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c证论文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时间: 谢桦657 分享

  心理咨询是一件充满挑战性的工作,它独特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对心理咨询师的独特要求。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关于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的c证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的c证论文篇1:《心理咨询的面谈策略》

  [摘要]个体的心理问题是其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心理咨询的面谈过程中对来访者核心人格的把握必然会对咨询效果产生积极作用,从心理咨询的实践出发,影响来访者心理健康的核心人格维度或与人格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应对方式、自我概念、归因方式、社会比较方式、社会支持以及人际关系等,因而是面谈过程中应重点考查的对象。

  [关键词]心理咨询;面谈策略;人格研究

  心理咨询必须遵守一定的时间限制,一般认为以每次50分钟左右为宜,原则上不能随意延长咨询时间或者间隔。因此如何在每次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咨询效率,更好地为来访者服务就显得特别重要。个体的心理问题往往是其人格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通过来访者对其经历的重要生活事件的描述来把握他的人格特征将会有益于发掘来访者问题产生的根源和为咨询者调整策略提供方向。人格是个体稳定的行为方式和发生在个体身上的人际过程。人格的不同维度以及与人格密切相关的一些因素对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和预测程度是不同的,因此在心理咨询的面谈过程中,通过倾听、解释、反馈以及非语言性技巧了解来访者核心的人格特征,必然会对咨询的效果产生积极的影响。从心理咨询的实践出发,笔者认为影响来访者心理健康的核心人格维度或与人格密切相关的因素主要有:应对方式、自我概念、归因方式、社会比较方式、社会支持以及人际关系等,因而是心理咨询面谈过程中应重点考查的对象。

  1.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个体的应对方式影响着应激反应的性质与强度,并进而调节着应激与应激结果之间的关系。

  个体的应对方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自我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临压力与冲突时内心产生的一种摆脱烦恼、减轻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适应倾向,主要有推诿、压抑、否认、合理化、幻想、退避等方式;心理调节机制,是指个体在面临压力情境时采取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心理调适行为,主要有调整心态、调整情绪、调整认知和总结经验等方式;强化外部疏导机制,指个体在面临压力时借助于外部力量和外在手段以减轻内心焦虑的行为方式和手段,主要有转移、宣泄、倾诉求助等方式。从应对效果的角度来看,可以分成积极的应对方式、消极的应对方式和中间型的应对方式。积极的应对方式主要有调整心态、调整情绪、调整认知、总结经验和转移等,消极的应对方式主要有推诿、压抑、幻想、退避和宣泄等,中间型的应对方式主要有否认、倾诉求助和合理化等。

  实证研究表明,个体的压力应对方式与心理症状自评总分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心理调节机制各维度与心理症状总分有显著负相关。心理防御机制各维度与心理症状总分有显著正相关,在外部疏导机制的维度中,转移与心理症状得分之间有显著负相关,宣泄与心理症状得分之间有显著正相关。应对方式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有较好的预测能力。

  虽然应对方式很多时候往往和具体情境有一定的关系,但对个体而言仍然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方式,是一种核心的人格特征。咨询面谈中,通过考查来访者对一系列生活事件,尤其是那些对个体有特殊意义的重要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同时了解他们主导的、稳定的应对方式,判断它们是成熟的还是不成熟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到底哪种应对方式占优,可以便于咨询师对来访者核心人格的把握,有利于发掘来访者问题的根源,也有利于咨询师就优化来访者的应对方式作出建议。

  2.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意指个体对自己人格的觉知,是个体感受和理解自己各个层面的方式。个体的自我概念可能是正确的、积极的,也可能是偏倚的、消极的。自我概念不仅影响个体现实的行为方式和对过去经验的解释,而且影响个体对未来的期望。

  Rogers在对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研究中发现,个体理想自我与真实自我之间的差距是诱发神经症的重要原因。Higgins更具体地研究了个体自我概念的不同侧面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他的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自我差异分别与不同的负性情绪体验相关联。在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差异中,个体由于其愿望、理想未能实现而处于肯定性结果缺失的动机状态,因而易于产生抑郁类型的情绪,导致沮丧、悲伤、失望等体验;在现实自我与应该自我的差异中,个体认为自己未能履行职责,将受到责备、惩罚,这种否定结果的出现常常导致焦虑类型的情绪。

