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论文大全>学科论文>心理健康论文>

爱情心理学分手论文

时间: 斯娃805 分享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恋爱是大学的常见现象。大学生群体由于性生理成熟以及心理上对亲密、归属的渴求,对爱情有着美好向往和热切追求。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推荐的爱情心理学分手论文,供大家参考。

  爱情心理学分手论文范文一:浅析“为什么失恋后的你会更爱他?”

  摘要:生活中也许我们会发现,当一个人追求你时,你可能没有感觉,和他在一起时,感受不到激情,甚至觉得他很烦人,可一旦他主动地离开你,你就会觉得原来他是如此的好,你早已经爱他爱得不能自拔,他离开你你会生不如死的。这是为什么呢?用爱情心理学的理论分析不难发现这是一个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但是很普遍的爱情心理现象。

  关键词:失恋 爱情 挫折吸引力 多巴胺

  爱情也是一种持续的刺激,习惯后便感受不到。沈教授说,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让人持续听一种声音,观察人的脑电波,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对这种声音刺激的反应越来越弱,脑电波的起伏越来越小,而猛然使声音停止或者换另外一种声音来刺激,人的脑电波就会产生剧烈的反应。

  我们都曾经有这样的感觉:当周围有持续的噪音时,通常我们是感受不到的,而噪音戛然而止时,我们才能感觉到刚刚有噪音在骚扰。这就是突然变化的外界刺激对人脑电波影响的佐证。

  爱情其实也是一种持续的刺激。人长时间的沉浸其中,就会对其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当这种刺激突然停止,也就是恋人突然提出分手的时候,才会感觉到强烈的不适应。这个时候,就会有一系列的强烈反应,甚至做出过激行为,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突然失去“自我中心”的感觉会使人心理失衡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能够促使人形成某种心态。当别人持续表现出爱慕,被追求的人就会形成“自我中心”的心理状态,感觉自己非常出色,简直就是人见人爱,无比自信。

  这种心理状态会使人陶醉其中,非常快乐,久而久之这种心理状态会非常完善,不容被打破。当恋人突然离开,维持这种自信的环境就被打破,人会感觉自己一下子变得一钱不值。为了挽回以前维持自信的环境,人会想尽一切办法,甚至会去自伤、伤人。

  在恋爱中,恋爱双方总是被对方关心、照顾和宠爱的。借用一句古文:“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当人处于一个时时被关心照顾的环境中,会感觉很舒服,但习惯于这种舒服之后,就会觉得是理所应当的,也感受不到什么特殊的快乐,一旦失去,就会非常不适应,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

  (二)失恋引发的抑郁使人觉得自己更加需要对方

  美国加州大学的社会学家曾对114个失恋的人进行评估,发现大约有40%的人属临床抑郁症,这其中,12%的人患中度或重度抑郁。抑郁会使人无精打采,对周围的一切都没有兴趣,只沉浸在导致自己抑郁的那件事情中不能自拔。

  这就使失恋的一方根本无法把精力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他们会觉得工作、学习、生活一切都不重要,只有把失去的恋人重新找回来才是最重要的。处于抑郁状态的人由于已经把自己禁锢在自己的世界中,会变得非常固执,一旦认定某件事情,很难被改变。由于失恋而抑郁的人会固执地让自己反复考虑这件事情,认定自己要摆脱痛苦,唯一的出路就是使恋人回心转意。爱情就这样在他们的心里变得越来越强烈。

  (三)“挫折吸引力”这一心理规律使失恋后的人觉得更爱对方

  失恋的痛苦是人在进化性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反应。心理学家把失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抗议”,第二阶段是“放弃、绝望”。

