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课论文3000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课论文3000字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课论文3000字

  高校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大学生心理健康。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30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3000字篇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的研究》

  摘要: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发的各类事件频繁出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家庭、学生等各个层面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现状 存在的问题 教育途径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大学生数量增长迅速,大学生的许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随之成为其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对于教育工作者而言,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我们必须要面对、不得不重视的一个问题。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应该说目前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仍然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1、对学习、生活缺乏明确的目标,原动力不足。

  目前大学生中存在的较为普遍而且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学生对学习、生活缺乏较为明确的目标,没有为自己的大学生活进行合理的规划。很大一部分学生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高中向大学的角色转变,无法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郁闷、无聊、焦虑成为困扰很多大学生的负面情绪,学生无法派遣,有的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学习的原动力明显不足。

  2、强调独立意识,但承担责任的准备和能力不足。

  大学生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渴望摆脱父母、老师的管束,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尤其是很多刚开始离开父母,独自生活的学生,表现的更为明显。表现在管理自己的钱财物方面,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理财,学期初过度消费,学期末借钱度日,而所购置的物品随意性也很大。尽管具有较强的独立意识,但承担责任的准备和能力不足,生理已经成年,但心理还不成熟,表现在有些学生遇到问题,无论大小首先向父母求助,不懂得自己解决,对父母的依赖性还很大。

  3、追求个性,追逐时尚,缺乏与他人协作的精神。

  现在的大学生对于个性的追求,对时尚的追逐愈演愈烈,社会上所有的流行元素都可以在在校大学生身上得到体现,而且大学生这一群体还成为了时尚的最有力推动者,如在服饰、娱乐等方面,近年来流行的穿韩服、看韩剧、跳街舞的韩流风的兴起等等。学生在崇尚个性的同时,却缺乏与他人协作的精神。由于现在的大学生多是独生子女,从小金字塔式的成长环境,导致很多学生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与人相处时不懂得谦让,表现在学生集体生活中多为一些小事摩擦不断,同宿舍学生关系紧张。

  4、强调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缺乏奉献精神。

  大学生较之以往有了更多的进入社会兼职的机会,很多在校大学生都有过兼职的经历,在这一过程中积累了更为丰富的社会经验,还可以通过劳动缓解经济压力,得到相应的物质回报,学生的个人价值也不同程度的得以实现。但也因此使很多学生价值观产生了较大影响,做事首先看回报,看所做的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有多少好处,缺乏应有的奉献精神。

  5、对生活充满热情,积极享受生活,但面对学习、就业、恋爱、人际关系等大学中的新问题有时显得束手无策。

  现在的大学生对生活有自己独特的理念,善于享受生活,进入大学后,面对较之高中自由自在、多姿多彩的生活充满热情,但是很多学生面对大学的学习、就业、恋爱、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束手无策,有些学生选择逃避,在对迷恋网络的学生进行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是因为无法适应大学的学习模式,而产生了厌学情绪;还有很多学生认为现实中的人际关系过于复杂,而宁愿选择到虚拟的网络世界交朋友等等,可见学生面对大学阶段出现的新问题不能积极主动的想办法面对、解决,而是选择了逃避问题,使心理得到暂时性的解脱。

  6、对新鲜事务的接受力强,广泛涉猎各个领域,但学习的功利性较强。

  现在的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强,除了学好学校安排的各项课程外,学生还广泛涉猎各个领域,如考取各种证件等,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较强,无论是对于学校安排的课程还是自己主动学习的知识,都以是否对自己有用作为衡量标准,表现在许多学生对于专业课相对重视,而对于政治类公共课应付了事。这与现在学生信息吞吐量较大,学生要学会在大量的信息中筛选自己需要的信息有直接关系,但由于受到学生生活阅历、经验以及自身甄别能力的限制,学生难免会由于功利性错过很多一生受用的知识的学习。