  自我是人格的核心。自我概念与客观实际不一致往往是个体焦虑、自卑、抑郁、人际关系敏感等心理问题的根源。个体的心理问题往往与其偏倚的、消极的自我概念密切相关,因此在心理咨询的面谈过程中,应当认真地分析考查来访者的自我概念,了解他们的理想自我、应该自我与现实自我的详细情况,了解他们对自己的看法是否客观,他们主导的自我概念是客观的还是偏倚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样有利于了解来访者心理问题形成的人格背景,使咨询变得更有成效。

  3.归因方式。归因方式是个体对他人的或自己的行为过程所进行的因果解释和推论。美国心理学家韦纳认为能力、努力、任务难度和运气是人们在解释成功或失败时知觉到的四种主要原因,并将这四种主要原因分成控制点、稳定性、可控性三个维度。根据控制点维度,可将原因分成内部和外部。根据稳定性维度,可将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根据可控性维度,又可将原因分为可控的和木可控的。每一维度对动机都有重要的影响。在内外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内部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内部因素,则会产生羞愧的感觉;归因于外部因素,则会生气。在稳定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稳定因素,会产生自豪感,从而动机提高;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产生侥幸心理。将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将会产生绝望的感觉。将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则会生气。在控制性维度上,如果将成功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积极地去争取成功;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不会产生多大的动力。将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则会继续努力;归因于不可控因素,则会绝望;将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时则会产生习得性无助感。

  归因方式是个体在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方式,归因方式的偏差往往是导致个体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因此在心理咨询的面谈过程中,要对来访者的归因方式作系统的考查,详细了解来访者归因过程中的认知偏差和动机偏差,并对其进行归因训练,使来访者的归因方式朝着有益于心理健康的方向发展。

  4.社会比较。社会比较是个体将自己的个性 品质、观点和行为与他人进行比较,它使个体产生新的自我知觉、自身处境知觉及生活质量知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个体的自我概念、情绪状态和对未来的期望,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不同社会比较特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检验表明,在社会比较方面的总体消极特征较为明显,或者在社会比较的控制感方面的外控程度、易比性上的对社会比较的依赖程度、体验性方面的自我怀疑等负性情绪强度、突出性上的偏执程度较高,属于“消极的社会比较组”的大学生被试,其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那些在社会比较方面总体上具有相对积极的特征,或者在社会比较的控制感方面具有适宜程度的内外控特点,在易比性方面对社会比较能够灵活运用,在体验性方面表现出良好的自信,在突出性上能够较为客观全面地选择社会比较的对象、事件和看待比较的结果,属于“积极的社会比较组”大学生被试。

  个体的人格特征密切地影响着其社会比较方式。高自尊、高度外向的个体更易作向下比较,高宜人性、开放性的个体易作向上比较。高宜人性的个体往往比较谦虚,更多表扬他人;低宜人性的人往往对他人怀疑,认为自己高出大多数人,更多地与他人竞争,而不是合作。在心理咨询面谈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对来访者的社会比较方式进行考查,如来访者社会比较的内外控特点、社会比较的方式是刻板的还是灵活的、对社会比较结果的体验更多的是自信还是自卑等,然后引导来访者形成灵活的社会比较方式。如建议他们进行社会比较时,既要联系自己的过去,同时尽量和自己情况相当的个体进行比较,要避免总是与情况优于自己的个体相比较来对自己作出评价,尤其应当避免将自己的短处去与别人的长处比。如果发现自己的情况不如他人而产生沮丧感时,可以采用向下的社会比较,即在相同的评价尺度下,与情况比自己更糟的人进行比较。

  5.社会支持。社会支持是指以个体(被支持者)为核心,由个体和他人(支持者)通过支持行为所构成的人际交往系统。它包括三个维度:客观支持(客观的、可见的或实际的支持,独立于个体的感受,是客观存在的现实)、主观支持(主观的、体验到的或情感上的支持,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到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与个体的主观体验密切相关)、对支持的利用度(使用社会支持的多少)。社会支持在心理健康中所起的主要作用在于其对身心健康的增进及维护,通过心理学家20多年的研究和有关理论的发展,目前得到普遍承认的研究结果集中在两个方面:社会支持的主效应模型和社会支持的缓冲器模型。主效应模型认为,社会支持具有独立作用,不一定在心理应激存在下才发挥作用,社会支持可以维持个体良好的情绪体验从而有益于健康;缓冲器模型普遍认为,社会支持本身对健康无直接影响,而是通过提高个体对现实刺激的应对能力和顺应性,达到缓冲生活事件对健康损害的作用。事实上,主效应模型和缓冲器模型都肯定了社会支持对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区别仅仅在于其作用到底是直接还是间接,很多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一结果,社会支持良好的个体能保持较好的心理健康状况,社会支持差的个体,其心理健康状况也较差。