  在抗议阶段,被遗弃的一方为了让对方回心转意,会苦思冥想自己究竟做错了什么,怎样才能重新使对方爱上自己。他们有时会出其不意地出现在恋人的家中或工作场所,然后咆哮而去;他们不停地打电话、发电子邮件和写信,一再地拜访俩人共同的朋友„„随着这些行为的愈演愈烈,被抛弃的一方对对方的爱情不仅不会减弱,反而不断地加强。这种现象被称为挫折吸引力,意思是当爱情受到阻碍时,被遗弃者对恋人反而爱得更深了。这样奇怪的行为是有生理学基础的。精神病学家认为,这与多巴胺有关。多巴胺是一种控制肌肉运动、并让人产生满足感的化学物质。在恋爱刚刚开始时,产生多巴胺的系统被激活。在抗议阶段,多巴胺的活动也增加,使得遭到拒绝的恋人感觉到更为强烈的激情。

  笔者看来,这种现象不仅仅表现在失恋以后,生活中我们也许能够发现,在被人追求时可能觉得对方一无是处,内心很是厌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追求,对方因为没有成功而放弃后,我们反而开始欣赏对方、暗恋对方甚至转而追求对方,这个和“失恋后你更爱他”的原理是一样的,笔者在这方面也有感触。

  在恋爱上,个人目前初恋进行时,与男友相恋三年,中间各种原因都曾经想过离开对方,觉得自己会找到更好的,觉得性格不合,觉得对方不够温柔体贴,觉得对方不够浪漫,有时候觉得对方脾气不够好,有时候又觉得对方脾气有些过于温柔缺乏男性的阳刚之气,总而言之,现在想想,女人真麻烦,世界上是没有完美的人,但不论你多完美,绝大多数女人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发现你的各种缺点。所以笔者大大小小N多次曾经想离开男友,但每次男友都没有同意(并不是笔者魅力无敌,后面会讲到),于是分开时笔者都会躲开男友,但几乎立刻就会发现有男友在身边的各种好,开始想念男友,这个时候不愿分开的男友找来于是笔者开始充满后悔,开始觉得自己太过挑剔,缺乏包容心,因而渐渐的就不再想要分开。也许读者会觉得笔者的男友有一颗强大的包容心,其实,这颗强大的包容心是笔者的男友经历过“挫折吸引力”的磨砺之后形成的。笔者男友的初恋也是三年,那时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笔者的男友觉得两人无法在一起就提出了分手,分手后反而愈加思念对方,更加爱对方,因而对于自己的行为很是后悔,所以从那时起再不愿意因为一些无谓的小事离开对方,因而并非笔者魅力无敌,而是,用句不恰当的话说,就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也许很多人希望自己是未来爱人的初恋,笔者却不这么希望,大概跟这个原因是有关系的。所以,希望即将恋爱和正在恋爱中的人们能够用一颗包容的心去体谅对方,而不是敏感于对方的一言一行,斤斤计较,更不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就离开对方。现代社会的离婚率持续攀高并不是一个正常的现象,恰恰反映了现代人心情的浮躁,包容心的缺乏以及爱情观的扭曲,如果每个人都学会多多体谅对方,这个社会的悲剧就会大大减少了,因为很多人在离开对方之后内心并未获得所谓的自由,反而因希望对方重新回来而饱受折磨。

  写到这里笔者的论文已经告一段落了,最后笔者在一些网站上搜集到一些爱情心理方面的理论,基本上都是有科学实验与依据的.

  1、储男癖

  有这样一群女人,在奋力囤积看起来还不错的男人,这样的女人并不是爱泛滥,而是严重缺乏恋爱的自信。她们舍不得放下手里的,又总觉得下一个会更好,于是与现在的男友相处着还在疯狂的寻找„„

  名词解释:

  所谓储男癖,是由“囤积狂”(即“强迫性囤积症”)引申而来,是指将所有舍不得扔掉的男人储备起来,满足女人自己强烈的虚荣心或者抗衡自身的自卑感。囤积狂,通常有强烈的占有欲,即使是最普通的东西也舍不得使用,更舍不得丢掉,尽管这些物品已经妨碍了他们的正常生活。储男癖也一样,该以新代旧的也舍不得弃旧。

