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篇二

  《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

  摘要: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学生的专业成长和成功就业为中心,以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对应用心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为依据;构建一个融合专业意识教育、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与人格培养于一体的综合型、全程型、设计型、创新型的实践教学体系;这样一个体系以建立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心理与行为实验中心建设、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础建设、优化校内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为实施的基础保障条件。

  关键词:整体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应用型人才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在应用心理学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专业意识教育、实践能力培养以及专业技能培训的各种教学、实践环节与教学活动的有序运行体系。这个体系的科学设计,合理构建与运行是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生命力所在。苏州科技学院在吸收其他院校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依据地方对应用心理学人才的需求,对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整体思路、建设与实施策略、实施途径等进行理论探讨,构建以专业(行业)意识为动力,以专业(行业)为主要生涯发展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标志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应用领域广泛、综合素质全面的应用心理学人才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与培养培训机制。

  一、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基本思路

  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关系到整个专业建设与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问题,必须在一定的理性思维的指导下,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建设。我们基于理论思考与实践分析,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点,多层次、多渠道”的专业实践体系建设与研究的基本构建思路。“一个中心”就是以学生为中心,所有专业实践环节的设置与开发,均以学生的专业成长和成功就业为中心。“两个基点”,就是以应用心理学的专业建设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对应用心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为依据,来构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多类型”,主要指包括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短学期的专门专业调查、实验设计、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环节;毕业实习和论文撰写中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节假日参加社会教育机构开展的专业实践活动;学生参加社团的专业实践活动等,构建一个多层开展、全面实施的工作态势。“多渠道”,主要是开发校内、校外的各种专业实践资源,提供更加多样的专业实践机会。“多方向”,则是立足于应用心理学专业,但就业方向比较灵活多样,包括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辅导与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与人员素质测评、市场营销行为的心理分析与参与,也包括部分学生的考研与考公务员。

  二、应用心理学实践教学体系整体构建的基本内容

  应用特色明显、实践性要求突出的专业,在四年的课程与实践教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专业实践能力,是一个影响到学生专业素质形成、成功就业和实践教学体系科学构建的核心问题。

  (一)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层次与类型。为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社会服务能力,在四年有限的时间里,我们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专业实践能力、社会服务及参与能力、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等四个层次和类型的能力。专业基础实践能力,主要指专业学习、专业发展与社会服务过程中所需要的最为基础性的能力,包括心理学实验操作与设计、实验数据的处理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心理测评与数据分析能力,社会科学统计分析软件的使用能力,心理学专业文献检索与综述能力等。专业实践能力,主要指学生将来在工商企业、社区服务、教育、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心理辅导、咨询与治疗、管理、教学、人力资源评估与开发、市场营销行为分析与策划等方面的心理学专业实践和服务能力。社会服务及参与能力,则主要是培养学生在上述各个部门与行业能够运用心理学知识服务于社会,并在自主就业的形势下,能够及早了解社会就业信息、就业渠道和主动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促进学生为走向社会提早做准备。科研创新与综合设计能力,则是上述能力的凝炼和提升,是学生围绕自己的社会需求的理解、从专业发展的需求和自己的专业兴趣出发,进行科研设计、社会调查、个案访谈、问卷设计、科研论文与调查报告的撰写等方面的能力。在上述四个方面的能力中,专业基础实践能力是最基本的,专业实践能力是专业能力的提升,社会服务及参与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是学生综合设计能力形成的标志。

  (二)构建五个模块的实践教学实施途径。实践教学体系的运行与实施是一个系统工程,整合在全部专业建设之中。一旦思路明晰,内容确定,最为关键的就是构建实践教学的实施系统。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系统主要包括五个基本模块,即专业意识教育与专业方向指导、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短学期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社会服务与社团活动、科研活动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

  1. 专业意识教育。将专业意识教育作为一个特殊的独立模块运行,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尝试,更是一种基本的需求。这主要是由应用心理学专业的特殊性决定的。应用心理学专业是一种服务于人并触及心灵的工作,所有的实践环节不仅要有严谨科学的态度,更要有对人们心理疾苦、心理生活质量提升有着极大的热情和爱心,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和学习动力的形成都有赖于良好的专业意识教育。这部分教育工作,由入学教育、系列专题讲座、学生对心理学应用领域的资料检索和分享、学生对人生真谛与人格本质的探讨与分享等多个环节构成,是一个软性的专业学习生态环境建设系统。在学习与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在专业发展方向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并在进入大三后进行分方向学习。

  2. 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专业课程与实验教学是最经常和最基础的实施途径。要求在所有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充分挖掘专业实践教学潜力,注重案例分析、技能训练与综合素质考核,并做好教学大纲编写、教学内容安排、考核方式设计等工作。进入大三后,将专业课分为心理辅导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方向。心理辅导方向开设学校心理学、个体心理咨询实务、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人力资源管理方向开设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专业课程。在大四,开设两个方向的专业实践性比较强的任意选修课,设计了情绪心理学、认知疗法、艺术与音乐疗法、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家庭心理学、创业管理、环境心理学、经济心理学、消费心理学等多门专业方面课程供学生选修。

  3. 短学期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短学期实践教学和毕业实习是在大学的四个学年结束前安排的较为集中的综合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大一的专题调查、大二的实验设计、大三的专业见习、大四的心理辅导技术微格训练和毕业前的全程实习。