  社会支持不是某种人格维度,但与个体的人格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个性外倾的个体较易获得社会支持,并且对支持有着良好的主观体验、较高的满意度和利用度;而具有精神质和情绪不稳定倾向的个体往往社会支持不良。在心理咨询的面谈过程中,详细了解来访者获得的客观支持状况,了解他们主观上能够受到的社会支持状况,尤其要重点考查他们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程度,有利于对来访者问题的把握,也有利于让来访者领悟和提高获得社会支持的能力,增进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6.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个体必然会碰到、必须面对的根本问题之一。我国著名医学心理学家丁瓒教授指出:人类心理的适应,最主要的就是人际关系的适应,人类心理的病态,主要是由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失调而来。个体无法避免的人际关系会使其产生各种身心症状,终止这种关系,症状则立即消失。就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如果处理不好,也会成为持久而顽固的困扰个体日常生活的因素。可见人际关系始终都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

  个体的人际关系存在不同类型。从效用来看,有些能够促进人际双方的友好相处、积极交往、共同提高,可称为有益的人际关系;有些却妨碍人际双方的和谐相处、健康交往、共同发展,可称为有害的人际关系;有些效用不明显,可能起积极作用,也可能起消极作用,可称为中性的人际关系。从人际关系的形成来看,有些是自动产生、无法避免的,称为不可避免的人际关系,如个体的父母、家人、老师和同学等;有些是个体能够主动选择的,称为自由选择的人际关系,如朋友等。对个体心理健康造成危害的往往是那些有害的同时又是不可避免的人际关系,如人际关系中出现控制一被控制、胁迫一被胁迫、猜疑一被猜疑而又摆脱不了的情形。

  人际关系属于和人格密切相关同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有重要影响的因素。在心理咨询的面谈过程中,对来访者人际关系的广度和质量的把握非常重要。要考查那些对来访者的身心有重要影响且对他们来说又是不可避免的人际关系,如与父母家人、亲朋好友以及老师、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尤其要着重考查来访者的人际关系模式,从而更准确地把握来访者的人格特征,为咨询的方向和效果提供基础。

  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的c证论文篇2:《试谈学校心理咨询工作》

  摘 要:重视心理咨询工作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大趋势,青年学生心理素质的养成与训练,已属于教育的重点内容之一。心理健康教育是帮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调整学习心态,提高学习兴趣与信心,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集体意识,有健全开朗、合群、乐学不、自主的健康人格等。在教育实践中,我们感觉到,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前面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本文就此进行了认真的阐述。

  关键词:学校教育;心理咨询;方法探究

  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改革的迫切任务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培养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离不开心理咨询工作的深入开展。

  学校心理咨询是学校心理咨询人员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在校学生的学习、适应发展、择业等问题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指导、帮助,并对有关心理障碍或轻微精神疾患进作诊断,矫治的过程。

  这里,我们仅就如何搞好学校心理咨询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建立真诚信赖的咨访关系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应当通过热情周到的服务,创造良好,适宜的氛围。”也就是说,咨询教师要从尊重信任的角度出发,和来访者建立一种真诚信赖的咨访关系,以确保咨询过程能够顺利进行。

  那么,如何建立真诚信赖的咨访关系呢?