  患有储男癖的人,如果没有3个以上男人围着转,就觉得日子过的没有安全感,她们需要的是被围着转的感觉,以体现自己的魅力,获取自信。这种安全感的缺失,与经历和外貌不无关系,相貌美丽的女孩想要证明自己的优秀,其貌不扬的女孩为了吸引注意,都可能因为盲目而患上储男癖。

  怎样才算患了储男癖?储男癖患者的一大特征就是没有自信,虽然看上去有不少异性赏识他,甚或爱慕她,但是对她来说,却没有找到自己“理想”的爱情。身边的男人,未必是她们真正喜欢的类型,只是多一个也无所谓,而他们的存在也正好迎合了储男癖女子膨胀的虚荣心。

  自信的女人不需要靠储男来证明自己,否定一个男人,被另一个男人追捧,这才是范儿。而储男癖却恰巧相反,她们“采集贮备”男人,从月初预约到月末,将男人耍的团团转,让别的女性嫉妒不已。只有在她们内心深处才明白,她们没有爱情。

  显性的储男癖,会处处放电、风流成性,基本上“花心”二字就写在额头。她们不懂爱情,明知道错在哪里又坚决不改,囤积男友,就为了享受那种成就感。 隐性的储男癖,却是躲在暗处,蓄势待发。这类人会让人更难招架,因为她们通常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足,就变得特别会关心人,在温柔的善解人意中,男人们就会越来越依赖她们,从而彻底失去自我。

  不管是“显性储男癖”还是“隐性储男癖”,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囤积男友,却没有爱情,或者说是不懂得消耗爱情。

  那些不为人知的爱情秘密

  2、爱情和味道有关

  伯尼尔大学的生物学家克劳斯?韦德凯德曾经做过一个被很多情爱专家津津乐道的实验,就是让女性受试者去闻男人穿过的T恤,并从中选出能打动自己的味道,结果发现她们往往选择了“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它决定了一个人的免疫系统类型,也会反映到体味和面容中去。和自己差异最大的来喜欢。

  对于女人来说,选择MHC不同的男人,最大好处是能够给后代以更优的免疫系统特征选择,而MHC相同的父母,很可能会产下免疫力较弱的孩子。

  3、手感

  生物学告诉我们,手形很重要,它透露的可能是这个人的性向或男性化程度。比如一则2007年的研究,由加拿大亚伯达大学的艾利森?贝利等人作出,研究指出无名指长度和食指长度之比越大的男子,越有可能充满攻击性。不过,这两件事情之间只是有着可以解释的相关性,并非直接互为因果。真正归因要从他的生长历程去找,那些胚胎时期暴露在更高睪丸素环境中的男性个体,无名指相对于食指的长度就有可能越大,而这种人“运动神经往往较发达,在女人心目中也较霸气,更具男子气概”。当然我必须强调,这些结论通过统计样本分析得来,并不具备绝对性,只可以作为参考,若是现实中爱上了手形不符合该标准的对象,这一条请千万当作娱乐。

  4、一夜情,小意外

  女人是最不切实际的动物吗?不,答案可能恰恰相反。不少人会想当然认为,女性天生死爱浪漫,经常把一夕风流当作是发展出一段轰轰烈烈乃至长久恋情的前奏,这和男性追求短暂刺激的目的相去甚远,这种差异导致了诸多坊间流传的苦情事件。在我看来,周慧敏的情敌估计就是这种苦情主角的当代较典型代表。而事实上,这些年来社会学家经过调查发现,大多数有过一夜情经验的女性并未曾抱着人们口中所谓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她们头脑之所以发热,很可能和酒精还有来自对方的献媚有关,“突然间觉得被赞美了,受宠若惊”。而在事后,她们会立刻醒悟到“被利用了”。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男性对一夜情经验“感觉良好”,而女性中只有50%。

  5、90%的人有同性恋倾向

  人群中只有不到10%的个体在评测得分上表现为“纯”同性恋或“纯”异性恋,其他人则位居两者之间,区别只在于往哪边更靠近一点而已。

  6、一见钟情的时机

  女人会有一个“一见钟情”高危时段的,那就是排卵期。我们不妨假设,朱丽叶第一次遇见罗密欧是在排卵期,倘若那时候她处于月经期,以后的千古悲剧没准也就不会发生了。

  7、暴露就能吸引人?

