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积极心理学相关应用探析论文

积极心理学相关应用探析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积极心理学相关应用探析论文

  积极心理学是美国心理学界于20世纪末兴起的一个新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以Seligman与Csikzentmihalyi的《积极心理学导论》为标志,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等积极品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积极心理学相关应用探析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积极心理学相关应用探析论文篇一

  《积极心理学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通过引入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一条新的思路。将大学生异常心理问题的个别发生为重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转移到关注大学生群体的毕生发展问题。以一种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学生工作中的种种问题,在提高大学生群体主观幸福感、培养积极人格的工作中,自身的主观体验变得更加积极,建立更加完善的人格,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关键词:毕生发展观主观幸福感乐观应付方式

  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严重,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更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一个群体来说,大学生所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发展特点有共性也有个性。高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应该在关注共同问题的同时,预防个别事件的发生。高校虽然实施了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等预防和消除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举措,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而且经常陷于被突发事件拖着走的境地。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可以试着放慢脚步,在反思之前所做工作的同时,找寻一种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视角。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把工作的重点放在通过积极品质的挖掘,让学生自身塑造的更加健康,更积极的面对各种压力和问题。

  当今大学教育的重心已经从知识的学习转变成素质的提高,根据毕生发展观理论,大学生在四年学习生活中,应该努力完善人格、提高自身应对挫折的能力,为进入社会作充分的准备。

  而积极心理学正是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这样一个崭新的视角:即通过发掘和塑造人类自身的积极潜力,形成积极的人格以及自身有效的应对生活压力的技巧和策略,来促进大学生更好的适应、更有效的面对困难和更幸福健康的生活。

  积极心理学是利用心理学目前比较完善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动机等积极因素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它与传统心理学不同的是,积极心理学强调对心理生活中积极因素的研究,如主观幸福感、美德、力量等,而不是把注意的重心放在消极、障碍、病态心理方面的讨论。

  而对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心理暗示、积极情绪等观点已经证明起到了一定的效果。它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积极人格的培养以及积极教育环境的建设都有明显效果。

  一、积极心理学倡导培养乐观的人格特质,把它纳入到自我防御机制中来。

  乐观主要是后天形成的一种人格特质,指个体对自己的外显行为和周围存在的客观事物产生的一种积极体验。一个人一旦形成了乐观的人格特质,常常就会把生活环境中所面临的困难归因于内在因素,认为问题的产生或挫折是因为自己的因素,而不是由外界环境造成的。这样,大学生才不会产生“怨天尤人,听天由命”的消极想法。尤其是对于大学生来说,建立良好的归因方式,有利于学生自身的成长和成才,在任何环境条件下学生都会朝好的积极的方面去努力。在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各种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心态,学会乐观地解释生活中的不幸事件和压力,促进个体生成乐观积极的人格特征,从而使大学生能够从现实出发,利用自身的积极资源战胜生活中的困难、压力和挫折,并对未来充满希望。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采取团体互动小组的方式,让同学们体验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所选择的不同的应付方式会带来怎样的效果,那种方式是积极的,有利于团体建设的,让同学们在互动的、游戏的过程中慢慢领悟,自然成长。

  二、积极的心态能够帮助人们确立明确的生活方向。

  明确的生活方向,既是一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一个人前行的外在引力。引导大学生建立明确的生活方向,学会关注未来,充满希望的规划生涯并使其落实到每一天,让自己每一阶段都有事情做,这是让大学生感受幸福的有效手段,也是大学生自身积极应对压力的有效资源。很多大学生尤其是一二年级的学生,还没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找到自己明确的定位,因此很容易产生厌学、焦虑、迷茫的心态,反过来更会加重其学习成绩和人际关系的恶化。而且,很多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也是由于把焦点放在了过去,形成消极的心态,比如“早知这样,当初我就不……”等等,也直接导致现今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心偏向于过去问题的解决,而积极心理学概念的引入,会慢慢让学校意识到到为学生设立未来的目标比关注于学生过去的问题,更能帮助学生走出阴影,健康成才。在全校范围内,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建立生涯规划成长小组等,多种形式丰富学生第二课堂的内容,让同学们用良好的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学习和生活。

  三、积极体验是指个体满意地回忆过去,幸福地感受现在并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可以分为感官愉悦和心理享受两种形式。

  某些离散的积极情绪,包括高兴、兴趣、满足、自豪和爱,都能构建和增强人的个人资源,使个体在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时能够有更积极的体验,能够采用更加积极的应对策略,而减少消极的、否定的自我体验和应对策略。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方面要培养大学生追求积极的内在动机因素,包括胜任感、创造性、自我超越、人际和谐等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大学生在学习中更多地体验到积极情绪,形成内在动机;另一方面,要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促进大学生积极体验的生成。通过构筑大学校园自然、文化、人文环境,营造引起大学生积极体验的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增进大学生积极情绪体验,促进积极压力应对策略的生成。

  通过引导大学生构建更加积极人格和应付方式的同时,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也是一个内省和启发的过程。根据毕生发展观的观点来说,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建构内心世界和对外界理解的过程,通过引导学生,通过与学生互动,辅导员也存在于一个不断修正认知的过程,真正达到助人自助的效果。

  参考资料:

  [1]张宏宇,魏文风.大学生的应付方式与其心理适应.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第11卷第17期

  [2]任俊,叶浩生.积极:当代心理学研究的价值核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3(4):106-111.

  [3]郑红.运用积极心理学教育理念建构大学生压力应对略.ChineseJournalofHealthEducation,April2007,Vol123,No14

  [4]官锐园,樊富珉.综合心理辅导模式对大学生心理应对能力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年第18卷第4期。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积极心理学相关应用探析论文

2695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