  首先,咨询教师要以热情真诚平等的身份对待来对待来访者。使来访者感到咨询教师平易近人,可以信赖,愿意与之接近和倾吐自己存在的问题。

  其次,咨询教师在咨询工作开始时,要善于启发来访者说清问题,耐心细致观察来访者的言行举止,不提出疑问,不惑到厌烦,不轻易打断,使来访者感到自己真诚地被咨询教师所接受。

  再次,咨询教师要对来访者一视同仁。学校心理咨询的对象是千差万别的个体,有的来访者温文尔雅,有的语粗情急,有的谈吐自如,有的却语不达意。无论对什么样的来访者,咨询教师都应该一视同仁,以诚相待,与其建立友好信赖的关系。

  二、讲究咨询工作的艺术性

  讲究工作艺术是做好每一项工作的普通要求。学校心理咨询也同样如此。咨询教师要通晓咨询的理论和技巧,在咨询过程中善于运用语言表达,情感交流,教育并促进来访者思想,行为的转变。

  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艺术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语言表达适度适当。咨询教师的语言既要鲜明准确、毫不含糊,又要讲究分寸,要委婉合宜,易为来访者理解和接受。此外咨询教师的语言还要紧扣时机,恰到好处,何时发问,何时鼓励,何时沉默都应准确及时,掌握分寸。

  善于使用态势语言。咨询教师通过自身表情、手势、体态与来访者进行沟通,易于在咨询教师和来访者之间形成一种默契,达成共识。

  咨询过程中注重潜移默化。咨询教师在咨询过程中,要把对来访者心理障碍的排除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使来访者不仅能够解决心理问题,排遣心理障碍,还能在不知不觉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启迪和共产主义道德情操的教育。这正是咨询工作艺术性的真蹄。

  三、注重对心理问题的全面分析

  按照系统的观点,人的心理是一个有机整体。知、情、意、行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个性心理特征交互影响,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也相互作用,密不可分。就个体身心因素与外部环境特别是社会环境的关系来看,也存在着彼此制约、相互因果的错综复杂的联系。因此作为探查人的心理奥秘,帮助学生更好适应环境和求得发展的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应从个体心理的完整性和统一性,个体身心因素与外部环境的制约性,协调性来全面考察和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形成原因及其咨询对策和措施

  例如,在心理健康咨询中,要判断一个人情绪是否偏常及问题形成的原因,不仅要对个体情绪的表现进行外部观察和测量,还应结合个体和认识过程,意志过程,个性特征,生理因素进行综合考察与分析,这样才能从整体上深刻认识来访者情绪异常的表现和成因,作出科学诊断和恰当处理。

  因此,学校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教师要对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进行全面考察。系统分析,绝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样才能保证咨询工作准确有效,防止和克服咨询工作中的片面性。

  四、咨询,治疗和预防紧密结合

  学校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教师不仅要对来访者心理问题进行咨询,心理障碍进行治疗,还应重视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使心理咨询、治疗和预防紧密结合。

  那么如何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以预防为基础,在咨询过程中开展心理卫生教育活动,把有关心理卫生知识介绍给广大学生,使他们了解心理健康因素及调适方法,掌握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其次,以咨询为主线,对心理有问题的学生以咨询的方式予以解决,使其贯穿于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活动之中。

  最后,以治疗为手段。对个别人员问题的治疗不仅能扩大心理咨询的影响,而且也能带来良好的信任感,同时又能促进心理卫生教育的开展。

  总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对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和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至关重要,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使学校心理咨询工作逐步开展起来,完善下去。

  心理咨询的基本要求的c证论文篇3:《试论心理咨询员的情绪及对咨询的影响》

  心理咨询是指由心理咨询员(师)协助来访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旨在帮助来访者面对并解决其所遭遇的问题,进而激发其潜能。心理咨询过程中咨询员与来访者不断互动,咨询员帮助来访者解决生活或情绪上的一些困扰,同时咨询员会受来访者的一些情绪的影响,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咨询员会受个人的特质与过去经验的影响,从而产生一些正面情绪(快乐、兴奋等)或负面情绪(紧张、愤怒等),这些情绪会影响咨询关系的建立和咨询效果。因此,咨询员要注意不断调节和疏导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咨询的过程中保持平和的心境和良好的情绪状态,以促进来访者的成长与改变,实现咨询的目的。

  一、心理咨询员的情绪对咨询的影响

  在治疗过程中,如果咨询员保持积极的情绪体验,能对咨询过程中各种各样的情况进行积极反应,比如认真倾听,不指责来访者表现出的不适宜的行为,对来访者的积极面给予足够的重视等,都有助于使来访者产生安全感,减少防御心理,对咨询员更加信任,从而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并逐步产生出希望这种关系会比以往任何一种关系都更能使自己从中受益的想法。来访者或许还会学习或模仿咨询员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反应,并将其应用到与其他人的关系中去,认真地探索自己,理解和接受新的观点,学习和尝试新的行为方式,重塑自信心和自尊心,从而使咨询达到最佳效果。

