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大学生就业心理初探论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初探论文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生就业心理初探论文

  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高校毕业生已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极大地影响了其学习、生活与顺利就业。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就业心理初探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大学生就业心理初探论文篇一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初探》

  [摘要]心理问题已成为当下中国社会的重要问题之一。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紧张,高校毕业生已成为心理健康问题的高发人群,极大地影响了其学习、生活与顺利就业。文章拟从情愫、心态、态度三个心理学维度出发,分析大学生常见的就业心理问题,尝试在心理调适与疏导方面探索,提出相应对策:正视现实,放平心态;正视自我,主动调整;正视挫折,敢于竞争。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心理 调适 疏导

  [作者简介]闫金奎(1974- ),男,天津人,天津开发区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天津 300457)

  生理与心理是人的生命机体活动与内心情感活动的总和,是个体生命力的体现。良好的心理状态与拥有强健的体魄一样,已成为现代人健康难以分割的部分,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然而,当今社会愈加激烈的竞争、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外界的压力大等,导致人们的心理负担不断加大,被喻为“象牙塔”的大学校园也不例外,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暴躁、抑郁、自卑、脆弱等心理问题常发生在大学生身上,尤其是求职就业时,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爆发的集中阶段。随着近年来高校的扩招,毕业生人数持续走高,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面临人生的重大转折点,很多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矛盾和不适现象,对自身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极大阻碍,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采取科学有效的调适与疏导措施,已成为刻不容缓的话题。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

  大学生就业心理,即大学生在考虑自身生涯发展,为获得职业做准备,或在实际求职就业的过程中,尤其是在多重压力下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调查显示,大学生因就业压力造成心理问题的概率远高于一般学生群体。笔者从情愫、心态、态度三方面对问题进行透析。

  1.情愫――个体心理问题。情愫一般指人的感情及本心,包括情感、情绪等内在心理活动。在现实生活中,自身及环境等内外部因素交互影响,致使个体情绪随情境的变化而产生波动,抑郁、自卑、惰性是最常见的情绪波动,也是常见的心理问题。

  一是抑郁。由于市场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剧,一些性格内向、承受能力差,或本身性格中存在缺陷的学生往往容易产生抑郁心理。2011年,在短短一周多的时间里,武汉某高校先后发生三起学生自杀事件。这是毕业生心理不堪重负,因长期抑郁而导致的悲剧。在求职过程中,为抑郁心理所困扰的学生常表现得不思进取、意志消沉,或情绪低落、怨天尤人,陷入自己营造的低迷情绪中难以自拔。轻者听天由命,随波逐流,重者不堪背负,在极端情况下甚至选择轻生的方式寻求解脱。人人都要面对压力,在就业问题上也是如此,选择、挫折甚至失败都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经历,对人的自信心和毅力是极大的考验。

  二是自卑。自卑是一种轻视自己的消极情绪。自卑者一般不能正视现实,无法对自身价值做出科学评价,遭到挫折时,就会无端怀疑并责备自己。事实上,这种无形的压力会带来多重的内心恐惧。如果因为自我怀疑、害怕失败而不敢主动争取可能的工作岗位,那么丧失机会、坐以待毙就是必然结果。其实,某种程度的自卑心理是生活中的常态,或源于自身,或源于家庭环境,或源于外界。但如果一味刻意地贬低自身价值,总将自己与他人做简单横向比较,很容易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与自卑心理相对,在大学生就业心理中有另外一个极端,即自负心理。自卑与自负是一个问题的两个对立面,自负者常过分夸大自己的优势,盲目自信,其本质也是自卑。二者均表现为对自身能力和就业环境缺乏正确认识和客观评价。自负的人在求职中容易盲目乐观,而一旦遭遇打击,情绪就会立即向反方向发展。自卑与自负情绪相交织,患得患失成为常有的表现。

  三是惰性。“80后”“90后”是新生代青年的代名词,成长环境的相对优越造就了他们后天“发育不良”,依赖心理强、缺乏独立自主意识,在毕业求职时常出现惰性心理。当前,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学校和专业时都习惯让家长做主,毕业找工作、选单位时仍然如此。遭遇挫折或难题时,他们不善于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寻找解决方案,寄希望于他人的帮助,自己成为生活的旁观者。毕业生惰性心理的本质是自我承担意识的薄弱与责任感的缺失,即将迈入职场却始终未能完全度过心理断奶期。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家长的引导、学校的教育,乃至全社会的文化氛围都息息相关,对中国社会整体人才质量会造成不良的影响。

  2.心态――社会心理问题。心态即心理状态。心态是个别心理过程的结合、统一,是一种较为综合、稳定的心理现象,某种程度上能反映出一个人的个性面貌。大学生心态的养成与社会氛围有关。大学生就业心态中,冷漠、从众、攀比较为常见。

  一是冷漠态度。毕业求职时节,学生可以选择以开放、友好的心态,彼此分享交流,互帮互助,也可以选择将彼此视为竞争敌手,互相提防。在现实生活中,后者并不少见,对大学生而言,这不能为其愉快生活、顺利就业增添动力,还会影响健全性格与良好处事风格的养成。同时,与冷漠态度相伴而生的经常还有毕业生在通用能力发展方面的缺欠,尤其是社交能力。如在面试中缺乏基本的礼仪礼貌,不懂待人接物的常识,有时甚至会给面试官造成素质低下或不近人情的不佳印象,冷漠的面具也成为职场上的绊脚石。

