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2)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篇二

  《浅析高校家庭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摘要:现在高校家庭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了学校乃至全社会的一些关注,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是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的任务之一,也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如何开展家庭贫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探讨。对其现状和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心理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家庭贫困;心理健康;对策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的丰富,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伴随着地区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家庭经济收入差距加大,高校中学生们的生活水平也呈现出两极分化,出现了一部分因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或难以支付教育费用的贫困大学生。虽然国家,社会,高校采取各种办法对这类学生给予经济资助,帮助其完成学业,但是普遍对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却关注不够,而家庭经济困难往往容易导致贫困生在心理以及其他方面的问题。所以,我们除了要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更要注意他们的心理健康。构建和谐校园,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高校家庭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自卑心理。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大多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甚或边远山区,城乡差异大,使他们在充满好奇和新鲜感的同时,也感到了无形的压力。因经济贫困,使他们觉得低人一等,所以很少参加同学聚会活动,和同学们的交流也很少,常常比较沉闷。之前在中学阶段学习出类拔萃,但由于之前教育条件的局限性,在高手如云的大学学习竞争中失去了拔尖位置,又令他们感觉到处处不如别人。同学间不经意的一句话也会伤害到他们的自尊心,产生自卑心理,由于自卑从而导致自我轻视、自我鄙视,对自已持有否定的态度,对生活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性格较孤僻抑郁,也比较自我封闭;生活的贫困也使他们心理承受着比别的同学更大的压力,他们往往感到自已力不从心,从而丧失挑战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也会产生为难情绪,在心理上采取了逃避、退缩的应对方式;对人生理想和生活目标缺乏规划,对生活中的一切也比较消极。如果这些不良的情绪得不到梳理和好的引导,久而久之就会影响身心健康。

  2.焦虑心理。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的改变,有部分学生来自经济情况比较好的家庭,消费水平相对较高,这就影响到家庭经济贫困学生消费方式,使他们一时难以适应种种变化。又他们每年都要面对高昂的学费和各种各样的杂费、生活费,因此每一分钱的花费,常常都要精打细算,省了又省。一些家庭贫困学生在花钱的时候常常牵挂家人赚钱的辛酸,还担心明年的学杂费是否能够按时交付。除此之外,为了贴补家用,减轻家庭负担,他们还在努力找寻各种各样勤工俭学的机会,同时还不能落下学习和各种考试。各种精神压力积压,从而容易产生焦虑的心理,进而会产生情绪抑郁、缺乏自信、易怒、悲观、苦恼等不良情绪。

  3.虚荣心理。有些家庭贫困的同学神经极度敏感多疑。一般来说,家庭经济贫困同学的自尊心比一般学生强,而且心态比较脆弱。平时老师和同学的不经意的言行举止都可能引起他们的注意,对他们产生压力,误以为是对他的嘲讽、怜悯。为了上大学,不少学生的家庭债台高筑。他们还把贫困这个沉重的包袱深藏在心里,默默地承受着,不愿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困难情况,宁可自己艰苦些,也不愿轻易求助别人。为了和同学们保持同等的消费水平,有时同学还死要面子,硬装大方。甚至还有些贫困学生拒绝申请困难补助。有些同学对自己的贫困的家庭环境和贫乏的物质生活感到羞愧,在行为上表现出与自己的现实条件不相符,甚至是一些极端的行为,努力包装自己,这些外在的虚荣往往加大了他们内心的压力。

  二、解决高校家庭贫困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强调以人为本,帮助家庭贫困学生建立自信心,加强自立自强教育。首先根据贫困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除了要倡导人文关怀,还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能够准确地认识自我,既要看到自己的劣势,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努力发掘自身的潜能,遇到困难时理智地对待,保持情绪的稳定性,善于控制自我,管理自我。多看到自己的成就与优点,去经历一些能激起积极情绪的美好的事物,使自己渐渐处于一种良好的情绪循环圈中,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学会用本质的、发展的眼光去洞察社会和人生。要以积极的态度,积极的思维,自觉地驾御自己的生活,这样才能面对困难与挫折时,把握自己的命运和前途。

  2.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营造关爱帮扶的大环境。虽然要让家庭贫困的学生树立自立自强自尊自爱的意识和品格,但是同样也要在奖助学金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考虑,解学生燃眉之急。同时还应该设立勤工助学等岗位,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家庭贫困的同学,使他们在学习之余能够通过自己的劳动得到相应的报酬。再则把社会支持与回报社会有效结合。社会以及学校对家庭贫困学生的资助,既是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也是对他们的期望。应有意识地将资助活动加以深化,使学生将社会的爱心化为自己成才,自立自强的动力,增强他们回报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还应建立相应的心理咨询机构,老师和同学多关注贫困学生的心理问题,给予正确的疏导和排遣。

  3.自我调整,提升幸福感,培养健康的人格特征。家庭贫困的学生要培养自己积极的情绪,如参加体育锻炼,集体活动,多和有趣的人、快乐的人接触,多看到自己的成就与优点,去经历一些能激起积极情绪的美好的事物,使自己渐渐处于一种良好的情绪循环圈中,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再次,从积极的思维人手,以平常的心情对待周围的环境,既不自高自大也不妄自菲薄,这是处理好人际关系、充分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和前提。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改变经济窘境。变压力为动力,刻苦钻研,掌握专业知识,丰富自己才干,树立信心,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改变目前的困境,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秦兆伟.谈贫困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5.4

  [2]陈美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7:25-28.

  [3]昊理财.反贫困:对人类自身一切战争[J].社会,2001(3):13-15.

  [4]周玉林.从马家爵案反思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林业教育,2006,2.

  [5]李翔.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其成因与对策[J].重庆社会科学,2007(1).

  [6]李子华.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教育策略[J].中国高教研究,2007(1).

浅析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相关文章:

1.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

2.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报告2000字

3.大学生心理健康论文2000字左右

4.2000字心理健康结业论文参考

5.2000字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论文参考

2582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