  4. 社会服务与社团活动。社会服务与社团活动

  是在专业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发组织的具有一定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活动,包括学生在具有专业特色的社会实践岗位进行的勤工助学、社团组织的心理知识宣传与辅导、社团与专业教师共同指导的科普报纸与杂志的编辑工作、与其他大学联合组织的心理学知识比赛、心理教育短剧大赛等。将这个环境纳入实践教学体系,旨在构建一个促进学生专业意识形成、专业实践能力发展的学习氛围。

  5. 科研活动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科研活动与毕业设计(论文)撰写主要包括学生在大学前三年在专业教师指导下的教学科研活动和在大四进行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在这个模块中,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的科研立项、论文撰写过程中,应强调选题来源于实践,服务于社会,尽可能做专业调查、个案分析、实验设计、社会实践等类型的研究与论文。这不仅促进了学生严谨学风的形成,也更加扎实地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意识和专业实践能力。

  三、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基本保障条件建设

  作为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硬件部分,应用心理学专业实践教学实施的基本保障条件建设是实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科学运行与良性发展的物质、社会空间与师资保障。它主要包括建立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心理与行为实验中心的建设、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优化校内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指导队伍的建设四个方面。

  (一)建立与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各项制度,是指各项保障专业实践顺利进行的人才培养计划、教学大纲、教学进度和考核要求等教学制度和文件。在构建新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我们依据应用心理学专业“培养能适应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目标,系统编写了包含实践指导和训练环节专业课程的实验教学大纲、实验教学手册、实验考核制度;制定了专题调查、专业基础实验设计、专业实习、心理辅导技术微格训练、毕业实习的教学大纲、实施计划和考核方法。

  (二)强化心理与行为实验中心建设。心理科学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的,实验是科学心理学发展的生命力所在,也是学生构建科学的应用心理理念,形成高素质的专业实践能力的基本保障。应用心理学的实验条件要求比较特殊,不仅要有专业基础实验室,还要建设心理咨询与治疗、人员素质测评与团体培训等多个专业实验室。经过两年的努力,我们专业构建了包括基础心理实验室、心理素质测评系统、ERP仪实验室、眼动实验室、生物反馈实验室、个体咨询与治疗观察室、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室等一系列多类型、标准化的心理实验室,构建了心理与行为实验中心。

  (三)拓展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最终要服务于社会,而社会相关机构的实际需求和专业要求可以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和动力。我们围绕专业培养方向,经过沟通与协商,构建了一批心理辅导方向和人力资源方向的校外专业机构实习基地,包括苏州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机构、共青团咨询与服务机构、心理咨询服务机构、教育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幼儿园与幼儿培训机构、人力资源与指导机构、中小学校等,与各实习基地签订专业实践指导协议,共同讨论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与培养规格,聘请有关负责人和指导专家任应用心理学校外实践教学指导讲师。与此同时,我们也为这些机构提供了专业人才的支撑。

  (四)优化校内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校外实践教学指导队伍的建设。师资是专业实践教学系统建设的最核心最关键的因素,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部分,统领和指导学生各个教学环节的专业实践活动。

  1. 校内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应用心理学是一个在社会实践和文化变迁中发展较快的专业,几乎每年都有新的理论与技术产生,所以,专任教师的专业指导能力不仅需要在专业指导实践中锻炼,更需要经常参加较新的实践技能培训。为此,苏州科技学院心理系鼓励和安排青年教师提高学历,攻读博士学位;参加国家及各类学术机构组织的高层次的心理辅导技术(如认知疗法、存在主义疗法、团体心理辅导、沙盘游戏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等)专项培训;多次邀请国内外专家对ERP脑电仪、眼动仪等心理实验设备的使用进行培训;参加人力资源方向的专业理论与技术培训。同时,还鼓励教师参与高校和社会相关指导机构的专业实践活动,有五位教师参加了社会相关专业的社会实践活动,有三位教师被相关的专业机构聘请为专业指导教师,有两位青年教师参加了高校心理专业社会服务工作。

  2. 校外实践教学指导队伍的建设。校外专业实践基地的专业人员有着丰富的、与时俱进的、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实践指导能力,是学生专业实践能力发展的重要指导力量。苏州科技学院充分挖掘苏州市的校外专业实践指导资源,在构建专业实践基地的过程中,组建了包含应用心理学各培养方向的校外讲师团。其中包括苏州心理咨询机构负责人和资深的心理咨询师;人力资源公司的负责人和资深人力资源师;中小学校长;幼儿教育机构负责人;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机构的指导专家;共青团社会公益机构的专业指导人士等。他们为学生的专业成长、社会实践能力的形成提供了一个校外指导师资的保障。

  上述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一个在理论思考基础上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系统工程。经过几届培养实践,不但绝大多数学生成功地提高了专业实践能力,成功地完成专业实习和实现就业,而且少数学生还实现了富有专业特色的成功创业。在撰写论文和研究报告的过程中,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体现。这些都激发了我们建设与完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信心。当然,这项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和不断创新的建设过程。

  参考文献:

  [1]高立群,彭耽龄,21世纪心理学走向和人才培养的调查[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155(5):49―56.

  [2]庞爱莲,孟维杰,实践教学:应用心理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黑龙江教育,2008,(7―8):82―83.

  [3]刘爱伦,应用心理学专业教改研究与实践[J],宁波大学学报,2001,23(2):13―17.

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相关文章:

1.应用心理学专业论文

2.2017应用心理学毕业论文

3.心理学论文范文1500字

4.大学心理学毕业论文

5.大一心理学论文范文

2697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