  二、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针对目前高效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各个学校都采取了一定的途径加以解决,综合起来,不外乎以下几种方法,但要想使心理健康工作取得实效,将工作做好、做实,使学生能够积极的配合、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或选修课程中。

  目前各高校一般并未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即便是纳入课程体系的高校也多是向学生灌输一些理论知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高,实效性很差。由于受到课时总数的限制,各高校也不可能全部借助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解决所有问题。但我们仍然不能放弃第一课堂这块平台,可以考虑从各高校现有的思政类课程中分出一部分课时专门向学生教授心理健康知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状况,这部分内容应以向学生传达如何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使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有正确的认识,达成这样的共识:心理问题是普遍存在的,要懂得积极的求助专业人士解决自身的心理问题。此外,除了必修课程以外,学校可以设立心理健康知识选修课,供学生自由选择,在选修课中,内容应以实用性为主,针对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置课程,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几种简单、易行的调节心理健康问题的方法等。

  2、建立心育委员、心育部、心理协会、心理辅导中心四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多存在隐密性,不易为其他人所察觉,尤其随着大学生人数的激增,单纯依靠学校或学院的心理辅导工作人员无法满足现实需要,所以要将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手臂延伸到学生中去,在班级设立心育委员、在学生会中设立心育部、在学校成立心理协会、职能部门中设立心理辅导中心等四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各个体系各司其职,发挥各自作用,从而实现对学生心理问题的网格化管理,不留死角,发现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3、强化专业心理健康工作队伍。尤其要发挥班主任、辅导员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四级体系的基础上,其作用能否得到充分发挥取决于是否有一支素质高、专业强的工作队伍。目前各高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人员多由思政人员、医务人员或专业教师等担任,而且基本以兼职为主,这些人自身对于心理健康工作就缺乏必要的专业水平,尤其是思政人员往往采用思想教育的工作方法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由于这两种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别,导致解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效果也较差,思政人员自身也力不从心。尤其针对四级体系中,还有很多是学生参与,而且学生作用发挥的好,可以使问题得以早发现,解决起来难度也会降低很多。面对这些问题,各高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培训。此外,班主任、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为密切的老师,学生对于这些老师心理上有一种亲切感、认同感,遇到问题也首先会想到向他们寻求帮助,所以应该重点提高这两支队伍的心理健康工作水平,强化这两支队伍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方面的积极作用。

  4、占领网上心理健康教育平台,通过网上平台开展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心理测试等工作。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网络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最重要的信息平台,而网络对于大学生而言几乎成为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也就成为我们教育引导大学生的一个最有力平台。而网络对于使用者身份的非公开性与具有心理健康教育的保密性,以及心理问题人员不愿透露自己身份的需要相吻合,所以借助网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非常便利、有效的。学校要开通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站,通过网络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同时可以开通在线咨询、热线,及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此外,引进心理测试软件,使学生强化关注自己心理健康状况的意识。

  5、 定期举办心理健康讲座、论坛、心理文化活动月等活动。

  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毕竟是少数,心理健康工作的功能并不是单纯的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功能是引导学生更为健康的生活,尽可能减少或避免因为学习、生活的压力产生心理问题。学校可以定期向学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开放心理论坛,举办心理文化月等活动,将心理健康教育积极的作用展现给学生,使学生从心理上首先接受这项工作。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挥其应有的职能。

  总而言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以及大学生本人的积极参与才能取得应有的效果,而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复杂性使这一问题解决起来又极为复杂,很多事情还要各方面寻求更为有效的途径解决,还有很多难点需要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们认真思考,作为专业课题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郑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刍议.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3).

  [2]王运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河南大学学报.2006,(1).

