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论文(2)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论文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论文篇二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初探》

  摘 要: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的一门公共课,旨在培养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长期以来,该门课程一直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是困扰该门课程课改的最大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课改方向。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 高职 专业 课改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培养目标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心理健康要求,通过心理卫生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培养高职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个性,增强其未来社会生活的适应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1]。近年来,以拓展训练、心理咨询、心理剧表演等为主要代表的技能性实践教育已融入到心理健教育课程当中,但实践效果不理想,心理健康教育课仍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是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改工作中最难的突破口,亟待广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认真思考并提出合理创新的课改模式。

  笔者是高职院校的一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深知心理健康对高职学生的重要性,多年来一直都在尝试将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引入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中,并总结出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两步走的工学结合课改教学模式,即第一步:借助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全面重点的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知识;第二步:专业与心理相结合。以合作小组形式开展与本专业紧密结合的心理学专项课题研究。事实证明,这样的创新教育模式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在实践中应用心理学、在实践中客观合理的认识自我、完善人格、增强意志、和谐人际关系,主动适应社会环境,最终实现专业技能与心理健康双丰收的可喜局面,下面笔者将详述“两步走”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改模式。

  第一步:全面重点地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在新生入学之初,用一学期的时间向全体新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进行角色转换,适应新环境,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树立近期及中长期奋斗目标。教学内容共九章,即:高职生心理健康概述;高职生自我意识辅导;高职生人格发展辅导;高职生学习心理卫生辅导;高职生爱情心理辅导;高职生人际交往辅导;高职生的情绪与情感;高职生挫折与应对;高职生幸福教育。教学手段以理论讲解为主,辅助心理电影赏析,心理测评,朋辈心理辅导,认知改组训练,行为训练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手段,帮助学生了解相关学习内容,并内化在自身的实际行为当中。通过一学期的理论知识学习,学生对心理学由陌生到熟悉,对心理健康由漠视到关注并积累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为后续心理学与专业知识的专项研究中奠下基础。

  第二步:专业与心理学紧密结合,以合作小组形式进行专项研究,将心理学知识、社会学知识、专业知识紧密结合,在研究中了解更广泛的专业知识,在实践中应用心理学,培养、锻炼心理健康。本文以我校农学院茶叶专业为代表,详细阐述具体的课改内容。学生基本情况如下:我校2012届高职茶叶专业有高职茶叶普通班和高职茶叶定向班,两班共计69人,合班开课,学生整体文化基础较高,具备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结合学生的专业特色和职业院校强调培养学生技能操作的办学宗旨,开课之前,教师广泛查阅文献,根据学生特点和市场热点,确定7个研究方向。本学期的教学手段主要是合作小组教学模式。在进行学生分组之前,教师先集中进行2~3次理论讲解,内容包括:茶文化、已确定7项心理研究方向的介绍、心理研究中调查问卷的设计、心理研究中的访谈技巧、调查文献的收集方法和调查研究数据收集与分析。通过集中学习,让学生明白学习目的和任务,同时也给两个班同学提供一个相互熟悉了解的机会。然后,要求学生按着自身的兴趣爱好而不是班级来分组,这样的分组不仅符合合作小组分组的原则,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一个与陌生人交往,提升人际交往技能的平台。学生分组一旦确定,学习活动主体就由老师转变到学生,老师始终以指导者的身份融入学生的讨论,指导学生阅读文献,发表观点,根据选定的小组研究方向确定最终研究目的,鼓励、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目的进行组内分工,编制调查问卷、确定访谈提纲、规划研究阶段、研究对象等一系列具体而复杂的细节过程。课堂外,老师还要借助网络手段,建立研究学习QQ群,尽可能及时帮助、引导、鼓励学生解决小组内和研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小组意见分歧、人际沟通、研究对象的确定等等。从最初研究方向的确定到最终研究成果的展示,历时一个学期,18周,学生们在这18周中,在专业与心理两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变,首先学生在调查研究中接触了解了本专业未来的消费对象、研发人员、市场销售人员等,对本专业从消费心理、营销心理等多角度有了更广泛的了解,从而对今后的职业规划有了更合理清晰的规划。其次,学生的心理状态在研究过程中也得到了蜕变。他们学会了怎么融入一个集体,怎么与不同性别、年龄、职业、不同性格的人沟通相处,学会了为了实现目的如何乐观面对困难与挫折,同时也更全面客观的审视了自己,认识了自己。这种心理状态的改变仅凭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教学是很难奏效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本质就是要塑造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将专业与心理合二为一,在专业研究中提升心理素质,在心理研究中加深对专业的认识,这样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以致用”教育原理,真正体现了高职院校走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改革任重而道远,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但是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心所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去,我相信,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一定会取得理想成效。

  参考文献

  [1]. 马晓慧. 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9).

  [2]. 王品刚.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实施的观念与行为[J].新课程研究,2010,(9).

  [3]. 丁玲.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实践探讨[J].科技信息,2010,(6)

  [4]. 何进军. 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实践探索[J].教育与职业,2009,(15).

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初探论文相关文章:

1.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2.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材分析论文

3.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论文

4.浅谈心理社团在高职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2593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