  二是从众心理。很多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对职场没有足够的认知,未能综合考虑自身的兴趣、特长与专业能力,以致在毕业前迷茫,无法确定精准的目标行业与岗位,容易出现盲目从众的现象。“考公务员、进国企、当白领”,这些家长认可、同学争抢的“好工作”成为许多大学生追逐的目标,造成“结构性失业”现象。这不仅严重影响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也会加剧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

  三是攀比心态。攀比是一种非理性的追逐心理。虽然适度的竞争心态可以激发斗志,促进自身成长,但过度将注意力集中在他人身上则有失偏颇。如有些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管是环境、待遇还是收入,都要与身边的同学比较一番,过分求全责备,而不是首先衡量这份职业是否适合自己,或者工作是否有比较广阔的发展空间。这样的攀比心态给大学生造成更多的求职心理障碍,不断提高就业期望值,自然会不断增加就业成功的难度。

  3.态度――认知心理问题。态度是个体基于自身的世界观与价值观,对事物的评价、情感及行为倾向。大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内在情感以及采取的行动策略都与他们对职业本身的认知紧密相关,包括对外在环境的熟悉、自身优劣势的把握,以及求职行为本身的预估等。

  一是缺乏认知,盲目攀高。近年来,由于大学扩招,加之全球性金融危机造成的市场人才需求量减少,使得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目前,就业市场整体上可谓是“僧多粥少”,尤其是一些热门行业和岗位,如国家某部委的公务员考试,报考与招聘人数的比例高达4000�1,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然而,却有相当一部分大学毕业生因为缺乏对国情、就业市场以及对自身的足够认知,而盲目有心理优势,在求职时附加了地域、企业性质、待遇等诸多条件,对需求相对较旺盛的一线技能性岗位避而远之。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客观分析现实形势,合理定位并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对当代大学生而言显得尤为可贵,否则,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希望破灭,产生更多失望情绪。

  二是畏惧挫折,消极等待。年轻一代的大学生由于缺乏阅历,一直在顺风顺水的环境中成长,以致突然遭遇的就业难题几乎成为其“生命不能承受之重”。很多大学生在求职初期还信心满满,一轮杳无音信的“海投”、几次失败的面试后,立刻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丧失自信甚至一蹶不振。毕业生中因工作失意而选择结束自己生命的例子屡见不鲜,着实令人痛心。正如先哲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获取一份合适的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会经历诸多的坎坷和挫折,需要大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磨炼自身的韧性和抗压能力。

  二、对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与疏导

  当前大学毕业生已成为心理健康的弱势群体,要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担忧。对大学生而言,因长期生活在较为单纯的校园环境中,即将毕业步入社会而产生的恐惧,面对就业形势和未知前途而生出的焦虑,面对自身不足和竞争压力而流露出的自卑等心理问题其实都是可以理解并化解的,关键是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方法。

  1.正视现实,放平心态。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对待万事万物能够以平和的心态淡然处之,是经过岁月磨砺者才有的境界。大学生涉世不深,对社会、职场、环境以及个人并不完全了解,又缺乏充分的准备。在这样的情况下,寻求就业出路经常会遭遇挫折,造成心理失衡。首先,要引导学生懂得未来的意义在于拥有美好生活,工作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但绝非全部,平衡好生活的各个方面更为关键。其次,要鼓励学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学会根据自身情况和当下就业形势调整就业目标与期望值,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描绘职业发展轨迹。鼓励学生把目光放长远,淡化短期的成败,尝试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就业,这样的“冷处理”方式也许更有利于他们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2.正视自我,主动调整。自我认知包括对自身兴趣爱好、个性特征、性格气质、能力特长、价值取向、缺点不足等多角度的全面了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对职业选择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理想的状态应该在大一甚至更早就有序地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在大学四年求学期间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厘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扬长避短,寻求与自身最为契合的职业。在面临就业选择时,毕业生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鼓励学生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拥有足够的自信是修正自我认识偏差的关键。面对自身劣势或是遭遇不良情绪,大学生无须担心和逃避,正确的应对方法是悦纳自己,主动调整。更为关键的是,要学会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合理定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如田忌赛马,审时度势,调整得当,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当然,对于那些还在饱受心理煎熬、无法正视自己的学生,不妨根据具体情况,建议其尝试一些简便方法,如通过心理暗示、自我鼓励、向他人倾诉、参加户外活动、加强体育锻炼等,都是减轻精神压力的好办法。

  3.正视挫折,敢于竞争。就业竞争激烈、求职压力大是大学生无法逃避的残酷现实,置身其中无疑会遇到各种困难,由此产生偶尔的紧张、焦虑及情绪消沉是可以理解的,但万不可因此一蹶不振。挫折、失败只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要想战胜他,树立自信、勇敢面对是第一步。拥有面对挫折和失败的勇气,也就意味着做好了参与竞争的准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尽人皆知,培养良性的竞争意识,学会将压力转换为动力,就能产生更多前进的力量。

  就业是大学生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也是潜在的心理危机期,需要引起学校、家庭甚至全社会的特别重视。我们相信,有针对性地对毕业生进行心理疏导,可以帮助大学生缓解心理压力,摆脱心理梦魇的纠缠,顺利度过就业心理危机期,从而以轻松的心态投入到就业竞争与未来职场中。科学、成功的心理指导不仅可以大大促进学校的就业指导工作,还对学生顺利走上工作岗位乃至终生的职业生涯发展都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徐小柏.就业难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中国人才,2013(6).

  [2]宋熹.试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

  [3]李会勤.就业危机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09(4).

  [4]宋长春.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与自我调适[J].中国青年研究,2005(8).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就业心理初探论文

273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