  [3]张炯理.梁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2).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3000字篇二

  《基于体验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运用心理学原理,论证了体验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心理健康教育要基于学生的真情实感,注重学生的积极参与,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感受与体验。结合在实践中探索的成功案例,阐述了学校开展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主要有环境的熏染、学校的活动和学生的生活等三个方面,让学生进行“自然体验”“内心体验”和“生活体验”。

  [关键词]大学生 体验 心理健康教育

  体验是教育研究领域的新课题,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热点。基于体验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科学、有效地创设体验氛围,让受教育者通过内省和领悟实现自我教育,在情感上获得愉悦,在行动上形成自觉,从而提升心理素质,促进健康发展。

  一、心理健康教育呼唤体验

  体验是实践、认知和情感升华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人的社会化的过程。体验基于自身的亲身实践,它由自己的感官、自己的认识领悟以及自己的情感和生命体验达成“意义世界”和“价值世界”,形成个体的态度、个性和信仰。

  当前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普遍侧重说教而忽略学生的自身感悟,使学生只学理论而不去实践,只吸收而不参与,这种单向式、被动式的心理健康教育,由于缺少体验而成为“无根”的教育,严重妨碍了教育目标的实现。例如,老师找学生谈话,只是机械强调社会要求与思想观点,远离学生的内心需求与切身体会;人生哲理大多是老师讲述、学生记背,而没有转化为学生个人习惯与追求。诸如此类,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不重视体验,在认知过程中不带有相应的情绪色彩,心理健康教育就会变得枯燥,对学生来说,情感得不到激化,认识得不到深化,心弦无法拨动。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联合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不断丰富心理健康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教学、体验活动、行为训练等形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提出:“教师应设定现实的情境,汲取学生切身的生活体验,与学生展开直接的,面对面的对话。这样,学生才会习得富有真情实感的、能动的、有活力的知识,学生的人格才会真正得到陶冶。”因此,学校要重视学生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体验充分融合,完成从“心知”到“力行”的转化。

  二、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创设环境,营造体验氛围。教师是实现教育目标的设计师和总导演,通过精心选择环境和创设氛围,引领学生进入情境,在体验的情境中达到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升华的效果。

  自然界的山水草木,会滋养人的内心,丰富人的情感,提升人对自然的关注与思考。学校组织学生远足踏青、登山观潮,探寻名胜古迹,湖光山色与田园风光相得益彰,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学生感受到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感受到人类丰富的文化内涵,常常用画笔或照相机描绘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学生在融入大自然的同时,也会在活动中自觉遵守纪律,而活动的各项要求已不再成为约束。在与大自然亲近的过程中,同学之间相互关照、相互谦让、相互勉励的情景出现了,体验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真情、体验幸福的感悟产生了。

  健康向上的校园环境(特别是人文环境),具有娱乐身心、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潜移默化、促进文明的功能,能极大地提高育人功效,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校每一个场所的设置都和学生的体验活动紧密结合起来,让每一堵墙会说话,每一块牌子能唱歌,每一株花木育情感,每一处景点有意蕴,这样,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立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便融于学生的学习生活之中。生活在校园中的每一位学生,在亲自创设优美校园环境的同时,又享受着美好校园环境的熏陶。了解校史,体验“我是学校一分子”的自豪感;自己动手,美化校园环境,开展“认领一棵树”活动,体验“学校是我家”的责任感;参加“校园义务值日”,体验“我是校园主人”的成就感;墙上张贴的一幅幅富有哲理的格言,像盏盏明灯照耀着每一位学生的心灵;校内矗立的伟人雕塑与过往的学生在对视中进行无语的对话。这些环境设置都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2.设计活动,搭建体验平台。亲身参与活动所形成的体验可以缩短学生认识世界和人生的历程。丰富多彩的活动,广阔的实践舞台,能够使学生在体验中锻炼能力,提升综合素质。因此,教师要通过精心设计教育活动,搭建各式各样的体验平台,启发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大胆探索,唤醒和触发学生的心灵体验,使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的一切活动中,让学生真正成为教育的主体,教师成为“促进者”和“支持者”。