  舞会上女性衣着暴露程度对受邀次数是有影响的,露得太多会被看得比较多,穿得太严实基本没人看,但她们都不是最受欢迎的,这里出现了正态分布,适度地裸露大概40%左右皮肤的那些,才会处于曲线顶端。

  8、姐弟恋伤身?

  嫁给比自己大很多的男人不利于女人长寿,而嫁给比自己年轻的男人,则更是对寿命的一种损害——统计显示,如果丈夫比妻子年轻7~9岁的话,女方的死亡率比和同龄人结婚的女性要高2个百分点,这很可能是因为她们承受了更大的精神压力。

  爱情心理学分手论文范文二:爱情心理学论文之个人经验

  爱情心理学论文之个人经历 到底什么是爱情呢?很多人都有这样问过。我自己也上网查了查爱情的解释。网上说爱情是一种与爱相关的,被强烈吸引的一种有表现力而快乐的情感。在文学作品中,以及心理学家、哲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其他职业的专家的著作中,我们都可以找到关于爱情定义的争论。爱情是相对的,但是被普遍认同的是,爱情是在人际关系中对某个个人产生的一种特殊而极为重要的感情。然而他到底又存不存在呢。

  其实存在与否关键是看自己是怎么想的。从出生到现在,有过偷偷喜欢和暗恋别人的经历,这个我相信每个人都一定会有的,除非你是个没有任何感情、冷血的人。

  说到小学,其实也很搞笑。我和喜欢的男生是同一个班,从学前班开始,我总是常在舞台上表演,各种的话剧、舞蹈。他在三年级的时候跟其他的六个男生跟我一起在舞台上跳舞,自那以后我发现慢慢对他有好感知道喜欢。他算是我们班上的“老大”,而我经常跟男生玩警察抓小偷所以跟男生相处得比班上任何女生都好。也因为我老是“欺负”我同桌(班上战斗力最弱的男生)的原因(但其实也说不上欺负),我就变成了班上的“大姐大”。你知道,老大总是和大姐大配对的,而听别人说,他好像对我也有好感,所以当时就喜欢他了。其实不知这样就喜欢上他的。记得有一次,班上有个男生总是欺负我,把我桌子都推翻了!我看到就气哭了。然后这时他看见了,就立刻帮我解围,类似于玩笑那样地回击那个男生。那时的我看来,是被英雄就救美了。这种感觉我们持续到了六年级的上学期,我喜欢他,他似乎也喜欢我。一天,我收到了他亲手写得信,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收到的情信。也不知道为什么感到莫名的害怕,我小心翼翼地在自己房间偷偷拆来看的,可奇怪的是,我对他的喜欢,自从看了信后,就变成了恶心,厌恶。一点喜欢的感觉都没了!并且还没看完就吓到把信给丢了。我知道那样很不对,可是就是不知道那时的我到底为什么会那样做。等到了第二天,我就躲得远远的,他似乎感觉得到我的意思,于是也没像以前那样了。从那天过后,我们就像是陌生人那样。不久之后,他在班上找了另外一个女生当他的女朋友,我们的故事就到这里结束啦。小学结束啦,万幸的是,我的初恋还在。

  其实那时的我还是不懂的,感情这种东西,没到的时候很是期待,到了之后又惊恐万分。也不知道是不是我太奇怪了,觉得肉麻的言语反倒会把我吓到,甚至觉得是恶心。 可能每个人的爱情观不一样吧,所以才说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啊。

877834