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论文(2)

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论文

  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论文篇二

  《浅析篮球运动中的心理素质培养》

  摘 要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找出篮球运动员比赛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原因并对调节方法进行探讨,以期找到调节不同阶段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措施及方法,排除其心理障碍,达到最理想的比赛效果,取得优异成绩。

  关键词 篮球 运动 心理素质 培养

  一、心理素质在篮球运动中的体现

  (一)信心

  比赛中运动员在体力接近耗竭,比分差距很小的境遇下,技术动作拘泥,速度下降,阵脚大乱,影响球队整体的协调性,出现罚球时命中率不高,比赛中失误频繁。不惧怕对手,有必胜的信心,其动作完成就会主动、果断、正确,精神才会更加放松自如,从而掌握场上的主动权。

  (二)集中注意力和精神放松

  集中注意力和精神放松是取胜的环节,在平时训练中就要不断注意紧张度和放松度的训练与调节。2004年奥运会,我国女篮在于新西兰的比赛中失利,就体现了这一点。开局比较紧张,导致了打法保守,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在最后六秒钟,一记远投将比赛扳平,此时队员突然放松,让对手轻易的将球推进到得分区域,轻松投篮得分,输掉了整场比赛。

  (三)防止怯场与情绪波动

  情绪适度是情绪有一重要特点,比赛中球队局面处于被动往往是情绪高或过低起伏不定导致的。运动员平时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控制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不因为对手强而胆怯,对手弱而情绪波动,在比赛中勇稳结合,保证技、战术的正常发挥,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冷静的情绪。

  二、常见的心理失常特征

  (一)动机障碍

  整个球队对比赛胜负赋予很高的期望,教练和领导太在意比赛,错误的估计对手的水平,过分的焦虑和紧张,导致技术动作和比赛质量下降。

  (二)情绪障碍

  赛前的过度训练,疲劳和环境压力过大,突发事件和不良刺激,比赛中对手过于强大都会导致注意力不集中,过度紧张、精神涣散,气馁、松懈、急躁,没有强烈的求胜欲望,对比赛有厌恶感。

  (三)心理包袱

  赛前大运动量、超负荷的训练,长期积累的疲劳不到缓解和恢复,从而使人思维反应不灵活,观察不灵敏,有逃避甚至恐惧比赛的心理。

  三、导致心理失常的因素

  (一)主观因素

  1.过重的求胜心。有的运动员在比赛前给自己定了很高甚至脱离了个人实际水平能够达到的目标,抱着只许胜利不许失败的态度,在赛场上总是担忧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结果由于求胜心过重而引发了比赛前的焦虑并造成心理上的巨大压力。

  2.意志品质不坚定。在比赛最后时刻特别是双方比分十分接近、体力消耗大的情况下,那些情绪不稳、忙中出错或发挥失常的往往是那些意志品质不坚定的运动员。特别是当遇上比自己强的对手时,会变得信心不足,表现出胆怯和惧怕比赛。

  (二)客观因素

  1.观众的影响。客场作战时有些训练水平差的运动员在运用技术前或失误后主场的观众和球迷会给予其一些言行上带有倾向性的不良的刺激。运动员因此变得紧张和压力增大,害怕失误,导致场上不能全神贯注,运用技术和做动作时变得束手束脚,斗志全无,不能使自己应有的水平发挥出来。

  2.比赛规模、重要性和形势的影响。大多数队员在一般性比赛,教学赛。友谊赛中都能发挥出较高的技、战术水平,但一到到正式的比赛或者是大型的比赛时,特别在对手实力较为强大,关键时刻就出现畏惧害怕的心理,关键球处理不当导致比赛最后时刻失利。

  3.领导、教练的影响因素。比赛前教练、领导所定的指标过高,期望值太大,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运动员临场不良情绪的产生,使运动员在比赛尚未开始时已心思重重。赛中教练员制定战术的不合理,对上场队员的派遣把握不当,加上教练员场边指导时的肢体形态、言语、态度都将左右运动员的情绪,带给运动员无形的压力和紧张感,从而使其不能发挥出应有的技战术水平。

  四、调整心理和消除情绪障碍的方法

  (一)以赛代练,增加临场比赛的经验。在比赛前邀请一些相对比较弱的队进行热身笔赛,增强队员自信心。中国男篮在邻近国际大赛时都会邀请像巴西、澳大利亚等国进行友谊赛来达到以赛代练,提高队员自信心的目的。

  (二)针对性联系:在热身赛的基础上的在进行针对性训练,借助内部力量激励自信心。NBA2002-2003赛季,中国球员巴特尔效力于圣安东尼奥马刺队,由于巴特尔身高和体型和“大鲨鱼”奥尼尔很相似,队内训练中马刺便将巴特尔作为奥尼尔来对待,寻找攻破大鲨鱼的技战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西部第二轮击败湖人队,赢得总冠军戒指。

  (三)赛前动员:谈话内容有针对性,要根据不同运动员的不同性格和气质进行激励,做到因人而异、透彻分析,符合实际,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

  (四)视觉冲击效果:通过场景式警言警句,或在训练馆内悬挂球队历史上获得的荣誉以及有突出贡献的球员的队服等等,产生强烈的视觉效果,激发队员的斗志和信心,从而提高训练效果和质量。

  (五)制造关键球的练习。在平时队内联系及教学赛中制造关键球机会,用对抗性投篮和连续投等练习,通过裁判制造困难和障碍,以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在大赛前进行最后一秒或30秒的关键球的比赛。

  五、结论与建议

  心理素质在现在篮球运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在平时训练中,要处理好心理训练和体能、技战术训练的关系,从而使运动员形成对自己实力的信心,加强和丰富相关的训练内容以达到顺应各种条件变化的适应能力,发挥运动员的最大运动潜能的目的,最终取得良好的运动成绩。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 .北京:高等体育出版社.1996.

  [2] 容贤冰,叶素英.浅析高校篮球队运动员心理素质的培养[J].体育科技.2008.

  [3] 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

篮球运动员心理素质培养论文相关文章:

1.心理素质论文范文精选

2.成功心理素质训练论文

3.篮球对抗技术论文

4.篮球投篮技术论文

2639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