  在重要节庆日、纪念日活动中,体验真善美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在“手拉手互助”中,体验真诚的人际关系,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各类比赛中,体验竞争的游戏规则,增强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操。在每年的“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中,通过开展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活动,如“迎宾鼓舞”“学生献辞”“体操演练”和“心理剧大赛”等,让每一个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和志趣,在活动中认识自我,在体验中发展自我,协同合作,品尝成功的快乐。

  学校和班级的管理工作包括制度建设、常规考评等事务,都可由学生参与或全权负责。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人生哲理,进而也提高了自我管理的能力。例如,目前许多学校都在推广新生“班导生”的做法,挑选高年级优秀的同学担任一年新生班主任的助理,让“班导生”承担大量的具体工作,包括新生学习生活指导、班委组建、入学教育活动开展等。“班导生”承担了以往由老师做的工作,角色转换的体验不仅带来了主人翁的责任意识,还激发了学生学习和发展的热情。

  3.根植生活,挖掘体验资源。心理品质来源于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是学校教育资源的外延,也同样是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外延。学生只有在生活中经过如其境、如其情的体验感受之后,才能自己教育自己,才能切身地感受领悟、践行行为,进而转化为稳定的心理品质。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要从受教育者的实际生活出发, 关注学生现实生活的需要, 让学生通过生活的体验来理解社会的道德要求,促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真实生动、丰富有效。

  学生通常会珍惜自己直接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及各种人生体验,他们对与自己有密切关系的人、关系、事件或活动,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如果对学生的生活阅历和人生体验漠不关心,则会形成师生之间心灵上的隔膜,也使心理健康教育丧失真实生活。教师要通过大力挖掘和充分利用生活中丰富的、鲜活的资源,将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理念渗透到学生的生活体验中。例如,在学生遇到人际矛盾时,教师要注意沟通、理解;在学生碰到生活困难时,教师要冷静分析,调控其情绪,并尽力伸出援手。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善于挖掘、善于组织,将各种生活资源进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的精心加工,提升为设定现实情境的心理健康教育材料,让心理健康教育回归生活、融于生活。学生在鲜活的生活素材中通过体验,不断增强调控自我、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刘惊铎.体验:道德教育的本体[J].教育研究,2003,24(2).

  [2]朱小蔓.情感教育论纲[M].南京:南京出版社,1993.

  [3]李镇西.爱心与教育[M].成都:四川少儿出版社,1998.

  [4]王小兰.德育在体验中生成[J].甘肃高师学报,2003(4).

  [5]卢曼萍.体验:实践教学的重要内涵——体验式实践教学模式解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1(3).

  大学生心理健康结课论文3000字篇三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摘 要:作者在明确心理健康标准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要加强科学研究、转变教学理念、开展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和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和日常活动中,以逐步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标准 影响因素 教育模式

  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指出“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人的社会发展的基础,可以为其在悦纳自我,适应环境,在工作、学习、生活和社会交往过程中提供良好的保障,为最大可能地发展学生潜能和取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包括高校在内的学校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具体实践中,要运用现代心理学理论与技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进行心理测试与辅导,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目标,为学生的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非物质条件。

  1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并不是一种固定的状态,专业人员可以根据标准化的心理测验有效评定一个人是否处于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学家认为符合以下标准为心理健康:(1)有适度的安全感,有自尊心,对自我的成就有价值感。(2)适度地自我批评,不过分夸耀自己也不过分苛责自己。(3)日常生活具有适度的主动性,不为环境所左右。(4)理智,现实,客观,与现实有良好的接触,能容忍生活中挫折的打击,无过度的幻想。(5)适度地接受个人的需要,并具有满足此种需要的能力。(6)有自知之明,了解自己的动机和目的,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客观的估计。(7)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个人的价值观能适应社会的标准,对自己的工作能集中注意力。(8)有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9)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需要改变自己。(10)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有爱人的能力和被爱的能力。在不违背社会标准的前提下,能保持自己的个性,既不过分阿谀,也不过分寻求社会赞许,有个人独立的意见,有判断是非的标准。

