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论文篇二

  《大学新生常见适应性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摘 要:当今的大学新生主要为90后大学生,在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中,他们也面临着更多的适应性问题,普遍感到迷茫、空虚和焦虑,甚至有少数学生因为适应不良而产生心理问题。如何从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来帮助“90后”大学新生迅速适应环境,以良好的心境在学校生活和学习,是当今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大背景下的一个新的课题。

  关键词:大学新生 适应性问题 心理健康教育

  1 大学新生常见适应性问题

  1.1 对生活环境的不适应

  新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第一个巨大变化就是生活环境的转变。“90后”大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长看得重,养得娇,独立生活能力有些欠缺,甚至有不知道如何洗衣服而还把衣服寄回家去洗、同学不叫就忘记起床等现象。同学来自天南地北,气候、饮食习惯甚至语言都不相同,再加上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的家庭环境过渡到相对自立的集体生活,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转变,会使他们遇到很多困难或感到不适应。心理上容易产生孤独感,因而出现想家、思念亲人、怀念老同学等现象,并由此可能产生各种烦恼,出现焦虑、抑郁、敌对、低落的情绪,严重者会影响心理健康。另外,一些学生表现出不良的生活习惯,诸如睡懒觉、逛街、打牌、熬夜、沉迷于网络等,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消遣活动中,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时间长了,很多学生几乎淡忘了在大学里还能干点其他更有意义的事情。

  此外,还有不少在家衣食无忧、生活优越的“富二代”,从小到大父母都给他提供了很好物质条件,生活上也是无微不至,基本上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吃的、用的都是最好的,这也就导致了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吃不惯食堂的饭菜,住不惯学校的宿舍;而从小山村飞出来的“金凤凰”面对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自惭形秽。

  1.2 学习的不适应

  不少新生会因为学习上的不适应而前往心理咨询中心求助。一般来说,他们的不适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是学习节奏的不适应。进入大学后,学习方式由中小学阶段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如今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更强调自学式教育,课堂讲授时间相对较少,覆盖内容相对较多,讲课速度快、跨度大,不少学生感觉跟不上老师的节奏。课堂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还要阅读大量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因而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重要因素。不少新生承袭过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结果完全适应不过来。

  二是不知道如何安排课余时间。中学阶段,学校把每一节课安排得满满的,甚至回家后还有大量的家庭作业。反之,大学有大量的“自由时间”,绝大多数新生,不知如何利用这些时间,不知图书馆、机房、听力室、自习室如何使用,往往是在和同学们一起睡懒觉、逛街、玩游戏及参加大量活动中度过。

  三是不知道学习目标在哪里。在高中阶段,学生以考上大学为唯一的学习目标。考上大学后,不少学生感觉自己一下子得到了解放,容易产生懈怠心理,希望在大学里好好享受一下生活,未能及时树立新的学习目标,造成了考上大学前后的“动机落差”。此外,不少“90后”新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容易受别人的影响,有时会有意无意模仿高年级学生的做法,诸如“他们玩我也玩”,“他们谈恋爱我也谈恋爱”,随波逐流。

  四是不知道如何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冲突。进入大学后,新生或是兴趣使然,或是为了锻炼自己的能力,大部分均会积极参加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各种学生组织,不少学生身兼数职。这些学生每天晚上忙于个社团的各种活动,没时间学习,每天都忙忙碌碌,时间久了却容易感到空虚和失落,甚至会因为落下了学习而感到焦虑和恐慌。

  1.3 人际关系不适应

  “90后”大学生往往自我中心意识较强,不少学生是独生子女,在换位思考、体谅他人方面比较欠缺。另外,由于缺乏与兄弟姐妹或者玩伴之间的互动,不少学生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也较为欠缺。在与大学里的新同学接触时,由于班级和宿舍里的同学分别来自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家庭,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标准、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往往容易发生冲突。而不少新生习惯拿高中时的好友为标准来加以衡量,认为大学的同学没有高中那么单纯,那么好相处,从而感到孤独和苦闷。

  此外,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90后”大学生的人际交往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不少新生较少当面互动和交流,发短信、打电话、聊QQ、玩微博、聊微信等成为“90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在现实中,又有不少学生感到缺少知心朋友,会因无人倾诉而觉得“莫名空虚”和“无助”。

  2 促进新生适应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

  在适应过程中,不少新生出现焦虑、空虚、迷茫的情绪,还有少数新生因为适应不良而产生退学的想法。对新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有利于帮助他们较快适应大学生活,融入校园环境,确定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以良好的身心状态学习和生活。

  2.1 开展新生心理健康入学教学教育活动

  首先,高校应通过广播、电视、网络、校刊、宣传栏等多种媒介,积极开展新生入学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在新生报到场所或宿舍区布置新生适应主题展板和海报,让新生了解大学生活常见的适应性问题,指导学生如何适应、调整和应对。

  其次,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提前培训一批专门做团体辅导的朋辈心理辅导员,或对带班学长学姐进行团体辅导技能培训。待新生入学后一两天,由心理咨询中心组织人员和制定新生团体辅导方案,开展新生适应性团体辅导活动,帮助新生尽快熟悉环境。长沙某师范学校从2008年开始,每年均对所有新生开展了适应性团体辅导,辅导过程约两个小时,分为热身、相识和结束三个阶段,通过做马兰花开、微笑握手、信任背摔、同舟共济等游戏,使学生在开心游戏地过程中融入了集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据该校每年的《团体指导员反馈表》和《新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几乎所有新生均能投入到活动中,而且认为通过游戏认识了班上许多同学,感觉很温馨,对同学有了一定的了解,增强了亲密感等。

  第三,由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或学校其他心理咨询师面向新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讲座内容宜针对新生在适应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的一系列问题,做出一些指导。通过讲座,能使新生了解自己在适应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产生的情绪,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消除对心理咨询的认识误区,提高心理咨询求助意识,知道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地点、联系方式、师资力量、预约方式及咨询时段等,以便适应不良时能及时向心理咨询中心求助。

  第四,组织新生参观心理咨询中心,让新生到现场观看预约等候室、沙盘游戏室、个体咨询室、宣泄室、团体辅导室等功能室,体验音乐放松椅、沙盘等心理产品,对心理咨询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此外,可以在新生参观心理咨询中心的过程中,发放一些大学生心理健康主题的宣传册、书签等,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

  2.2 利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平台促进新生适应

  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教育部 卫生部 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教社政〔2005〕1号)等文件精神,教育部制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其中明确规定高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根据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建立或完善相应的课程体系。学校应开设必修课或必选课,给予相应学分,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普遍接受心理健康课程教育。在帮助新生在适应的各种措施中,没有一个平台有心理课堂这个平台影响面那么广,那么有针对性。因此,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应该在新生入校第一个学期便开设,课堂内容应涉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新生适应指导、自我认识、情绪管理、学习心理、人际交往、恋爱情感及常见的心理障碍等章节。这些内容将有效的促进学生更快适应大学生活。另外,还要进行新生心理健康普查和回访辅导。

  2.3 加强日常心理咨询和辅导

  一是心理咨询中心、院系心理辅导老师。二是辅导员高校所有教职员工都负有教育引导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要着力构建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强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意识。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纳入新进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体系。辅导员、班主任、研究生导师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力量,每年应为他们至少组织一次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培训。应对学生宿舍管理员等后勤服务人员开展相关常识培训。

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2.大学生心理健康结业论文2000字

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2000字

4.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浅述论文

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论文(2)

大学生常见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论文篇二 《大学新生常见适应性问题及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 摘 要:当今的大学新生主要为90后大学生,在适应大学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2720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