  而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可能将其在生活中未曾处理的负面情绪带到咨询过程中来,投射到来访者身上,表现出厌恶、不耐烦等情绪,对来访者构成伤害,导致其对咨询产生阻抗,大大影响咨询效果。

  任何一个咨询员都希望自己能够有效地帮助来访者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让自己不断获得一种成功的体验,但事实上这很难做到。咨询是一个持续的、漫长的、需要不断克服各种阻碍的复杂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咨询员产生挫折感、失败感是必然的,这是需要咨询员站在客观现实的立场上予以面对的。如果咨询员在咨询中想扮演一个无所不能的角色,为了使自己获得所谓成功的体验,做一些事情让来访者感到高兴,让自己也从中感受到的快乐,而不惜放弃咨询的目标,这无疑违背了咨询的根本目的。咨询员应经常分析自己在咨询过程中对来访者积极面或消极面的关注程度及反应形式,反省自己是否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对消极问题的关注与探讨上,而忽视了来访者积极的品质。若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受自身负面情绪的影响,则极易忽视来访者身上的积极品质。

  二、心理咨询员负面情绪产生的原因

  在咨询的过程中,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咨询员都必须避免情绪化,很好地把持住情绪。但是真正做到处险不惊并不简单。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咨询员产生负面情绪呢?

  1. 个人未完成事件

  每个人在成长的历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有一些个人“未完成事件”,它们深藏于潜意识中,影响着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一旦这些事件被现实生活中某些类似的情境唤起,就会引起个人的情绪冲动,影响对现实的适应。咨询员也不可避免地会拥有一些未被自己觉察的“未完成事件”。在心理咨询过程中,这些未经处理的内心冲突与伤痛,常常会被来访者身上相似的问题所触动,被来访者强烈的负面情绪影响。

  2. 来访者的特质和特定话题

  有的时候,个别来访者会表现出为咨询员所不愿接受的行为, 某些特定的来访者会让咨询员感到厌恶、难以相处;或者来访者所述的特定事件的情境会触动咨询员,使咨询员产生愤怒、不满、厌烦等情绪。咨询员要及时、清晰地意识到这种不适的情绪体验,并及时进行调整。

  3. 来访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面对来访者的移情反应,咨询员也会有自己的情绪反应,这被弗洛伊德称之为反移情。咨询员如果不能及时地排解和宣泄这些情绪,会对咨询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产生替代性创伤及创伤性反移情。替代性创伤是指咨询员在治疗过中体验到的破坏性痛苦的心理效应,这种心理效应可以持续几个月甚至几年;而创伤性反移情常表现为抑郁、愤怒、悲伤、易激动、过分认同等。

  4.咨访关系终止时强烈的情绪体验

  当一种积极友好的咨访关系结束时,咨询员通常会面临着某些困难。咨访关系的结束,意味着一种有价值的东西的丧失,咨询员可能会因此产生失落情绪,这种失落情绪有时会成为结束咨访关系的阻抗。

  三、心理咨询员的情绪调节

  心理咨询要求咨询员保持情绪稳定,这既是心理成熟和心理健康的标志,也是职业活动的要求。咨询员要保持乐观的情绪状态,没有大喜大悲的过于强烈的情绪波动,不把个人的不愉快情绪带到工作中去,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来访者都能尽力克制自己的情绪,沉着应对。为了保持平静的心态,咨询员要做到以下这几点:

  1. 自我探讨

  咨询员是一个普通的个体,由于每个人的成长经历、生长环境、所接受教育等的不同,各自都有不完美的地方,都有自己的局限。一个好的咨询员要能够接纳自己的不完美,并能时常自觉反省自己的不足,要善于觉察自己的“未完成事件”,勇于面对并作出恰当的处理,努力突破和完善自我。咨询员要不断进行自我反思,反思自己在咨询过程中是否出现了负面情绪,比如反移情等问题。咨询员的人格魅力与力量源泉正是建立在对自我深入细致的剖析与检视的基础之上的。