  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生理、环境、教育、家庭以及个体的主观因素等。对于大学生来说,以环境、家庭和个人主观因素有关。

  2.1 环境因素

  对于多数初入大学的学生面对的是一个崭新而陌生的环境,有一个逐渐接受并适应的过程。学习方面最重要的是如何学会自主学习,尤其是对于高职高专学生,一般自主学习能力相对较差,其适应过程可能比本科院校学生更长。其次,要适应新的人际关系,这是最困难的,远比对大学环境和学习的适应要难。进入大学就会面对一个新的交际环境和交际圈,这一时期的人际关系问题的处理,对大学生整个大学生活都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交际关系的问题不仅仅存在于新生之间,它存在于大学生活的每一个时期,并对学生产生着重要影响。其三,要适应自己的地位变化。我国能够考入重点大学的一般是成绩很好或者最好的学生,而进入高职高专的学生一般为重点高中的差生或普通高中的学生较多,有些学生在高中阶段得到老师重视,进入高校后自己可能不为老师所重视。这种地位变化越强烈,他们适应起来就越困难,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尚能出现各种人际交往矛盾,影响着其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2.2 家庭因素

  家庭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和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的完整性等。其中家庭教育的方式是主要的原因,也会受到一些意外事件的影响,对学生后期心理产生影响,尤其是对人的交际能力影响较大。这种影响可能会伴随人的一生,对大学生的交际和心理健康发展极其不利。

  2.3 个体主观因素

  个人的自我意识、人格特点、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对事物认知的态度等,都会对自身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

  3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3.1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科学研究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自身的客观教育规律,要与中国教育特色相适应。确定教育模式时,必须考虑到在校学生的特点与实际需要,来研究和确定高职高专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形式、方法和策略等基本原则,以促进大学生处于心理健康状态。所以,必须重视和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科学研究,这是心理健康教育得以贯彻实施过程的有力保障之一。

  3.2 转换教学理念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每个人都有成长的潜能,只要人际环境健康,他就能有效发挥自身的潜能,积极成长。在心理健康教学中,教师也应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以指引为主,引导学生积极提出、思考和分析问题。现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相对较强,教学时必须营造平等轻松的氛围,为发挥学生潜能提供适宜条件,学生多数愿意积极主动参与到集体活动中,教师在关键环节上加以指点,促进学生从问题和讨论中领悟,从而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要关注性格特别内向的学生,鼓励其积极发言。教师应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集体的接纳和关怀,逐渐放下防御心理,真实地表达内心的体验,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实处。教师的人格特征、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一个有人格魅力的老师可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成为一生的榜样。教师不仅要不断充实知识,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完善自己的人格。

  3.3 开展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活动

  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是配合心理教育,完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必须严格按照心理咨询辅导的原则和方法,通过团体、小组、个别的心理辅导方式,结合访谈调查和心理测量,掌握学生心理动态变化,切实解决心理困扰,积极开展学习、择业、交友等专题辅导辅导学生、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3.4 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学科教学和日常活动中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的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也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因素,因此,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教育和日常活动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主动取得学校领导的支持,要与学生、辅导员、政工团队和各学科教师及时沟通,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会活动、辅导员日常管理活动专题、学科教学以及职业德育教育活动有机结合,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阵地,提高教育效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社会的共同关心和参与,必须与社会教育密切配合,共同形成合力,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取得最大效果。

  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大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提高当代大学生适应社会竞争环境的能力,塑造奋发有为的个性,促进心理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技能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全面协调发展,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薛长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研究[D].南昌大学,2011.

  [2] 靳媛,孙丽岩,杨晓云.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教育的新范式――群体教学[J].教育科学,2001(6):60-62.


猜你喜欢:

1.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2.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800字

3.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论文1500字

4.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论文范文

5.大学生心理健康参考论文3000字

271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