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论文大全 > 学科论文 > 心理健康论文 >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浅析论文(2)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浅析论文(2)

时间: 坚烘964 分享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浅析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浅析论文篇二

  《加强学校积极心理教育促进学生成长》

  摘 要:积极心理教育,是适应时代需求的产物,是具有广泛引导作用的新理念,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方向,本文从积极心理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与联系,积极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等三个方面进行论述,阐明加强积极心理教育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巨大促进作用。

  关键词:积极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心理教育是一种致力于培养人的优秀品质和美好心灵,促进心理积极和谐发展与心理潜能充分开发的心理教育,它的重要理论来源是积极心理学,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一、积极心理教育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积极心理教育强调个体要拥有积极的情绪和体验,培养建立积极的人格特征,为个体具有以上特质,个体所在的组织应当营造积极的社会环境,它与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有着明显区别。传统心理教育着眼于少部分心理问题人群,主要采用“事后诊断”的形式,用专业技术进行治疗,侧重矫正和治疗,以消除或缓解学生的心理障碍为主要目的;积极型心理教育则面向所有需要心理服务人群,采用“事先预防”的形式,用团体辅导等方法进行积极引导,侧重于心理发展任务,强调促进人的心理发展和成长。

  积极型与传统型心理教育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一方面,积极心理教育是对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继承与发展,积极心理教育更注重防患于未然,促进心理健康与发展,可有效预防心理障碍。另一方面,心理障碍问题的顺利解决也有助于促进心理积极健康发展,两者相辅相成,相互监督,从不同方面来共同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二、积极心理教育的重要作用

  (一)对学校教育有积极引导作用

  随着社会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学校已经不仅仅是传授书本理论知识的场所,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必要手段,已经成为大学及中小学校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积极心理学提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激发青少年内在的激情,帮助他们发展综合技能,承担起生活的责任,成为有社会能力和富有同情心、心理健康的成年人。\[1\]因此积极心理教育是对学校教育有积极的引导作用。

  (二)对家庭教育有重要启示作用

  家庭教育是人来到世界上接受教育的第一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站,古今中外的成功人士大都曾在早期接受到来自家庭的积极健康教育。社会巨变时期,一部分人家庭观念的淡薄,家庭关系的复杂,是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原因。在家庭教育中引入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有效预防心理健康问题及疾病的发生,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

  塑造积极的人格品质,这是积极心理学的基础和重点。运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方法来培养和造就健康人格,个体的人格优势就会渗透到人的整个生活空间,产生长期的影响,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积极品质、美德与力量的分类、乐观、自我决定、成熟防御机制、智慧、创造性等\[2\]。积极人格可以通过增加积极体验来获得,积极体验的增加是形成积极人格的主要途径。发展与培养积极人格特质是促使人积极心理教育及其系统发展的重要策略,是新型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3\]。

  (四)对学生潜能开发的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开发潜能有三大要素,即高度的自信、坚定的意志、强烈的愿望,而这三个要素,正是积极人格的重要内容。高度的自信是一切成功的基础,如果个体对自己非常自信,激情被彻底唤起,会进入一种积极体验的功能态。因此,加强对学生积极心理健康的教育,不仅有利于对学生自信心的提高,还有利于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从而达到学生各项潜能的开发。

  (五)有利于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和谐校园建设是为了建立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为目标的。实施积极心理教育,通过积极心理学的力量,从微观上关注学生的积极体验,建立起个体的积极人格,培养健康的个体心理品质,也正是对宏观校园和谐建设的极大促进。

  三、实施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建立健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制机制,相关部门,包括高层次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单位以及基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应该将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不仅仅是依据传统形式的事后诊断、治疗、案例讨论,而应将事先预防的积极心理教育也纳入日程活动中。

  (二)利用媒体等中介进行广泛宣传,包括网络、报纸期刊、新闻电视等多种途径,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通过各种方式来达到更全面更广泛的引导作用,将积极心理教育理念植入学校工作人员的工作理念中。随着大力的宣传和推广,实现积极引导,形成全员积极心理育人的氛围。

  (三)学校相关部门开展积极心理引导及培训的活动。例如,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积极心理健康活动,包括培训专业人员、举办相关知识讲座等、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组织心理主题班会、表演心理情景剧为主要形式,利用其更为高层的力量来引导人们的心理健康积极取向,引导学生心理健康积极发展。

  (四)“润物细无声”——多角度、多途径,潜移默化地注入积极力量,积极心理教育的工作者,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还是心理健康中心的专职工作人员,尤其是和学生有着亲密接触的一线教师,如是班级的辅导员或班主任,业务课教师,都要在理念和行动中注入积极心理的血液,以身作责,在潜移默化中将积极心理的观念传达到学生心中,充分相信学生,“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4\],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关心自己的心理发展,成为自己的主人,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五)最后还得注意的是,学校教育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家长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熏陶,家长的言传身教对于学生的积极心态的培养,健康人格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校应该在教育问题上积极与家长沟通,交换意见,达成共识,为学生营造一个温馨、和谐、宽松、自由、民主的家庭氛围,有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ThomasM·Kelly·Positive Psychology and Adolescent Mental Health: False Promise or True Breakthrough[J]. Adolescence· Roslyn Heights: Summer,2004,39(154), 257.

  [2]张澜,王洪飞.积极心理学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实践[J].理论观察,2006,(04).

  [3]刘翔平,曹新美.给心理健康教育注入积极心理学因素[J].教育研究,2008,(02).

  [4]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Z].2002-08-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浅析论文相关文章:

1.关于大学生心理成长的论文3000字

2.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3000字

3.大学生心理自我分析论文

4.大学生心理成长报告论文

2732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