乐是指人们对于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推动个体完全投入某项活动或事物的一种情绪体验,福乐一般是个体从当前所从事的活动中直接获得的。

  研究表明:福乐体验作为学过程中的核心因素对学习起关键作用,它对学习结果的多个方面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教育活动中首先要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成为福乐体验。

  2.积极心理学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1变教育为积极教育

  积极教育是以学生外显和潜在的积极力量、积极品质为出发点,以增强学生的积极体验为主要途径,最终培养学生个体层面和集体层面的积极人格。

  积极心理学强调教育更应该寻找并研究学生的各种积极力量,并在实践中对这些积极力量进行扩大和培育。具体来说,积极教育就是在保证让传统教育内容顺利进行的同时,把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的培养融合进去,让学生学会获得并发展自己的积极情绪,学会理解人生意义,学会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善待自己和他人,等等。

  2.2心理资源充足是心理健康的前提

  心理资源就是心理能量,是个体所拥有的一个未分化的能量池,用来支撑一个人的心理活动和外在行为。个体如果出现心理资源不足,就有可能出现反应不当或行为失控,比如争执、打斗、内向攻击等。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情绪调节、思想抑制、抵制诱惑等行为都会消耗大量心理资源,比如有时候越是想要忘记的事情就越是忘不掉,当思想抑制导致心理资源不足时,个体即使对一些明令禁止或违法的事情也会变得麻木和糊涂。在教育工作中如果遇到孩子心理资源不足时,那么家长或老师该做哪些工作呢?

  2.2.1引导孩子节省心理资源。帮助孩子合理分配时间,指导孩子制订有效计划,提醒孩子哪些任务需要认真对待,哪些任务只需要一般处理,以便把最多的心理资源用在最需要和最重要的地方。

  2.2.2指导孩子增加心理资源。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结果表明可以增加孩子心理资源的途径有:加强体育锻炼,良好的生理健康条件更有利于提高个体的心理资源的恢复功能;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练习冥想,冥想有利于优化人的大脑神经系统,从而使大脑神经系统的工作效率更高,为心理复原力的提高打下基础。

  2.3基于积极心理学的教育新思路

  积极心理学认为教育应强调以强化儿童的积极体验为途径,以培养儿童的积极人格为目标,同时要创造一个积极的社会环境作为儿童发展的外在保障。因此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些教育新思路:

  2.3.1父母做孩子的积极榜样。父母的生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孩子的生活方式,要让孩子成为一个积极的、志趣高尚的、有进取心的孩子,自己首先要做一个积极的榜样。根据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人的积极行为(帮助、分享、合作和利他主义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而获得。所以父母除了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好的物质环境之外,还要为孩子创造积极的心理环境,而这个积极的心理环境主要是靠父母的积极榜样作用,如父母应孝顺自己的父母或长辈,多关心他人,要勇敢承担自己应负的责任,等等。

  2.3.2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个体的积极态度对成功起着重要作用,甚至预测未来。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存在这样一个误区:家长和老师采用指责教育,即揭示孩子问题指责孩子,而不是指导孩子该如何正确做,这种教育是不和谐的。和谐的教育环境会使父母或教师与孩子间的情绪是安全的,而情绪安全会提高孩子调控情绪的能力;会影响亲子之间交流的动机和行为方式;会加深孩子对师生关系的认知。

  家长和老师要多鼓励、微笑、赞美孩子,教会他们肯定自我和积极接纳自我。在教育中要多使用积极语言,积极语言可以刺激学生愉快的体验,而愉快体验本身就能够维持学生的行为,影响学生的动机,帮助学生塑造信念。积极语言并不是表扬就好,而是让每句话都有意义。对想要的行为进行正向强化是教育的关键,如果教师通过积极语言强化学生的每一个小成功,即通过小步反馈帮助学生实现目标,这位教师就是一位成功的“语言塑造师”。

  参考文献:

  [1]任俊.写给教育者的积极心理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0.

  [2]郑雪,等译.积极心理学―关于人类幸福和力量的科学.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浅谈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应用论文

2572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