  通过自我检视,可以构建清晰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认同感,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人格特征及资源的合理局限性,做到自我关爱(self-care)。同时,通过对自我意识的剖析和把握,及时地发现并解决咨询与治疗过程中显示出来的自身尚未解决的问题,随时监控并避免反移情的出现,保持躯体、认知和情感的健康状态。弗洛伊德曾经说过:“治疗师就像是一面镜子,当上面有了太多灰尘就应该擦一擦。”自我检视和自我关爱,有助于咨询员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咨询与治疗的成功,为自身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2. 合理宣泄情绪

  考瑞 (Corey) 说过:“身为治疗者,咨询员必须面对自身未曾探索过的内心障碍,如寂寞、权力、性欲、父母亲等主题。”咨询员应善于觉察内心的冲突,以及这些冲突会如何影响到自己。咨询员要学会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不要把很多不良的情绪憋在肚子里。适当的宣泄是很有必要的,这对咨询员的个人成长很有帮助。人的情绪处于压抑状态时应给予合理的宣泄,才能调节机体的平衡,缓解不良情绪的困扰,恢复正常的情绪、情感状态。如遇到挫折和不顺心的事情或者在心情苦闷时,找一个无人的地方痛痛快快地哭一场;在不违反保密原则的基础上找亲朋好友倾诉一番,或者去心理咨询机构倾诉等。   3. 调整认识

  合理的认识有助于产生合理的情绪和行为反应。所以,当意识到某种情绪的存在,与其禁抑,不如随时淡化,释放内心郁结的有害能量,将消极的激情去除于爆发之前,并使情绪有适当的表现。在某种特定的情境下,咨询员不仅可以“聆听”到潜藏在自己身体内部的情绪及对这种感受的想法,而且应不抑不扬,妥帖地微调自己的社会行为,使其更符合咨询员的身份、地位。

  4. 积极的自我暗示

  这是一种用内部语言或书面语言的形式来自我调节情绪的方法。暗示对人的情绪和行为有积极的影响,可用来松弛过分紧张焦虑的情绪,也可以激励自己。比如,当心理咨询员感到不耐烦时,可以在心中默念“我很好,我能平静下来”“我能做好,我有信心”等,这样可以消除抑郁、焦虑、怯懦和恐惧等消极情绪状态,恢复应有的平静。

  4. 适时接受心理咨询

  在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员不断地接触来访者的大量负面情绪,需要随时通过接受咨询进行有效的处理。同时,咨询员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会面临事业发展、人际协调、婚姻家庭与子女教育等压力,也需要适时接受心理咨询。咨询员以来访者的身份接受咨询,获得接受咨询的经验,是成功咨询员成长的必备条件之一,也是探索自己、确定自己能否帮助他人的大好时机。咨询员自己接受咨询可以提高自我觉察能力,对工作中可能会忽视的问题保持敏感。

  5. 时刻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有:对自己能客观地认识并接纳,对他人与环境能客观地认识并接纳,情绪相对稳定,能控制自己的思想与行为,能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人格健全。用一句话总结,即心理健康就是心态好、心理平衡。心理健康对心理咨询员来讲至关重要,生活有规律、淡泊、有限接待、把工作留在咨询室、生活中不谈工作与个案等,所有这些做法与经验都有利于心理咨询员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6. 学会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员也要在必要的时候寻求督导的帮助,或者加强同行之间的交流。咨询员之间可以形成一个由不同级别的咨询员构成的督导系统——心理咨询员可以向咨询师寻求帮助,咨询师可以向高级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当然,在同级群体之间也可以相互借鉴、学习,交流工作过程中一些棘手问题的处理方法等。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员就像一面镜子,要反照出来访者的矛盾、盲点、期待,或需求、渴望等, 然后帮助来访者恢复内心的平衡和行为的协调。作为咨询员必须学会觉察自身的不足,保持镜子的“明亮”,才能使心理咨询达到最好的效果。咨询员这面镜子要保持“明亮”,就必须经常自省,控制自己的情绪,保持平静的情绪状态,不断地成长。


猜你喜欢:

1.心理咨询心得体会范文

2.学校心理咨询管理制度范本

3.心理咨询培训心得

4.关于心理健康的论文3000字

5.关于心理方面的论文范文

6.大一心理论文范文

570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